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價值觀念研究

香港人價值觀念研究
定價:294
NT $ 256
  • 作者:陳麗君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9718589
  • ISBN13:9787509718582
  • 裝訂:平裝 / 30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從2003年7月1日大游行至2004年年中,香港政治爭拗不斷,社會政治氣氛極為濃厚。這時一些學者、專業人士認為香港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公平公義等核心價值已動搖。另一批人則針鋒相對提出了另一套核心價值體系,主要為務實、穩定及和諧。特區政府則表示,法治、開放及自由的社會,大公無私的政府,以及公平競爭的環境和保持香港的國際聯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這些核心價值並未動搖。關于價值觀念的爭論反映出香港不同群體的的心態。根據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港人價值觀念是由英國殖民主義和香港特殊環境等社會存在決定的,這些觀念反過來又對社會存在起著促進或阻礙作用。港人價值觀念中的自由、法治、公平、和諧、穩定、競爭等觀念的確是香港優勢,對社會發展起了促進作用,但港人的民主、自由、人權等政治價值觀念明顯偏重于西方價值觀念,導致在“一國兩制”實施過程中,港人在政治上只重視“兩制”而忽略“一國”,因此才有所謂香港核心價值已動搖及呼吁港人捍衛香港核心價值的輿論。因而港人的價值觀念並非全是香港優勢,事實上港人一些價值觀念不適應回歸後的社會變化,對社會穩定不利。
 

目錄

第一章 價值觀念理論以及殖民與移民社會理論
第一節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社會意識與價值觀念理論
第二節 西方價值觀念及其與中國價值觀念的區別
第三節 殖民社會和移民社會價值觀念理論
第二章 香港社會概況與香港核心價值的爭論
第一節 香港的社會存在及教育背景
第二節 香港關于核心價值的爭論
第三節 價值觀念基本概念與核心價值
第四節 香港核心價值內容分析
第三章 港人主要經濟價值?念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經濟價值觀概念與西方國家經濟價值觀念
第二節 香港主要經濟制度
第三節 港人主要經濟價值觀念的形成、發展及其作用
第四節 回歸後港人“經濟國族觀念”增強,與內地經濟觀念差距縮小
第四章 港人自由觀念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香港有關“自由”價值的理解
第二節 回歸前香港自由狀況與港人“自由”價值觀念的形成
第三節 回歸後港人“自由”核心價值完全得以保持
第四節 港人對“自由”價值的高度重視及其偏差
第五章 港人“法治”價值觀念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香港法律制度的建立與逐漸健全
第二節 港人“法治”價值觀念的形成及其特點
第三節 “法治”價值觀念對香港經濟與政治的影響
第四節 回歸後香港“法治”核心價值得到很好保持
第五節 港人對“法治”價值的高度重視及其偏差
第六章 港人民主觀念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西方民主政治理論與模式
第二節 中英香港問題談判前港人的政治參與意識很低
第三節 “一國兩制”提出後港人民主意識的逐步形成
第四節 回歸後港人民主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第五節 “民主”價值觀念的地位與香港政制改革
第七章 港人“國家”觀念狀況
第一節 回歸前港人缺乏“身份定位”和國家觀念
第二節 “一國兩制”的提出與實施
第三節 回歸後港人國家觀念有所增強
第四節 港人國家觀念仍然薄弱
第五節 國家觀念的重要性與愛國者治港的討論
第八章 結論與對策研究
第一節?研究結論
第二節 政策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香港和澳門被西方列強割佔和重新回歸祖國的歷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中興的漫長歷程。在英國和葡萄牙對香港和澳門近一個半世紀的管治中,東西文化和制度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形成了香港和澳門獨特的政治和經濟制度與文化和社會結構。雖然香港和澳門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相同的政治命運,並都實行自由港的經濟制度,但是其發展路徑、社會結構和法律制度卻存在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深深打上了英國和葡萄牙這兩個宗主國的制度和文化的烙印。這種制度和文化的差異不僅決定了它們過去的發展路徑,而且還會對未來的發展進程產生影響。新制度主義經濟學家諾斯指出︰“歐洲的擴張以及世界其他國家並人大西洋國家產生了兩種基本的結果︰從宗主國延伸來的制度和產權奠定了殖民地區後來的發展模式︰貿易格局和生產要素的流動也有助于形成大西洋國家本身的發展格局。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殖民地的經濟組織與英國殖民地的經濟組織的明顯差別來自于宗主國延伸來的產權和殖民地天然生產要素的結合。”雖然,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佔領的中國領土,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于中國主權範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于通常的所謂“殖民地”範疇,但是,英國和葡萄牙的確分別對香港和澳門實施了一個半世紀的管治或殖民統治,它們的法律、政治制度和文化都延伸到了香港和澳門,並與本土的文化和制度相結合,形成了各自的政治和法律制度與經濟發展模式。這是我們在研究香港和澳門的社會政治與經濟制度的形成,以及它對香港和澳門過去和未來社會、政治和經濟發展的影響時必須思考的問題。

