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新聞背後的真相

底線︰新聞背後的真相
定價:239
NT $ 208
 

內容簡介

  誰見證了“文強老大”的最後四小時?

  誰先知先覺以租代征近三萬畝建高爾夫球場?

  誰“謀殺”了溫州樂清市蒲岐鎮寨橋村的村主任?

  誰一篇帖子換來被囚八日?

  誰見過“處女嫖娼”?

  誰親自揭開松原高考舞弊案?

  誰將上訪者被抓進學習班?

  誰讓洱海成了富人的後花園?

  誰無意間戳到了醫改的痛處?

  什麼是百姓安身立命的底線、什麼是媒體工作者的底線、什麼是觸及底線的事情......


  鄭琳︰中國青年報法治社會部主任,碩士。數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中國教育好新聞獎、中國環境好新聞獎、全國人大好新聞獎、中國法制好新聞獎等國家級獎項。曾獲“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中國青年報“最佳編輯”稱號。

  楊亮慶︰中國青年報法治社會部副主任,江蘇南通人,南京師範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碩士,2001年畢業後在中國青年報先後任法治社會部編輯、記者,報社駐山西記者站記者、副站長。

  滕興才︰中國青年報法治社會版編輯,畢業于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專業,還原事實真相是一生的志向,用愛做新聞,堅信行勝于言。用腳丈量社會變化之局,用心體會時代變遷之勢,在普通人的角度,堅守愛的陣地。

  王俊秀︰2003年7月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後入職中國青年報,在法治社會部任編輯、記者,兩次獲中國新聞獎。

  李麗︰2005年南開大學法學院碩士畢業,現任中國青年報法治社會部記者。

  莊慶鴻︰中國青年報法治社會部記者,畢業于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相信“鐵肩擔道義,慎手著文章”。

  王帝︰中國青年報法治社會部記者,堅持為民呼喊,挖掘真相。主要從事調查類報道,曾獲中國新聞獎。

  王夢婕︰法治社會部記者,2011年6月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進入中國青年報工作。相信點滴輿論監督的匯聚,都在書寫中國法治的成長史。
 

目錄

第一章、“拆出一個新中國”
 1、誰在以租代征近三萬畝建高爾夫球場?
 2、老支書因舉報喪命之後
 3、浙江樂清︰上訪村主任“交通事故”致死疑雲重重 
 4、一篇帖子換來被囚八日 
第二章、那些昭雪的冤案
 1、麻旦旦處女嫖娼案
 2、台州法院小金庫四六分成
 3、“夫妻看黃碟”案調查
 4、“誰泄露了強奸案詢問筆錄”
第三章、民生!民生!
 1、吉林松原︰嚴查之下高考舞弊仍禁而未絕
 2、張衡生之死背後 流浪精神病患者被人為集體遺棄
 3、豐田在對中國消費者撒謊
 4、獨家披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醫改報告
 5、江蘇響水︰上訪者被強行抓進學習班
 6、日本女性記述的中國“慰安婦”歷史
第四章、我們還敢吃什麼
 1、山西疫苗事件中的“官商勾結”
 2、反式脂肪酸︰香甜奶油中暗藏的陷阱
 3、《食品安全法》頒布兩年 實施效果喜憂參半
 4、調查表明︰食品包裝含致癌物質缺乏監管
第五章、國在山河破 123/168
 1、雲南大理洱海填湖建豪華別墅群
 2、雲南大理為修公路拆毀唐代古城牆
 3、那100萬住在黃河灘里的人
 4、甘肅環縣︰大壩頻頻垮塌,天災還是人禍
 5、青海民和︰大量新石器時代文物被私藏販賣
第六章、少年中國說
 1、我結婚非得領導同意嗎?
 2、“我在‘網癮集中營’的生活”
 3、我就這樣陷入傳銷泥潭
 4、北京五區動遷農民工子女上萬張課桌何處安放
 5、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題 ,我只能得1分
 6、被索馬里海盜劫持的263天
第七章、重慶紅與黑
 1、獨家見證“文老大”的最後日子
 2、公交司機罷工風潮背後的現實版“教父”
 3、文強庇護養出賭場黑幫大姐大
 4、重慶打黑“律師造假門”
第八章、法治面前,不許繞行
 1、鞏獻田為什麼炮轟物權法
 2、一部惡法是這樣廢止的
 3、網絡公關偽造新華社公函刪帖
 4、民主,從基層開始
 5、海牙國際法院首位中國籍院長的故事
第九章、重建官民互信
 1、河北滄州︰一審計人員吃請後猝死在酒店門前
 2、各地維穩成本巨大陷“越維越不穩”怪圈
 3、雲南孟連警民沖突事件調查
 4、山東省安丘市︰我們為什麼要評“最差公務員”
 5、河南杞縣居民︰我們為什麼逃離家園
 

