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介紹了環境生態學的主要內容。全書內容框架根據環境類專業學生的知識背景來設置,第1章對環境生態學做導入性概述,第2~7章介紹了生態學的基礎知識,第8~12章介紹了退化生態系統以及生態系統層面上的管理,第13、14章介紹了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的途徑及全球生態問題。本書內容適度、結構合理,各章均附有學習要點、核心概念、課後復習、課後思考及推薦閱讀文獻。

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環境類專業以及非生物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人員參考。
 

目錄

1 緒論
1.1 環境生態學的產生及其發展歷程
1.1.1 環境生態學的概念
1.1.2 環境生態學的形成與發展
1.1.3 環境生態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1.1.4 環境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1.2 環境生態學的理論基礎
1.2.1 生態學
1.2.2 環境科學
1.3 環境生態學的相關學科
1.3.1 景觀生態學
1.3.2 城市生態學
1.3.3 恢復生態學
1.3.4 保育生態學
1.3.5 環境生物學
1.3.6 污染生態學
1.3.7 生態經濟學
1.3.8 人類生態學
[課後復習]
[課後思考]
[推薦閱讀文獻]
2 生物與環境
2.1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2.1.1 環境的概念和類型
2.1.2 環境的基本功能和特性
2.1.3 環境因子分類
2.1.4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2.2 生態因子的概念和特征
2.2.1 生態因子的概念
2.2.2 生態因子的分類
2.2.3 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2.3 生態因子研究的一般原理
2.3.1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2.3.2 謝爾福德耐受性定律
2.3.3 生態幅
2.3.4 限制因子
2.3.5 生物內穩態及耐受限度的調整
2.4 主要生態因子的生態作用
2.4.1 光因子的生態作用
2.4.2 溫度因子的生態作用
2.4.3 水因子的生態作用
2.4.4 土壤因子的生態作用
[課後復習]
[課後思考]
[推薦閱讀文獻]
3 種群生態學
3.1 種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2 種群的空間格局
3.2.1 種群的地理分布
3.2.2 種群的內分布
3.2.3 集群和阿利規律
3.3 種群的動態
3.3.1 種群密度
3.3.2 種群統計
3.3.3 種群增長
3.3.4 種群的數量變動
3.4 種群的調節
3.4.1 種群調節與調節因素
3.4.2 外源性因子調節學說
3.4.3 內源性因子調節學說
3.5 種群的繁殖
3.5.1 繁殖成效
3.5.2 繁殖格局
3.5.3 繁殖策略
3.6 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
3.6.1 種內關系
3.6.2 種間關系
3.6.3 協同進化
[課後復習]
[課後思考]
[推薦閱讀文獻]
4 群落生態學
4.1 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特征
4.1.1 生物群落的概念
4.1.2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4.1.3 生物群落的性質
4.1.4 生物群落的種類組成
4.2 生物群落的結構
4.2.1 群落的結構要素
4.2.2 群落的垂直結構
4.2.3 群落的水平結構
4.2.4 群落的時間格局
4.2.5 群落的交錯區和邊緣效應
4.2.6 影響群落的結構因素
4.3 生物群落的演替
4.3.1 演替的概念
4.3.2 演替的類型
4.3.3 演替系列
4.3.4 演替頂級學說
4.3.5 控制演替的主要因素
4.4 群落的分類與排序
4.4.1 群落分類
4.4.2 群落排序
[課後復習]
[課後思考]
[推薦閱讀文獻]
5 生態系統生態學
5.1 生態系統概述
5.1.1 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特征
5.1.2 生態系統的組成
5.1.3 生態系統的結構
5.1.4 生態效率
5.2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
5.2.1 生態系統中的初級生產
5.2.2 生態系統中的次級生產
5.2.3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分解
5.2.4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
5.3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5.3.1 物質循環的一般特點
5.3.2 水循環
5.3.3 氣體型循環
5.3.4 沉積型循環
5.3.5 有毒物質循環
5.4 生態系統中的物種流動
5.4.1 物種流動的基本概念
5.4.2 物種流動的特點
5.5 生態系統中的信息流動
5.5.1 物理信息
5.5.2 化學信息
5.5.3 行為信息
5.5.4 營養信息
5.6 生態系統的平衡與調節
5.6.1 生態平衡的概念
5.6.2 生態系統平衡的基本特征
5.6.3 生態平衡的調節機制
[課後復習]
[課後思考]
[推薦閱讀文獻]
6 景觀生態學
6.1 景觀生態學概述
6.1.1 景觀的含義
6.1.2 景觀生態學的產生和發展
6.1.3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內容
6.1.4 景觀生態學的重要概念
6.2 景觀要素與景觀格局
6.2.1 斑塊
6.2.2 廊道
6.2.3 基質
6.2.4 景觀結構
6.2.5 景觀格局
6.3 景觀的功能
6.3.1 斑塊的功能
6.3.2 廊道的功能
6.3.3 基質的功能
6.3.4 網絡的功能
6.4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6.4.1 遙感技術
6.4.2 數量方法
6.5 景觀生態學的應用
6.5.1 生態系統管理
6.5.2 土地利用規划
6.5.3 城市景觀生態建設
6.5.4 自然保護區規划
[課後復習]
[課後思考]
[推薦閱讀文獻]
7 地球上的主要生態系統類型
7.1 海洋生態系統
