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 2月號/2019 第314期

PAR表演藝術 2月號/2019 第314期
定價:120
NT $ 114
  • 出版日期:2019-02-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3:471088787023302
 

封面故事

特別企畫Feature╱open
 
當代藝術共享學
 
Airbnb、Uber、Lyft、Eatwith、Up & Go……
 
共居、共乘、共食、共同工作合作社……近年發展最猛烈,也最劇烈改變當代人們生活型態的獨角獸公司們幾乎有著同樣血脈——以社群、科技平台為基礎,邀人們分享價值,並從中獲得價值——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零工經濟(Gig Economy)、隨選經濟(On-Demand Economy),此些名詞被交替使用、彼此相關,成為一股銳不可檔的新經濟模式。
 
那麼,在當代藝術領域的發展現況又是如何呢?
 
夥伴時代,沒有人是孤島,但島的架橋工程該如何進行?
當中有什麼樣的秘密與眉角,以共同形塑看不見的社交經濟?
而藝術家在社群中又是如何縱向形塑自我,橫向取得連結,分享價值也獲得價值?
國家級場館又是如何打造平台,與地方、國際創造連結,共構健全生態系統?
 
在本期特別企畫「當代藝術共享學」中,嘗試從藝術實踐中的工作空間共享、平台經驗共享、場館資源共享等面相,談藝術工作中「共享」的可能(或不可能)。
 

編者的話

讓我們一起,共同創造
 
文字  黎家齊
讓我們一起,共同面對、共同經驗、共同創造,屬於我們的未來!這聽來雖然像是過於美好的口號,但在這個什麼都能「共享」的社會裡,確實也因此開創了過去從未能想像的世界。在當代藝術領域裡,藝術家們也不再是一座孤島、埋頭創作就好,反而得以藉由製作方、場館端,乃至於廣大觀眾社群的共同參與,取得更多資源與協助。在本期的特別企畫「當代藝術共享學」中,我們試圖從「空間、經驗、資源」等三個面向,探究在全球各地與台灣的藝術現場,有哪些「共」的合作樣態和策略規劃,正在你、我身邊、周遭發生,而那又將如何改變藝術創作的全貌與型態。
繼二○○二年之後,林懷民今年再度受NSO之邀,執導歌劇音樂會《托斯卡》。繼林懷民宣布卸下雲門舞集藝術總監一職後,去年年末,NSO音樂總監呂紹嘉也公告將在明年任期屆滿離任。藉由此次的合作機會,本刊也邀請兩位國家級總監對談,聊他們對於作品的思辨,聊演出中、創作時的心境,當然,也可以聊聊退任後的規劃、未來的藝術之道。
同時,我們也拜訪第二屆「臺灣戲曲藝術節」旗艦製作《當迷霧漸散》的讀劇與排練現場,在一心戲劇團製作邀請之下,齊聚國寶級歌仔戲演員許秀年、金枝演社藝術總監王榮裕、京劇小天后黃宇琳,詮釋霧峰林家的三代故事,除了「一心」當家小生孫詩詠、孫詩珮,更邀請去年榮獲傳藝金曲獎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的古翊汎、國光劇團知名老生鄒慈愛、音樂劇演員葉文豪跨刀參與,串起那段有關於台語電影、歌仔戲電影的風華年代。由施如芳編寫的劇本、在李小平導演手中,幻化為一台叩問歷史也反思自身的大戲,兼富深意與詩意,待得觀眾一一感受體會「這塊土地和我的關係」。
在國家兩廳院與英國文化協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舉辦的「老派聚場」樂齡表演經驗分享會上,有經驗的交換、現況的討論、世代的對話,也讓我們遇見了曾在兩廳院樂齡計畫製作《該我上場!》裡參與演出的演員們,一起聊聊關於自己在課程學習與參演歷練中的所得與所思。當高齡已是現實、衰老不能避免,如何勇敢挑戰未知、追尋夢想、表達自己,繼續發散熱力,在劇場裡,啟動全新老派人生。
 

雜誌目錄

封面內容:當代藝術共享學
繪圖:Hsinyi Fu
 
總編輯的話Editorial
2  讓我們一起,共同創造
   文字  黎家齊
 
專欄Column
平心而論
10  弦外之音   
    文字  平珩
 
音樂飛行
11  從韓國看台灣  音樂劇的愛與嘆息
    文字  陳樹熙
 
A Bigger Picture
12  戲劇,是情懷榨汁機,還是情感收割器?
    文字  林奕華
 
演出製作事二三
13  找到熱情投入的事  充分做好就是成功    
文字  林家文
 
城市藝波Cities & Arts
紐約
16  跨尺度笑話之後  單人喜劇演員還能「自新」?
    文字  謝朝宗
 
紐倫堡
17  「希特勒.權力.歌劇」特展  看納粹如何展現政治    
    文字  鄭安齊  
 
倫敦
18  《舞台》評選戲劇界百大人物  建築師湯普金斯居冠  
    文字  林大貂
 
巴黎
19  剎那就是永恆  貝洛赫尼重探普魯斯特經典    
    文字  王世偉
 
北京
20  民間力量崛起  期待二○一九看到希望    
    文字  王泊
 
香港
21  真正體現《路.一起走》  劇場共融詩意躍動     
    文字  李翠芝
 
藝號人物People
     萊茵芭蕾舞團藝術總監
24  馬汀.薛雷夫 工藝精神 淬煉芭蕾
    文字  陳成婷
 
特別企畫Feature╱當代藝術共享學
32  以「共」為名  藝術未來走向何方?
藝術共享的左右光譜  不同出發點的實踐策略
    文字  吳孟軒
 
36  看得見的空間  看不見的社交經濟
台灣共享空間現況
文字  張慧慧
 
40  參與式策展與共創  觀眾成為藝術要角
歐陸跨國合作計畫Be SpectACTive!
文字  吳孟軒
 
44  以相遇為始  搭起漫長探險旅途的驛站
    台灣的表演藝術相關平台
    文字  陶維均
 
48  無中生有  發揮「樞紐」無限可能  
    自許「亞洲共製中心」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文字  樊香君
 