香港和澳門被英國和葡萄牙強佔後,分別在1841年6月和1844年9月被宣布為自由港。由于優越的港口的自然條件,香港作為中國重要對外貿易轉口港的地位在19世紀末已經形成。在這一時期,經香港進口的貨值佔中國進口總值的比重曾一度高達55%左右,而出口值則達40%左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殊的國際政治和經濟背景使中國內地與國際市場處于隔離狀態,加上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中國基本上只能同以計劃經濟為特征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進行有限的以貨易貨的貿易。20世紀50年代初,香港作為中國內地轉口港的地位日漸下降,不得不發展本地制造業,開始了工業化進程並成功實現了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1970年,香港制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歷史最高峰31%,制造業就業人數佔到總就業人數的40%以上。這是香港經濟的第一次轉型。工業化改變了香港經濟發展的軌跡,實現了經濟起飛,香港從一個轉口貿易為主的自由港變為以產品出口為主的自由港。

澳門的經濟發展卻沒有這麼順利。雖然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澳門的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一些香港的家庭作坊式企業在澳門也開了不少工廠。但是澳門的企業規模很小,競爭力也比較弱。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確定澳門為旅游區,特準設賭。同年,澳門政府頒布《承投賭博娛樂章程》,公開招商承投。從此,博彩業成為澳門經濟的支柱,博彩旅游成為澳門的主導產業。澳門的自由港制度為什麼沒有像香港那樣得到發揮,這是學術界一直在探討的問題;澳門社會怎樣才能減輕對博彩業的高度依賴和由此引起的負面效應,這也是社會各界的有識之士百思難解的問題。澳門缺乏像香港那樣的深水良港只是自然條仵的差別,它不足以解釋澳門和香港經濟發展路徑的這種巨大差異,真正的原因只能從法律、管制和社會結構中尋找。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香港的經濟向多元化方向發展,貿易、金融這些現代服務業逐漸發展起來,自由港的制度優勢進一步得以發揮,香港開始了第二次經濟轉型即從以制造業主導的經濟體系轉變為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體系。這次轉型恰逢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珠二角地區有幸成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廣東特別是珠江三角洲憑借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的制度創新優勢、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和社會文化相通的人文優勢,承接了港澳地區制造業的轉移。香港和澳門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將生產過程轉移到珠三角,開啟了港澳與珠三角區域的經濟合作過程,形成了在制造業領域、以優勢互補為基礎的“前店後廠”式跨境一體化生產與服務的綜合經濟體系。港澳與珠三角之間“前店後廠”合作模式的形成,導致三地之間商品、資本、人員和信息等生產要素的大量流動和日益緊密的經貿關系,成為粵港澳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雛形和基礎。這種以市場為基礎、以比較優勢為原則、以國際市場導向為特征的區域內資源的合理配置不僅推動了珠江三角洲地區高速的經濟增長和工業化進程,使珠三角成為世界性制造業基地,而且使香港貿易、金融、物流商貿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得到了迅速發展,香港從制造業主導的經濟體轉變成為國際貿易、金融和航運中心。香港著名學者饒余慶教授根據1995年的數據資料,按照銀行業、外匯市場、衍生工具市場、黃金市場和基金管理等指標,對香港金融業在國際上的地位進行了排名和比較分析,其結論是︰“香港是亞洲太平洋區第二大國際金融中心,全世界第四大國際銀行中心,和全世界第六或第七大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不能和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如紐約、倫敦和東京相比,但是香港至少和其他第二級的重要金融中心如法蘭克福、巴黎、蘇黎世、新加坡等齊名。”香港經濟的第二次快速轉型是與內地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的高速增長分不開的。港澳與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其密切的經濟聯系、強盛的經濟活力和持續的經濟增長,被稱為中國的“金三角經濟區”。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