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中國︰中國傳媒讀本.2010

讀懂中國︰中國傳媒讀本.2010
定價:210
NT $ 183
 

內容簡介

由《南方周末》邀請知名學者、專家評選出2010年的年度新聞獎項,分綜合性獎項、專業性獎項、傳媒機構(人)獎項以及網絡類獎項四大類,囊括2010年重大新聞事件,配以記者手記,讓公眾有機會一窺新聞背後的故事。讀懂新聞,讀懂中國。南方周末獨家授權、權威解讀。記者手記,揭秘新聞背後的勁爆故事。原文鏈接,回顧真實熱點事件。

  本書是“南方周末原創文叢”之一,書中共分為輿論監督;調查報道;時政報道;經濟報道;文化報道;國際及港澳台報道;攝影報道;公民寫作;媒體策劃;年度視頻;特別致敬等21部分內容。
 

目錄

總序

1.輿論監督
獲選作品︰安元鼎系列報道
提名作品︰趙作海冤案報道
2.公眾服務
獲選作品︰金浩茶油系列報道
提名作品︰農村新圈地運動系列報道
3.調查報道
獲選作品︰《大連“被石油”再調查》
提名作品︰《再問央視大火》
4.邊界突破
獲選作品︰《鳳凰周刊》記者鄧飛用微博報道江西宜黃拆遷事件
5.特稿寫作
獲選作品︰《人民會用腳投票》
提名作品︰《開超級跑車的中國孩子》
6.時政報道
獲選作品︰《新貴之盟》
提名作品︰《熟讀毛澤東詩詞的80後青年領導本田工人罷工》
7.經濟報道
獲選作品︰《國網帝國》
提名作品︰《電信隱形人》
《谷歌的人才》
8.文化報道
獲選作品︰《央視創造的規模經濟體》
提名作品︰《獨家采訪章子怡》
9.國際及港澳台報道
獲選作品︰《你所不知道的石原慎太郎》與《日本再發現》專題
提名作品︰《“陌生的外蒙古”︰探尋一個國家現代化之路》
10.攝影報道
獲選作品︰《垃圾圍城》系列攝影報道
提名作品︰《海岸線》
11.時評
獲選作品︰《黨有自身利益是一種客觀存在》
提名作品︰《反對開征房產稅的七條理由》
12.專欄寫作
獲選作品︰周其仁,《經濟觀察報》“其仁其文”專欄
提名作品︰蔡子強,《南方人物周刊》“新君王論”專欄
13.公民寫作
獲選作品︰于建嶸微博
提名作品︰蔡定劍先生遺作《城管與小販戰爭如何終結》
14.廣播電視
獲選作品︰中央電視台王家嶺礦難直播
提名作品︰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欄目
15.媒體策劃
獲選作品︰《急之國》、《他們》
提名作品︰“師道‧尋路——關注代課教師”專題策劃
16.外國人眼中的中國
獲選作品︰《鄂爾多斯,一座現代鬼城》
提名作品︰《經濟學人》對中國的系列報道《中國崛起之威脅》
17.年度視頻
獲選作品︰《網癮戰爭》
提名作品︰上海膠州路大火視頻
18.年度網民
獲選作品︰鐘如九
提名作品︰方舟子質疑唐駿文憑造假事件
19.年度國語
獲選作品︰“貴國”
提名作品︰“給力”
20.最具成長性媒體
獲選作品︰新浪微博
提名作品︰《GQ智族》中文版
21.特別致敬
獲選作品︰上海膠州路大火中的上海媒體《東方早報》、《新聞晨報》、上海電視台等
 

在中國做報人,做新聞,我覺得我們有個祖師爺,那就是孔夫子。

孔夫子即使被人稱為“累累若喪家之犬”也喜;儀封人說“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稱他為“木鐸”,相信他更“心有戚戚焉”。撇開孔夫子眾多的身份不說,我覺得他還可以有兩種身份,用今天的話來講,一是記者,一是編輯,即一個新聞人。

