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杜札記

讀杜札記
定價:168
NT $ 146
  • 作者:[日]吉川幸次郎
  • 譯者:李寅生
  •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50602123
  • ISBN13:9787550602120
  • 裝訂:平裝 / 27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讀杜札記》是日本著名漢學家吉川幸次郎研究杜詩的成果,作者研讀了杜甫的1400余首詩歌,以一個日本人對中國文學的理解寫成,其研究杜詩的新穎角度令人感嘆。《讀杜札記》包括︰《讀杜札記》正編、《讀杜札記》續編等內容。


吉川幸次郎(1904—1980),號善乏,日本神戶人。1923年考取京都帝國大學中國哲學文學科,選修中國文學,1926年畢業。1928年在北京大學留學,1931年回國。1947年以《元雜劇研究》著作,獲京都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67年吉川幸次郎在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所長任內退休,改聘為名譽教授,獲國家文化勛章。曾任國立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東方學會會長、日本藝術院會員、日本中國學會評議員兼專門委員、曰本外務省中國問題顧問、京都日中學術交流座談會顧問、日中文化交流協會顧問。是日本著名的中國文學和歷史研究家。著有《吉川幸次郎全集》二十四卷。

李寅生,男,漢族,1962年7月27日生。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人。1992年在陝西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0年在四川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2001年9月一2003年8月,在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做博士後研究工作。現為廣西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日本語言文化碩士生導師。學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學術委員會主任。
 

目錄

《讀杜札記》正編
自序
先天元年
家系
壯游
長安
七言歌行
胡馬畫鷹
夜宴左氏莊
何將軍山林
胡塵
奉先
白水
《讀杜札記》續編
慈恩寺塔
金蝦蟆
崔翁高齋
天寶遺事
先帝貴妃
驥子
賊中
元日
宦者
悲陳陶
《讀杜札記》改版跋語
解說
附錄一 那一刻,我想起了吉川幸次郎先生 興膳宏
附錄二 吉川幸次郎先生其人與其學問 興膳宏
附錄三 關于吉川幸次郎先生《讀杜札記》之我見 興膳宏
附錄四 《讀杜札記》版本異同比較研究 李寅生
譯後記 李寅生
 

據筆者管見,在中國文學中,唐代杜甫的詩歌應該說是最為出類拔萃的,這也是在剛接觸中國文學時,所容易產生的感覺。在最近的二十年中,我經常把《杜詩偶評》三冊放在手上,不時地翻閱一下。在閱讀這本書時,我查閱了關于中國文學史分類的相關內容。查閱的結果,使我對青少年時期的一些讀書感覺,得到了相應的驗證。關于中國文學如果要說一些什麼觀點的話,我便認為是有關杜甫的詩歌。這也是我要寫這本書的目的,當然這也是我的義務。詩歌在過去的人類生活中,是一種最為誠實的藝術。誠實的原因,恰如昨天寫的詩歌一樣,給人以一種全新的感覺。杜甫是生活在八世紀的詩人,他與我們相隔了一千二百多年的漫長時間,然而時間上的相隔,並沒有令人產生陌生的感覺,恰如清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對杜詩評論的那樣︰“杜詩者,猶人之心中自有之詩也。”在有數的杜詩批評中,這是最為著名的一個,杜甫的詩歌已不受時間的限制而扎根于人們的心中,成為了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

筆者為杜甫這位受人尊敬的詩人詩歌做一些注釋,就像為他做傳記一樣,按照年齡的順序,來解釋他的詩歌。進而在詩歌的背後,來展示杜甫的生活和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其原因如下︰

杜甫的詩歌在他的一生中出現的顯著變化,是在他最後時期完成的。也就是說,杜甫的詩歌是在不斷的創作中而達到成熟的。而其他的中國詩人,則通常並非如此,這也是杜甫的特殊之處所在。例如,宋代的蘇東坡、陸放翁他們都是杜甫時代之後的大詩人,但他們的詩歌我沒有像讀杜詩那樣熟。這些詩人的詩歌,也未必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成熟。如果說到其中的變化,他們吟詠的內容也無外乎是事情的變化而已。壯年時寫的詩,並非表現了一種白發境界;而白發時寫的內容,則是到了老年時才出現在詩歌中,並且詩歌吟詠的事物也發生了變化。詩歌的風格,開始出現了一定的意料之外的變化,這類的變化,並不限于蘇東坡、陸放翁等人,在中國現代的詩人中均有類似的情況,只是杜甫與他們不同而已。壯年時寫的詩與晚年時寫的詩,形成了迥然不同的風格,正是對自己不斷要求進步的結果。僅從這個角度而言,杜甫的偉大堪稱古今罕有。無論怎樣來說,即使有一些疑問,我都認為杜甫的成長道路,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東西。

按筆者的研究,杜甫的詩歌創作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年輕時杜甫的詩歌創作,將在後面的章節中進行敘述,現暫且不談。現在所要論述的是以杜甫三十歲的作品為開端,以及四十多歲在玄宗皇帝的治世中所寫的詩歌。落魄長安時寫的詩,是在近乎于郁悶的條件下完成的,因而有些不太完美之處。此後,詩人把目光轉向了外面的世界,視野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作詩的語匯也變得精煉了起來。這是杜甫第一個時期的詩歌創作。

杜甫四十四歲的這年冬天,“安史之亂”突然爆發,在灰暗時代急速代替輝煌時代的同時,杜甫個人的命運也發生了重要轉折,這一時期詩人的詩歌專門吟詠內心的憂愁。在遭受叛軍的監禁之後,杜甫潛逃了出來,開始了一生中最後的為官生活。在對現實的不滿中,杜甫開始了後半生的漂泊生涯。他與家人一起為了填飽肚子而遠赴甘肅,所寫的詩歌充滿了極度的憂傷。這是杜甫第二個時期的詩歌創作。

