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著作,與《史記》並稱“史學雙璧”,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歷時19年完成。它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記錄了春秋戰國至宋朝建立之前,總共1362年歷史發展的軌跡。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由於《資治通鑒》為文言文,現代人閱讀有諸多不便,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柏楊用獨特的語言,將全書翻譯為白話文,使得原為晦澀難解的文字,有了平易可親的一面。讀者不僅限於專家、知識份子,更擴及到學生、上班族等所有人群,將舊時帝王之“借鑒”,轉化為現代百姓的“明鏡”,成為當下讀者掌握歷史規律,厘清混沌時局,看清未來道路的*佳讀本。
《柏楊版資治通鑒》具有如下特色:
地名今注:柏楊在古地名之後夾註今地名,並親手繪製地圖,使歷史人物於實際舞臺上栩栩如生。官名今譯:什麼是“龍馬”“洗馬”?柏楊使用現代官名,夾註原稱,使能確知其權力地位。西元紀年:《資治通鑒》以皇帝年號及天干地支來記時間,柏楊則使用西元紀年,確切顯示時間距離。柏楊曰:《資治通鑒》有臣光曰,今《柏楊版資治通鑒》有柏楊曰,以現代中國人的觀點,分析歷史成敗因果。
此次出版,我們按著國家地圖出版標準,在原有歷史地圖基礎上,還重新補繪了今天的中國疆域邊界,使歷史地圖表達更規範和準確。
該書是現代人閱讀《資治通鑒》不可替代的入門讀物。
為什麼說《柏楊版資治通鑒》
是每一個中國人一生都應該讀一遍的史書?
以史為鑒,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資治通鑒》自問世以來,歷代人競相閱讀:
——王夫之認為此書價值在於:“知歷代興衰,明人事臧否。”“可以自淑,可以誨人。”
——清朝學者王鳴盛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不可不讀之書也。”
——曾國藩稱之:“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
——梁啟超說:“除了講道理,還通權變,講操作,很了不起。”
——毛澤東晚年曾對人講,他將這部史書讀過17遍,讚歎這是一部難得的好書。
——在生活節奏加快、資訊爆炸的現代社會,人們更應該讀史,吸取古人得失成敗的經驗教訓,讓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鑒”未來。
-
圖說中國文化史
$588 -
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
$398 -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
$303 -
資治通鑒
$156 -
從天下國家到民族國家:歷史中國的認知與實踐
$308 -
聽吳晗講史系列叢書:歷史的鏡子
$235 -
中國歷朝通俗演義(全六冊)
$2,130 -
故宮五十年
$303 -
遠路去中國:西方人與中國皇宮的歷史糾纏
$397 -
華西三年:三入四川、貴州與雲南行記--中外關係史名著譯叢
$235 -
時空:史記的本紀表與書
$235 -
陝西曆代隱士事略
$348 -
華杉講透資治通鑒(4)
$255 -
品讀資治通鑒:戰國風雲
$355 -
廿五史論綱
$339 -
這個唐朝太有意思了(第六卷):從元和中興到黃巢起義
$251 -
武帝文教與史家筆法
$303 -
故宮六百年(上下)
$726 -
華杉講透《資治通鑒》
$281 -
書寫中國文明史
$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