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文藝學為浙江師範大學校級重點學科,擁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博士8人,梯隊結構合理、方向分布均衡。學科負責人張法教授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同時擔任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工程教育部第一批教材《中國美學史》(該教材同時被列為教育部重大課題和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的首席專家,是國內知名的美學研究專家。近5年來,學科成員在CSSCI來源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課題8項,獲得省級以上科研獎勵2項。較具優勢和特色的研究方向有︰

美學及中國美學史研究 該方向主要致力于美學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美學導論》、《中國美學史》,皆為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另一著作《船山美學思想研究》也廣獲好評。本方向骨干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江南山水與中國審美文化的生成”,視野獨特,開拓了學術研究的新領域。正在進行的還有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江南美學史研究”,其前期成果關于“江南美學”的一組文章,已在CSSCI刊物發表,並被人大復印資料《美學》卷2010年第10期轉載。

文藝美學研究 本方向致力于文藝美學研究,代表性著作《走向現代形態美育學的建構》系國內首部新時期美育理論學術史著作,另有《美育的意義——中國現代美育思想發展史論》(合著)入選國家首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圖書。主要學術骨干致力于西方美學史的主要範疇演變研究,撰有《西方美學中“感性”範疇的歷史梳理》(約6萬字),載于朱立元教授主編的《西方美學範疇史》一書。

中國現代文論研究 本方向致力于現代美學之丑學、先鋒文藝與美學、現代主義文論、小說(敘事)學以及啟蒙與現代性等方面的研究,同時發表關于當代文學尤其是小說方面的評論文章,取得了較豐碩的學術成果,出版的學術著作有《審美與啟蒙》、《審美的悖反》、《現代主義小說學》、《守望與袒露》等。另外,本方向在中國現代文論思想研究方面,也有較多成果。

本書是《浙江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論叢》叢書中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論集》。
 

目錄

文學古今演變研究
經典“代讀”的文化缺失與公共知識空間的重建 梅新林 葛永海
“紅樓遺產”與21世紀的中國小說 梅新林
論古詩今譯中漢語詩體傳統的繼承與發展 陳玉蘭
論“境界”說及其對新詩批評理論建設的意義 陳玉蘭
“林譯小說”對中國文學語言演變的貢獻 韓洪舉
古代詩詞研究
論中國古典詩歌研究的文學生態學途徑 陳玉蘭
論古代六言詩 俞樟華
論絕句的結構藝術 陳玉蘭
《毛計故訓傳》名義考釋——兼論《毛詩故訓傳》獨傳的原因 于淑娟
離騷︰生與死交響曲 黃靈庚
歷史追憶與現世沉迷︰唐詩中的金陵與廣陵——以江南城市文化圈為研究視閾 葛永海
論李清照南渡詞核心意象之轉換及其象征意義 陳玉蘭
古代小說研究
明清白話小說中的欲賦及其文學史意義 葛永海
八股文“技法”與明清小說、戲曲藝術 邱江寧
《三國演義》研究的百年回顧及前瞻 梅新林
對魯迅所謂《三國演義》“缺點”的不同看法 劉永良
《西游記》︰秩序與自由的悖論 崔小敬
《金瓶梅》研究百年論衡 梅新林 葛永海
“游戲讕言”與“孤憤之書”——袁枚與蒲松齡小說觀比較 高玉海
清代中晚期小說的“翻民走海”敘述及其文化意義 葛永海
文學與宗教考論
“紫姑”信仰考 崔小敬
“黑頭蟲”考辨——佛藏、道藏及相關文獻綜理 陳開勇
和合神考論 崔小敬
寒山︰重構中的傳說影像 崔小敬
《太平廣記》神仙小說中“青竹”的宗教文化意蘊探析 曾禮軍
道化劇《黃梁夢》“殺子”情節的佛教淵源 陳開勇
古代文學雜論
文學地理空間的拓展與文學史範式的重構 梅新林
文學世家的歷史還原 梅新林
論悲劇的美育作用 俞樟華
游記文體之辨 梅新林 崔小敬
奎章閣文人與元代文壇 邱江寧
消費文化與文學文體研究 邱江寧
類書體例與明代類書體文言小說集 劉天振
汪琬的古文理論及其價值芻議 李聖華
誤讀與重釋︰作為古文家的林紓 慈波
附錄 古代文學學科成員近年主要論文輯錄
 

