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

簡‧愛
定價:229
NT $ 154 ~ 262
  •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5-07-1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244255
  • ISBN13:9789861244259
  • 裝訂:平裝 / 67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故事女主角簡˙愛是個孤女,從小被寄養在舅媽家,飽受欺凌,十歲那年被送進了專收孤苦女孩的洛伍德慈善學校,任其自生自滅。在那家飽受貧病威脅的學校歷練八年,靠著堅強的意志完成學業之後,簡˙愛踏出追尋自我人生的第一步,在發出數封應徵函後,來到了豪富之家桑菲德山莊擔任家庭老師。

  在這裡,簡˙愛與長她近二十歲的桑菲德主人洛查斯特先生展開一段驚心動魄的情愛試煉,歷盡情愛滄桑的中年男主角與一個毫無戀愛經驗的純潔女子,揭露尋找真愛與初戀兩股力量所激迸出的火花?二人歷經懸疑、破壞、分離、絕望,終於保全刻骨銘心的愛。

作者簡介

  出生於一個英國牧師家庭,父親是愛爾蘭教士,家裡有眾多兄弟姐妹,成年後夏綠蒂以家教為生,因此職業在當時地位不高,且薪資微薄,夏綠蒂因而決心創辦學校,但是種種因素,最終辦學不成,夏綠蒂轉而開始寫作,與其妹愛蜜莉、安妮,同為英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然而也同在相當年輕的年紀相繼過世,即便是最後一個離開世上的夏綠蒂,於新婚後數月染病,去世時也不過三十九歲。

 

  謹 以 此 書
  獻給
  威.梅.薩克雷先生

  作者序

  《簡.愛》第一版沒有必要寫序,所以我沒有寫;這第二版則需要說幾句致謝的話,並做一點雜蕪的說明了。

  我應當對三方面表示謝意。
  感謝讀者,用寬容的耳朵傾聽了一個樸實無華的故事。
  感謝報界,用真誠的讚許對一個默默無聞的有志者敞開了公正的園地。
  感謝我的出版商,用他們的眼光,他們的魄力,他們的務實精神和坦誠慷慨,為一個無人推薦的無名作者提供了幫助。

  對我來說,報界和讀者還只是模糊的形象,所以我只得籠統地向他們表示感謝;而我的出版商卻是清晰明確的存在,包括那些寬厚的評論家們,他們鼓勵我——只有豁達高尚的人才懂得這樣鼓勵一個艱苦奮鬥的陌生人;對他們,亦即我的出版商和傑出的評論家們,我要誠摯地說:先生們,我由衷地感謝你們。

  對那些一直幫助我、讚許我的人表示過這樣的謝忱後,我要轉向另一種人,就我所知,他們為數極少,但也不能因此就忽視他們。我指的是少數幾個畏首畏尾或者吹毛求疵的人,他們對類似《簡.愛》這類書的趨勢疑慮重重。在他們看來,凡是不同尋常的事物都是錯誤的,在他們聽來,任何對盲從(這個壞事之源)的抗議中,都有著對虔信(這位上帝在人間的攝政王)的侮辱。我要向這些疑慮者指出一些明顯的區別,我願提醒他們注意一些簡單的真理。

  習俗不等於道德、偽善不等於宗教:抨擊前者不等於譴責後者。揭去法利賽人【1】臉上的假面具,不等於向荊冠【2】舉起不敬的手。

  這兩類事情和行為都是截然相反的。它們之間的差異正如善與惡一般。人們老是混淆它們,而它們是決不應該混為一談的。表象不應該被誤認為事實真相;只會取悅和抬高少數人的狹隘世俗觀念,不應該用來取代拯救世界的基督教義。我再重複一遍,這兩者之間是有不同的;在它們之間清楚醒目地劃一條分界線,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壞事。

  世人也許不喜歡看到這些概念給分開,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混淆它們了,覺得把表面的虛飾當作真正的價值——如同刷白的牆壁就證實了殿堂的聖潔一般——是很方便的。世人也許會憎惡那種敢於探究和暴露、敢於刮去鍍金使之露出內層的劣金屬、敢於挖開墓穴使之現出埋藏屍骸的人;但憎惡歸憎惡,世人還是受惠於他。

