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社會:新社會階級的出現

下流社會:新社會階級的出現
定價:300
NT $ 90 ~ 270
  • 作者:三浦展
  • 譯者:吳忠恩
  • 出版社:高寶
  • 出版日期:2006-07-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088549
  • ISBN13:9789867088543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銷售排行榜冠軍!
《朝日新聞》、《日經新聞》、《東京新聞》、《每日新聞》……熱烈報導!
大前研一嚴重關切,天下雜誌封面專題報導!
江岷欽、蕭新煌、吳惠林、南方朔、強力推薦

  Downshifting!日本及台灣的最新社會現象:下流化!你是否還以為自己是社會的中產階級及中堅份子?其實,如果你符合以下的條件,你可能就是本書所指的「下流階級」!書中還有更多你所不知道的SPA!、LOHAS、團塊年輕族群等等新社會階級的出現!本書深入探討此一全球的最新社會現象:中產階級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沒有生活目標、缺乏積極性的新社會階層-下流階級!

你是「下流社會」的一份子嗎?

  首先,先來測試你的下流程度。接下來的12個問題當中,如果有一半回答為「是」的話,那你就是屬於「下流」階層。
1. 時常整天待在家上網、打電動玩具
2. 只想輕鬆的過每一天
3. 能每天過著像自己的生活是最好的
4. 隨心所欲,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5. 凡事嫌麻煩,個性散漫,喜歡悶在家裡
6. 喜歡一個人獨處
7. 覺得自己個性樸實、不起眼
8. 認為流行就是展現自我風格
9. 有時覺得,吃東西是一件麻煩的事
10. 常常吃零食和速食
11. 年收入尚未達到實際年齡的10倍(以1萬日圓為計算單位)
12. 未婚(男性33歲以上、女性30歲以上)

作者簡介

三浦展

  日本「文化學習研究所(culturestudies)」主辦人。
  日本知名的社會觀察家、社會消費現象研究者,以及階層團塊研究者。

 

目錄

前言

第1章 從「中流化」到「下流化」
「上」15%,「中」45%,「下」40%的時代即將來臨!?
年輕階層下流化正在進行
從中流化的「1955年體制」、到階層化的「2005年體制」
中流化模式的無效化
對「上」賣東西的知識情報成為必要
從55年的crown到2005年的Lexus

第2章 因階層化而產生的消費者分裂
階層化社會的價值觀
女性的分裂
擴大的女性差距
女性也開始自我責任的時代
能夠就職就是「勝利組」
男性的分裂

第3章 團塊年輕族群的「下流化」在進行!
團塊年輕族群的男性屬於「下」的有48%
團塊年輕族群的階層意識正逐漸下降
真性團塊年輕族群的「下」也激遽增加
沉醉在消費社會的真性團塊年輕族群世代
其次是所謂只有變壞的不安------普通的人沒有展望
團塊世代或新人類世代是安定的中流
希望差距
被允許的差距
正式職員和非正式職員的差距

第4章 年收入300萬日幣無法結婚!?
在這十年已分出勝負?
儲蓄額500萬日幣以上和未滿150萬日幣的兩極化
未婚的話生活滿意度是低的
女性如果不是大學畢業無法成為上流?
結婚仍是中流的條件嗎?
500萬日幣是結婚的牆
強烈的標準世代志向
要700萬日幣?還是要小孩?
女性的必勝類型
寄生族女性,年紀一增加就下流化
400萬日幣是女性富裕生活的條件
白領階級管理職員的妻子還是最好的嗎?
「上」佔大多數的大學碩士生,「下」佔大多數的打工族
結婚、扶養小孩對派遣公司職員、打工族是不利的
雖然家族型態多樣化,但幸福的形式未必多樣化

第5章 追求像自己樣子的是「下流」?
像自己樣子之意志如同「下」一樣多
團塊世代和團塊年輕族群是相反的傾向
所謂像自己樣子人生的咒文
「尊重個性的家族」也如同「下」一樣多
像低階層的年輕人一樣有自我能力感
無法從像自己樣子這樣的夢醒來
像自己樣子之派別階層意識和生活滿意度皆低
像自己樣子之派別,未婚、沒有小孩、非正式雇用的多
像自己樣子之意志的問題點

