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生態文明概念的正式提出,體現近年來社會和大眾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全面發展的追求,同時也說明生態學思想在各學科領域得到接受和重視。生態學思想的核心在于它將自然界、社會的各種事物及人都看成是一個有機的、復雜的、統一的系統,其中各種因素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構成不可分割的生態鏈、生態位、生態場,生態系統中的各種因素呈現出統一與背離、平衡與失衡的動態矛盾運動。將生態學思想和方法引入體育研究之中,或是將體育納入生態學視野,都給傳統的體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體育生態論綱》是將系統觀、平衡觀、聯系觀、動態觀等生態學思想貫穿于整體設計的一種嘗試,而以下一些基本思考滲透于整個研究之中。


  謝雪峰,男,湖北應城人,1950年出生。教育學博士,現任武漢體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亦被聘為北京體育大學博士生導師。從1982年起一直任教于武漢體育學院,期間曾受國家教委派遣到原蘇聯中央體育學院(即現在的俄羅斯體育與旅游大學)訪學和研究,在原華中理工大學(即現在的華中科技大學)攻讀高等教育學而獲博士學位。高校任教以來出版著作多部,在國內外權威刊物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多項,並獲多項科研獎勵。

  唐宏貴,男,湖北武漢市人,1950年出生。1974年于武漢體育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現任武漢體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和作為主要成員承擔國家社會科學項目4項,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10余項。正式發表學術論文110篇,出版專著、教材9部(部分與人合作)。先後獲得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2001、2006),被評為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優秀會員”(1995)。

  張江南,男,58歲,教授,2008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獲博士學位。現任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新聞與外語系主任,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任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信息委員會委員,中國傳播學會體育分會副主任。近年來在國內外主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1部、主編教材2部、合著3本,譯著3本。已完成7項科研項目。獲省部級以上成果5項。目前主持項目︰國家級1項,省部級3項。

  雷選沛,1965年10月出生,湖北仙桃人。先後獲得工商管理碩士、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經濟)碩士和管理學博士學位。現任湖北省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主任,武漢體育學院兼職教授,研究生導師。先後出版《世界等待你》等著作多部;在《人民日報》、《武漢大學學報》等國內外核心報刊發表論文5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等課題7項,曾獲多項科研獎勵。

  周昀,女,1973年5月生于湖北武漢。1990年就讀于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圖書館學系,1994年7月進入武漢體育學院工作至今。其間主要從事文獻資源建設,體育信息檢索、關學與審美等課程教學,及《國外體育科學》雜志編輯工作。2000年與武漢體育學院張江南教授合作編著出版《體育信息概論》一書,2010年主編《體育信息檢索》教材,在核心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第一章 導論:體育研究大視野
第一節 體育生態研究面臨的特殊矛盾
一、體育生態研究的必要性
二、體育的兩重性與體育生態的兩重性
三、體育生態和其他生態的共性及體育生態的特性
第二節 我國體育生態相關研究現狀
一、體育生態思想的萌芽
二、體育生態環境的研究
三、體育生態結構的探討
四、對體育系統功能及生態平衡的討論與關注
五、體育生態研究現狀總體述評
第三節 本書的方法論思考與分析框架
一、方法論思考
二、分析框架
第二章 體育生態環境論
第一節 體育的自然環境
一、自然生態環境的剖析
二、自然生態環境與體育
第二節 體育的社會環境
一、政治環境對體育的作用
二、經濟環境對體育的作用
三、社區環境對體育的作用
四、學校環境對體育的作用
五、家庭環境對體育的作用
第三節 體育的人文環境
一、文化環境與體育
二、教育環境與體育
三、心理環境與體育
四、民族精神與體育
五、社會風氣與體育
六、宗教信仰與體育
第四節 體育的生活環境
一、食物營養環境與體育
二、衛生環境與體育
第三章 體育生態結構論
第一節 體育的宏觀生態與微觀生態
一、體育的宏觀生態
二、體育的微觀生態
第二節 人的年齡分期與體育的結構層次
一、嬰幼兒期體育生態結構
二、兒童期體育生態結構
三、少年期體育生態結構
四、青壯年期體育生態結構
五、中年期體育生態結構
六、老年期體育生態結構
第三節 體育生態的層次分析
一、 體育的個體生態
二、體育的群體生態
三、體育的生態系統
第四節 學校體育生態系統
一、學校體育生態系統概述
二、學校體育生態的投入因子分析
三、學校體育生態的實施因子分析
四、學校體育生態的效果因子分析
第五節 社會體育生態系統
一、社會體育生態系統概述
二、社會體育生態的投入因子分析
三、社會體育生態的實施因子分析
四、社會體育生態的效果因子分析
第六節 競技體育生態系統
一、競技體育生態系統概述
二、競技體育生態的投入因子分析
三、競技體育生態的實施因子分析
四、競技體育生態的效果因子分析
第四章 體育生態功能論
第五章 體育生態原理論
第六章 體育生態規律論
第七章 體育生態行為論
第八章 體育生態發展論
余論︰走向體育生態學
參考文獻
 

生態文明概念的正式提出,體現近年來社會和大眾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全國發展的追求,同時也說明生態學思想在各學科領域得到接受和燻視。生態學思想的核心在于它將自然界、社會的各種事物及人都看成是一個有機的、復雜的、統一的系統,其中各種因素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構成不可分割的生態鏈、生態位、生態場,生態系統中的各種因素呈現出統一與背離、平衡與失衡的動態矛盾運動。將生態學思想和方法引入體育研究之中,或是將體育納入生態學視野,都給傳統的體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書是將系統觀、平衡觀、聯系觀、動態觀等生態學思想貫穿于整體設計的一種嘗試,而以下一些基本思考滲透于整個研究之中。

