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政教關系:以佛教為中心的考察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政教關系:以佛教為中心的考察
定價:234
NT $ 204
  • 作者:陳金龍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94343
  • ISBN13:9787500494348
  • 裝訂:324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政教關系是人類文明史上一個極其復雜而又重要的問題,如何解決政教之間的張力關系,成為人類社會制度變遷的重要表征。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政教關系,是海內外學術界研究較少的問題。現有的研究成果都尚未將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政教關系作為專門的問題來考察。本書以「沖突與調適」為主線,通過考察南京國民政府與佛教關系中涉及的主要問題,揭示了南京國民政府與佛教關系變動的歷史軌跡,進而說明了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政教關系的主要特點。


  陳金龍,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共黨史、中國近現代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3項,出版專著4部,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共黨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近百篇,多篇文章為《新華文摘》全文轉載。1項成果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3項成果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二等獎。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划」;2009年入選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培養計划。
 

目錄

前言
一 選題旨趣
二 學術史
三 資料概況
四 研究重點和方法
第一章 南京國民政府與佛教界關系展開的基礎
第一節 佛教與政府關系的歷史淵源
第二節 佛教界對於南京國民政府的期待
第三節 南京國民政府對佛教價值的認同
第四節 南京國民政府與佛教界沖突產生之源
第五節 南京國民政府與佛教界關系演進的歷史軌跡
第二章 廟產管理中的沖突與調適
第一節 廟產危機的出現
第二節 寺廟登記與廟產調查
第三節 《寺廟管理條例》的頒布與廢止
第四節 《監督寺廟條例》的頒布與解釋
第五節 《寺廟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實施辦法》的頒布和修訂
第三章 廟產興學風波中的政教關系
 第一節 廟產興學的由來
 第二節 第一次廟產興學風波中的政教交涉
 第三節 第二次廟產興學風波中的政教之爭
第四節 第三次廟產興學風波中的政教較量
第五節 廟產興學的總體評價
第四章 南京國民政府與中國佛教會
第一節 中國佛教會成立過程中的政府支持
第二節 中國佛教會分化過程中的政府缺位
第三節 南京國民政府整頓中國佛教會的嘗試
第五章 南京國民政府與僧伽制度的整理
第一節 整理僧伽制度的緣由
第二節 佛教教育的推行
第三節 僧伽職業化的倡導
第四節 住持制度的改革
第五節 剃度傳戒制度的整理
第六節 整理僧伽制度的評價
第六章 南京國民政府與佛教文化的復興
第一節 佛教出版事業的拓展
第二節 漢文大藏經的刊行
第三節 佛教古物的保護
第七章 佛教界對民國政治的參與
第一節 佛教界對於政治事件與政治風潮的意見表達
第二節 佛教界協調達賴與班禪關系的嘗試
第三節 佛教徒的抗日宣傳與抗日准備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陳金龍的博士論文《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政教關系:以佛教為中心的考察》,經過他反復修改、增補,終於要出版了,我作為他的導師,當然為他高興。

陳金龍是一位對學術非常執著,刻苦勤奮,謙虛誠懇,不斷進取,從不滿足的學人。2001年他從華南師范大學考取中山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攻讀在職博士學位,跟隨我學習和研究中華民國史。他當時已是華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教授,工作繁忙,教學任務甚重,但他能協調工作、教學、學習的關系,實在不容易。他是經常回校跟談論學術問題的學生之一,具有如此熱情向學求知,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的同學也都交口稱贊。陳金龍的興趣廣泛,功底深厚,視野開闊,並善於獨立思考,進校一年便確立學論位論文選題,並做了理論和材料的准備。對於他選擇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政教關系作為博士學位論文,起初我雖然不反對,但還是希望他能在孫中山或有關民國政治史領域選一個題目來研究,但因他在攻讀博士學位之前,對中國共產黨的宗教政策進行過研究,並先後完成了兩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對於相關的資料和理論有所准備,也比較熟悉和了解學術界對有關問題研究的動態。基於此,我尊重他自己的選擇,鼓勵他放手去做。為了完成博士論文的寫作,我勸他盡量減少行政工作,集中精力去收集資料,認真做好准備,為此,他除在廣東省檔案館、廣州市檔案館、廣州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圖書館查找資料,還先後赴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台北「國史館」、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會,以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圖書館等部門查閱了相關檔案及其相關資料;並到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等地搜集了不少民國時期的報刊和文獻資料。2005年陳金龍終於完成了論文寫作並順利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他的論文獲得答辯委員和評審委員一致好評,並獲2007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