第6章 「下流」的男性喜歡悶在家,女性則喜歡又唱又跳
下流社會的3P
下流的女性又唱又跳
狂歡化的社會
「下」喜歡自民黨和富士電視臺
感受到幸福的時候
團塊年輕族群屬於「上」的也喜歡UNIQLO或無印良品
喜歡購物的「下」和沒有購物時間的「上」
典型的細水長流型消費負責人的團塊世代

第7章 「下流」的性格、飲食生活、教育觀
階層是個性所決定的?
上流像女性樣子、下流像自己樣子
上流是社交的、下流是散漫的
無法談個漫無目的的戀愛
談戀愛不容易的時代
自己流是下流
階層意識別的飲食生活
下流用的泡麵時代
郊外下流群聚的女性生活
團塊年輕族群女性的孩子們決定了階層社會
上流不喜歡寬裕的教育
要求具備高雅與國際性孩子的上流團塊年輕族群女性
無論父母親的生存方法為何,孩子們不選擇自己的生存方法不行

第8章 因為階層而正造成的居住地之固定化?
東京的地形──山手和下町
住在「山手」的中流
東急田園都市線沿線的「上流化」
地方出身者很難成為「上」
回歸都市中心和「郊外定居時代」的開始
團塊年輕族群有83%以後也會住在同樣的地域
郊外的區域化和當地居民及網路
不是地球村而只是「村」
西武池袋線的學生不去池袋
不知世界已縮小之這段期間所建築的「愚蠢的牆」
後序

 

從「中流化」到「下流化」

  「中流社會」是戰後的日本,也就是從1950年代後半期至1970年代前半期,經濟經濟成長期之下所發展出來的社會型態。當時的日本社會是由少數的「上流」(即使不工作也很富裕的有錢人、資本家、地主等)和多數的「下流」(無論如何工作也無法成為有錢人的貧窮人)所組成的。

  但是,經濟高度成長導致「新中產階級」的增加。這群以薪水階層為主的新中產階級,雖然稱不上富有,但隨著經濟的成長,所得逐年增加且生活水準也能夠逐漸提升。在這段期間,從「下流」往上攀升的人逐漸增加,形成「下流」階層中流化的現象。

  但是,目前「中流」階層正往「上流」和「下流」兩個階層移動,形成兩極化的發展。在這個兩極化的發展中,由「中流」階層提升至「上流」階層的人很少,由「中流」階層下降至「下流」階層的人較多。也就是說,「中流」階層下流化的現象正在發生。

  當然,這裡所指的「下流」階層並不是「下層」階層。一般認為,「下層」階層是一群過著有一餐沒一餐貧困生活的人。的確,接近如此貧困生活的家庭似乎正在增加當中。但是,基本上,本書所探討的「下流」階層,是指「中下層」階層,和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或是道德淪喪沒有關係。但如果和「中流」階層比較起來的話,似乎仍然感到些許的不足。

  以1960年代為例,沒有電視的家庭很難說是屬於「中流」階層。但是,現在「下流」階層的人們,擁有個人電腦、DVD放映機的大有人在。由此可以看出,單就物質生活之觀點來看,「下流」階層並非是絕對貧窮的。那麼,到底「下流」階層有什麼不足呢?就是積極性。「中流」階層當中,缺乏積極性因而逐漸下降或沉淪的人,就會淪落為「下流」階層。

 

內容連載

前言

從「中流化」到「下流化」

  「中流社會」是戰後的日本,也就是從1950年代後半期到1970年代前半期,高度經濟成長期之下所發展出來的社會型態。到1950年代為止,日本是由少數的「上流」(即使不工作也很富裕的有錢人、資本家、地主等)和多數的「下流」(無論如何工作也無法成為有錢人的貧窮人)所形成的社會。這個現象在後序章節中將會有詳細的描述。

