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談什麼(評論卷)

我們在談什麼(評論卷)
定價:252
NT $ 219
  • 作者:《南方周末》/編
  •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5804198
  • ISBN13:9787545804195
  • 裝訂:平裝 / 33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南方周末》文叢之一,書中精選2010年《南方周末》“自由談”欄目“鄉村!鄉村!”系列及其他相關評論來稿。不懂鄉村,便不懂中國的現在;不懂城市,便不懂中國的未來。從《我們在談什麼》(作者《南方周末》)開始,讀懂中國。

本書(作者《南方周末》)是《南方周末》文叢之一。

本書收錄《那些自殺而去的女人們》、《失卻倫理底線的鄉村》、《鄉村禮俗的變遷》、《死去的並非總是不幸》、《城里人不懂鄉下人的情懷》、《鄉村敬老院,幸福養老不容易》、《長眠不醒的鄉村》、《這到底是誰的土地《拆遷之痛,我該怎麼辦》等文章。
 

目錄

總序

第一輯 教堂在哪
現代化與“悄滅”
警惕城市恐龍化
探求孔廟祭典的現代意義
從春夏讀到秋冬
讀小說無用
中國人為何缺乏閱讀的習慣
燒書略得風雅
教堂在哪
“易”主義與“止于至善”
政治家的閱讀
天上“炫富”,人間積德
北漂的“朝聖之旅
托爾斯泰的憂郁
園丁、牧人與工程師
八月十五的午餐
你太農民了
牧童遙指杏花村
小不見了
你家還寫春聯嗎
你去過黃山嗎
真實、誠實帶來的自由
盧浮宮旁的美術商店
美在清掃員的掃帚之下
要看鳶飛魚躍時
何謂“詩書寬大之氣
游戲與發明
從李煜說到低碳
偉大的理由
第二輯 這還是農村嗎
這還是農村嗎
誰願意重回鄉村
村口的高速公路
大歷史下的鄉村記憶
發展是個好東西嗎
“一個都不能少”有個台灣版
老而不死是為賊
被背叛的選民
那些自殺而去的女人們
失卻倫理底線的鄉村
鄉村禮俗的變遷
死去的並非總是不幸
城里人不懂鄉下人的情懷
鄉村敬老院,幸福養老不容易
長眠不醒的鄉村
這到底是誰的土地
拆遷之痛,我該怎麼辦
鄉村的“呼愁”
鄉村的後窗
老爹越來越糾結
小河里只剩下清水
有沒有土雞
遷徙的白鷺
第三輯 何謂“媒體”
傻心眼兒的老百姓才真公道
《弟子規》能這麼譯嗎
媒體如何報道慈善
百度請勿看人下菜碟
從“小姐”到“失足女”
被強奸意味著什麼
愛國不忘愛己
當段子染紅
“天下之言性也!”
標語為什麼羞辱人
叫聲艷照好沉重
勢利的中國出版界
書展上的軟實力和硬面孔
何謂“媒體”
記者何以“聯合執法”
標語口號不應只是“官話”
愛說小報隨他說
不必譴責貪官悔過書
只有問題,沒有問題少女
平庸的惡也是惡
鳳姐為什麼這樣紅
中文世界也該客觀批評美國
瑞佛斯的“社會責任”
美國也反低俗
誰是礦難新聞的第一主角
記者心里要有讀者
說句真話真那麼難
槍斃大貪官,更須防堵貪官變大
網絡公廁又如何
第四輯 大學校長該講什麼話
知識分子的沒落
學術的非跨越式發展
忽然“著名”感言
功利絆住了中國學術
校長的高峰,教授的低谷
大學校史怎麼寫
學術腐敗也是新生事物
抄襲時代的個人風格
無暇也要讀書
可以不專業,但要有善心
大學校長該講什麼話
花兒與少年
讀什麼、怎麼讀,比讀多久更重要
人文的優先性
無“心”的教育
別讓比爾‧蓋茨誤你一生
假如小孫進了復旦
丑陋的大學債務
校長級別與大學行政化
競爭時代的大學管理
做官可惜
匪夷所思的自主招生
大學難批並不荒唐
中國人的“獨木橋情結”
說而不思則罔
第五輯 “制度”是什麼東西
權力的道德捆綁
從更人道的到更霸道的
群眾和法官之間的距離
維權與維穩
盜賊橫行鄉間
世界各國的“公民權清單”
“制度”是什麼東西
不解“民為貴”,難有“服務觀”
我接受了廉政公署的約談
貪腐,貪腐,逼出廉署
日本拆遷也溫柔
中國人排隊的素質與技術
“社會”二字的定義有點混亂
中國人與違章建築
治理城市非得“嚴打”嗎
香港敏感的小販管理問題
苯甲醇與我的臀肌
從“管理者”到“服務員”
從公車改革看“行政吸納政治”
本土資源是救災的生命線
台灣為何廢除戶口簿
但願拆遷前不要地震
國家形象不是溫室花朵
在美國轉飛機
第六輯 歷史研究是算舊賬
過去的怎樣讓它過去
人亡而政未息的人道正義
童心耀邦
有人“願打”,也要有人“能挨”
歷史縹緲而不虛無
讓貧者、弱者可以借考試出頭
歷史研究是算賬
一起來對所有歷史角色“實話實說”
何妨“頑固”與“自大”
凡眼觀真說胡適
文學家與文學活動家
否定性的國民
回望父輩,反觀我輩
給平和者空間
距離世博會結束還有277天
誤讀密爾,誤解博雅
愛因斯坦之故居
去北海道看“野人”
種族隔離與體育制裁
歷史的重要
第七輯 三言兩語
英國人這樣紀念逝者
你,加不加激素
世博勝景的道德想象力
鄉村的顏色
一公里山路如何修
奶奶的高溫費
村村通公路之後
文化稽查真負責
農民不想看大片嗎
農技員為何讓農民“望風而逃”
年終獎,我不滿
民主評議很成功
我怎麼證明我媽是我媽
村長該如何拉選票
開場白,先還債
地主羔子怎麼改造
我上學的第一課
第八輯 少年中國說
我的工作︰仰望星空
懷念“申城一弄”
文言文,更精彩
樹木想家怎麼辦
村干部的“荷包”
農村新房,易蓋難住
留守兒童之家,請開門
我想采訪比爾‧蓋茨
卡通頻道騙人嗎
大學校長,請說“冷話”
請食堂師傅去清華考察
當魯迅回到鄉村
局長爸爸“不中用”
一個字也是體制問題
中美國情不同又如何
長大就當拆遷辦主任
“割麥”何太急
 

