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世紀前中國紀歷文化源流︰以簡帛為中心

10世紀前中國紀歷文化源流︰以簡帛為中心
定價:252
NT $ 219
  • 作者:孔慶典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9991X
  • ISBN13:9787208099913
  • 裝訂:平裝 / 35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紀歷方式,即時間的記錄方式,它關系到中國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是理解中國古代社會思想及其觀念不可或缺的研究資源,更是“傳統中國的儒家等文化之外的另一個主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孔慶典編著的《10世紀前中國紀歷文化源流》依托近數十年來大量出現的考古文獻和民間社會與民族地區田野調查資料,通過引進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就紀歷文化的重要方面作源流式的綜合性研究。《10世紀前中國紀歷文化源流》內容上以年、月、日、時等紀歷要素為研究範疇,從中發掘、清理了生肖紀年、生肖紀月、星宿紀日、秦漢漏刻制度及時刻安排、上古火歷以及數種佔卜紀歷法等相關內容及其流變,探討了從各紀歷規則中衍發出的選擇習俗,並試圖通過對各紀歷要素的歷時性描述來說明整體的共時性特征,于呈現早期中國古代紀歷文化的整體面貌的同時,梳理出中國上古歷法的一條可能的發展線索。
 

目錄

《10世紀前中國紀歷文化源流》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的問題與學術意義
第二節 對前人成果的評述
第三節 本書所使用的資料
第四節 研究的思路與內容
第二章 十二生肖紀年研究
第一節 問題與學術史
第二節 歲陰、歲陽與上古紀年
一、早期文獻記載及其研究狀況
二、“歲陰”釋義與十二生肖
三、“歲陽”釋義與陰陽五行
四、小結與討論
第三節 五行納音與生肖紀年
一、簡帛中的五行三合與十二禽
二、突厥歷法中的納音生肖紀年
三、吐蕃文獻中的三種生肖紀年
四、小結
第四節 生肖紀年與中國傳統思想中的精媚觀
一、從十二時獸到十二精媚︰南北朝隋唐佛教文獻中的十二生肖
二、精媚觀念與紀年功能的融合︰敦煌出土歷日中的十二生肖
第三章 十二生肖紀月研究
第一節 問題與資料
第二節 月陰、月陽與上古紀月
一、早期文獻記載及其研究狀況
二、“月陰”釋義與十二生肖
三、“月陽”釋義與陰陽五行
四、小結與討論
第三節 楚帛書紀月研究(上)
一、楚帛書的內容與研究現狀
二、楚帛書中的月名與月忌
三、生肖紀月與天象
第四節 楚帛書紀月研究(下)
一、十二月圖像與六壬十二神
二、十二月畏獸的部分考釋
三、小結
第四章 二十八宿紀日研究
第一節 問題與資料
第二節 簡帛中的二十八宿紀日法
一、朔宿法
二、二十八宿紀日的天文意義
第三節 二十七宿紀日法
一、《二十八宿旁通歷》
二、《宿曜經》中的星宿值日
三、日本《宣明歷》時期的星宿直日
第四節 七元甲子法
一、“七元l甲子法”的配日規則
二、黑水城出土文獻中的西夏歷書
三、二十八宿紀日的連續性再討論
四、“七元甲子法”的起源
第五節 11—14世紀回鶻人的二十八宿紀日
一、研究對象及文獻來源
二、11世紀文獻中的朔宿法
三、14世紀回鶻文《七星經》中的二十七宿紀日
四、文化的交融︰另一種版本的七元甲子法
第六節 一些結論
第五章 簡帛“日夕表”與秦漢紀時制度
第一節 問題與資料
第二節 《日書》中所見秦楚“日夕表”
一、秦漢簡帛《日書》中的“日夕表\〃
二、“夕”與“夜”
三、以現代手段推算“日夕表”測量緯度
第三節 “日夕表”中的晝夜比值
一、“日夕表”與日長問題
二、兩種方位上的解釋
第四節 “日夕表”所反映的秦漢紀時制度
一、十二時制
二、十六時制
三、秦簡中的漏刻制與十六時制
四、從十六時制到十二時制的過渡
五、小結
第五節 從“昏時夜祠”到“旦明行事”︰論“日夕表”的功用與消亡
一、楚簡中的祭禱時間
二、選擇夜禱的原因
三、從“昏時夜祠”到“旦明行事”
第六章 簡帛中的“火歷”殘余-
第一節 問題與資料
第二節 由昴星團歷法看火歷(上)
一、昴星團歷法的傳統
二、“西陸”與昴星團
第三節 由昴星團歷法看火歷(下)
一、突厥歷法中的昴歷殘余
二、德國內布拉星盤與昴歷
第四節 秦漢簡帛中的“火歷”殘余
一、“火歷”中的“火”星及其確認
二、《日書》“心篇”所反映的火歷
三、小議火歷是何時被取代的
第五節 對一些問題的解釋
一、關于甲骨文十二辰中的兩個“子”
二、關于“辰”的釋義
三、馬王堆帛書“月星日”釋義
第七章 簡帛中的其他紀日法
第一節 建除十二直紀日法
一、《日書》中的建除記載
二、漢簡歷書與建除的紀日規則
三、尼雅文書中的生肖一建除紀日
四、回鶻文書中的建除紀日
第二節 “戎歷日”紀日法
一、周家台秦簡《日書》與歷譜之關系
二、周家台《日書》中的兩種“戎歷日”紀日法
三、馬王堆帛書“出行佔”中的六日紀時周期
四、敦煌出土文書中的六日紀時周期
五、結論與討論
第八章 結語
第一節 陰陽的融合︰上古中國的兩種歷法系統
第二節 庶民的節律︰從抄本到官歷的選擇習俗
參考文獻
後記
 