第一,體育生態不僅包括體育活動的環境條件,也不純粹是活動的客體,體育活動本身就是體育生態的一部分,因而活動者——即參與體育的個人與團體都是體育生態重要的考察對象。也因此在本書的研究中無論個體的體育活動,還是團體的體育行為,或者機構的體育事業者都納入研究的範圍。我們不僅通過這種研究拓及對環境和條件的分析、考察,而且也從其本身入手來揭示生態學規律。這就好比研究自然生態中的食物鏈時,是從各種動物本身的食性及捕食行為入手的。而且,作為體育事業的復雜體育活動,涉及的人的行為是復雜、多元的,其理論和實踐探討廣及人類活動的許多領域,在給我們的研究提供廣闊平台的同時,也對我們的學養和功力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第二,體育的兩重性和體育生態的兩重性使得我們的研究必須兼顧自然斟學和社會科學兩個方面,但本書的研究仍然更多地傾注于社會科學方面,或者將自然生態的理論化于對社會生態的辨思之中。之所以如此,固然有本書前期研究屬于人文社科類課題這一原因,但更主要的是體育與教育一樣,是人類有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即或是純粹個人的身體鍛煉,其活動環境也主要是社會環境,以及自然與人文結合的環境。在涉及體育和體育生態的人體性和人類性時,我們的視角也往往更偏重人類性、社會性,故而人類生態學、文化生態學、傳播生態學的觀點和原理,也在本書對體育生態的研究中得到較多的借鑒和應用。

第三,與體育最相近的社會活動是教育。教育生態學的研究在國內外已有相當的基礎,因而它影響到我們對體育生態的研究。就體育工作或體育事業而言,最受人關注的是競技體育、社會體育和學校體育三大方面;但學校體育基本屬于教育的範疇,本研究對其教育學因素不做重點討論,因為已有教育生態學的研究在前,而且學科相對而言較為成熟。本研究中生態學與體育學的交融,以及生態學原理引入體育領域,觀照的主要是競技體育和社會體育。在對體育生態系統諸因素的剖析,體育生態原理、規律的揭示或體育問題的實證中,也更多的以這二者為對象。當然,本書在有些部分也涉及了對體育教育和學校體育的相關論述。

第四,體育生態的研究在我國,過去基本上是較為零散的,本書的研究力求做到較為系統。雖然本研究不是按一門學科的慣有框架來安排內容,但作為以體育生態為對象的較為全面的整體性研究,它應有清晰的內在學術邏輯和論證體系。本書無論在討論體育自然生態環境還是社會生態環境。或者討論體育生態的其它問題時,一般都從基本因素或單元開始,然後推至系統性研究;通過系統性研究得到某些規律性的結論或揭示了體耷生態特有的某種性質之後,然後將體育生態作為系統來進行探討;而在對系統的整體性質或一般性規律有了較深的認識並進行了較為完善的描述之後,則將研究轉入對具體體育生態問題的分析並提出解決對策。這一研究思路本身就符合生態學原理,因為從基本單元到單元系列再到系統,最後由系統回到具體問題,這本身就構成學術領域中的知識生態鏈,只有遵循這種生態鏈的構成規律和內在依存邏輯,才能準確地解決實際問題。

第五,體育生態研究本質上屬于應用領域的基礎研究。因為這種研究是將一般生態學研究所得出豹基本規律和觀點應用到體育原理的分析、體育管理和體育運動實踐中,使體育系統的運行符號自然和社會生態規律,促進體育活動的主體與環境協調發展。正是由于這種研究旨在應用,因而本書的重點不在對體育生態諸因子的詳盡闡釋,不在一般生態原理、規律的過細論述,而主要在于兩點︰一是用生態學的基本觀點和理論,去分析和論證體育領域的各種問題,以及將生態學作為方法論,去思考和研究體育問題,解釋體育系統的諸種現象,辨析體育系統的眾多矛盾,揭示體育系統的深層規律,並繼而營造體育系統的良性運行機制,形成體育系統與社會其他系統的和諧協調,保持體育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從體育學的視角出發,看待生態環境及其他生態因素對體育的制約與影響,在人類行為的廣闊背景下探討社會生態與體育的互動和協調。

我們幾位作者對本書所進行的合作,原是共同參與一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一《體育與社會生態關系的研究》,本書既是課題成果但又超出原課題劃定的“體育與社會生態”的範圍,因為其中也涉及了不少並非社會科學和社會生態的內容。幾位作者既然是學術合作,當然就有寫作分工︰全書框架主要由謝雪峰提出,經大家共同修改定奪;第一章“導論”、第六章“體育生態規律論”、“余論”由謝雪峰執筆,第二章“體育生態環境論”、第三章“體育生態結構論”、第四章“體育生態功能論”由唐宏貴執筆,第五章“體育生態原理論”由雷選沛執筆,第七章“體育生態行為論”由張江南執筆,第八章“體育生態發展論”由周昀執筆;全書最後由謝雪峰統稿。在此要感謝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委,如果沒有基金的立項和經費資助,可能這項合作研究不會進行,這本著作也就無從談起。

本研究作為著作,我們當時預想的出版期應不遲于北京奧運會的舉行,然而種種原因卻使我們將之擱置。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沉澱,我們發現本書所涉領域的其他相關研究,在全國範圍內就整體而言,進程及成果均不如預期,因而本書的論述並未過時。于是在許多學術同道和朋友的支持與督促下,這些文稿經適當補充和調整後得以送審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並且得到出版社領導和編輯們的諸多指導和幫助。在此我們也要對這些同道、朋友以及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們表示衷心感謝!同時也希望得到其他同行和讀者們的批評與指教。

謝雪峰
2011年5月1日于武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