  亞哈不喜歡米該雅,因為米該雅為他作預言從不說吉語,單說凶言;也許他更喜歡基拿拿那個善於諂媚的兒子西底家;但是,如果當時亞哈不聽諂言而聽聽忠告,他也許能逃過一場流血的慘死。【3】

  在我們自己的這個時代,也有這麼一個人【4】,他的話就不是為取了悅那些愛聽好話的耳朵。我認為,他在社會上的大人物面前,就像音拉的兒子在猶大和以色列諸王的面前一樣。他所說的真理同樣深刻非常,他的話同樣有先知般一針見血的力量,他的神態也和音拉的兒子一樣膽大無畏。寫《浮華世界》的這位諷刺家,在上層社會中受到讚揚麼?我不敢說。不過我認為,被他投擲過諷刺火藥、照射過譴責電光的那些人,如果其中一些能及時接受他的勸告,那他們和後代子孫,也許還能逃脫基列拉末城下的厄運哩!

  我為什麼要提到這個人呢?讀者啊,我之所以提到他,是因為我在他身上看到一位智者:一位比他同時代人所承認更為淵博、更加傑出的智者;因為我把他看作是當今第一位的社會改革家、一位匡正時弊的志士仁人隊伍的當然領袖;因為我認為那些評論家,至今還沒有找到適合他的比喻、或是能恰如其分地描述他才華的語言。他們說他像菲爾丁【5】。談到他的才智、幽默和詼諧,便說他像菲爾丁,就像說雄鷹與禿鷲相同似的。菲爾丁會撲向腐屍,而薩克雷卻從來不會。他的才智是傑出的,他的幽默是迷人的,然而,這兩者與他嚴肅氣質之間的關連,其實是有如嬉戲在夏雲邊上的片片閃電,與暗藏在雲層深處的致命電光。最後,我之所以要提到薩克雷先生,是因為我要把這第二版的《簡.愛》獻給他——如果他願意接受一個素不相識之人的饋贈的話。

柯勒.貝爾【6】
一八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第三版附記
  我利用《簡.愛》第三版提供的機會,再向讀者作一個說明:我之所以能稱為小說家,靠的只是這一部作品。因此,如果把另外一些小說也算作是我的,那就是將榮譽給了不該得到它的人,而使理應得到的人反而失去了它。
  這個說明可以用來糾正可能已經發生的錯誤【7】,也可以防止以後再發生這種錯誤。

柯勒.貝爾
一八四八年四月十三日

專文推薦
我愛.我恨.我要.我存在
鍾文音

  簡.愛,Jane Eyre,是誰一開始就這樣音譯的?這字詞於是和內容有了絕妙的對應,顯得很有趣。Eyre,愛,愛是人生尋尋覓覓的終極價值,一切的體現。

  「簡.愛」一個女子為了愛,卻一點也不簡。

  這愛,是一個女人終其一生的執著實踐,這愛,是以勇氣膽識來作為對生命總體的禮讚;也因為通過愛,才能將俗世的一切全兜攏在一塊,以愛來作為對不斷消逝青春的一種抵抗、一種見證生命存在的呼應。

  一百五十多年流逝了,「簡.愛」裡那個嬌小不起眼的女人依然在愛情荒原咆哮著吶喊著,企圖衝破世俗陳規圍籬,熱情勇敢迎向所憧所憬的愛。

  一百五十多年流逝了,我懷疑人類對愛情的心智行為有多少長進?男女雙方合抱復合抱,還有多少變化足供生命的神秘夾層縫細呼吸?屬於女人的「簡.愛」,有多少男人還愛這類的「簡.愛」女人?或者該說,有多少女人還勇於當另類的「簡.愛」?

  「簡.愛」若活在當代,會不會因為自己不夠美貌而跑去塑身整型?「簡.愛」若活在當代,還有沒有勇氣面對去愛情的各種困頓?「簡.愛」若活在當代,還有沒有能力接受一個被火燒瞎的舊愛?

