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的智慧──仿佛居士解《壇經》‧破禪機

六祖壇經的智慧──仿佛居士解《壇經》‧破禪機
定價:320
NT $ 288
  • 作者:陸錦川
  •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 出版日期:2002-12-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696475X
  • ISBN13:9789576964756
  • 裝訂:平裝 / 35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一、本書簡介 :

   佛門經典浩瀚,多為釋尊留傳,唯一一部出自中土,又被後人認同為「經」的,就是《六祖壇經》;又因六祖慧能是一位不識文字的禪宗大師,可見其高妙殊勝。

  但是壇經是六祖弟子所記,後人又加註解篡修,真偽難辨謬誤連連;加上傳統講經,禪學說示,不免正經八百,曲高和寡,使得一般民眾,難以親近聖哲的智慧結晶,實在可惜。

   作者仿佛先生繼寫出千古第一本「慧能大師傳」,大受歡迎之後,用太極入道的觀點演繹《壇經》,深入淺出,再三考證,以道論佛,揮灑自在,參禪匡誤,妙語如珠,說古論今,盡是機鋒。何以眾生皆能成佛?不必正襟危坐,就能心領神會。


二、本書特色 :

1.本書為作者以其多年修道學佛的功力,參悟《壇經》結果的呈現,使沒有禪修經驗的讀者,方便 了解《壇經》的內容。
2.用現代的語法逐字句或段落解釋《壇經》,使讀者可以清楚了解《壇經》的字面上意義及玄機之處。
3.解析慧能大師當年在弘法時的用心及用意,使讀者可以進階了解《壇經》更深層的道理及禪機的智慧。
4.根據《壇經》的內容,推論慧能大師的生平事蹟,使讀者對慧能大師生活的時空背景及與周遭人 物的因緣關係有充份的認識,以便讀者更能體會禪機的玄妙。
5. 就《壇經》的內容做邏輯驗證的推敲,推論《壇經》內容真實呈現慧能當時原話的完整性。






《作者簡介 》

  仿佛居士陸錦川先生,古道家太極門獨脈傳人,今中華太極學之立學者與授學者,中華秘傳氣治醫學之承傳者,氣道金針學之理行創立者。
  父師陸明,乃玄一先生,世代書香,武醫傳家,故幼承庭訓,經文習武,內承家傳舊學,外習學校新學,於少年之時,即已透破有礙。稍長更外出遊學,參訪明德,歷練世行,飽經磨難,終能博通內外,學貫古今。 先後出版的著作有:《中醫望診相法》、《慧能大師傳上、下》、《九靈鍼經˙氣功鍼經合壁》、《仿佛談道錄系列》五冊等。

 

目錄

一、書名釋說

˙無頭無尾,無向無背,無名無姓;請參一物?
˙此物為「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
˙將神會逐出師門,是個禪機
˙北宗曾大行其道,南宗則偏居一隅
˙神會舌戰群僧,確立南宗頓教
˙既有高妙,也有普通;就像寶塔,需有根基
˙法佈施,是度人寶舟;佈施之最上品

二、講經緣起

˙慧能講經時,場面宏大
˙歷來傳法,走兩條路
˙壇經似為當時講經記錄

三、慧能自述身世

˙你我一體,我靜了,你也靜了
˙勤修佛道,精通佛學,即善知識
˙悟,也有因果;條件完備,才能了悟
˙《金剛經》為印性之書,不入佛覺,怎能印心?
˙慧能悟道才尋師,成道才出家

四、慧能作偈,五祖傳衣

˙五祖責罵,中有機巧
˙你來證道,非罵不可
˙佛性有何分別?一個反問就破解
˙參一個禪機,解扣之後還有法
˙碓房八個月磨練,忍辱波羅蜜
˙生死事大,道即生死
˙人若為吃穿,而誤了道,要怪上帝
˙人生黃金時間有限,世間福報短暫
˙說世間是苦海?只說對了一半
˙與其執著苦海,不如知足常樂
˙人世間,多看看,多玩玩;「多死幾回」
˙體會「痛快」----住痛定
˙因為正常,才有問題;不正常的,都沒問題
˙痛是假相,苦亦假相;認為不苦,就不會苦
˙福報是福報,自性是自性
˙佛印、蘇東坡打機鋒,佛與狗屎,境界不同
˙神秀僥倖心理,非悟證者心態
˙神秀的偈子落有相
˙落於清靜之修,五祖教學也有責任
˙時時勤拂拭?六根越擦越髒
˙世人之所以迷,就在於著相落執
˙五祖肯定神秀,可能弟子根器太差
˙佛家因果講輪迴;太極因果說對待
˙聖人之後立經,多有謬誤纂改,讀時宜加參問
˙亂打禪機,不悟反迷,沒有價值
˙歷史是一筆糊塗賬,還其原相不容易
˙執落心相,相必落執
˙慧能立禪宗,提升了禪學水平
˙兩偈應為一偈,後人涉足太多
˙「本來無一物」,比「佛性常清淨」高妙
˙講解變成了偈子?正、誤千古之謎
˙神秀弘法成就,當年不亞於慧能
˙慧能哪一次聞經悟道?
˙傳衣法、講經、付囑;過程不合情理
˙和尚改經粗糙,無法自圓其說
˙不止一人改動經文,前言不對後語

