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經濟發展

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經濟發展
定價:270
NT $ 235
  • 作者:郭立宏
  •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13638586
  • ISBN13:9787513638586
  • 裝訂:201頁 / 普通級 / 1-1
 

內容簡介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演講時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思路。2013年11月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此后「一路一帶」升級為國家戰略。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經國務院授權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一路一帶」建設的思路更加明晰。
絲綢之路是古代歐亞大陸極為重要的長途貿易和文化交流路線,它橫貫遼闊的歐亞大陸,連接了太平洋、印度洋邊眾多的港口和海上島嶼,成為近代以前東西方交通的主要通道,對古代世界社會經濟和人類文明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進入21世紀,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已經成為中國新的經濟發展戰略。與古代相比,現代絲綢之路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現代民族國家成為當代國際關系的主體,貿易的發展受到國家主權、國際條約和國際組織的制約。

在古代,國際貿易由於其具有的戰略意義和經濟利益而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國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介入和進行管理,如中國政府直接參與外貿(朝貢貿易)、設立管理機構(唐朝在廣州設立的市舶使)、限定貿易港口和專營商人(清朝在廣東設立的十三行)等,但貿易的主體仍然是商人。

然而,近代以來民族國家成為國際關系的主體,國際貿易更多地受到國家的管理,這體現在政府通過制定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匯率政策,參與地區組織和世貿組織、國際貨幣互換協定等方面。在這方面,地區組織對外貿的流向往往產生重大影響。
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經濟發展序言第二,多樣化的現代基礎設施成為發展國際貿易的重要前提。

在古代,雖然國家也有類似的某些舉措,如中國秦朝、波斯帝國和羅馬帝國修建的全國性驛道,以及阿拉伯帝國修建的道路,但總而言之,絲路交通在許多地段仍然依靠路況較差、無人維修的天然道路。

二戰后,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建立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包括鐵路、公路、港口和機場,這就是發展經濟學中所說的「基礎設施先行」。而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需要政府的大量財政投入,跨國性基礎設施更需要相關國家的協商和投資。

第三,近代以來歐亞國家的領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從而影響到當代絲綢之路的走向。在中古,隨着阿拉伯帝國對中亞的控制和伊斯蘭教的東傳,中亞成為伊斯蘭文明圈的一部分,與西亞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近代俄國的領土擴大到包括中亞在內的整個亞洲大陸北方,並影響到此后中亞地區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各個領域的發展,從而使歐亞地區的國際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1991年蘇聯解體,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宣告獨立。五國北面、西面連接俄羅斯,東面與中國接壤,是中國通往歐洲的陸上必經之地。它們具有相近的地理、人文資源和政治體制,獨立后國內政治相對穩定,經濟形勢不斷改善,與中國具有突出的經濟互補性。上述格局的形成,意味着歐亞陸上干線再次成為堪與海上通道媲美的交通大動脈。

第四,與此相關,現代絲綢之路的基本路線已經發生了某種變動。

近代以來,俄國對其亞洲部分的鐵路設施進行了大量投資。1891—1916年,俄國建成從聖彼得堡到海參崴的第一西伯利亞大鐵路,全長7416公里。

該鐵路經莫斯科可以到達荷蘭鹿特丹港,從而構成第一歐亞大陸橋。

此后,1954—1957年,蘇聯建成從第一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泰謝特到太平洋沿岸的蘇維埃港的第二西伯利亞大鐵路,全長4275公里。1949年,蘇聯建成連接西伯利亞大鐵路與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的鐵路,1956年從烏蘭巴托到北京的鐵路通車,1965年貫通蒙古南北的鐵路干線建成。

「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提出以后,西北大學積極響應,學校成立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院,經濟管理學院連續舉辦了一系列的學術研討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經國務院授權於2015年3月28日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下簡稱《願景與行動》)。《願景與行動》中提出:「發揮陝西、甘肅綜合經濟文化和寧夏、青海民族人文優勢,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快蘭州、西寧開發開放,推進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為了深入理解《願景與行動》、加強對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各國及其沿線國內地區經濟發展的研究,編寫了《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經濟發展》一書。但願本書能夠為學術界的研究提供借鑒,能夠為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提供一些決策上的參考。