本書是在博士論文基礎上完成的,它的突出特點是注重理論分析與敘事交融,做到內容豐富,史料翔實,文風朴實,並無花俏取寵。作者借鑒政治學、法學、歷史學、社會學、文化學的理論與方法,進行分析和判斷,盡管新意不少,但能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並不浮泛和標新立異。

政治和宗教都是嚴肅的課題。在人類歷史上,宗教與政治的關系是一個既復雜又敏感的問題。政教關系問題成為歷史學界和宗教學界長期探討的一大論題。但在中國,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探討中國古代政教關系,對中國近現代政教關系,由於問題的敏感性和復雜性等原因,雖在某些論著中有所涉及,但尚無專題深入研究。陳金龍的新著以1927—1937年為時限,以佛教為中心,從一個側面較為系統地考察了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政教關系演進的歷史軌跡,是將史學研究與宗教學研究相結合所進的有益嘗試,這個成果不僅延伸了中國政教關系問題的研究,而且拓展了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新領域,彌補了中國宗教史、中國近現代史、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所以它具有創新性重要學術價值。

在研究方法與內容方面,本書以「沖突與調適」為主線,在重點論述南京國民政府與佛教界關系的基礎之後,著重考察了廟產管理、中國佛教會成立分化改組、僧伽制度整理、佛教文化復興、佛教界對民國政治的參與等問題所折射和反映的南京國民政府與佛教界這間的關系,通過具體史實的呈現,勾勒了南京國民政府與佛教界互動關系演變的基本情形,說明了南京國民政府與佛教界沖突的表現、成因和調適的方法、效果,進而概括了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政教關系的主要特點。作者從不同視角,不同側面來審視南京國民政府與佛教界的關系,反映了作者的史識和眼力。比如,作者提出,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政教關系,恐怕不能簡單地地用政教分離來概括,其實際的情形是既具政教分離的特點,也有國家控制宗教的表征,還有政教之間相互支持與相互利用的一面。這種看法是作者在掌握充分史實的基礎上得出的審慎之論,頗具有啟發意義。

此外,本書還將南京國民政府與佛教界互動關系的研究,置於北洋政府與佛教界互動關系的比較中來分析,結合南京國民政府與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的互動關系來說明,彰顯了比較研究方法的魅力。同時,本書既研究南京國民政府與佛教界互動關系的基礎方面,也探討南京國民政府與佛教界互動關系的具體問題,做到了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以微觀支撐宏觀。本書作者具有綜合分析能力,能運用學科交叉的理論和方法揭示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政治與宗教之間的復雜微妙關系,進而論述南京國民政府宗教政策的正誤,很有思考的余地。

昨天以前發生的事便是歷史,歷史是人們對往事的記憶。歷史學者應該參與歷史、創造歷史,要從過去發生過的歷史中總結出對今天社會建設中有用的東西,從而啟導人們向著正確的路向前進。本書從南京國民政府與佛教界關系演進的歷史,提煉了政教關系處理的若干要點,如政教分離是處理政教關系的基本准則、法律調節是處理政教關系的根本途徑、引導宗教進行適應性調整是政教關系協調的重要基礎、政教關系的理想狀態是和諧,這些觀點對於當代中國政教關系的處理不無借鑒意義。

當然,本書也還有不足,但在這里我不好多說些什麽,還是讓更多的專家和學者來評論更好。不過從學術的角度去看,對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政教關系的研究,除佛教外,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道教與南京國民政府互動關系的研究似乎不多,還需要進一步探討。期望學術界有更多的學者繼續關注這一問題的研究,以推動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政教關系研究走向深入和發展。

陳金龍正當年富力強,又處在國家學術繁榮發展的盛世,期盼有更多富有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著作出版,為繁榮學術和建設和諧性會作出新的貢獻。

林家有
2010年2月春節於中山大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