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庫塞否定性思想研究

馬爾庫塞否定性思想研究
定價:294
NT $ 256
  • 作者:徐博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9720370
  • ISBN13:9787509720370
  • 裝訂:平裝 / 281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馬爾庫塞一直飽受爭議︰這種爭議不僅表現在對他人品的懷疑之上,也表現為對其學術成果的誤解之中。研究者雖然大都認可馬爾庫塞在哲學、社會學、美學和心理學領域取得的不凡的成就,卻少有人承認他的跨領域研究之間存在內在關聯。通過對馬爾庫塞思想發展歷程不同階段的考察和分析,徐博編著的《馬爾庫塞否定性思想研究》認為“否定(性)”構成他人生與思想的支點。對馬爾庫塞的人生而言,否定性的實質就是對權威與統治的反抗,是他人生遵循的原則;對其思想而言,否定性則是餃接其各領域學術研究的支點。在此過程中,馬爾庫塞從哲學領域繼承並重構了傳統邏輯學概念的否定(negation),將其發展成為現代社會思想所缺乏的否定性(negativity)維度,並使之成為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批判理論的哲學基礎。其後隨著馬爾庫塞研究向社會學的擴展,否定性作為現代社會所缺乏的思想維度被他運用到具體的社會分析之中。最後,當馬爾庫塞在社會領域中遭遇到困境之時,他開始向審美領域轉向,否定性最終消解于他所構建的藝術烏托邦之中。本書對馬爾庫塞思想的解讀將為上述論點提供確證。

  依據“否定性”與馬爾庫塞思想之間的關系,《馬爾庫塞否定性思想研究》分為五章。

  第一章將關注馬爾庫塞的思想歷程與早期美學研究,指出他的早期學術研究呈現出由美學向哲學轉化的趨勢。本章的重點是討論馬爾庫塞與海德格爾思想、黑格爾體系之間的微妙關系,此外,本章還將對馬爾庫塞早期的美學與哲學研究的狀況及其原因進行簡單的歸納。加入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之後,馬爾庫塞作為早期社會研究所中對哲學較為熟悉的思想家之一,在社會研究所批判理論的建構中逐步發展、形成了以否定(性)為中心的思想體系。

  第二章主要探討否定的語意及其在西方哲學史中的變化。Negation(否定)在英語語境中具有negativity(否定性)的涵義,本章還對否定與馬爾庫塞所使用的否定(性)進行了區分。否定性(negativity)所以能夠成為馬爾庫塞思想的支點,緣于他對否定(negation)的理解集中體現了海德格爾與黑格爾間的分歧和沖突。為了更好地說明這點,本章首先分析negation在西方形而上學中的演變過程,主要涉及黑格爾等西方哲學家的觀點,其中,黑格爾將否定視為辯證法的靈魂;其次探討了海德格爾思想中的否定。本書認為海德格爾主張否定遮蓋虛無,應當被拋棄。

  第三章討論馬爾庫塞發掘(尋找)並初步形成其否定性思想的過程,主要結合《理性與革命》展開。本章的重點是對《理性與革命》進行分析︰通過考察該書的創作意圖,指出該書並不是對黑格爾哲學的簡單復述,而是試圖復興思想的否定性力量(維度)。在此,思想的意義和價值依托于否定性,這意味馬爾庫塞在哲學領域的研究開始轉向對思想否定性的發掘。由此出發,本章對馬爾庫塞在哲學領域尋找否定性的過程進行了解析,分為兩部分︰一是探討他如何將否定從黑格爾哲學中延續下來;二是分析他如何重構否定,使其特性(否定性)成為現代社會所缺乏的思想維度。在此基礎上,馬爾庫塞把否定性從哲學領域帶入社會學領域。這一跨越預示著否定性已經成為馬爾庫塞思想的支點。

