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一聽到「大自然」,腦海中浮現的常是非洲的莽原或南美洲的熱帶雨林,是我們平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遙遠國度。事實上,大自然絕非人煙罕至的蠻荒地帶,自然就在你我生活的周遭,只是長久的漠視與隔閡,讓我們與自然之間有了認知上的鴻溝,而人工化且便利的生活環境更強化了這樣的想法。
為了讓生活在都市的人對周遭的大自然有嶄新的認知,我們特別策划制作了《自然老師沒教的事》,篩選出都市與郊區生活均適用的「100堂都市自然課」,按照月份編排,內容包羅萬象,有動物、植物,也有當季的自然景觀,與學校課堂的教授完全不同,除了自然知識之外,我們更希望借由精彩的攝影與自然插畫,提供一般人容易親近的入門路徑,特別是生活中隨手可得的題材,讓大家願意重新看待大自然,使人人聽得見大自然的心跳。
每個人體驗大自然的方式可能大不相同,例如有的人特別喜愛賞鳥,或拍攝野鳥;有的則選擇欣賞野地路旁小小的野花,或尋覓難得一見的野生蘭花;也有的特愛蝴蝶、甲蟲等昆蟲。不管以何種方式接近大自然,豐富的自然知識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沒有知識的基礎,感動都不過是短暫的悸動,無法真正落實。自然知識宛如第三只眼,可以讓人真正看見大自然,隨時隨地體驗大自然之美。
就像平凡的每一天,因為聽得到大自然的聲音,而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季節的腳步、生命萬物的循環,就在每天的風聲、雨聲、落葉聲,而每一次體驗都讓人覺得原來自然可以這麼有趣。記得以前在學校上自然課時,總覺得跟日常生活毫不相干,課本里提到的盡是一些永遠看不到的異域動物或植物。其實自然教材就在我們的生活周遭,關鍵只在於看不看得到,但願大家耐心且滿懷欣喜地上完這100堂課,相信會對大自然有截然不同的認識。
著者張蕙芬,1961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園藝系畢業,現為大樹文化總編輯。投身出版編輯工作20余年,一直以搭起大自然與人的溝通橋梁為自我期許,熱愛自然書籍的編輯出版工作。著有《台灣野花365天秋冬篇》《自然老師沒教的事》《爸媽必修的100堂自然課》《菜市場水果圖鑒》等書。
攝影師黃一峰,金鼎獎最佳美術設計、最佳圖書雙料得主。成長於繁華的都市,卻擁有一雙善於發現自然野趣的眼睛。集寫作、繪畫、攝影、藝術設計、空間視覺設計等多重創作人身份於一身,專注於將自然素材作為創作元素,以美學觀點將枯燥的科學記錄方法轉化成活潑的自然創作。現為自然野趣工作室創辦人,著有《自然野趣DIY》等書。
插畫師林松霖,1962年生,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擅長自然生態插畫,畫風寫實精確,繪作《獨角仙》曾獲小太陽最佳插畫獎。在《台灣野生賞蘭大圖鑒》《台灣蜥蜴大圖鑒》《台灣蜥蜴自然志》《自然老師沒教的事》等書中擔任繪圖工作。
-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化學及相關技術(第一分冊):紙和印刷
$1,514 -
未來的啟示:VR如何改變人類的聯繫、親密感和日常生活的邊界
$292 -
科學研究方法論
$188 -
論數碼物的存在
$355 -
世界視野下的唐代科技文明
$444 -
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
$308 -
誰捉住了上帝粒子?
$228 -
基於抽象化的複雜系統分層控制及應用
$313 -
系統的哲學
$392 -
企業科普研究
$251 -
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
$13 -
生命之種:從亞里士多德到達·芬奇,從鯊魚牙齒到青蛙短褲,寶寶到底從哪裡來?
$271 -
科技報告質量管理理論與實踐
$825 -
制度創新視角下的科學造假防控研究
$199 -
觀眾眼中的展品:科學類展品傳播效能評估研究
$146 -
網路
$234 -
科技的狂歡
$275 -
科學哲學
$167 -
高校專利實務十講
$308 -
系統思想,系統實踐(含30年回顧)
$4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