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不遠的將來,資本主義將要覆滅,還是會發生重大的改變?

資本主義的生命力為何如此長久?

資本主義模式的病根在哪?出路在哪?未來在哪?

在這本書中,作者阿納托萊‧卡列茨基回顧了18世紀晚期以來資本主義發展的三個主要歷史階段,並指出三個階段之間的過渡期內既有的經濟秩序看似受到了致命威脅,但實際上那只是資本主義本身在脫胎換骨,變得比從前更為強大。資本主義最近的次轉折性事件是2008年9月15日的雷曼兄弟破產事件,該事件引起了巨大的市場混亂,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的緊急援助和政府擔保,此次破產必然會顛覆西方國家所有的銀行。這次事件也引發了資本主義歷史上的第四次重大而徹底的轉變——資本主義4.0。

了解第四代資本主義對全球經濟的持續復蘇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本書觀點極具爭議,內容涵蓋廣泛,作為全球最著名經濟評論員之一,作者阿納托萊‧卡列茨基從歷史及意識形態的視角來解析最近發生的金融時事。他描述了這一新的資本主義模式表現出的特點,分析了這一模式與此前所有模式的不同之處,論述了這一模式在未來十年內將會對政治、金融、國際關系以及經濟策略產生的影響。

當前市場上的此類著作,大多是分析市場,或是分析誰該為金融危機埋單。這本書卻突破了這類書固有的限制——它以全新的視角闡述了資本主義的演進歷程,一書在手,你可以看清資本主義時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資本主義及其演變進程
第一章 政府和市場,誰是對的
第二章 資本主義終將崩潰?
第三章 資本主義的四個時代
第二部分 箭與環︰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
第四章 奇跡年︰那些改變世界的力量
第五章 全球四大發展趨勢
第六章 大穩健︰全球化的新變化
第七章 房地產︰金融發展趨勢
第八章 金融之環
第九章 永遠的興衰
第三部分 市場神話的破滅
第十章 金融危機的真正元凶
第十一章 市場也不是萬能的
第十二章 向新經濟學進軍
第四部分 偉大的轉變
第十三章 自適應混合經濟
第十四章 借債還債︰無休止的瘋狂
第十五章 加息、通貨膨脹、美元崩潰
第五部分 世界大趨勢︰資本主義4.0時代
第十六章 4.0時代的經濟趨勢
第十七章 4.0時代的政治趨勢
第十八章 4.0時代的金融趨勢
第十九章 一個4.0的世界
致謝
 

界末日並未到來。盡管2007~2009年的金融危機中充滿了這樣那樣的災難預言,我們還是平安無事地度過了21世紀的前十年。全球最富聲望的經濟學家們所預言的那些暴動、(救濟貧民、災民等的)施粥所以及破產等現象並未出現。盡管人們對“資本主義”這個詞看法不一 ,但沒人願意看到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崩潰。

然而,資本主義體系的幸存並不意味著人們能夠重拾危機前的信心。2008年g月1 5日發生的雷曼兄弟破產事件使人們再也無法相信金融市場的智慧,無法相信自由企業的效率。直到2010年中期,經濟增長和金融環境才有可能恢復到令我們滿意的程度,但這種恢復是否意味著政治家、經濟學家和金融家能像從前樣各就各位呢?全球化仍將繼續,很多國家將會逐漸恢復到危機前的繁榮狀態,但人們不會輕易忘卻2007~2009年這場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創傷。危機的經濟代價是幾十年也還不清的債務,這些債務給納稅人和政府預算造成財政困難,使那些無業者難以維持生計,打碎了房產擁有者和全球投資者的美夢。

2008年9月15日那天所崩潰的,絕不僅僅是一家銀行或者一個金融體系。那一天崩潰的,是一種政治哲學和經濟體系,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生存方式。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拿什麼來替代2008年秋天土崩瓦解的全球資本主義。