7.1.1 海洋環境特征
7.1.2 河口生態系統
7.1.3 紅樹林生態系統
7.2 淡水生態系統
7.2.1 濕地生態系統
7.2.2 河流生態系統
7.2.3 湖泊生態系統
7.3 陸地生態系統
7.3.1 陸地生態系統分布規律
7.3.2 森林生態系統
7.3.3 草地生態系統
7.3.4 荒漠生態系統
7.3.5 苔原生態系統
7.4 人工生態系統
7.4.1 農業生態系統
7.4.2 城市生態系統
[課後復習]
[課後思考]
[推薦閱讀文獻]
8 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
8.1 人類干擾與退化生態系統
8.1.1 退化生態系統及其成因
8.1.2 退化生態系統的類型和特征
8.1.3 全球退化生態系統現狀
8.2 恢復生態學基本理論
8.2.1 生態恢復與恢復生態學
8.2.2 恢復生態學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
8.2.3 恢復生態學的理論基礎
8.3 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原理與方法
8.3.1 生態恢復的目標和原則
8.3.2 生態恢復的技術方法和程序
8.3.3 生態恢復的時間與評價標准
8.4 典型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
8.4.1 森林生態系統的恢復
8.4.2 草地生態系統的恢復
8.4.3 淡水生態系統的恢復
8.4.4 海岸帶生態系統的恢復
8.4.5 農業棄耕地的恢復
[課後復習]
[課後思考]
[推薦閱讀文獻]
9 生物多樣性與保育
9.1 生物多樣性概述
9.1.1 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9.1.2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和用途
9.1.3 生物多樣性危機及產生原因
9.1.4 生物多樣性研究
9.2 保育生物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9.2.1 保育生物學的產生
9.2.2 種群和物種的保護:就地保護與易地保護
9.2.3 群落和生態系統的保護:自然保護區的設計與管理
9.2.4 景觀尺度上的保護與管理
9.3 生物多樣性監測與管理
9.3.1 生物多樣性監測
9.3.2 生物多樣性管理
9.3.3 生物多樣性立法和國際公約
[課後復習]
[課後思考]
[推薦閱讀文獻]
10 生態系統服務
10.1 生態系統服務的概念
10.2 生態系統服務的主要內容
10.2.1 生態系統的生產
10.2.2 產生和維持生物多樣性
10.2.3 傳粉、傳播種子
10.2.4 控制有害生物
10.2.5 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
10.2.6 土壤形成及其改良
10.2.7 減緩干旱和洪澇災害
10.2.8 凈化空氣和調節氣候
10.2.9 休閑、娛樂
10.2.10 精神文化的源泉
10.3 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評估
10.3.1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的「經濟學」意義
10.3.2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特征
10.3.3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評估類型
10.3.4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評估方法
10.3.5 全球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
[課後復習]
[課後思考]
[推薦閱讀文獻]
11 生態系統健康與管理
11.1 生態系統健康
11.1.1 生態系統健康的定義和內涵
11.1.2 生態系統健康的標准
11.1.3 生態系統健康管理的原則
11.1.4 生態系統健康、生態系統管理與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
11.2 生態系統管理
11.2.1 生態系統管理的概念
11.2.2 生態系統管理的基本原則
11.2.3 生態系統管理不同尺度的數據基礎
11.2.4 生態系統變化的度量
11.3 美國太平洋西北部成過熟森林生態系統管理
11.3.1 成過熟森林管理計划的發展歷程
11.3.2 FEMAT的生態系統管理目標
11.3.3 FEMAT的生態系統管理參數
11.3.4 FEMAT的生態系統健康指標
11.3.5 空間尺度
11.3.6 實施體制
11.3.7 部門間和組織間的協調
11.3.8 社會經濟管理參數
11.3.9 適應性管理
11.3.10 結論
[課後復習]
[課後思考]
[推薦閱讀文獻]
12 生態監測與生態評價
12.1 環境污染的生態效應
12.1.1 污染生態效應
12.1.2 污染生態效應發生的機制
12.1.3 環境污染的種群生態效應
12.1.4 環境污染的生態系統效應
12.2 生態監測
12.2.1 生態監測的概念及理論依據
12.2.2 生態監測的分類
12.2.3 生態監測的指標體系
12.3 生態影響評價
12.3.1 生態影響評價的概念
12.3.2 生態影響評價的程序
12.3.3 生態影響評價的內容
12.3.4 生態影響評價的方法
12.4 生態風險評價
12.4.1 生態風險評價的概念
12.4.2 生態風險評價的步驟
12.4.3 生態風險評價的基本方法
[課後復習]
[課後思考]
[推薦閱讀文獻]
13 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途徑
13.1 生態規划
13.1.1 生態規划的概念和原則
13.1.2 生態規划的內容和方法
13.1.3 景觀生態規划
13.2 生態城市建設
13.2.1 生態城市的概念和特征
13.2.2 生態城市建設內容和原則
13.2.3 生態城市建設的建設模式
13.2.4 生態示范區建設
13.3 生態工程與技術
13.3.1 生態工程概述
13.3.2 濕地生態工程
13.3.3 道路綠化工程
13.3.4 植被恢復工程
[課後復習]
[課後思考]
[推薦閱讀文獻]
14 全球生態問題與生態安全危機
14.1 全球生態問題
14.1.1 氣候變暖與溫室效應
14.1.2 臭氧層破壞
14.1.3 土地退化與沙漠化
14.1.4 酸雨
14.1.5 水資源短缺
14.1.6 森林銳減
14.2 生態安全危機
14.2.1 環境污染
14.2.2 生物入侵
14.2.3 轉基因生物
[課後復習]
[課後思考]
[推薦閱讀文獻]
參考文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