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兩岸第一本共同討論社會運動與大眾抗議的專著。運動和抗議,都屬於衝突的社會行動,一定涉及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結構,文化、社會特色,以及在世界體系中所處的相對位置。而衝突的原因可能歸因於統治權力,資本主義支配,主流價值偏見,父權,或者種族主義壓迫等。對於這類問題的探討,將讓我們更瞭解一個社會裡的權力與支配關係,以及因此所產生的矛盾與不平等現象。
社會運動與大眾抗議的發生與型態,幾乎必定受到主流社會體系的制約,但是因為和這種制約發生衝突,所以也可能帶來重要的轉型,改造既有社會的價值規範與運作方式。1980年代以來台灣的種種改變,社會運動曾經扮演積極的角色,而進入2000年後,很多社會運動都臨體制化的問題。
中國大陸最近的各種變化是驚人的,而晚近發生的各種社會運動與大眾抗議,也因為發展落差擴大而增加。兩岸因為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歷史途徑不同,所以社運與抗議都呈現不同的樣態與效果。如果能進行對照與比較,不但可促進兩岸的相互認識,亦可增加不同社會力量彼此相互學習的機會。
作者簡介
- 何明修 台灣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 吳國光 香港中文大學政府及行政管理系副教授
- 李連江 香港浸會大學政府及國際關係系副教授
- 汪明輝 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講師
- 范 雲 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 康曉光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研究員
- 張毓芬 美國密西根大學社會系博士班
- 郭正林 廣東中山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副教授
- 陳 峰 香港浸會大學政府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
- 童燕齊 美國猶他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 馮 媛 中國婦女報社高級編輯
- 黃長玲 台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 顧忠華 台灣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