浙江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始建于1956年,為學校傳統優勢學科。自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此後從未間斷。2006年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被國家批準為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2009年,被浙江省確立為一級學科博士點立項建設單位。該一級學科現擁有三個省級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兩個省級重點研究基地︰浙江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化研究基地。良好的學術平台、優越的研究條件和濃郁的科研氛圍吸引了各地人才,形成了一支高職稱、高學位、年齡結構合理、學科分布均衡、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科研隊伍。

本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專任教師高級職稱佔80%以上,博士比例近80%。在職教師中,有教育部“長江學者”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者2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國家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各1人,省特級專家1人,省功勛教師1人,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重點資助人選者1人,第一、二層次入選者5人,省高校巾青年學科帶頭人7人,曾憲梓獎獲得者3人。

本學科以教學為本,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9年,漢語言文學專業成功申報為“囝家級特色專業”,使本學科專業建設邁上一個全新的台階。同年,榮獲第六屆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2010年“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團隊人選“國家級教學團隊”,“語言學概論”人選“國家級精品課程”。這些國字號教學成果的取得,表明本學科的教學綜合實力已位居全國先進行列。

本學科又以科研為重。歷經幾代學者的艱苦創業,已有豐厚的學術積澱,形成r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等多個穩定發展的優勢學科,並注重學科間的交融與貫通,逐步整合、凝練成多個在全圍獨樹一幟的研究方向。

本學科以3個省級A類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研究基地為依托,追求“上層次、出精品”,學術研究成果豐碩。近5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重點項目各1項,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17項、國際合作研究項目3項、各部委項目及省社科規劃項目68項。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新華文摘》、《中國語文》、《文藝研究》等權威期刊上就發表論文59篇,在《文學遺產》、《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方言》、《文藝理論研究》、《外圍文學研究》等國家一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62篇,出版專著54部。獲中國出版政府獎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科研成果獎27項,還有2部學術著作人選國家第一、二屆原創出版工程。高層次、高水平學術論著的發表與獲獎,有力地提升了本學科在國內學術界的地位。

浙江師範大學位于金華,這是一片具有豐厚文化底蘊與歷史積澱的熱土。歷史上名家輩出,南宋著名思想家呂祖謙即生于金華(婺州),乃為婺學創導者、浙東學術文化之先驅,其學與朱熹閩學、張械湘學鼎足為三,成就卓著,影響深遠,南宋另一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陳亮則為金華永康人,其所創立的“永康學派”,力倡事功之學,志在通經達用,對近代經世實學有重要影響。宋元時期著名的理學學派“北山學派”亦出于金華,生于金華的何基、王柏、金履祥和許謙被時人稱為“北山四先生”,北山學派歷史悠久,人數眾多,是當時十分重要的朱子學派別。

金華歷史上的這些前賢往哲為我們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也成為我們奮然前行的學術動力。重溫昔日的學術情懷,以實證求其綿密,以思辨求其精粹,沐浴和感悟先賢遺風,足以溫暖人心。

本論文集主要收入學科成員近年來較具代表性的成果,這是對浙江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學術成果的一次總檢閱,意在見證成長、感奮人心、強化信念。金華北山巍巍,浙中文脈綿延。站在浩瀚的歷史天宇下,面對全新的時代起點,將浙江學術文脈傳承延展,發揚光大,正是吾輩的歷史責任!

是為序。

主編
2011年3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