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地理課

私家地理課
定價:348
NT $ 303
  • 作者:趙柏田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8-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10871506
  • ISBN13:9787510871504
  • 裝訂:精裝 / 320頁 / 16k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1-1
 

內容簡介

地理是人生的啟蒙,是一個人智識和情感教育的起點。趙柏田以四十篇隨筆,構築起了他常在途中的漫遊者形象。以山川人物為座標,以語言為舟楫,他時而獨行于物華天寶的西去之路,時而打量一隻八千年前的古舟子,時而與光明俊偉的靈魂作著跨越時空的對話。人跡于山,則山河萬朵皆有欣色,他的行走與書寫,是天真與經驗之歌,也是一次內心虔敬的人生親證。
 

作者介紹

趙柏田,當代作家,學者。1969年8月生於浙江余姚。著有長篇小說《赫德的情人》《買辦的女兒》,短篇小說集《萬鏡樓》……,文集《南華錄: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岩中花樹:十六至十八世紀的江南文人》《歷史碎影:日常視野中的現代知識份子》《帝國的迷津:大變局中的知識、人性與愛欲》等十餘部。曾獲第十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
 

目錄

不離家舍,常在途中(代序)

平昌夜訪湯顯祖
天一閣
夜遊,飛翔,談談黃公望
跟隨袁中道去明代中國旅行
一個享樂主義者的早年生活
崇禎二年中秋夜戲
金陵上元夜
和達夫先生游方岩
去波蘭讀米沃什
刹那
草台紅顏劫
1929年的去莫干山之路
從白雲山館到裸心堡

轉塘一夜
河邊的教堂
失蹤的詩人
向西,向西
明亮的喀什
正午的高昌故城
揚州行
在路上的杜甫
倦遊歸來

塘河記
海灣記
湖墅記
湘湖記
雁蕩山記
南方運河記
諸暨兩日記
縉雲記
橫店記
白衣巷記
村莊記
縣城記

流水九章
大河滄桑
飄飄何所似
到處地方都有個秋風吹上心頭的時候
一次想像的旅行
蟬聲穿石
大地風景無語
某時某地
火車,或記憶的群像
在異地
 

不離家舍,常在途中

我常想,這世間的好文字都是要勘破些什麼的。李叔同勘破紅塵,所以有“長亭外,古道邊,夕陽山外山”,史鐵生勘破生死,所以有《我與地壇》,胡蘭成勘破情欲——也可能是更深的沉迷,所以有《今生今世》。什麼也勘不破的俗人,只有埋頭趕路。
川端康成的小說《雪國》開頭寫道:“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少年時代起,我著迷於幽暗堆積盡頭的那一抹微光。在我看來,那就是東方的審美和格調。還有一年,去西寧,帶了一本陳渠珍的《艽野塵夢》路上看,書上寫的是民元之前,他帶兵駐藏的經歷,還寫到一個愛上他的藏女西原,一路跟著他,最後歷盡艱難回到西安,卻死了。寫邊地風光,非常硬辣的文字,寫到男女之情,卻又變得柔軟無比。常讀的還有沈從文在沅水漂泊,寫給女友張兆和的那些私人信件。讀著這樣的文字,總覺得他們都是特別認真趕路的人,在途中,處處可以安身立命。

將近知天命之年,突然發覺,這世界有多少地方是我沒到過的。我未曾到過的地方,此生或許不會再去。即便機緣湊巧去過某些地方,也時常恍恍惚惚,不知是在途中,還是在家裡。

人年輕時,隨便買一張車票就去了遠方,年紀混大了,卻愈發懶了,離城十裡,就像是在異鄉。常常就那樣癡坐竟日,但心神還是不安分,常常作著遠遊。這時回想走過的路,遠的、近的,原來地理就是一生最早的啟蒙。三十五歲時,我借同鄉王陽明之口說,“地理是我記憶的核心”。我那時說的地理,是“一次次的離去、抵達、思鄉、懷念以及旅途中歸屬感的疑問”。它們構成了一張複雜、密緻的網,是一個人成長並獲得自我身份確認的重要部分。

我現在多麼懷念那些遠遊的時刻。我原來寫詩和短篇小說,後來寫長篇小說和歷史非虛構,中間有兩年,我成了一個無所事事的人,以為我此生再也不能寫作了。是一次突然降臨的遠遊,幫助我走出了心理困境。那是2004年秋天,我一個人走河西走廊古絲綢之路。拉遠了的地理空間給了我返觀自身的一個機會。

出門準備行囊時,正好手頭有一本美國漢學家謝弗的《唐代的外來文明》——原名《撒馬爾罕的金桃——唐朝的舶來品研究》(TheGoldenPeachesofSamarkand,AstudyofT’angExotics)——就隨手帶上了。正是這本書使那次行走成了一場火花四濺的激越的愛情。那些西元8世紀前後的物事,在一千餘公里的旅途中一一得到了印證,萬物各歸其位,每個詞也坐到了實處。收在集子中的《向西,向西》記錄了那次行走。此後每次出門,不論長途短途,都要帶幾本書在路上。有時,帶去的書與風景相宜,途中便有悠然心會。但更多時候,走了,也讀了,人與事、詞與物,卻都隔膜著,碰不出一點火星,費心費力準備的書,到回來還沒有打開過。

但還是會一次又一次毫不氣餒地準備著書和行囊,相信“到處地方都有個秋風吹上心頭的時候”,相信旅途中會有愛情發生,會有靈光閃現的一霎,讓四時滄桑、胸中海岳在某時某地如通了電般,圓融正覺了起來。那是多麼美妙的一刻,每個詞都坐到了世界的實處,而淩亂著的物,也在天地間的秩序中一一歸位,如同頭頂的星空,無言中卻有大美。
就像華萊士•斯蒂文斯找到那只“田納西的罎子”,讓淩亂的荒野和山峰重新得以安排:

荒野向罎子湧起,
匍匐在四周,不再荒涼。
……
它君臨四界,
這只灰色無釉的罎子。
它不曾產生鳥雀或樹叢,
與田納西別的事物不一樣。

大地風景無語。“我多麼富有啊,我必須奉獻。”在行走中閱讀,又在閱讀中體證行走的人生。一次次在詞與物的世界裡的雙重行走,相互詮釋,又相互印證,成了認識自我和他者、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一顆靈明的心,不能少了來自四時風景觸發的歡樂。就像17世紀日本俳人松尾芭蕉說的,“乾坤的變化,乃是風雅的種子”。

臨濟宗的義玄禪師有一偈,“在途中不離家舍”,途中的一棵樹,一片雲,都可以是家。他還有一句話是,“離家舍不在途中”,離開了家,也並沒有一個旅途可言,人生本是一場遠行。

不執著,也不疏怠輕忽,活到快五十歲,我好像才學會走路。有道是,“不離家舍,常在途中;途中家舍,觸處相逢”。同樣的意思,在我喜歡的歷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那裡也得到了印證:“離開本土而又不真正離開家是一種誘惑,這是一種產生於旅行癖好的樂趣。”

這本書是一個人的私密地理課。一個個地名和座標,它們是具象的,又超越了具象,其間記錄的,是地理給予一個人的心智和情感的雙重教育。書中有二十餘篇,陸續發表於2011年以來孫小甯女史責編的《北京晚報》副刊“人文地理”專欄。我與小寧相識垂二十年,見面無多,與其交接,卻常覺如秋月澹面,春風扇人,我很高興有這麼一本書來作我們二十年友誼的一個紀念。
偈雲:“人從明州來,卻入廬山去。”我現在生活的地方,以前就叫明州呀。
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