  第四章分析馬爾庫塞建立其社會理論體系的過程,這也是他自覺地將否定性運用于社會研究的過程。在此過程之中,馬爾庫塞將否定性轉化為現代社會缺乏的思想維度,指出現當代社會的肯定性正在使社會與個體呈現出單向度的特性。單向度的實質是發達工業社會缺乏否定性維度,因此否定性的運用就是馬爾庫塞對發達社會形態的批判。“單向度社會”的提出可以視為馬爾庫塞社會理論體系的完成形態。單向度社會和思想的出現,還意味著壓抑性與一體化社會的最終建立。正是基于擺脫單向度社會的要求,馬爾庫塞提出了“大拒絕”的理論,並開始關注個體與社會解放的問題,這促使他開始尋找現實的解放主體。

  第五章以馬爾庫塞的美學思想的發展為脈絡,以他在尋求解放理論中所遇到的困難為起點,解釋了馬爾庫塞審美理論與否定性間的關系,即否定性在其審美理論中得以揚棄。早在20世紀30年代,馬爾庫塞就多次提出在審美與藝術領域之中保存著否定性;其後在20世紀50年代出版的《愛欲與文明》、《單向度的人》等涉及美學與藝術理論的作品中,馬爾庫塞又多次確認否定性是壓抑社會統治下藝術應有的基本特征。60年代晚期馬爾庫塞提出了新感性理論,新感性是基于感性對壓抑的否定,其解放性和革命性源自于否定性。進入70年代後,馬爾庫塞在其晚期論文《審美之維》中提出了“審美形式”與“藝術世界”的理論設想,這意味著他所堅持的解放和革命維度的否定性最終消解于虛幻的審美世界之中,否定性在審美烏托邦(作為藝術世界)中得以完成。

  結論部分總結了對否定性在馬爾庫塞思想不同領域中的地位與意義,之後基于馬爾庫塞的新感性理論及其否定性思想,本書對現代美學的學科重構進行了建設性的思考,提出某些關于否定美學的理論設想。
 

目錄

引 言
  一 馬爾庫塞思想中的“否定性”
  二 馬爾庫塞思想研究現狀
  三 創新之處
  四 研究方法與設想
第一章 早期美學與哲學研究
 第一節 思想歷程與早期美學研究
  一 馬爾庫塞生平
  二 思想發展的四個階段
  三 《德國藝術家小說》的美學思想
  四 席勒的影響與哲學轉向
 第二節 馬爾庫塞的早期哲學研究
  一 早期哲學研究概貌
  二 海德格爾的影響
  三 虛假的黑格爾主義者
  四 混亂的、缺乏時代性的哲學研究
  五 早期哲學研究與尋找否定性
第二章 “否定”的語意及其演變
 第一節 Negation與“否定”
  一 否定與“negation”
  二 “否定”演變史的劃分
 第二節 黑格爾︰辯證法與“否定”
  一 前黑格爾時期的“否定”
  二 概念與否定
  三 辯證法中的否定
  四 有邊界的“否定”
 第三節 海德格爾︰遮蔽“虛無”的“否定”
  一 日常語言化的“否定”
  二 作為邏輯結果的“否定”
  三 遮蔽虛無的“否定”
  四 被拋棄的“否定”
  五 尋找否定性的前提
第三章 尋找“否定性”
 第一節 否定性與《理性與革命》
  一 關于《理性與革命》的各種評價
  二 《理性與革命》的創作意圖
  三 《理性與革命》的構思
 第二節 否定的哲學
  一 關于黑格爾的“理性”
  二 從“理性”到真理的“否定”
  三 被繼承的“否定”
  四 從“否定”到“否定性”
 第三節 否定性與社會批判理論
  一 社會批判理論
  二 批判理論的基礎及其形態
  三 喪失否定性的思想及社會理論
  四 《否定辯證法》,否定性與批判性
第四章 “否定性”的運用
 第一節 早期的社會研究
  一 極權主義與納粹德國研究
  二 技術理性統治下的美國社會
  三 對蘇聯社會的分析
 第二節 《愛欲與文明》的社會理論
  一 快樂科學
  二 壓抑分析
  三 愛欲分析
 第三節 單向度的社會與思想
  一 單向度與否定性
  二 單向度的社會
  三 單向度的思想
  四 後《單向度的人》的社會研究
第五章 “否定性”的審美完成
 第一節 肯定文化與藝術
  一 審美研究的基本特征
  二 文化與文明研究
  三 藝術的否定性
  四 制造幻象的藝術
 第二節 非壓抑的審美層面
  一 幻想、烏托邦與藝術家
  二 審美層面
  三 單向度社會與藝術的異化
  四 技術與藝術
 第三節 從新感性到《藝術與革命》
  一 審美與解放
  二 新感性
  三 藝術與革命
 第四節 《審美之維》與否定性
  一 藝術的政治性
  二 審美形式
  三 藝術世界
  四 審美與否定性
結 論
 一 否定性與馬爾庫塞思想
 二 啟示︰否定美學
 三 一般性評論
參考文獻
後記一
後記二
 