理想主義是漂在海運倉2號上空的一種文化空氣。

2010年,整個新聞界轉載量最大的一篇獨家報道是“文強的最後四小時”,是發在中國青年報法治社會版上的。作者是法治社會部的主任鄭琳和重慶記者站站長田文生。法治社會版從2000年創立,至今10年了,打了不少漂亮仗,對法治、民主、公平、公正、民生的推動和維護,整個新聞界是有目共睹的,我也經常听到別的報社老總對本報這個團隊的稱贊,我心里挺美。我的這篇序言,也算是對法治社會部這10年以來工作成績的一次總結和表彰。

我們中國青年報究竟要做什麼樣的報道?什麼報道是本報安身立命之所在?就是調查性報道。調查性報道是在如今資訊爆炸的時代,傳統媒體競爭力最有力的體現,是本報的核心競爭力。普利策新聞獎這麼多獎項當中,哪一項最受關注。正是調查性報道獎。調查性報道是中國青年報的拳頭產品,而法治社會部,則是中國青年報生產調查性報道的拳頭部門。這不是我一個人的論斷。讀者只要看一下後面幾頁的目錄。就會被這本書的精彩內容吸引了。

那麼,怎麼才能做好調查性報道呢?

第一,在選題中,國家利益是最高的。當國家利益和局部利益有沖突的時候,一定是國家利益至上。這是選題的價值基礎。

進入中國青年報做編輯、記者,都要有政治觀、大局觀,永遠是國家利益為重。什麼叫政治。用最通俗的話說,政治就是關系到大多數人的事情。

中國這30年,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100年到150年的發展道路。我們曾經非常幼稚地認為,中國不會有污染,但現在發現根本繞不過去。我們曾經認為,可以繞開很多社會矛盾,現在也發現根本繞不過去。你既然在30年中實現了別人100年到150年的發展。你就一定要在這30年中集中承受他們發展中的社會矛盾。現在,社會矛盾集中地突出爆發了,怎麼辦?作為有政治觀和大局觀的報人,就需要一種建設性的監督態度。我做這個報道,是為什麼?我不是為了摧毀,而是為了要把社會建立得更加和諧、更加平衡。

第二,我們可以不做宏大敘事,但我們的選題一定要有宏大關注。

宏大敘事是很令人生厭的,但是,一定要有宏大關注。比如講,我們關注的是推動社會進步、服務青年成長。這是宏大的。但是,也有一類選題不是出于這種宏大關注,比如憤青情緒、不平情緒等。

如何做到有宏大關注,我認為,反而是要到基層去行走,去了解底層疾苦,靠鐵腳板說話。範仲淹說,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句話換在今天,對于我們中青報人來說,就是要“上達天听,下接地氣”。

我曾經送給報社的編輯記者一句話, “用腳采訪,用筆還原”。有些人可能認為,采訪是用錄音機采訪,那就錯了。只有用腳采訪,才能夠采訪出真實的,具有觀點故事化、故事細節化的好報道。除此,新聞無法立身。

在工作中,不要放棄一切機會去了解實際,要去接近農民、接近工人。你就了解了解農民每天吃什麼,他家里是一個什麼家庭結構,他一年能掙多少錢,都非常必要。不一定全寫到報道里來,但對記者個人是非常重要的。要與社會密切接觸。要建立和工人、農民的情感。這是當一個中國青年報記者很重要的一點。

所謂大報,就是大氣。做大氣的事情,不是為了一己的私利、為了一社的私利,而是真的為了社會更加地民主、正義、公平、法洽、透明。

監督性報道的目的究竟是什麼?至少在中國青年報的編輯、記者心目中。這是清楚的,我們不是為了批評而批評。絕對不能把批評作為目的,監督是為了社會形成健康運行的一種機制,所以,輿論監督要有建設性,這是我們衡量的尺度。

