內容簡介

  本書是19世紀英國偉大的道德學家、作家和社會改革家塞繆爾‧斯邁爾斯的代表作之一,自1871年問世以來,在全球暢銷100多年,是一部對人類的影響僅次于《聖經》的書。在當代社會,《品格論》依然具有世界性的意義。

本書譯者選取了當代讀者感興趣的章節,以極富現代性的語言風格,還原作者樸實、簡潔、明快、幽默而又妙趣橫生的文筆,從熱忱地生活、充滿使命感、出色地完成工作、提升眼界和鑒賞力、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充分享受人生等方面,以大量的實例來展現樂觀、責任、誠信、自我控制、榜樣、勇氣、風度等品格的巨大精神力量。
 

目錄

第一章 更加充滿熱忱地生活吧,道路就在眼前
第二章 內心充滿使命感
第三章 出色地完成工作
第四章 提升自己的眼界和鑒賞力
第五章 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第六章 人生中做一個勝者,充分享受人生
 

這是一部老書,初版于1871年,算來已有將近140年的歷史了,但是依然熠熠閃光,在世界各地仍然有各種譯本不斷問世,為人們所愛讀。

作者塞繆爾‧斯邁爾斯(Samuel Smiles)1812年出生于蘇格蘭的哈丁頓,青年時代到鄰近的愛丁堡大學攻讀醫學,經過苦讀鑽研,獲得了開業醫師的資格,回到故鄉執業行醫,在當地聲譽卓著。但他生平又喜好寫作,1857年為蒸汽機車的發明家斯蒂芬森所撰寫的傳記(The Life ofGeorge.Stephenson,London,1857)博得了廣泛的好評,于是潛心書案,佳作頻出,其中最著名的大概要推《自助論》(Self-Help, London,1859)和這本《品格論》(Character,London,1871)了。以今日的尺度而言,也許都要歸在“勵志”類的書籍中。

所謂“勵志”,傳統上應該屬于品格修養一類。其實是教導人們應該如何生活,也就是應該有怎樣的人生態度,如何使自己的人生過得有意義,如何在順境中警醒自己,在逆境中鞭策自己,如何與周邊的社會和環境(其實是和周邊的人)協調相處,從而使自己有限的人生體現出最大的價值。說來這些似乎都是老生常談了,其實不然。

我個人是將這類注重品格修養的“勵志”書看做是人類的一種思想資源。在東西方的人類文明發展史中,從來都不缺乏這樣的思想資源。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思想智慧就不說了,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的政治家和哲學家西塞羅的《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大概是留存至今的早期比較純粹的“勵志”類書籍。事實上它們一直是我床邊書,近年來尤其是《論老年》,對于漸入老境的我來說,時常可以感受到一種思想的光輝,如穿透雲層的霞光,絢爛而雋永,“一個人在經歷了情欲、野心、競爭、仇恨以及一切激情的折騰之後,沉人籌思,享受超然的生活,這是何等的幸福啊!實際上,如果有一些研究能力或哲學功底的話,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閑逸的老年更快樂的了”(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第25頁)。人生“只要有終結,那就算不得長久,因為大限一過,過去的一切都將消逝——唯有一樣東西可以存留,那就是你用美德和正義的行為所應得的聲譽”(同上,第33—34頁)。最近引起人們廣泛關注的奧勒留的《沉思錄》,由于溫家寶總理的推薦,一時在坊間廣為傳誦,這同樣是一本令人自省深思的著作。文藝復興時代以後,培根和蒙田的隨筆,盧梭的《懺悔錄》和《遐思錄》,都是這一類勵志著作中的佼佼者。相對而言,斯邁爾斯的《品格論》主要不是對自己人生經驗本身的開掘,而是在對西方歷史中杰出人物事跡的描述中,闡發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體會,同樣具有生動的說服力。

當然,勵志類的思想資源,並不是西方所僅有。在中國的文明史中,這一類的思想智慧可謂源遠流長,俯拾皆是。比西塞羅作品更早的《論語》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此處的“得”當作“去”解——引者)之,不去也。”書中這樣的警言,至今仍是每一個有良知的人的座右銘。《老子》中更是處處閃爍著思想的光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當然,《論語》和《老子》基本上是語錄體,雖然精闢入理,言簡意賅,有時卻難以充分展開,而爾後的《孟子》、《莊子》、《國語》和《戰國策》乃至《韓非子》、《荀子》等,善于將人生的哲理透過一個個故事寓言闡發出來,顯得更加靈動生活,更易于為一般民眾所理解。不過上述著作雖然已成了不朽的經典,其本身卻並非純粹的勵志書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尤其是儒家的價值體系,歷來倡導男子當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但前提是“修身齊家”。因此個人的道德修行是人生的第一課。這一類的書籍也可謂汗牛充棟。《顏氏家訓》是其代表之一,不過訓誡的色彩太濃;倒是曾國藩的家書,雖然也不乏訓誡的語句,但家書本不以公開刊行為目的,因此顯得親切自然,語意懇切。而曾國藩本身,在那個時代也算是一代楷模,他的人格魅力,傾倒了很多人,他的家書,也就有了格外的感染力。明代的《菜根譚》,主要是一本講處世的書,也許還算不上勵志,但總體而言,格調並不低下,將中國傳統的儒道釋思想融為一體,警句格言迭出,不能說字字珠璣,但可供人細細體味之處確實不少。

從這一角度而言,《品格論》這本書也依然具有世界性的意義。令人掩卷之後,低回沉思不已,反躬自省之後,又促人奮力向上。可見經歷了時光的大浪淘沙,它的價值依然沒有銷蝕。該書的作者于1904年去世,活了92歲,在那個時代可謂相當的長壽。我想,這與作者的人生態度不無關聯。將此書翻譯出來,至少可以使讀者在各色的勵志書籍中多一項選擇。前人的嘉言懿行,確實可以作為自己人生的一面鏡子;所謂見賢思齊,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奉行的人生態度。本著這樣的初衷,我們將此書奉獻給諸位讀者,並與諸位共勉。

最後,對中譯本的編譯情況作一簡單的交代,由于原書的部分內容因時代久遠,已與現代生活有些脫節,因此節譯了當代讀者感興趣的章節,並對目錄和各節標題作了改寫。具體章節的選取內容如下︰中文版第1章譯自英文版第8章,第2章譯自第1和第7章,第3章譯自第4和第6章,第4章譯自第10章,第5章譯自第3和第9章,第6章譯自第5和第12章。譯誤在所難免,敬請方家指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