郭立宏,1962年3月出生,陝西華縣人,西北大學校長,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經擔任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系主任、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育發展基金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西安理工大學黨委委員、校長助理,西安理工大學副校長;中共陝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陝西省教育廳副廳長,省高等教育局副局長;2015年3月至今擔任西北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 。

任保平,1968年10月出生,陝西鳳縣人,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后。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划入選者,享受國務院政特殊津貼專家。先后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動態》《經濟學家》等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轉摘40余篇;出版專著《以質量看待增長:新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評價與反思》等10余部;主持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項目等項目10余項;曾多次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商務部全國研究成果三等獎等省部級科研獎勵10余項。
 

目錄

第一章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發展的狀態描述1
1.1范圍與邊界1
1.2發展狀態描述4

第二章中亞五國經濟發展的歷史演化17
2.1哈薩克斯坦經濟發展的歷史演化18
2.2烏茲別克斯坦經濟發展的歷史演化20
2.3吉爾吉斯斯坦經濟發展的歷史演化22
2.4塔吉克斯坦經濟發展的歷史演化25
2.5土庫曼斯坦經濟發展的歷史演化27

第三章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中亞五國的發展模式29
3.1中亞五國的發展現狀30
3.2中亞五國的發展模式38
3.3中亞五國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模式43

第四章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中亞五國的發展前景與趨勢預測45
4.1中國與中亞國家共建絲綢之路合作的必要性46
4.2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中國與中亞國家合作潛力的開發50
4.3基於絲綢之路經濟帶下的區域合作戰略原則與方向 54
第五章哈薩克斯坦經濟發展狀態與前景60
5.1哈薩克斯坦經濟發展狀態60
5.2哈薩克斯坦的經濟發展方式67
5.3哈薩克斯坦的經濟發展模式69
5.4哈薩克斯坦經濟發展前景74

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經濟發展目錄第六章烏茲別克斯坦的經濟發展狀態與前景76
6.1烏茲別克斯坦的經濟發展狀態76
6.2烏茲別克斯坦的經濟發展方式78
6.3烏茲別克斯坦的經濟發展模式82
6.4烏茲別克斯坦的經濟發展前景84

第七章吉爾吉斯斯坦經濟發展狀態與前景87
7.1吉爾吉斯斯坦經濟發展狀態87
7.2吉爾吉斯斯坦的經濟發展方式94
7.3吉爾吉斯斯坦的經濟發展模式97
7.4吉爾吉斯斯坦經濟發展前景100

第八章土庫曼斯坦的經濟發展狀態與前景102
8.1土庫曼斯坦經濟發展狀態103
8.2土庫曼斯坦經濟發展方式105
8.3土庫曼斯坦經濟發展模式111
8.4土庫曼斯坦經濟發展前景113

第九章塔吉克斯坦的經濟發展狀態與前景114
9.1塔吉克斯坦的經濟發展狀態114
9.2塔吉克斯坦的經濟發展方式121
9.3塔吉克斯坦的經濟發展模式128
9.4塔吉克斯坦的經濟發展前景130
第十章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構建132
10.1區域一體化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基本思路132
10.2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一體化戰略構想135
10.3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一體化戰略的制約因素138
10.4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一體化戰略的實施路徑與政策139

第十一章中國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142
11.1中國參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SWOT分析143
11.2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國家意願與策略選擇152
11.3中國參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目標161
11.4中國參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規划163

第十二章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背景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168
12.1絲綢之路經濟帶為新階段的西部大開發提供的機遇168
12.2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背景下新階段西部大開發
升級版的戰略選擇171
12.3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背景下打造西部大開發
升級版的戰略路徑173
12.4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背景下打造西部大開發升級版的政策178

第十三章陝西與西安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戰略181
13.1絲綢之路經濟帶給陝西和西安帶來的新機遇182
13.2陝西和西安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基礎條件183
13.3陝西和西安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戰略目標185
13.4陝西和西安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制約因素187
13.5陝西和西安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戰略路徑189

參考文獻192
索引197
后記200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