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詩經》學研究

清代《詩經》學研究
定價:174
NT $ 151
  • 作者:何海燕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10099618
  • ISBN13:9787010099613
  • 裝訂:平裝 / 29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詩經》乃中華民族文化心靈的代表,歷代注釋家又把《詩經》代表的中國文化心靈自覺化、理論化了。女性心思細膩敏感,更易品味詩篇的心靈述說,體悟詩人的人生觀感,形成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真誠對話。因此,《詩經》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詩一般的心靈去解讀文本。《清代詩經學研究》作者何海燕以女性的角度,將學問與人生合一,從生活中感悟詩篇,以詩篇引導人生。


何海燕,女,1975年10月生,湖北鐘祥人,歷史學博士,湖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先後就讀于湖北大學文學院、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及文獻研究。主持、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參編著作多部,在《光明日報》、《中國典籍與文化》、《孔孟月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近二十篇。
 

目錄

緒論
一、清代《詩經》學概略及其研究意義
二、清代《詩經》學研究現狀述評
三、研究思路及章節設置
第一章 《詩經》學的復古與嬗變——清代《詩經》學之早期特征
第一節 清代以前的《詩經》學概要
一、《詩經》漢學
二、《詩經》宋學
第二節 多元格局下的清初《詩經》學
一、清初學風的演變
二、清初《詩經》學的多元格局
第三節 多元格局下的流變——《詩經》考據學風的形成
一、明代中期《詩經》漢學的復興成為先導
二、《毛詩稽古編》偽影響和推動
三、兩部《詩經》學官書的出現昭示了《詩經》研究的轉變
四、《總目》對《詩經》學著作的品評態度
第二章 《詩經》考據學派——清代《詩經》學之中堅(上)
第一節 《詩經》考據學派的主要《詩》學類別
一、《詩經》傳說類
二、《詩經》文字音韻類
三、《詩經》博物類
四、《詩經》校勘、輯佚類
第二節 《詩經》考據學派的治《詩》宗旨和治《詩》方法
一、《詩經》考據學派的治《詩》宗旨
二、《詩經》考據學派的治《詩》方法
第三節 《詩經》考據學派三大名著的出現
一、乾嘉時期無《詩》解名著之原因探析
二、三大名著的出現絕非偶然
第三章 《詩經》考據學派——清代《詩經》學之中堅(下)
第一節 胡承珙之《詩經》學
一、胡承珙的《詩經》詮釋立場與訓釋原則
二、對《毛詩》學的貢獻
第二節 馬瑞辰之《詩經》學
一、生卒年及中進士年考辨
二、實事求是的治《詩》精神
三、科學嚴謹的訓詁考證方法
四、《毛詩傳箋通釋》在《詩經》學史上的地位
第三節 陳奐之《詩經》學
一、堅定的古文《毛詩》學立場
二、對毛《傳》的貢獻
第四章 《詩經》今文經學的復興——清代《詩經》學之晚期特征
第一節 《詩經》今文經學復興之緣起
一、考據學自身的流弊與復古思潮的進一步演變
二、社會客觀環境的使然
三、三家《詩》輯佚工作的客觀推動作用
第二節 清代《詩經》今文經學的主要特征
一、五十分嚴格的師法、家法觀念
二、偏重于學術的探討
第三節 《詩古微》——三家《詩》義理成就的最高代表
一、魏源今文經學思想的形成
二、從兩卷本到二十卷本看《詩古微》經世思想的發展演變
三、《詩古微》的學術貢獻
第四節 《詩三家義集疏》——三家《詩》學集大成之作
一、完備的三家《詩》說體例
二、完備的三家《詩》佚文資料
三、客觀求實的考證精神
四、推闡己意,發明三家《詩》說
第五章 以文學說《詩》——清代《詩經》學之別樣奇葩
第一節 清代以前的《詩經》文學闡釋概況
第二節 以文學說《詩》的主要文獻類型與代表作
一、評點類說《詩》
二、詩話類說《詩》
三、題解類說《詩》
第三節 對《詩經》藝術性質的探索
一、對《詩經》藝術風格突破性的探討
二、對《詩經》文體特點的分析總結
三、對《詩經》語言藝術的探討
四、對《詩經》藝術表現手法的認識和總結
余論
附錄︰清代《詩經》學研究百年綜觀
參考文獻
後記
 

