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文化語境下的上海職業話劇(1937-1945)

大眾文化語境下的上海職業話劇(1937-1945)
定價:228
NT $ 198
  • 作者:李濤
  •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5804996
  • ISBN13:9787545804997
  • 裝訂:平裝 / 281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李濤編著的《大眾文化語境下的上海職業話劇(1937-1945)》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對上海話劇成為大眾文化產品的政治、經濟背景進行分析;第二部分對上海職業話劇的商業化特征及生產機制進行分析,特別指出傳媒在這一進程中的特殊作用;第三部分進一步分析了上海職業話劇在審美趣味上對市民心理的迎合,並客觀指出其得失;第四部分從劇院、劇團、劇評三個方面提出論點,認為上海職業話劇具有公共領域的特征。


李濤,文學博士,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曾獲得第22屆田漢戲劇獎論文一等獎、第21屆“星光獎”電視紀錄片大獎、上海文藝創作優秀單項成果獎、《綜藝》十大節目制片人等榮譽。參與編寫《上海話劇百年史述》、任話劇《危險關系》制作人。紀念中國話劇誕生100周年紀錄片《海上驚雷雨》總撰稿,中國2010上海世博會首部官方紀錄片《百年世博夢》總撰稿,六集電視紀錄片《教育能改變嗎》總撰稿、總導演。 曾先後供職于上海東方廣播電台新聞部、東方衛視、上海電視台電視新聞中心評論部等,現任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副總監、真實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目錄

引言 對象的提出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此時此地”︰泥淖中的劇運
第一節 消費之都的經濟、文化與政治
第二節 戲劇產品與大眾的日常生活
一、“愛美”與“職業”齊頭並進
二、“代償心理”引發熱情
第三節 通往商業化之路
第二章 作為大眾文化的戲劇生產
第一節 市民社會與審美嬗變
第二節 戲劇生產體制
一、商業化的戲劇管理
二、與生產關系相適應的分配制度
三、觀眾至上
第三節 傳媒的盛筵
一、報刊等媒介中的戲劇
二、廣告營銷
第三章 大眾與小眾︰邁向趣味戲劇
第一節 西方文明的翻版
一、從“流線型喜劇”說起
二、改譯的文化意義
第二節 詩與俗的化合
一、左翼的流變與于伶的經驗
二、文明戲的秋波
三、周貽白的模式
第三節 費穆︰電影化的實驗
第四章 公共領域︰都市戲劇的文化營造
第一節 劇場與城市
第二節 苦干劇團︰松散的共同體
第三節 眾聲喧嘩中的戲劇批評
一、麥耶與《雜志》劇評群
二、蘭的劇評
余論
參考文獻
圖片索引
附錄一 劇人訪談
一、胡導先生訪談
二、洪謨先生訪談
三、喬奇先生訪談
附錄二 上海職業話劇大事記(1937—1945)
後記
 

收入《上海戲劇學院博士文庫》的,是上戲近五年來畢業或在讀博士研究生的優秀論文。專門為博士研究生出版一套叢書,在學院的發展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是一個標志,既表明我院提升研究生教育質最的日標在逐步落實,也表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在我院日益受到重視。

上戲在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獲戲劇戲曲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就我國藝術教育歷史來說,戲劇學科的博士學位于1980年代後期才設立,歷史雖不長,但基于我國戲劇文化歷史的深厚積澱,以及外國戲劇教育的豐富資源,這一學科的博士教育成果是令人矚目的。戲劇專業高校、綜合性大學、研究院等作出的成果和論文大大提升了戲劇學科的學術水平,帶動了相關藝術學科的建設,促進了我國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

上戲最值得珍視的優越條件之一,就是形成了完整的多層次的藝術教育培養系統,從中專、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就藝術學科體系來說,層次並不意味著高下,只是不同層次承擔了藝術的不同功能,都分別應對了社會的不同需求。這也是藝術學科與其他某些學科的不同之處,藝術的學位並不是階段性升級概念。

這實際上觸及藝術學科規律、大學藝術教育和研究的宗旨、藝術大學存在的根本理由的共性問題。基礎性的和前沿性的研究應該是博士生教育所承擔的重要使命。藝術呈現的形式和載體具有感官直接性的特點,而藝術學科的重要特點是經驗和理論的高度同一性。過去人們對藝術教育的認識更多停留在經驗層面,隨著藝術學科的漸趨成熟,我們愈發會觸及藝術最深層的哲學意義,會追溯某種藝術現象的歷史源頭。

博士研究生教育,其學術水準與研究能力的提升,本是當仁不讓的首要任務。但是毋庸諱言,近些年學術界的浮躁和浮夸之風甚為普遍,我們也看到,學位教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擾甚至污染。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十年寒窗的姿態,靜心于學問的學子,需要應對的誘惑常常會構成對他們承受力的考驗。

也正因為此,我們精心挑選的這11篇優秀博士論文以叢書形式出版,其目的不在于完成一個展示性的項目,可以視作對于11名博士研究生的一種褒獎。我們希望以此開始,倡導一種更加純粹的學術精神,更加執著的學術追求,更加扎實的學術態度,更加強烈的使命意識。

我們在諸多的博士論文中挑選出的這11篇論文各有特點,但一個共同的遴選要求是,必須有自己獨到的學術見解。11篇博士論文,涉及中國話劇史論、中國戲曲史論、外國戲劇史論、西方戲劇文化研究、舞台設計與演出研究、編劇理論與創作、表演與導演研究以及人類表演學等多個研究領域,其中有的從獨特角度解讀中國戲曲的發展,有的在全新背景下對中西方戲劇文化交流進行闡述,既有從古代劇場發展角度對舞台美術理論的探討,也有對經典西方劇作家創作理論的鑽研等等,透過1 1篇論文,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各位博士生在撰寫過程中的艱辛和努力。

李濤博士在論文《大眾文化語境下的上海職業話劇(1937-1945)》中,認為20世紀三四十年代,話劇在上海更多的是作為大眾文化產品存在的,它的消長雖然有社會形態變遷、行政管理的因素,但主要是市場之手在操控。李濤博士在研究中更多地依賴一手文獻,並結合對部分當事人的訪問,對某些疑點加以廓清,在論述中適度引入西方大眾文化、文化研究理論,力圖準確揭示上海職業話劇的發展規律,考察其如何成為大眾的消費品,如何影響上海的都市生活,重新繪制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話劇地圖。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