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讀16:新北京人

單讀16:新北京人
定價:288
NT $ 251
  • 作者:吳琦(主編)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8-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16816477
  • ISBN13:9787516816479
  • 裝訂:464頁 / 普通級 / 一版一次
 

內容簡介

北京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沒有人能夠完美地回答這個問題。這一輯《單讀》試圖成為萬千答案中的一種。我們邀請漢語寫作者同題寫作,提供一個切片、一些意見,試圖捕捉到這座奇異之都里某些微妙、神秘、不為人知的氛圍。

一座城市的故事,說到底都是人的故事。其中既包括那些左右時代的英雄豪傑,也包括那些生活在遷徙與沉默之中的大多數人,哪一種都不應該被忽略。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才能說,北京潛藏着世界歷史轉向、中國社會變遷全部的秘密。

正如《單讀》特約作者西川所言,「一座幽靈與活人混居的城市比一座被行屍走肉占滿的城市更抒情。」歷史中的想象和幽靈會在這座城市復活,最真切的底層現實也會在這里顯露。這些不同維度的故事層層疊疊,堆成一個復雜的織體,需要足夠的歷史知識、文學感受和日常經驗,才能把它們從城牆中剝離,實現某種層面的理解與和解,同時留給未來無盡的闡釋空間。
 

目錄

新北京人
【話題】
北京出汗了/皮村文學小組
速干之都/曉宇
鑽進胡同里的美國人/吳琦
北京腔、大院文化與華語影視的淵源/開寅
想象我居住的城市/西川
【小說】
莫斯科地鐵/哈米德•伊斯麥洛夫
【訪談】
陳嘉映專訪:希臘式人生/陳一伊
【影像】
我和我的新娘/邱震
【隨筆】
我們在南部停止了抽煙/周嘉寧
我願意學習發抖/郭爽
致母親書/歐寧
英國家庭史一瞥:懲罰與反叛/王梆
文學開始的地方/盛可以
【劇本】
秦國喜劇(節選)/李靜
【評論】
「不記賬的人將死無對賬」——評《阿什肯納茲兄弟》/雲也退
安全網:關於托馬斯•伯爾尼哈德和西格弗里德•溫塞德/ 霍莉•凱斯
全球書情/馮塬雅
 

北京看着我
從我過去的家,走到我的初中或者高中,幾乎都要穿過大半個城區,只不過方向不同。一個是一直沿河走,走在河堤的綠化帶邊上,那里已然是城市的外圍,右轉走上出城的路,拐彎處是耐火材料廠連綿的管道和煙囪,初中學校在它對面,緊緊靠着河,一條小路就可以穿進一片潮濕而稀疏的林中,教室最高被洪水淹過兩層,后來索性都拆了,成了河濱公園。河對岸是后來才開發的「特區」——后來我們家也搬了過去。另一個要在河邊大橋下左轉,沿着些微起伏的地勢往上走,來到最中心的主干道,也是唯一的一條大街,被省里評為最美街道,一路穿過人聲鼎沸,途徑最早的商場和超市,唯一的電影院,占據中心的菜市場、汽車站,無窮無盡的飯店和商鋪,三個十字路口之后就到我的高中,再往上走就是城區的另一個盡頭,另兩個昔日的經濟支柱鐵廠和水泥廠占據那里,有更高的煙囪放出更濃的煙。我們那邊的人不講東南西北,從小沒有這個概念,都按着經驗走,還是后來仔細算過,這兩趟路走得再慢,頂多花二十分鍾。

從我以前的大學宿舍,走到教學樓、老師辦公室,或者學生活動的場所,耗時也差不多。途中也有豐富的社會機能,最近的是好幾問洗衣店、好幾座食堂,水果店、花店、書店和修車行集成的小市場,和澡堂、醫院圍出一小片空地,沒有特別的用途,只供單車和人流在這里相遇——幾年之后這些地方竟也多有搬遷,面目全非。離開生活區后才會出現庄嚴一些的建築,講堂、廣場、圖書館、教學樓、實驗室……其中散落着許多便宜的打印店。走着走着人好像也精神一點,從懶散中振作起來,面對堂皇的未來。一路上人也不少,無非都是在學業和生活之間來來回回,勤快的人一天要走好幾趟,並不太累,樹也很多,被照顧得很好,身上掛着標牌,寫着它們的學名和屬種,老校長是學生物的,專門出了書講這些。一個象牙塔里的小世界。

前者是我的家鄉,后者是我的大學,那些路都是我的來路。要不是我爸的換算——因為需要在親朋好友面前誇口,這樣可以最形象地計算出我的前途——我還意識不到這幾條路竟然差不多花費相同的時間。

