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筆下的儒佛道

紀曉嵐筆下的儒佛道
定價:228
NT $ 198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以《閱微》中的「本旨」、「體用」二說為綱,以與之相關的其他三百余則小故事為目,經過綜合分析與考證,從本原及末流兩個層面,概括地闡述了紀曉嵐對儒佛道的真實態度與認識,並從歷史與現實的角度,對其評說儒佛道的思想與學術意義,作了中肯的評價。

孫宗民 ,1949年生於山東萊陽,教授級高級會計師。曾在部隊服役六年,之后長期在煉油化工企業工作,主要負責煉化生產及產品銷售的財務管理,2009年退休。
 

目錄

前 言   1
概 述   1

第一章 儒的亮點與貽患   9
第一節 紀曉嵐對孔子原創儒學的基本態度與認識   10
一、孔子學說的亮點 10
二、孔子注重其學說的實用性,程朱學派不及 13
三、儒家學說影響深遠 13
四、儒家學說的傳承歷經三個時段 14
五、孔子的為政以德說教不具可行性 17
六、實踐出真知,孔子的上智下愚之說沒有道理 22
七、《六經》為人所共有,孔子作《易》,但為一二上智設 25
八、儒家學術不是萬能的 30
第二節 紀曉嵐對程朱學派與程朱理學的基本態度與認識   31
一、洛閩諸儒崇尚心性空談,敗壞了學風與政風 31
二、講學家近名好勝、自命聖賢,其貽害大於佛、道 33
三、講學家泥於古禮,動以一死責人 35
四、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之說,對婦女的迫害太深 37
五、儒者外假仁德之名,暗行人欲之實 39
六、程朱理學是一把無形的殺人刀 41
七、講學家罔顧史實,詆毀齊桓公、管仲的為政功績 43
八、以講經求科第、立門戶,經越講越荒唐 45
九、明清兩朝尊崇理學,彌重科舉,貽患巨大 47
第三節 儒之本旨,明體達用而已   58
一、明體達用即以仁為體,以禮為用 58
二、為政以德是仁與禮體用關系的完整體現 62
三、孔子在《論語》中的一些話語,易為后人所詬病 63
第四節 儒以修己為體,以治人為用   66
一、儒以修己為體,是孔子儒家學說的亮點 67
二、儒以治人為用,不具可行性 69
第五節 文章記誦,非也   72
一、文章記誦使讀書人成為無用之材 72
二、文章記誦窒息了中國的創新文化 73
第六節 談天說性,亦非也   75
一、談天說性的目的是扶起三綱五常 75
二、談天說性與孔子也有思想淵源 77
三、朱子理學在立論上是一隅之見 79
第七節 紀曉嵐批儒的原因分析   83
一、社會思潮的影響 83
二、對儒之本旨有深透的把握 90
三、對清王朝用單一的儒家思想治國的憂慮 92
第八節 紀曉嵐評說儒,有助於我們客觀公正地認識儒   93
一、孔子的為政理念和能力與管仲相比差距太大 93
二、孔子是專制者和宋儒共同追捧起來的,朱熹功不可沒 102
三、獨尊儒學並用以選人治國,是中華民族百年屈辱史的主要成因 121
四、儒家學說有其局限性,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應博
采眾長 127

第二章 佛只是勸人為善,為善自受福   133
第一節 紀曉嵐對佛教的基本態度與認識   135
一、認識佛教,要從原始佛教開始 135
二、佛教能在中國長期流行,是其教義對覺悟人生、促人向善有積極作用 136
三、佛只是勸人為善,若供養求佛可以降福,則佛如貪官受賄無異 137
四、供佛不如施丐者 138
五、人既造惡業又求解脫,佛祖也無能為力,懺悔改過是唯一途徑 139
六、因果牽纏,無施不報;冥司業鏡,罪有攸歸 140
七、人定勝天,緣起論否定了天命論 147
八、原始佛教的無我與涅槃之說有存疑之處 149
第二節 中國佛教的末流貽患   152
一、僧徒誘人布施,有晦佛之本旨 152
二、布施須用己財,有心布施無益,芸芸施主卻大都處於茫然 155
三、信徒愚痴,自信持齋誦咒可以免罪 158
四、逢場作秀,信徒以限定的某日持戒為功德 159
五、唐儒、宋儒都批佛,但僧徒畏懼唐儒 160
第三節 佛之本旨,無生無滅而已   163
一、無生無滅是釋迦牟尼所設立的最高修行目標 163
二、《阿含經》中的誕妄與不盡善處 184
第四節 佛以定為體,以慈為用   186
一、佛以定為體,以慈為用,說的就是按有漏法修行 186
二、紀曉嵐以有漏法評說佛教,是他對佛之本旨准確把握的體現 187
第五節 布施供養,非也   188
一、釋迦牟尼對布施供養的基本態度與要求 188
二、檀施供養過度,既勞民傷財,同時又給佛教帶來
了災難 192
第六節 機鋒語錄,亦非也   195
一、機鋒語錄是禪宗頓悟派為實現言下成佛需要而產生 195
二、宋以后,機鋒語錄之佛統領了禪宗頓悟派 197
三、頓悟派的根本問題是違背了釋迦牟尼存在決定意識的基本教理 203
第七節 紀曉嵐評說佛教對我們的啟示   208
一、中國佛教在設教對象及修行取向與方法上有別於佛之本旨 208
二、《閱微》中所說的佛之末流的貽患,當今社會依然存在 214

第三章 道家清凈,方士幻化,二者本非一途   217
第一節 紀曉嵐對道家學說的基本態度與認識   219
一、風俗質朴之地,其異類也淳良如是 220
二、老子的知足說教,是垂世千古的探本之論 221
三、積而不散,怨之府也;怨之所歸,禍之叢也 223
四、老子的學說若僅用以養生,只能視其為粗淺者 225
五、天地無心,視聽在民 226
六、天下之患,莫大於有所恃 227
七、任何人都不能做法外施虐的過分之事 228
八、老子的和光之說,能運用好就是高人一等 229
九、沖和之氣,化生萬物 230
第二節 紀曉嵐對方士、道士之術的態度與認識   233
一、方士以術充道,導致神仙泛濫,而術中也有假冒者 233
二、一切術數,皆無所用 235
三、服藥求神仙,多為藥所誤 243
第三節 道之本旨,清凈沖虛而已   245
一、清凈沖虛,從宏觀上闡明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245
二、道家學說為法治理論的完善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250
三、老子的道家學說也有易為人非議之處 252
第四節 道以靜為體,以柔為用   254
一、體用說從微觀上闡明了人的處世准則及為政方略 254
二、老子的道家思想影響深遠,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認可 255
第五節 章咒符籙,非也   257
第六節 爐火服餌,亦非也   258
第七節 紀曉嵐評說道與術的現實意義   259
一、本旨說闡明了人與自然的關系,當今仍需我們高度重視 259
二、體用說體現了人生處世從政的辯證思維,對我們仍有警示作用 260
三、一切術數,皆無所用,仍是今天我們要重新認識的問題 265

第四章 紀曉嵐以筆記小說評說儒、佛、道的動因分析   269

參考文獻   289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