今天的中國,正處在一個可能性極大豐富的時代。

一邊是燈紅酒綠,紅塵萬丈;一邊是斷壁殘垣,清冷凋敝。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國度宛如行走在曠野之上,健步如飛,卻對行向何方沒有把握。相比六十年前或者三十年前,中國在經濟建設上的成就絢麗奪目,大部分人富有了。三十年前我們鉚足了勁追求的物質豐裕初具規模,六十年前我們試圖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也露出曙光,那麼,接下來會怎麼樣?那些曾讓十幾億人萬眾一心的夢想或者破滅,或者照進了現實,我們卻突然手足無措起來。

于是,這又成了一個表達欲極大豐富的時代。

受益者想說話,失意者也想說話;你抒發家國情懷,我捍衛個人權利,樂觀者建言,懷疑者提問;西化還是復興?這樣的大變局,在文明史上,幾代人才能踫上一次,沒有經驗可以憑據,于是覺得一切都有可能。各種共鳴或者爭鳴在各個場合發生,寫字樓、大排檔、咖啡館、名目繁多的研討會、網上社區、博客、論壇……即便對這時代最悲觀的人也難抑高漲的情緒,喧嘩的洪流成為這個繁榮時代最顯著的副作用。

但喧嘩絕非壞事。在歷史上,對整齊劃一的潔癖曾幾次讓這國家以喧嘩為恥,甚至廢黜百家。然而今日早已不同彼時,個人發表言論的權利得到普遍尊重,多元和包容成為社會共識。七嘴八舌的談論雖不乏偏方或俗見,但也蘊藏著指點江山的可能。何況,這種言說的自由,本身就是中國文明進步的豐碑。

《南方周末》的“評論板塊”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誕生的。自2007年創立以來,“自由談”便獲得讀者普遍的矚目和贊譽。這個版面的設立‧在中國媒體界獨具一格。蔡軍劍編輯堅持不給來稿者預設話題、門檻,長短亦不限,但求其言之有物,字字見血。相比“方舟評論”,“自由談”不受新聞時效的限制;對比“大參考”,又不要求作者有如雷貫耳的名聲。因此,“有料”則成為它僅有的賣點。接下來的三年里,“自由談”這個平台上活躍著眾多“意見分子”,這廂“道長”方唱罷,耳邊便又響起“少年中國”的無忌童言,好不熱鬧!

這本書,是從2010年全年“自由談”版面中輯選精華編成。這一年里,一百多位作者共計在版面上發出了近三百種各色聲音。作者身份各異,觀點也絕無雷同,乃至于彼此沖突,南轅北轍者也不在少數。論其多樣性與規模,即便是編選者本人在成稿之前也未能預見到。最終,我從中選出了部分耐看的作品組成此書(落選的篇目多半因脫離了當時的語境而難以達意),並將其分輯,這分法對于個別篇目難免失于粗暴,但卻也勾勒出今日中國人最常談論、時常在輿論中回響的幾個問題︰

教堂在哪——我們是否缺失了信仰?這還是農村嗎——現代化讓我們得到和失去了什麼?何謂“媒體”——如何了解和評述我們的國家?大學校長該講什麼話——高等教育和知識分子的路在何方?“制度”是什麼東西——以及它出了什麼問題?歷史研究是算舊賬——如何看待我們的過去?除此之外,另設有篇幅較短的“少年中國說”和“三言兩語”摻雜其間,或反映個人問題,或暢想天馬行空。

評論較新聞,雖較為耐久,但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名篇,可謂萬里挑一。將“自由談”集冊出版的意義,並非有臧否天下的野心,誠如書名所言,動機只是想要記錄“2010年時,對于中國我們在談些什麼”。我想,其中的大部分篇目,大概難進速朽,在幾年之後便為人淡忘,可誰又能斷言,未來又不會有新的經典,從其中沉澱下來呢?

真誠地盼你開卷有益。畢竟,智慧如你,當會同意︰在這樣一個表達欲極大豐富的時代,懂得傾听,仍是罕有的美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