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商

閩商
定價:414
NT $ 360
  • 作者:張勝友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9777402
  • ISBN13:9787509777404
  • 裝訂:299頁 / 普通級 / 1-1
 

內容簡介

由海西,揚帆遠航;泉州與海;石獅之謎;中國平潭島;閩西:山魂海戀;歷史,從這里走來;古田•1929;重返才溪鄉——紀念《才溪鄉調查》發表80周年;閩西:客家神話;價值連城;上杭:客韻千秋等構成。

《張勝友影像作品文存:閩商》所選文章,均聚焦中國沿海開放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展示一批典型企業和開發區的發展軌跡,凸顯中國經濟發展脈絡,再現三十年來改革開放輝煌成果。

張勝友,男,福建永定人。編審,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新中國60年百名優秀出版人物”及”2010當代中國十大傑出人物”。現為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國際筆會中國中心副會長,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版權協會副理事長。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1月大學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2-1992年在光明日報社工作,歷任記者、主任記者、記者部主任助理、作品版主編。

1993年任光明日報出版社總編輯。1995年9月調入作家出版社任常務副社長兼總編輯,1997年4月任作家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2001年11月任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2003年12月22日,掛帥中國作家出版集團,被任命為黨委書記兼管委會主任。榮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中國潮》報告文學征文一等獎、冰心散文獎、電視星光獎、紀錄片獎等20多項大獎。
 

目錄

人口:魔方世界
女人,生命的長河——央視《半邊天》開播詞
海西,揚帆遠航
泉州與海
石獅之謎
中國平潭島
閩西:山魂海戀
歷史,從這里走來
古田•1929
重返才溪鄉——紀念《才溪鄉調查》發表80周年
閩西:客家神話
價值連城
上杭:客韻千秋
陳嘉庚
附錄
直視無前氣吐虹——張勝友創作論
開闊的世界眼光縱深的文化含量
大題材大視野大手筆
張勝友:大風的歌者
弄潮兒向濤頭立——張勝友和他的影視政論片創作
從大客家觀照閩西客家——評《閩西:客家神話》
 

總序
沉睡的民族已醒來
張勝友
從興盛到衰敗,再到復興與崛起,雄辯地證明了中華民族蘊含着一種巨大的內生力量——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同心力與生命力,其內核基因則是:興國之魂,強國之魄。
中華文明海納百川、求同存異,不僅樂於與其他文明和諧相處,而且善於借鑒其他文明的積極成分,並在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中,既增強對他者的理解,又提升對自身的認同。