11年前,即2000年,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對報考本系研究生的考生進行復試,由于上線考生甚多,而限于招生名額,那次復試需要大比例淘汰上線考生,于是我出了一張相當特殊的復試考卷。這張考卷的難度,在本系招生史上堪稱空前絕後——此後我們再未出過難度如此之大的考卷。例如,佔70分(百分制)的35道選擇題,皆為多項選擇題,只要有一項錯選或漏選,全題即為零分。那次考試的結果,數十名考生中成績最高的一名竟然僅得42分。這張考卷至今還能在全國各考研網站上查到。考試之後,這張相當特殊的考卷被發表在《中華讀書報》上,清華大學的劉兵教授還對此作了點評。該張考卷發表後引起了持續數周的爭議,有人在該報上痛批這張考卷,說它是“自炫博學的精神早泄”,當然也有不止一位讀者發表文章力挺。

那時南京有一位工科大學的學生,從報紙上讀到了這張考卷,他自己做了一遍,在心里對自己說︰出這張考卷的地方有趣,我要去考那里的研究生。一年後他真的來報考本系,而且順利考取,成為了我帶的研究生,後來又成為我指導的博士。

這個學生就是本書的作者孔慶典。

孔慶典天資聰穎,興趣廣泛,而且風格獨特。這里我舉兩個小例子︰一、他在讀書期間,一直被視為本系的第一號電腦高手。二、他是本系唯一敢向我推薦閱讀盜墓小說《鬼吹燈》的同學。

孔慶典之治學,固然沉潛扎實,外表看來卻仿佛游戲人間。他又是有治學與寫作雙重天賦之人。他第一次引起我注意,是某次課程的考試文章,在同學們交來的文章中,他的文章讓我有點驚艷之感,知道這是一個會寫文章的人。

孔慶典的博士論文《 10世紀前中國紀歷文化源流一以簡帛為中心》,題目是他根據自己的興趣選定的。在此之前他也考慮過若干個別的題目。我對他的選題幾乎沒有任何干涉,因為我相信以他的能力,最終寫出一篇精彩的博士論文是不成問題的。結果正是如此,他的論文在審查時頗受專家好評,遂以優秀成績獲得博士學位。

中國古代的紀歷文化,經過大約一個世紀的“現代化”言說之後,已經被湮沒在人為的歷史迷霧中。無數當代的讀物,要麼將古代紀歷文化整體視為“封建迷信”、“封建糟粕”而唾棄,要麼將它過濾成為“數理天文學”一一主要的做法是將紀歷文化全方位地過濾掉,只談論歷法中的數學和天文學內容。這種做法的“善良”初衷,是要為我們的祖先在當代公眾心目中留下一個“科學”的形象。

但是,這樣的“科學”形象當然是虛假的。20年前,我在拙著《天學真原》中對此作了初步的廓清,力圖恢復中國古代紀歷文化的本來面目,並說明它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所發揮的文化功能。那點工作,也許可以算是“篳路藍縷”吧。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