五、慧能講定慧法門

˙愚智本無差別,佛性也無差別
˙定慧一體,互含互有
˙勿迷言定、慧別;勿迷言定、慧等
˙自悟修行;不在口爭,而在心爭

六、慧能講一行三昧

˙壇經妙處、謬處,都達到高峰
˙要生智慧,其心必曲;要住智慧,其心必直
˙道須通流,心不住法即通流,住即被縛
˙道通則流,道動則通,不通即執
˙成就是敗,生就是死;所以不能停滯
˙道若不通流,道理就死了
˙超越,不能拾人牙慧
˙不止不流,大流必先大止
˙燈體而光用,燈靜而光動;初學之人,不可妄動

七、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慧能立頓悟禪,禪宗乃能光大
˙頓修漸修,迷人悟人,難立標準
˙無念為宗;是入修法門,非修煉目的
˙注解變成經文;謬誤連連
˙事情組成生命;沒事就沒有命
˙定必落一點;慧不落一點
˙事理不通,何來道理?
˙念與相一體兩用;相實而念虛
˙禪師倒立而死;破眾生死相之執
˙小鬼來捉你;憑什麼要跟他走
˙念有本末之別,修行須加注意
˙無念生念,是道的橋樑;有念生念,是道的障礙
˙境中離境,也是一著;悟證之間,亦是亦非
˙不斷地注解,不斷地嚇人
˙黑暗才要找光明,悟證從非道開始;所以邪見也是道
˙名相本為分辨問題,但本身就難以確定
˙書有定語,經無定義

八、念不起為坐,見本性不亂為禪

˙參禪可動;外靜內動,內靜外動
˙看心看淨,都是妄念;本來沒事,看了出事
˙自性若淨,非自性;真如有相,非真如
˙見性;轉過身來,再轉回去
˙見性;要跟著跑,不能定著看
˙落動執、靜執;都不能見性
˙起心就是障道因緣
˙常人落名;道者落實
˙念不起即為坐;慧能破坐相執
˙若要念不起,須破盡諸緣
˙一剎那見性,與見一剎那
˙見性即禪;禪即無為
˙見性離相差別,師生互打禪機
˙念不起,即禪;內不亂,即定

九、三身佛與四弘願

˙法身化身報身;三身其實即一身
˙西方是東方之對待;極樂?當下就不能極樂嗎?
˙圓滿不合哲理,這是騙俗人的
˙不要把本性與「舍宅」分開
˙若要人不迷,不如不妄言
˙萬法在自性;此說問題很大
˙後人注經,畫蛇添足
˙善惡標準分明;不像禪宗
˙注得一塌糊塗;真是「蛀經」
˙邪來正度;是對應度,實非真度
˙真真假假分不清,難為初學者

十、慧能釋說摩訶般般若波羅蜜

˙自相矛盾,問題層出不窮
˙凡言尊卑,皆為人見
˙讀經的時候,別那麼神聖
˙佛與眾生;在悟與不悟,不在生與死
˙得道者了卻因緣;不戀生
˙人生還有兩苦;一睡不著,二死不掉
˙道須自悟自行,依賴別人,不能入道
˙般若觀照,即三芻觀照
˙一悟即佛
˙法我不二,法性不二;所以不離慧能左右
˙見性即佛,不立佛尊
˙謗此法門,百劫千生,斷佛種性
˙善欲人知非真善;惡欲人知是大惡
˙梁武帝有功德,實無功德
˙一念悟;即淨土,即西方極樂世界
˙極樂也是極苦;落在樂上,未得究竟
˙你悟了,自己就是佛;何須佛來迎
˙道與教的差別;道要你悟,教要你信
˙自性悟,眾生即佛
˙虛妄即是鬼神;聖哲實話實說
˙智慧因境界而異
˙參悟世間法;根本在自心、自性
˙西方還有惡人;這是個天機
˙煩惱無正邪;起心即是妄
˙無妄哪有淨,所以要「感謝壞人」
˙正心,即煩惱因緣;諸疑,即開悟根源

十一、慧能為志誠戒定慧

˙沒說時是;說了就不是;道亦如是
˙立於不立,才能高妙圓融

十二、慧能為法達說《法華經》

˙經本無疑,你自有疑
˙譬喻只因根鈍;三乘實為一乘
˙佛與眾生皆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佛經之要,在啟我智慧

十三、慧能為智常說四乘法

˙法本無等階;人心有量等,才分為四乘

十四、慧能答神會問

˙轉題、除根、引透;應對三法,無往不利
˙自己迷,卻問人見不見;慧能棒打神會

十五、慧能為弟子講三科法門與三十六對

˙修應世間所欲,當順其情,逆其性
˙三十六對法,解用通一切經,出入即離兩邊
˙燃燈佛是誰?
˙講經語言文字,是以暗顯明

十六、慧能辭世留偈頌

˙性本無生無滅,無去無來
˙世間本無真假,當離真假之見
˙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
˙我執不破,即落生死
˙傳法人,定而不定,不定才定
˙衣落相,易使人執,故不該傳
˙偈語反覆破立;禪祖各顯高妙
˙跳出迷悟,謂之佛
˙沒有淫性,即無淨性;沒有人性,也無佛性慧能滅度
˙非常之人滅度異象,有偶然也有必然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