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古代的諸民族與國家

東亞古代的諸民族與國家
定價:648
NT $ 564
  • 作者:(日)川本芳昭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0-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20140628
  • ISBN13:9787520140621
  • 裝訂:平裝 / 698頁 / 32k / 13 x 19 x 3.4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日本九州大學文學部教授川本芳昭力圖打破國別限制,將整個東亞古代世界作為研究物件,通過研究中國北方民族與中華意識的重建,把漢民族形成與東亞國家秩序相聯繫。由於他對古代東亞民族史與國際秩序的深刻研究,川本教授曾經擔任中日歷史共同研究委員會日方委員。川本教授3月份在日本著名的汲古书院出版了新著,《東アジア古代における諸民族と国家》(《东亚古代的诸民族与国家》)對這兩個問題提出了最新的解讀。

本書分為四篇共十七章,分別論述了漢唐之間中國北部、西南部的動向,東亞的動向及古代日本國家的形成,以及有關民族的諸問題。作者通過這些基於大量史料的詳盡分析,最終意在闡明:此後成長為世界最大民族的漢民族是如何形成的?與之相對,古代日本是如何成長,並如何面對漢民族的?
 

作者介紹

川本芳昭

1950年生,九州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修滿後退學,後於佐賀大學、九州大學任助教授,從1998年至今在九州大學擔任文學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與國家問題,出版了《魏晉南北朝時代的民族問題》(汲古書院,1998)、《中國史上的諸民族》(山川出版社,2004)、《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講談社,2005)、《東亞古代國家論:過程、模式與身份認同》(すいれん舎,2006),其中《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已翻譯為中文出版。
 

目錄

序言

第一篇 漢唐間中國北部的動向——以民族問題為中心
第一章 北朝國家論
第二章 關於北魏文成帝南巡碑
第三章 關於鮮卑的文字——與漢唐間中華意識的廣泛傳播相關聯
第四章 關於三國時期的烏丸、鮮卑——從交流與變遷的觀點所見
第五章 再論北魏內朝——從比較史的觀點所見
 
第二篇 漢唐間東亞的動向與古代日本國家的形成
第一章 漢唐間“新”中華意識的形成——圍繞古代日本、朝鮮與中國的聯繫
第二章 關於《隋書·倭國傳》與《日本書紀·推古紀》中的記述——遣隋使小記
第三章 關於倭國對外交涉的變遷——從中華意識的形成與大宰府成立之間的關聯所見
第四章 倭五王的自稱與東亞的國際形勢
 
第三篇 漢唐間中國西南部的動向
第一章 關於漢唐間雲南與日本的關係——從比較史的觀點出發
第二章 魏晉時期四川地區的狀況——以民族問題為中心
第三章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四川地區的狀況——以民族問題為中心
第四章 北朝後期四川地區的狀況——以民族問題為中心
 
第四篇 漢唐間圍繞民族的諸問題與東亞
第一章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歷史研究的動向——以民族問題為中心
第二章 圍繞遼金的正統觀——與北魏的比較
第三章 崔致遠與阿倍仲麻呂——從古代朝鮮、日本在“中華化”上的關聯所見
第四章 關於中國前近代所謂中華帝國構造的小記——北魏與元、遼,以及漢的比較

中文版後記/注釋
 
 

筆者出版過一部題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問題》的論文集,其中彙集了若干篇小文。

在該著作中,筆者試圖解決以下諸方面的問題:第一,致力於深化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民族的遷入對中國造成的具體影響的研究;第二,探討了同時期中國南方非漢民族的實態;第三,致力於闡明中國文化的傳入,以及人口的流動所引發的古代朝鮮、日本等地的具體變化。

上述問題意識源自筆者對以下這一問題的關注,即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可與西方日爾曼民族大遷徙時代相匹敵,甚至超過其規模的內外諸民族間的抗爭與流動給以中國、日本為首的諸地域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基於這一問題意識,筆者想到如果從騎馬民族國家論這樣的大局出發,並且不僅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還考察包括隋唐等朝代在內的這一問題,將會得到怎樣的結論呢?更為具體地講,筆者希望探討的是在此前的研究中未能關注到的問題,即從包括漢至唐在內的更為宏觀的視野出發,考察這一時期中國北部和南部,以及東北亞各地區間的歷史同步性;與此同時,基於“中華化”自東漢末年以來的魏晉時期,基於秦漢之際形成的中華世界的崩潰、周邊民族的侵入、大量移民的出現等,產生了周邊民族的漢化,以及與此並行的漢族自身的胡化和蠻化。經過魏晉南北朝之際的融合,形成了與秦漢時期迥異的隋唐朝的新的中華世界。並且,古代朝鮮、倭國等其他民族、國家也吸收了由此形成的文化,逐漸具有以自身為中心的中華意識。本書將以上這種現象稱為“中華化”。這一歷史變遷的觀點,而並非從所謂漢化、同化之類的觀點出發,綜合地考察其彼此間的相似與相異。基於這樣的觀點,在與認識這一時代時備受關注的貴族制論、東亞世界論等相關聯的同時,或許可以獲得有關這一時代新的統合性視野。