  我從不認為時間可以增加智慧:「時間常讓人頑固更甚」,時光流逝經年也不代表就足以讓女人解脫,甚且我懷疑當今女子未必有許多人可以活得像「簡.愛」般。看看我們最流行的行業是美容瘦身就可知我們當今女子甚且走在十九世紀的「簡.愛」之後,我們當今女子自以為前衛——「也許身體裸露得多一些而已」;但一旦碰到愛情,我們當今女子可能舉旗投降,整容美白瘦身揭諸了我們當今女子的諸多身體不自由,許多人仍受限於愛情來自於「面貌」的勝利。

  於是當「簡.愛」是全憑自己的堅毅與靈性而爭取到愛情的善終故事時,我們聽了會不會有一種傳說之感,若有傳說之感升起時,豈不意味著我們被時代遠遠拋在後頭了。

  我們選擇什麼樣的愛情客體,揭露了我們的主要性格面向。在愛情面前,我們可以見到我們最脆弱的人性,見到我們最匱乏的黑暗。

  「簡.愛」女子於今看來仍很了不起。但也誠如維吉尼亞.吳爾芙在《普通讀者》裡所說的「簡愛」有非常強烈的感情,但卻沒有超出我們一般人的經驗之上。也就是說,在「簡.愛」這樣的通俗劇情,「建構在奇遇上的愛情,於今看來是有點過於電視劇版本的浪漫劇情」能提供給我們當代人什麼樣的感情領受與生活領悟呢?

  有趣的是,假設夏洛蒂把「簡.愛」塑造成一個美麗柔弱、任憑際遇差遣的女子的話,反而「簡.愛」是絕對不可能獲得經典的位置。「簡.愛」之所以成為女性關注的文本,乃在於主人翁的在曲折命運下猶仍自我抵抗與嚴厲要求,主人翁長得不甚好看而仍獲致愛情幸福,無疑是生命向上昇華的生機展現。

  假設沒有曲折的愛情過程,「簡.愛」絕對無法至今仍受到經典矚目。「簡.愛」獲得普遍的認同絕不在於她的成長坎坷,而是那使得嚴苛人生裡獲得美好的「愛情」終曲,是愛情的力量使得那不討喜的女主角討喜了,也使得絕大多數有缺憾人生者有了希望的眺望。

  缺憾的人生,曲折的際遇,完美的結局,「簡愛」三部曲。妳看了不禁自問,妳還相信人生在歷經險阻或無數的挫敗後還可獲致這樣的完美結局嗎:「瞎子可以重見光明,親眼見到複製了自己眼睛的嬰孩出世」?

  別忘了,小說在此畫下句號。夏洛蒂可沒繼續寫愛情結合所落到俗世生活所引起的幻滅。

  或者我們該說一切的完美結局都只是作者在現世生活苦痛後的理想投射。

  看看夏洛蒂真實的悲慘人生即知寫作者自己身歷了死境幻滅,卻回過頭來對我們甜美一笑,拋下大片大片的愛情故事,要我們好生打起精神以面對一站又一站的際遇。

  是的,下一站,際遇,在前方等待。「簡.愛」如是,遇到所愛又被迫離開所愛,面對新歡求婚她又不肯放掉自我以掉入那只為了求安全感的婚姻陷阱,她知道自己心未死,還可以再愛,她不願「拋掉一半的天性,扼殺一半的才能」而投入婚姻之網。

  「簡.愛」揭諸的是:女人不當為安全感結婚,女人應當因愛而愛而婚。

  在十九世紀,那是多麼藐視習俗的自我抉擇,是何等的勇氣。雖然這樣的勇氣,於今聽來仍有神話感。「不過,愛情本身就是要具有這種超生超俗的特質才感人。」

  「簡.愛」裡的愛,落實人性有些難以實踐。想想簡.愛再遇舊愛羅切斯特時,羅切斯特已然眼瞎了,且簡.愛還很有錢了,她卻仍堅持所愛,願為愛人做一切,當他的眼當他的手。故事尾聲,這個小女子,依靠艱苦奮鬥,克服一切「連神恩都得剔除」,她追求自己認定的幸福生活「而非眾人所認為的」。她,從一個弱者成了強者,獨立自主的人,和愛人羅切斯特完全對等,甚且在財力與青春上,男女互換,最後故事還隱喻著自此大男人得依靠小女人生活了,愛情如此結尾,可說是夏洛蒂在十九世紀寫出最前衛的愛情段落,也是她對於男女平權的一種奢想和渴望。

  說來,「簡.愛」簡直是女性版的「堂吉訶德」,只是女性想要改造的是自己的命運與愛情,而男性如堂吉訶德者想要改造的多是政局與社會。

  我自我提問,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妳呢?妳怎麼做?