先秦諸子盛稱《詩》、《書》、《禮》、《樂》,後世思想家宣揚詩禮傳家,足見《詩經》在思想和政治文化領域中的尊崇地位。“《詩》三百篇”是周代禮樂文明的產品,漸次生成後,就不僅僅是供人們吟誦的文學作品,而是與《尚書》一起,承載著特殊的文化功能,所謂“《詩》、《書》,義之府也”。在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中,“《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從敬養父母,到事奉君主,《詩》中皆有懿範。《詩》是人們繼承前代文化遺產、領略禮樂文明精髓、掌握社會交往準則的經典文本。對于立志在社會上有所作為的士人來說,學《詩》是獲取話語權的初階,所謂“不學《詩》無以言”是也。

在“六經”經學體系建構起來之後,《詩經》又承載起獨特的文化功能,這就是《禮記‧經解》中所說的“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兩千多年之中,《詩經》為歷代統治者所重視,與此不無關系。不過,《詩經》學之興盛的原因不全在此。《詩經》中大量篇什,描寫了人類最真摯的感情。“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親。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友情,誰能不動心?大量的詩篇贊美君子,則表達了人間的理想與追求。“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君子顯允.莫不令德”,“君子萬年,保其家邦”,這種既文質彬彬又胸懷抱負的形象,誰會不向往?還有些詩篇寫出了生活的精彩,“采采茉莒,薄言采之”,“伐木丁丁,鳥鳴嚶嚶”,“朋酒斯饗,日殺羔羊”,雖然牧歌般的生活是以汗水甚至鮮血換來,又有誰不願擁有這美好的瞬間?一部《詩經》閱讀史,未嘗不是一卷入間心靈史。大量人讀《詩經》,不是為了做學問,只是盼望在多識烏獸草木之名的過程中,讓《詩經》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添生活的亮度。如此廣闊的閱讀群體,文本與生活如此密切的關聯,才是《詩經》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在“《詩》三百篇”由文學作品而成為經學要籍之後,經學的研究代不乏名家,而以漢、宋、清三朝的成果最為顯著。現上海博物館所藏楚簡“古詩序”(或稱“孔子詩論”),是目前所見最早的闡釋著述。到漢代,這類闡釋之作不少,著名者有齊、魯、韓、毛四家。齊、魯、韓三家為今文學,起初是顯學。《毛詩》後出,是古文學,在相傳聖人所作“詩序”的基礎上,魯人毛亨(或雲趙人毛萇)為其作《故訓傳》,後因鄭玄作《箋》,而大行于世。至唐代孔穎達作《毛詩正義》,《毛詩》定于一尊。從漢代到唐代的《詩經》學以“序”為準則,將詩歌與政教相聯系,宣揚王道禮儀,功利色彩濃厚。這一時期的《詩經》學還特別注重對字義、名物的訓詁和考據,著力于經文本義的疏通理解和典章制度的注釋,體現了“訓詁經學”的特點。

自北末疑經風氣興起,《詩經》解說方式隨之變化。學者們不再斤斤于一字一音、一名一物的辨析,而盡心力于經義的闡發。宋代《詩經》學在懷疑《詩序》的風氣中揭開序幕後,歐陽修、呂祖謙皆卓然成家,而以朱熹《詩集傳》為影響深遠之作。朱熹解說《詩經》重視詩的抒情性特點,強調對詩的獨立感受,常從文學角度對詩旨重新論說,這就使《詩經》更貼近生活了。與此同時,他也將《詩經》研究納入理學思想體系中,“即其詞而玩其理以養心”,由漢學一派《詩經》學的外向規範性轉而為內向自律。這在《詩經》研究中,是一個新的趨向。元、明二代,《詩經》研究的路徑大體循此未變。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