但我總覺得是他誇張了,以前的路明明更長更遠,一出門就會經過好多人的生活,甚至索性一頭撞進去,人們的共識和沖突好像被擰成幾股大麻繩,在街上跳啊躍啊,怎麼一到北京的學校里,悶悶地走一段路,上課下課,時間就過去了。心理上的時空感,大概很難用客觀標准來度量,由於情感的質量和密度,有些時間被拉得漫長,有的則稀釋不見。過去那些飽滿的日子放在北京,好像一口就能被吞咽下去。

現在,從我的住處乘地鐵去上班,最快也要四十五分鍾,即便換坐出租,也快不了多少。一上車就戴上耳機、拿起書,或者和同伴說話,時間嗖嗖,其實過得很快,甚至嫌它太快了。因為一旦到達目的地,就得面對更高的速率,會迅速得讓人感到疲憊和眩暈。上學時偶爾出門,花了很長時間才以學校的方位為基准,慢慢向周邊輻射,搞清楚東西南北。我記得也去過現在居住和工作的兩個地方,從西往東拉出一條直線或對角線,幾乎是一趟小型旅游,路途遙遠的公交車上通常可以找到座位,昏天黑地大睡一覺,睡醒了完全不知身在何方,更沒想到日后那會是自己的棲身之地。於是慢慢認識到北京的大,一座城市在內部所可能具備的尺度、篇幅和距離感,更讓那時的我感到絕望的是,這還遠遠不是它的邊界。

有一段時間,我以為北京的魅力就在於它的無邊,貴族與乞丐,藝術家和浪盪子,似乎可以容納一切。它的大近乎一種神秘,不僅讓外來者,也讓局內人獲得在其中獵奇和冒險的可能。過去的生活顯然無法給予這些,其他國家的大城市也未必能夠給予。這種規模以及規模本身對生活的改造,的確專屬於北京。它是現代都市發展歷程中一個最新最極端的案例,它是它自身的目的。

后來我才逐漸清楚地意識到,包容和無視只在一線之間,龐然大物本質上無法在意太多事情。很多生命得以展開的前提,是它們足夠微小,不被看見。時間很難改變這一點。

北京街上發生的許多場景會持續地吸引我的注意,比如堵車時連綴成長龍的車燈,出城時馬路兩邊城牆一般的楊樹,公共場合里無數雙擁擠的鞋子和人們互相謾罵的表情,被機動車道、共享單車甚至樹木所步步緊逼侵占的人行橫道,胡同里幾乎靜止又密不透風的歷史和人煙,包圍在高檔小區旁邊的大排檔和工棚,車水馬龍掩映中突然出現在眼前的古宅……那種冷冽如謎的空氣,通透而又暗藏玄機。在這千篇一律、諱莫如深的表面之下,該有多少無人知曉的秘密啊。

這讓那種記憶的彈性和頑固顯得更合理了,時間不是等距的,情感結構更不是,成為一個「北京人」,要比我預期中花費更長的時間。我偶爾想,會不會有一個目光也在北京某處看着我,觀察、考驗或者揀選。那目光完全不是空間性的,我很少在垂直的維度上感知這座城市,遙遠的天際線和疏朗的雲,佐證了這一點。原因可能還有很多,比如過早地知道北京甚至整個北方都是平原,沒有我們那里的山勢,這成了最初也是最終的印象,比如這里的建築有樓層高度的限制,盡管后來也出現了大量的摩天大樓,城區里唯一可以常去攀登的高處在景山,走上去也就二十分鍾頂多——時間再次相等,不到一百米的海拔,似乎就看到權力的全貌,一種由野心幻化而成的氣度會猝不及防地把你懾住。

我想象中的那個目光來自遠方,在一圈又一圈向外延伸的余波中,這里的人被一種「世界是平的」的決心所鼓舞,用水泥、玻璃、植被、泥土、風沙等不同材料鋪成它的機理,用人工制造出年輪,無休無止地伸向遠處,那目光遙遠得就像是從海上來的。而北京本身是沒有海的。在這種掃盪中,會有無數的冗余、瑣屑、碎片、沉渣同時泛起,被波浪所打擊,也打擊着波浪。

就像這一輯《單讀》里呈現的那樣。皮村文學小組共同經歷的郊區生活,西川發現的自元朝以來的歷史幽靈,藝術家邱震和他那尚不存在的新娘,那些因為各種原因離開北京的人,或者像邁克爾•麥爾這樣又重回北京的外國人……那目光可曾看到所有這些「新北京人」所組成的北京?甚至在這現代世界的余波更外圍,這個被技術無限擴張的世界掃出更大的半徑,陳嘉映的希臘、黃燦然的香港、周嘉寧的新奧爾良、郭爽的柏林、王梆的英國,或者歐寧和盛可以的故鄉、烏茲別克斯坦作家哈米德•伊斯麥洛夫的莫斯科、李靜的秦國……那目光可曾在其他時間的斷層或者城市的空間中,看到它們是如何引領、誤導或者超越了北京?

我想象它能夠看見一切,看見景觀背后的核心,看見雲后面的雲,看見所有相同的道路和平等的命運。
撰文:吳琦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