孔夫子“入太廟,每事問”,像不像個記者?周游列國,他完成了中國現存的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記錄了242年的“天子之事”,而這些事都是關于天子、諸侯、卿大夫這樣的在位者、權勢人物的。

《春秋》流傳下來的有三傳︰《左傳》,《公羊傳》,《谷粱傳》。《春秋》記事簡要,有如新聞的標題,三傳則有如新聞的正文,《左傳》側重于敘事,有如事實報道;另兩傳側重闡發義理,有如解釋性報道。選人語文教材的《鄭伯克段于鄢》,標題是《春秋》的文,正文則是《左傳》的文,就是一望而知的例子。

孔子曾贊董狐為“良史”,“書法不隱”,他本人著《春秋》,事實取于所見所聞所傳聞一一其中,包括孔子在世的七十年,記事自力求其可信;“其義則丘竊取之矣”,這種“竊取”之“義”,就是後人所謂的“《春秋》筆法”。也就是說,孔子運用自己的標準和理性,自下事實判斷、道德判斷、價值判斷,懲惡揚善,以正天下之無道。

孟子和司馬遷都說,《春秋》成而“天下亂臣賊子懼”,即《春秋》一書使在位者、權勢人物感到恐懼。他們之所以恐懼,就是因為孔子的“直筆”及其“竊取”之“義”。孔子自己很看重《春秋》,說︰“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中國自古即設史官,所謂“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與今天的記者很相似,但又優于記者,因為他們就身處在位者左右,物理距離近,又有“直筆”的絕對要求。所以,一旦權貴有不軌言行,包括不妙的下場,都會被如實記錄,並廣為人知。孔子正是這種傳統的集大成者。

孔子本人弟子三千,賢人(精通六藝者)七十二,就好比現在他開了個微博,粉絲以百萬千萬量級計,其初始狀態,豈耶穌一木匠之子與十二使徒還漁夫之類所能比擬?順便說一句,四福音書——其實就是四個門徒關于耶穌的人(神?)物報道——應該是不錯的傳播學博士論文題目。

就像耶穌開啟的神權教權在西方對俗權治權形成制衡一樣,以孔子開其端的儒家思想,即道統,也在東方、在中國對統治者、即治統形成綿綿不絕的訓導和制衡。

而由孔子集大成並開啟的歷史書寫傳統,則使中國不僅留下了人類最為完整的歷史記錄,而且形成了中國另一個獨特的制衡傳統,即通過歷史書寫,對權勢集團構成制約。

近現代以來,中國新聞人的書生議政、文人辦報的優秀傳統,繼承的正是孔夫子的這兩種遺產。所以你能看到民國初年黃遠生寫外交部之廚予以及直斥袁世凱,也能看到張季鸞在《大公報》發表《蔣介石之人生觀》。

至于說到西方,馬克思就曾欣然承認自己是一個報人。從留存下來的文獻看,他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勇敢捍衛新聞出版自由。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本身亦是受惠于新聞出版自由而廣為傳播的。

馬克思說過︰“不要玫瑰的刺,就采不了玫瑰花!”他以報人的經驗和哲人的思辨,提出了一種理想的人民報刊群的情形,“那時,每家報紙都完全會體現出真正的倫理精神,就像每一片薔薇花都表現了薔薇的特質並散發出薔薇的芬芳一樣”。

我們在中國做新聞的,于是就不僅有一個西洋的導師馬克思,還有一個本土的導師孔夫子;而中國又有“新聞人的天堂”之稱,眾多的“人民報刊”爭做有刺之薔薇或玫瑰,或做各種各樣的“木鐸”;幸耶?非耶?