52  資金與創意的匯集  成就的不只是藝術  
    國際共製的兩種模式
    文字  耿一偉
 
56  場館各自貢獻  分段陪伴創作之路
歐洲Modul Dance Festival
文字  吳孟軒
 
59  以「人」為本的交流  藉「陪伴」打開彼此的未來  
    國家兩廳院與法國鳳凰劇院的「開動計畫」
    文字  王世偉
 
62  國家兩廳院的陪伴、共享、製作、鏈結 
    文字  張慧慧
 
64  讓人生在年輪舞台上開展 
    黃翊工作室+《長路》
    文字  張慧慧
 
68  從實驗開始  讓文化驅動未來  
     訪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執行長賴香伶
    文字  張慧慧
 
即將上場Preview
    透視社群平台自戀風潮
73  李貞葳《不要臉》  揭露人心的匱乏與渴望
    文字  鄭筠
 
    第六屆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
74  《地獄變》《化作北風》  跨界之後認真回歸
    文字  林立雄
 
藝次元曼波Heart to heart
76  歌劇人生中的寫實與不寫實
     林懷民 ╳ 呂紹嘉
    主持  黎家齊  企劃執行  李秋玫  記錄整理  羅又莛
 
焦點專題Focus╱戲台上,映照世間萬象——2019臺灣戲曲藝術節
84  一曲褪下歷史迷霧  吟哦再現林家始末
    旗艦製作《當迷霧漸散》  施如芳、李小平再度攜手
    文字  游富凱
 
88  上了台就忘了痛  演出全劇靈魂人物
    「永遠的娘子」許秀年
    文字  游富凱
 
89  與林獻堂連結  看過世界看到自己
    金枝演社藝術總監王榮裕
    文字  游富凱
 
90  虛擬的辯士  從零起步點滴揣摩
    一心戲劇團當家小生孫詩詠
    文字  游富凱
 
92  蜀風雅韻  絕活再現
    四川省川劇院《白蛇傳》、《川劇傳統經典折戲專場》
    文字  游富凱
 
94  敢於懷疑,又敢於被懷疑
    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的創演歷程
    文字  願良
 
96  雅正之樂  在台灣重逢
    北之台雅樂會訪台  與臺灣國樂團合作演出
    文字  李秋玫
 
演出評論Review
98  如夢一般的民主
     評拉斐爾藝術合作社《美國 民主》
    文字  吳政翰
 
100  重製回憶與販賣懷舊
      評澎恰恰X耀演《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
     文字  吳岳霖
 
102  誰是四郎?誰的記憶?
      評本事劇團《碰老戲─四郎》
     文字  林立雄
 
104  千禧派對過後的孤寂
      評B.DANCE × La Veronal「MILLENNIALS」
     文字  張懿文
 
 
新銳藝評Review
106  擠與不擠的空間
      評台南人劇團《在世界中心叫不到計程車—於是改搭Uber》
     文字  蔡宗翰
 
107  慾望的糾葛,禮法的崩壞
      評臺灣京崑劇團《情與欲:二子乘舟》
     文字  蘇恆毅
 
108  被壓抑的唏噓
      評台灣應用劇場中心《窮人的呼聲 Cry of the Poor》
     文字  簡韋樵
 
ARTalks
110  此恨眠眠無絕期
      當《Sleep79》藝術計畫設定為休眠模式
     文字  孫松榮
 
四界看表演Stage viewer
112  在進入慾望的剪影  讓私密青春占領街頭
      岡田利規《渴望—占有的肖像》巴黎演出
     文字  詹育杰
 
116  拒絕改變的社會  日本與泰國共通的絕望
      訪《渴望—占有的肖像》導演岡田利規
     文字  詹育杰
 
119  當代歌劇製作的新「光」景?
      燈光藝術家艾里亞森與拉摩歌劇《伊波呂特與阿麗西》
     文字  邱映潔
 
藝視窗News
122  林強領軍  兩廳院2019藝術基地計畫正式展開
     文字  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藝活誌Behind Curtain
老派人生,從劇場開始
126  劇場=聚場  玩轉藝術不脫節
「老派聚場」樂齡表演藝術經驗分享會
文字  陶維均
 
130  上舞台 面對真實自然的我
      專訪兩廳院樂齡計畫《該我上場!》演員
文字  陶維均、陳茂康
 
藝@展覽
136  雕刻物件  召喚過往靈光
     文字  吳垠慧
 
藝@電影
137  帶著金球  向奧斯卡奔去      
文字  田國平
 
藝@書
138  聲音建築的寶典
     文字  李秋玫
 
 
140  節目掃描
     整理  戴健宇
 
 

內容簡介

  華人世界唯一一本表演藝術雜誌。兩廳院發行,是品質與影響力的保證。

  內容涵蓋音樂、戲劇、舞蹈、戲曲、文學、電影等藝文話題。透過名家專欄、精采特別企畫、藝術家生命故事、跨界名人對談,及全球表演之推薦與評論,讓您貼近表演藝術的台前與幕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5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