20世紀60年代以來,馬爾庫塞不僅在西方有著廣泛的影響,而且在中國也得到了廣泛的介紹和傳播。在中國的馬爾庫塞研究中,與其他的著作相比,徐博博士的著作是獨特的。一方面,它注重了馬爾庫塞思想的核心,即否定性的思想;另一方面,它又把握了馬爾庫塞思想的整體,清晰地描述了其否定性思想的開端、發展和完成的過程。

否定性當然與語言中的否定陳述相關。句子一般可以分為肯定句和否定句。肯定句陳述了“某物是什麼”,而否定句則陳述了“某物不是什麼”。一個事物總是它自身,而不是它自身之外的某個東西。因此,肯定陳述始終相關于否定陳述。在一個包含了“不”的句子里,主詞切斷了和賓詞的關聯。除一般的語言之外,邏輯為否定判斷說明和建立了根據,而修辭中的反諷則往往在肯定之中言說了否定。

一種思想的否定當然要借助于語言的、邏輯的和修辭的否定,但思想的否定卻具有獨特的意義。這在于,與肯定性相比,否定性在思想中具有優越性。這是因為思想總是關于事情的思想。思想就是去思考事情,但一個事情之所以要被思考,是因為它自身是蒙蔽的,不是敞開的。因此,當思想去思考事情的時候,它首先是去蔽,然後才是揭示。這也就是說,思想首先是否定,然後才是揭示。唯有如此,事情的真理才能顯示出來。故思想尋找真理的過程是一個去蔽和揭示的過程。馬爾庫塞的否定性思想的意義在于,他意識到了思想自身中優先于肯定性的否定性。在此基礎上,馬爾庫塞建立了其批判理論。馬爾庫塞所處的時代是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時代。它是一個技術化的社會。對此,馬爾庫塞批判道︰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異化的社會。它使多維的人變成了單維的人。為了克服人的異化,人們必須建立新感性,也就是建立審美的烏托邦。這將使技術化時代中單維的人變成多維的人,也就是一個全面豐富發展的人。

但當代中國對于馬爾庫塞否定性思想的研究的目的不是一般的介紹和傳播,而是獲得啟示,讓人們用否定性的思想去思考當代現實中的各種問題。

中國社會目前是一個轉型社會,也就是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從自然社會到技術社會。雖然當代是全球化的時代,但中國的當代不能簡單地說成是西方的後現代,而是前現代、現代和後現代的三者並存。這就使中國當代的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和困難。一方面,中國的現代性尚未建立;另一方面,中國又要迎接後現代的來臨。在這樣的一個獨特的時代里,虛無主義、技術主義和享樂主義結伴而行。它們支配了當代市場中各種形態的人與物的游戲。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中,一種否定性的思想具有非凡的意義。它正是我們所主張的批判,而且是一種去掉了任何先在立場和基礎的無原則的批判。所謂批判就是區分是與非、真與假。由此,它標明了可行和不可行道路的邊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