  先不管妳我。

  我們來看看近代的幾個女性,終生追尋愛情與探索自我才華者不在少數。我念念在茲的文學情人莒哈絲、西蒙波娃、吳爾芙……,或者我心儀的墨西哥女畫家芙烈達卡蘿、美國女畫家歐姬芙……,她們都以一種絕對的意志來面對自我的人生與愛情客體,這些都是近代版的「簡.愛」現身說法。

  莒哈絲中年酗酒面容已毀,但絕對的自信讓她從來沒有匱乏過愛情,愛情不會因為年齡增長或面貌毀朽而消失或自棄「誰能六十七歲時還有二十七歲的情人」,西蒙波娃和歐姬芙亦然,都是在年屆五旬之後再遇絕對的愛情客體,生命與之共舞,純粹參與,絕不對俗世價值或僵化陳規繳械對自我生命的期許與對愛情的歡愉可能。

  也就是說,面貌並非決定女人生活的核心,而是來自於心靈的自信決定了女人的生活內容。西蒙波娃說:「一個有才華的女性具有決定自己命運的能力。」我念念在茲的一句話,不斷地把這句話拋給女人,但我常得到的回應是虛空。

  絕大多數的女人即使走到了當代,仍泰半被普世的男性價值箝制,因此女人對於自己的身材面貌無限擔憂,整頓身體遠遠比挖掘靈性的功夫要來得多,十九世紀的「簡.愛」,女人的老祖宗品種,卻已然走得比我們都要獨立且自我,追求愛情的終生幸福從未輕言放棄。

  夏洛蒂在二版自序寫道:「習俗不等於道德,偽善不等於宗教,抨擊前者不等於譴責後者。揭去法利賽人臉上的假面具,不等於向荊冠舉起不敬的手。」

  我屢屢讀著這段自序,想著僅活三十九歲的夏洛蒂,在寂寥的荒原上所做的人性呼喚,那人性的呼喚也就是對愛情的深切呼喚。

  讀著「簡.愛」我的愛情翅膀又飛翔了起來,揭掉羅曼蒂克的甜蜜紗幕,愛情剩下什麼?

  我在愛情的鏡子前看見了自我,美麗與醜陋的都是我,慾望與希望的都是我。

  一如我少女時期讀「簡.愛」時,就不斷聽見夏洛蒂那緣於對自我的深切瞭解而不斷發出的吶喊:我愛,我恨,我要,我存在……。

  幾世紀以來,女人終於有了「我」。

  也因為那麼強烈的「我」,而使得「簡.愛」從來沒有過時之虞,她掙脫傳說,依然熾熱地活在我們的心中。就像吳爾芙說的:「作者拉住我們的手,迫使我們跟她一路同行,讓我們看見她所見到的一切;她一刻也不離開我們,不許我們把她忘記。最後,我們就完全沉浸在夏洛蒂勃朗特的天才、激情與義憤之中了。」

  我但願在我生活的周遭,仍不時地見到夏洛蒂的影子。見到夏洛蒂的影子,也就是見到了「簡.愛」。

  妳是嗎?我想妳是,我也但願我是,當一個夏洛蒂的信徒,當一個愛情的信徒。讓心中的理想永遠燃燒,前方總是有路,即使路難行,即使愛情的客體也常缺席,但因我們擁有自己,接受自己,擁抱生命,所以我們不匱乏,不匱乏愛,不匱乏對愛的熱情與想像。

  我在尋找妳,無數個簡.愛,在荒原裡,在城市裡,在黑暗裡,在光亮裡,我看見了簡.愛:破繭的簡.愛,飛翔的簡.愛。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67
    $154
  2. 新書
    9
    $206
  3. 二手書
    96
    $219
  4. 二手書
    99
    $226
  5. 二手書
    $260
  6. 二手書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