本書的核心觀點是.全球資本主義只能被全球資本主義替代,別無他選。2007~2009年的金融風暴既不會破壞也不會削弱人類的根本欲望——雄心壯志、創新精神、個人主義以及競爭精神,人類與生俱來的這些特性一直推動著資本主義體系的發展,而今這些特性將被重新利用,被注入新的活力,從而創造種新型的資本主義。這一新型的資本主義將會比它所替代的原有的體系更加成功,更具創造性。

本書作者的寫作意圖就是分析整個金融重建的過程,厘清復興的資本主義體系最重要的特點。這一體系的轉變要歷時許多年才能完成,但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看到轉變所帶來的一些重要結果了。過去年的經歷告訴我們,這些結果與兩股相反的政治勢力在危機高峰時所作的虛無的預言有著明顯不同。反對資本主義的左翼陣營似乎堅信幾個星期的金融混亂就可以瓦解一種政治經濟體系,而這一體系200年來經歷了多場革命、多次經濟蕭條和幾次世界大戰都未曾消亡,支持自由市場的右翼陣營則堅持認為,政府采取的干預措施會毀掉私有企業(但很明顯這些措施是拯救這體系的必要舉措),很多人仍然認為,如果當初各國政府允許金融機構解體,須對左翼的狂熱夸張和右翼的驕傲自大提出挑戰。

本書沒有把全球金融體系的徹底崩潰歸咎于貪婪的銀行家、不稱職的監管者、容易受騙的房主或者愚蠢的官僚,而是從歷史和意識形態的角度來展示這次金融危機。本書從經濟改革和地緣政治動蕩的角度重新解析了這場危機,自18世紀末以來,上述兩種因素就再改變著資本主義的性質,最近的一次是1979~1989年10年間的“撒切爾一里根”革命。本書的中心論點是︰資本主義從來就不是個遵循固定規則的靜態體系,因此在這一體系中政府和私有企業間的責任劃分也不是成不變的。與現代經濟理論的各種學說相反,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控制資本主義經濟行為的永恆定律。事實上,資本主義是一種適應性體系,它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不斷變化和發展。當這一體系受到深刻危機的嚴重威脅時,便會演變為一種更適應新環境的新形式,以替代原有的形式。

資本主義不是一套靜態的機構,而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體系,這體系通過各種危機為自身注入新的活力。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換一種角度來看待2007~2009年間發生的事件,這些事件都是資本主義發生第四次徹底轉變的催化劑,正如20世紀70年代的危機促成了第三次資本主義轉變.20世紀30年代的危機催生了第二次資本主義轉變,而1803~1815年的拿破侖戰爭則是第一次資本主義轉變的基礎。因此,本書得名《資本主義4 0》。即第四代資本主義。

上述幾個重大變革中的第個時期——美國和法國的政治革命及英國的工業革命引起的社會動蕩及經濟動蕩時期——開創了現代資本主義的新紀元.這一時期包括從1815年英國擊敗拿破侖取得英法戰爭的勝利到第次世界大戰之間近100年的時間。這一時期整體相對穩定,處于蒸蒸日上的繁榮階段,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革命及美國的經濟大蕭條等一系列事件發生後,這局面才被打破。這幾場突如其來的重大政治和經濟變故破壞了1 9世紀傳統的自由資本主義,創造了一種不同的資本主義體系,這一新體系融入了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新政”林登-約翰遜的“偉大社會”以及英國和歐洲的福利國家等新的做法。然後,在經濟大蕭條爆發40年後,另一場大規模的經濟危機-20世紀60~70年代的全球性通貨膨脹——推動了瑪格麗特‧撒切爾首相和羅納德‧里根總統倡導的自由市場革命.開創了第三代資本主義,這一新體系與前兩種資本主義體系截然不同。20世紀60年代末的通貨膨脹發生40年後,也就是2007~2009年間,又一場全面爆發的危機襲擊了全球經濟。本書認為,此次危機將會開創資本主義體系的第四種形式。里根總統與撒切爾首相所設計的藍圖不同于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同樣,這次危機所開創的新型資本主義也不同于“撒切爾一里根”革命的結果。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