20世紀中葉,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和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曾發出一個詰問:「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中國發生?」並進一步提出:「為什麼公元16世紀之前,在將人類的自然知識應用於實用目的方面,中國較之西方更為有效,之后中國科技卻停滯不前?」
這兩個話題獨具慧眼,在中國雖算不上家喻戶曉,但至少在科學界盡人皆知。李約瑟認為,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遠超其他所有國家,但是,所得到的承認遠遠不夠。正是李約瑟那部傾注了他畢生心血、號稱「東方文明通史」的曠世巨著——《中國的科學與文明》,那部西方有史以來撰寫的第一部詮釋這個「中央之邦」的鴻篇巨制,使得西方人重新認識了中國曾有的輝煌的科學與文明。
對於李約瑟的詰問,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百思未得其解,干脆稱之為「李約瑟之謎」。
美國另一位學者羅伯特•坦普爾,在其名著《中國:發現與發明的國度——中國科學技術史精華》一書中支持了李約瑟:「如果諾貝爾獎在中國的古代已經設立,各項獎金的得主,恐怕會毫無爭議地全都歸屬於中國人了。」
此話並非妄言。眾所周知,中華文明與蘇美爾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共同創造了人類遠古文明的輝煌形態,中華文明曾經處於世界古代文明的五大中心區域,且唯獨中華文明生生不息延續至今。正是這個神奇的東方古國,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發明了指南魚、指南龜等,后演化成在航海中發揮巨大作用的指南針;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唐朝研制出火藥,制成慶典中的煙花、神火飛鴉等;北宋畢舁發明活字印刷術,此前的雕版印刷術也占盡世界先機。除世界矚目的四大發明外,中國領先於世界的科學發明和技術發現,至少還有百余種。據史籍考據,從公元6世紀到17世紀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國所占比例一直在54%以上,到了19世紀,才驟降為0.4%。
「李約瑟之謎」的反證是:「為什麼近代科學又只發生在西方社會?」
回望五百年前的世界地理大發現,從威尼斯著名商人和探險家馬可•波羅游歷中亞、西亞、東南亞,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歐洲掀起了文藝復興與研究東方文明的浪潮。從1687年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發表論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從而奠定此后三個世紀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現代工程學的基礎;到176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終結人類過去由人力、畜力、水車、風車等力量來轉動機器的歷史,蒸汽機成為大工業的新動力,從而揭開工業革命的序幕;到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結束,歐美大陸進入工業文明時代;再到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1847年西門子一哈爾斯克電報機制造公司創立,開啟電氣化時代……歐洲的科學技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奮起直追,終於超越了中國。
如果我們細心分析,就會發現李約瑟陷入了兩段式表述模式中。
第一段表述:為什麼在公元前l世紀到公元16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但中國的政教分離、諸子百家、私塾教育和科舉選拔制度等,何以沒能在同時期的歐洲產生?
第二段表述:為什麼中國古代的經驗科學領先於世界約一千年,但近代實驗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產生在17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后的歐洲?
這確實是耐人尋味的謎團,猶如科學王國復雜的高次方程,就這樣擺在了世界面前。
1803年,據說拿破侖•波拿巴曾經指着地圖上的中國憂心忡忡地說:「這里躺着一個沉睡的巨人,讓他睡下去吧,一旦他醒來,將會震撼世界的。」少頃,他又接着說道:「他在沉睡着,謝謝上帝,讓他繼續睡下去吧,不要去喚醒沉睡的巨人。」
……
進化論人類學者達爾文也曾經講過:「相對於其他文明,中華文明更具有典范意義。」
試想:當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在現代化大道上迅跑時;當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整個東部海岸線上那條地理級生產線源源不斷地向全世界輸出商品,打造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最耀眼的工業神話時;當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老經濟特區日新月異,帶動着浦東、前海、橫琴、南沙、環渤海經濟圈、上海自貿區等一批新的經濟板塊連片成線時;當中國人用短短三十多年的時間,全方位推進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及國際化進程,幾乎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一百年、二百年乃至三百年所走過的歷史時;當中國體量快速增大,千真萬確實現了「超英趕美」,與此同時,經濟實力的大幅飆升,又帶動了軍事實力與國際話語權的顯着提升時……毫無疑問,中國的和平崛起,成為21世紀人類發展史上的標志性事件。
成功學上有一句話:成功與努力有關,成功更與選擇有關。
毋庸置疑,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中國社會轉型獲得巨大成功,既傳承了古老的中華文明,又以開闊的胸襟擁抱當代世界,獨步天下而風光無限。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說:「今天,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其速度在五十年前是無法想象的,這是一個無人預料到的巨大轉變。」並指稱:「中國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被世界接受的,而非作為西方社會的榮譽成員。」
當下,中國領導人規划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頂層設計,以及「兩個百年」「民族復興」和「中國夢」戰略目標的提出,正是續接中國社會一百多年激越變革、激盪發展的壯闊歷史,並朝更為宏偉瑰麗的目標——「第五個現代化」邁進。
五千多年中華文明亦稱「華夏文明」,「華夏皆謂中國。而謂之華夏者,夏,大也;言有禮儀之大,兼有文章之華也」。《春秋》雲:「中國者,聰明睿知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聖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故而,每當中華民族遭遇困難、挫折,中華文明的基因總會凝聚起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去戰勝千難萬險。
中華民族形成的多元性與混合性,奠定了中華文明的開放性與包容性;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也得益於其海納百川、兼收並蓄、求同存異的特質;中華文明樂於與其他民族的文明和諧相處,借鑒其他民族文明中的積極成分,並在與其他民族文明交流中,既增強對外域文明的理解,又提升對自身文明的認同。
歷史已經證明:東方這頭「沉睡的獅子」醒來了,並以「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姿態展示在世界面前——這正是對於「李約瑟之謎」的生動詮釋。
(原載《人民日報•觀天下》2014年10月16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