做新聞不能以搶人眼球為目的,這是宏大關注的道德基礎。

作為新聞人,一定要有一種媒體道德感。現在,媒體競爭非常激烈,很多媒體為了競爭,道德缺失甚至道德淪喪。

去年高考的時候,法治社會部記者王俊秀和本報駐天津記者站記者張國去吉林松原采訪高考舞弊案。其實,他們在高考開考的第一天晚上,就已經全部成稿了。稿子非常出色,但傳回來後,我們做了幾次反復,有些主題、角度也在變。我最後決定,當天不發。為什麼不發?全國的考生有700多萬人,再加上父母親。加上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幾千萬人。這些人那幾天是提著心的,12年寒窗就這一下。我的孩子也經歷過,我知道作為家長是什麼心情。如果當晚就發這篇報道,會給第二天還要考試的學生一種沖擊,尤其會給吉林的考生、松原地區的考生很大的沖擊。他們會想,我這考試還有效嗎?因為有大面積的舞弊,我這考試還算不算了?我們如果在那個時候發,一定會比高考結束再發,閱讀率高得多,轉載率也高得多,但我們是不道德的。現在,有多少由于喪失媒體道德而出現的假新聞和不負責任的新聞!

所以,我們決定,高考結束後再發。稿子發了以後,非常轟動,當然,我們也受到了一些壓力,為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這些我們可以頂住。但對社會的責任感。道德和良知,是我們不能突破的底線。有時候,我們要頂住外部的壓力,有時候,也要頂住內部的利益驅動。

當媒體利益和社會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怎麼辦?我認為,社會利益是前提。媒體如果被利益驅使了,那就危險了。公信力是我們最珍貴的財富,媒體道德是中國青年報人的生存基礎。

第三,我們的報道還要體現本報作為社會主流價值的身份。

比如法治社會部副主任楊亮慶采訪我國前駐法國大使吳建民,標題是《薩科齊太急于求成》,這是中國主流媒體第一次公開批評他。這種批評是中國主流聲音。楊亮慶這篇報道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就是起到主流媒體的作用。當時的背景是中法關系出現了問題,很多人在網上呼吁抵制家樂福、不買法國貨、不去巴黎旅游。我們沒有著眼于這種憤青情緒,而是很深刻地批評他的現任總統,而且批評得也有分寸。這就是國家利益、大局意識。

很多年前,我看過一個故事,有位偉大的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介紹他的人說,我非常崇敬他,因為他的每一次研究,常常能夠結束一個研究方向。這個學者自己站起來說,能夠結束一個研究方向的科學家是好的,但是我更敬重能開創一個研究方向的科學家。這位科學家的話對我們同樣有用。我們的報道,不是說給某一個社會問題一種結論,或者一種清晰明了的事實結果,中國青年報報道的價值,常常在于我們開創了一個社會思考的方向。這更有價值。

所謂推動社會進步,我們推動的是什麼呢?不是說我們報道了一些聳人听聞的事情,而是提供了一個思考問題的方向和角度。我們要開創新的思考方向,並向公眾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作為中國青年報的總編輯,我可以對我的同事們提出這些高標準的要求,是因為,這個院子里的空氣不是功利主義的,而是理想主義的。

我常說,中國青年報像一個大火鍋,底料是一樣的,一代一代的中國青年報人一直在強化著這種底料,所以,什麼東西涮進來都是這個味兒,就是務實的、有建設性的理想主義者。一些別的報社的老總很羨慕我們,說你們老有一大群有新聞職業理想的同事。我說是,凡是沒有這種理想的,他就沒往這鍋里涮,或者涮著涮著,覺得不合適,就往別的鍋里去涮了。留在這兒的,都是有這麼一種價值觀。理想主義是漂在海運倉2號上空的一種文化空氣。

假如說,一個中青報的記者,只把這兒的工作當成一份職業,我就是為了每個月往我卡上打的那些工資,然後我好付按揭,有錢談戀愛,為將來的孩子攢點教育費,或者,我並不想當一個好記者、好報人、好的經營者、管理者,而是想,有什麼機會能不能級別再高點,當個官兒。我同學從村官已經考上公務員了,眼看著就正科了,副處也是唾手可得的事情。那麼,他在中國青年報是不會愉快的。所以我想.可能經過了30年,盡管進這個院子的人,來的時候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家庭出身和文化,但到最後,幾乎都差不多。中國青年報出去的人也都這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因為我們都經過了選擇,我們願意留下來,願意干這份事。

從這本書里,你可以看到這些理想主義者在為了社會變得更美好而做的努力。作為總編輯,我為他們感到驕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