不僅僅是新千年以來,對于中國新聞共同體而言,問題的焦點,在于人民的知情權和對權力的監督。2003年的SARS事件是個分水嶺,但掩蓋與反掩蓋、監督與反監督,卻是一個不僅橫亙于新千年頭十年而且也許是永久的拉鋸戰。中國新聞人亮出了它們或玫瑰或薔薇的刺,顯示了勇氣、機智、堅持和新聞專業主義,他們無愧于他們的職業身份。

2001年,南丹礦難被當地政府成功地隱瞞了15天,即使是《人民日報》的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也被處處設防、被跟蹤、被恫嚇,甚至偏偏在他們住宿的賓館發生了凶殺慘案。首揭南丹礦難真相的是他們,他們利用的介質是人民網。

2010年,江西宜黃血拆後,鐘家姐妹被縣委書記圍堵在機場女廁,結果鐘家姐妹未被強行帶走,宜黃縣委書記、縣長則雙雙被免。這是因為鐘如九與《鳳凰周刊》社的記者鄧飛聯手使用了手機微博,第一時間傳遞“宜黃鐘聲”,輕而易舉地突破了傳統新聞操作的時空局限和報道空間,為中國的新聞同行們開闢了披露真相、監督公權力的另一種可能。

孔夫子、馬克思當年做夢也想不到的傳播手段,被當代中國新聞人用來踐行自己的職業使命。這種使命,就是《春秋》的使亂臣賊子懼;用馬克思的話說就是︰“報刊按其使命來說,是社會的捍衛者……是無處不在的耳目,是熱情維護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萬應的喉舌。”

《南方周末》以“黨和人民清醒的耳目喉舌”自居,秉持愛心、良知、正義、理性,記錄中國進程,矢志與讀者一起認識——當然也想推動——在全球化中前進的中國,間中,也以傳媒致敬的方式,留下中國傳媒與中國劇轉型相糾纏的身影。

從2001年起,也就是從新千年的第一年起,我們每年都在《南方周末》的“年度特刊”中刊出當年值得尊敬的中國傳媒作品及其人其事,並將值得尊敬的理由也予同時刊載 但不包括《南方周末》的。

按照馬克思的說法,我們眾多的傳媒應該是一片薔薇花跟另一片薔薇花或一朵玫瑰跟另一朵玫瑰的關系。而“值得尊敬者”雲雲,不過是花更鮮艷而刺更銳利的別稱罷了。

我曾經開玩笑說︰天下有兩種媒體,一種叫《南方周末>,一種叫“非《南方周末》”。這個玩笑的語境就是《南方周末》致敬“非《南方周末》”的同行,而把自己摘出來。我仔細查了一下,只有2002、2003這兩年是例外,自己給自己致敬,動作上有點變態。于是,我們自外于致敬。這當然不是不自尊,而是為了回避,為了客觀。

挑出這些新聞作品和傳媒人的,不光是《南方周末》報人,還包括每年應邀的顧問。在這些顧問中,有傳播學翹楚,有著名學者知識分子,也有媒體精英。

連續不斷地做了九年,相信一些朋友還記得,其中有幾次的標題是“我的紙里包著我(你)的火”。到第十年的時候,2010年度,紙上的沒了,于是,就有了這本書。

書名為《中國傳媒讀本卜更準確的書名,也許應該是
過去這十年,是新千年的第一個十年。其間,美國的“9‧11”事件和中國加入WTO,可能永久地改變了世界格局,而圍繞互聯網的技術演進,也無可挽回地刷新了地球村的傳播。

今年,2011年,是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共和一百周年;2852年前,公元前841年,周召共和元年,中國第一次出現了“共和”一詞,這也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而中國歷史之有確切的紀年,就與傳播、與言論自由有關。

《國語》記載說,(周)厲王虐,國人謗王,厲王找來衛巫監謗以告,殺之以止謗,國人不得不道路以目。召公勸厲王︰民之有口說話,是天然的事,而且有用,其用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有利于GDP,有利于國計民生,而“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很危險,堵不得。厲王不听,于是國奠敢出言,但結果是,厲王被流于彘。這樣就有了周召共和,即周公、召公共同執政。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年。

現在,是在新千年的第二個十年了。未來不管傳播技術怎麼演進,不管是“非《南方周末》”,還是《南方周末》,我們都是中國新聞共同體的一份子,我們都分享著一些共同的精神。這種精神,簡單地說起來,也許就是馬克思加孔夫子。相信未來,帶刺的花會繼續怒放,傳道的木鐸會繼續響起……

陳明洋 2011年4月21日改定于陳留居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