作為其結果,筆者闡明了以下諸點:由於這一時期人口的大量遷徙,在中國北部形成了“胡化”,與此相同,在中國南部也可見到“蠻化”的現象;並且,這一時期胡化、蠻化、漢化同步進行,逐漸形成了一個有別于秦漢時期的新的“中華”世界;伴隨著上述現象的產生,從其他國家遷徙至中國北部的非漢民族超越了一直被強加給自己的“夷狄”觀念,開始主張自身即為“中華”;與此同時,開始出現將這些民族建立的王朝視為中原王朝或正統王朝的主張;五胡諸朝、朝鮮、倭國的“中華”意識是基於中原王朝的政治思想而成形的;在中原王朝形成的政治思想向“周邊”地域傳播時,身為難民的中國士人階層的存在至關重要,他們將這種知識傳播至非漢民族,特別是非漢民族中的統治階層;此外,當立足於這樣的觀點時,可以將華北五胡諸王朝統治下參與國家建設的漢民族官僚與作為難民遷徙至朝鮮、倭國等地的渡來人理解為在東亞範圍內具有相同歷史性質的群體。

上述研究的終極目的在於闡明:在此後發展為世界最大民族的漢民族是如何形成的?與之相對,古代日本是如何發展,並如何面對漢民族的?

拙著刊行後,筆者致力於進一步闡明前述研究視角下的諸問題:第一,深化對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民族進入中原地區後給此後的中國帶來的具體影響的研究;第二,探討中國南方非漢民族的實態;第三,中國文化的傳入,以及人口的流動所引發的古代朝鮮、日本等地的具體變化。不過,筆者拓寬了考察的視野,超越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如果要想解決漢民族的形成這一重大問題,可以說這也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然而,這也造成了問題的擴大。因此,筆者一有機會就將這些研究中的一部分進行總結,同時將新觀點以報告、論文等形式呈現出來。本書的第一篇第一章《北朝國家論》、第四篇第一章《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歷史研究的動向——以民族問題為中心》等,正是從這種觀點出發寫成的。此外,筆者的《對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問題研究的展望》、《關於以中國為中心漢唐間的交流與變遷》、《魏晉南朝的世界秩序與北朝隋唐的世界秩序》、《北朝的國家支配與華夷思想》等論文也是基於同樣的立場發表的。

不過,近年來筆者的問題意識集中于以上諸方面,向著更為整體性的方向縮小。可以直截了當地講,筆者關注的就是在前近代的東亞,“中華”與“周邊”間的具體關聯問題。本書將這一問題分成以下四部分展開論述:有關前近代東亞世界的構造或中華帝國的構造問題;特別是有關內朝等王朝的中央政治構造問題;有關位於中華世界“周邊”的民族、國家的問題;以及兩者間在構造上或發展過程中的具體關係問題。

基於前著刊行後所取得的成果,本書將從以上觀點出發,論述東亞古代諸民族與國家的構造及彼此間的關聯。

本書由以下四篇構成。

第一篇以北魏史為中心,考察了漢唐間中國北部的發展動向。特別論述了有關北魏前期部族與國家實態的問題(“部”體制國家的實態),以及其所具有的歷史意義。與此相關,還論述了新出史料、鮮卑所使用的文字等問題。此外,還考察了有關北魏之前烏桓、鮮卑的問題,以及北魏內朝與初期國家間的關係等。

第二篇論述了漢唐間古代日本、朝鮮的發展動向,提出中華意識、遣隋使、倭五王等問題,並具體探討了大陸的情勢與古代日本發展動向間的密切關係。關於中華意識的問題,本篇指出古代日本、朝鮮的中華意識的形成與當時大陸的情勢間存在聯繫,並闡述了其源自形成于五胡諸朝的中華意識。關於遣隋使,本篇將具體探討在遣隋使階段逐漸形成了中華意識的倭國與再次統一中國的隋之間展開了怎樣的交涉。關於倭五王,本篇將探討其同時具有的使持節都督諸軍事、安東大將軍等與治天下大王兩類自稱的意義。

第三篇致力於闡明在這一時期中國西南地區的具體狀況。在漢帝國崩潰後的國際情勢中,北魏(代國)與倭國等國在接受中原王朝冊封的同時,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本篇將具體探討與此情況相同的中國西南地區的歷史是如何發展的。以此為中心,從較為宏觀的視野來論述雲南與四川地區的情況,並探討兩地區與古代日本間存在的關聯。

基於第一篇至第三篇考察中所獲得的成果,第四篇考察了除上述以外的時代、地域,並論述了具體結論。本篇具體闡述了以下問題:被稱為征服王朝的遼、金與北魏間存在的具體關聯;將唐宋分為兩個時代的時代劃分方法與民族問題間存在怎樣的關聯;崔致遠(新羅)、阿倍仲麻呂(日本)來到南北朝時期後形成的唐帝國留學,在這些人心中,中華意識或民族意識是以怎樣的形式存在的;將內朝視為關係到中華帝國構造的問題,在將由非漢民族建立的國家遼、元與可以被稱為漢民族國家原型的漢進行對比之際,可以明確哪些要點。

本書並未充分地整理所涉及的多個方面的論點,而僅提出了宏觀的認識,今後有必要做進一步的探討。儘管如此,筆者認為本書為闡明在前述觀點中提出的前近代東亞世界構造或中華帝國構造的具體形態問題奠定了基礎。如能得到大方之家的指正,筆者將不勝榮幸。

順便提一下,本書中收錄的拙文在不改變主旨的情況下,有若干字句等方面的修正。此外,為基本保持發表時的原貌,書中存在諸如引用史料既有日文訓讀也有漢文原文,以及重複論述、表述不統一之類的地方,其中包含在對史料原文進行考證及展開論述等情況下的不得已之處。望讀者諒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