四十八歲的這年冬天,杜甫南去四川成都,在友人的幫助下建造了草堂,度過了一生中最為幸福的數年時光。這一時期的詩歌,平和圓熟,在自然的善意中散發著詩人的敏感。這是杜甫第三個時期的詩歌創作。

但是,杜甫的幸福生活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了,于是他南下長江,來到四川東部的小城市夔州棲身。這里有所謂的三峽之險,在兩岸的絕壁之下,長江之水奔騰咆哮,形成了湍湍激流。在這些悲壯的風景中,杜甫的詩歇達到了最後的完美境界。憂愁寫在了他的詩歌中,但其中也包含了他對社會的擔憂。公元770年,五十九歲的杜甫死在了湖南湘江的一條船上。這是杜甫第四個時期的詩歌創作。

無論哪一個時期,杜甫都有著誠實的人格。以不同的詩歌形式出現,但表現的卻是同樣的思想,這樣的創作脈絡貫穿了杜甫的一生。筆者追尋著杜甫的人生軌跡,選擇他一生中重要的事跡,來研究他詩歌中的主要思想內容。

杜甫的一生,與中國中世紀詩歌和近世紀詩歌有著密切的關系,即使原本作為文史學者的我,也一直對此持有極為關注的態度。杜甫以前的中國詩歌和杜甫以後的中國詩歌,是以杜甫作為分水嶺的,其中的不同之處已表現得相當清楚。杜甫以前的詩歌,亦即從魏晉經南北朝至唐初的中國詩歌,如果說有一些變化的話,這便是三世紀至七世紀時的中國詩歌保留了古代的乃至中世紀的典雅感情,只是外部的形式還不太完美而已。語言上帶有音樂感、乃至具有華美的傾向以及赤裸裸的感情表白,破壞了詩歌的和諧性,成為詩歌創作中不可避免的傾向。此外,措辭夸大、表述自然和人事的細膩含蓄,也有一定的描寫難度。由于杜甫的出現,這種狀態一舉得到了改觀,曾經的困難出現了解決的可能。中國的詩歌到杜甫時開始出現了充實的內容。

杜甫詩歌內容劃時代的充實,使詩歌外部形式的完備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具有最為完整韻律的詩歌形式,即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的完成者應該是杜甫。細膩的詩歌韻律形式的完成,使中國詩歌表達的感情產生了一個飛躍。其中杜甫的詩歌,堪稱是這方面重要的革命。

杜甫個人的力量,確定了杜甫以後的詩歌發展道路,給後世千年的詩人們提供了沿著杜甫之路前進的有利方向。杜甫之後,從唐末經宋元明清,直到近代民國初年的文學革命,都是把杜甫看成是中國詩歌完美的典範的。在這一千幾百年間,中國詩人完全把杜甫作為了詩歌的祖述者,並幾乎沒什麼異議。三十年前的文學革命(指1919年的五四運動。譯者注),雖然宣稱是與歐洲近代文學合流,但對杜甫詩歌的直接祖述以及把杜甫作為中國第一詩人的認識,卻並沒有太多的不同看法。民國的文學革命,以對韓愈的散文評價為開端,對過去文學的評價進行了重新評估,但杜甫的文學地位並未受到什麼影響。把杜甫看做是中國文學的最高峰,並不是我一個人的認識。

不僅一個人的詩歌是這樣,從漢代至唐代的中國與宋代之後的中國在思維方式、治學方法、政治觀點、經濟模式等等方面,都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態度。新時代最初標準的劃分,便是以杜甫詩歌作為參照物而進行的。如果杜甫沒有出現的話,宋代以後的新模式便不會出現,當然這只是一個假設而已了。

杜甫,姓杜名甫。就如李白姓李名白、王維姓王名維、孫文姓孫名文一樣。“甫”是其名,且是他的實名。在中國的習俗中,一般人是不能隨便稱呼其實名的,而要稱呼代表他名字的字。杜甫的字為子美,李白的字為太白、王維的字為摩詰、孫文的字為逸仙、蔣中正的字為介石,其起名的情況大抵如此。因字為“子美”,杜甫也被稱為“杜子美”。一個人的字,往往選取與其名有關的文字。杜甫的字取自《儀禮‧士冠禮》注︰“甫,男子之美稱。”今筆者采用伊藤東涯的《秉燭譚》之說。

此外,杜甫還有“杜工部”的名字之說,工部是杜甫擔任的最後官職,即工部員外郎。杜甫又有“杜少陵”的名字之說,其先祖住在漢代長安郊外宣帝皇後的少陵附近,所以杜甫在《哀江頭》詩中自稱是“少陵野老”。除了這些名稱之外,杜甫還有“杜陵書生”、“杜陵布衣”、“杜陵野客”、“杜陵遠客”、“杜陵翁”等常以杜陵為名的稱呼。杜甫先祖所住的地方有漢宣帝的陵墓,陵墓以及陵墓所在的縣均以“杜陵”呼之。杜甫還有“老杜”的稱呼,這是為了和晚唐杜牧“小杜”的稱呼有所區別而這樣叫的。又過了數百年之後,由蒙古人統治中國的元朝追贈杜甫為“文貞公”,事見明王世貞《宛委余編》卷五,但這類的記述並未引起人們太多的注意。詩人的地位于此不太相稱,所以誰也沒有這樣稱呼杜甫。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