  高度經濟成長導致「新中產階級」的增加。新中間階級是指以薪水階層為主,雖然沒什麼財產,但所得逐年增加,且預期生活水準也能夠逐漸提升的人們。特別是,在經濟高度成長期從「下流」提升至「中流」的人逐漸增加,形成「下流」階層中流化的現象。

  但是,目前階層差距之擴大,主要是由於「中流」階層正往「上流」和「下流」兩個階層移動,形成兩極化發展。雖然是兩極化的發展,但是由「中流」階層提升至「上流」階層的人較少,而由「中流」階層下降至「下流」階層的人較多。也就是說,「中流」階層下流化的現象正在發生。

  當然,這裡所指的「下流」階層並不是「下層」階層。一般認為,「下層」階層是一群過著有一餐沒一餐貧困生活的人。的確,接近如此貧困生活的家庭似乎也在增加當中。但是,基本上,本書所探討的「下流」階層,是指「中下層」階層,和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沒有關係。但如果和「中流」階層比較起來的話,似乎仍然感到些許的不足。

  以1960年代為例,沒有電視的家庭很難說是屬於「中流」階層。但是,現在「下流」階層的人們,擁有個人電腦、DVD放映機的大有人在。由此可以看出,單就所擁有東西之觀點來看,「下流」階層並非是絕對貧窮的。那麼,到底「下流」階層有什麼不足呢?就是積極性。「中流」階層當中,缺乏積極性因而逐漸下降或沉淪的人,就會淪落為「下流」階層。

  而本書中所指的「上流」階層,是指「中上層」階層的人,並非那些只靠著利息就能夠生活的有錢人。
 
積極性、能力低的為「下流」

  究竟「下流社會」是個什麼樣的社會?為了能夠具體的描述,我們必須了解人們日常生活的情形,特別是其消費或生活的型態。

  但是很可惜的是,目前經濟學者或社會學者所做的階層研究中,並沒有關於消費的相關資料。因此,筆者在2004年11月和2005年5、6月,進行了有關階層意識的差別導致其消費行動不同的分析。本書第3章至第8章,將對調查的結果做一概要性的介紹。從調查結果中也能看出,被稱為年輕族群的世代,也就是以現在30多歲前半為中心的年輕世代,具有「下流化」的傾向。

  由於這個世代的人口眾多,因此他們的動向對社會或消費的趨勢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根據我的調查,在這個世代當中,特別是男性,生活水準為「中下」階層及「下」階層的占了大多數。

  階層意識不只受到所得和資產的影響,學歷、職業也是重要關鍵。而且,除了自己的條件之外,父母的所得、資產、學歷、職業等因素,對於個人的階層意識也有相當的影響。此外,更有趣的是,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階層意識和個人的性格、價值觀、興趣、幸福感、家庭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前文所提及的「下流度測試」,也是根據調查結果所歸納而成的。從選項當中可以看出,所謂「下流」,並非只有所得低,還包括溝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積極性、學習積極性、消費積極性等;也就是說,對整個人生的積極性都比較低。那樣的結果造成所得無法提升,未婚的機率也較高。而且在他們之中,終日漫無目的閒逛、散漫的活著的人也不少,因為他們認為以這樣的方式來過生活比較輕鬆。

  現在的年輕族群,是日本社會成為中流社會之後誕生的世代。年輕族群以後的世代,從未真正見過貧富差距懸殊的情況。這些年輕族群住在郊外新興的住宅區,有著相同的打扮;年收入相同的人,住在相同的房子裡、開著相同的車。優渥的生活使他們認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所以,基本上想要由「下流」階層提升至「中流」階層的積極性非常低,相同的,從「中中流」階層提升到「中上流」階層的志向也很薄弱。甚至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從未想過會從「中流」階層淪落到「下流」階層。

  這道理就像爬山一樣,由於對山頂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期待,因此想登上山頂一窺究竟。然而,在即將登上山頂之前,若是已滿足於當前的風景,或是認為山頂上應該沒有真正想要的事物時,那麼任誰都會失去繼續攻頂的動力。

  折扣商店裡販賣著令人無法置信的超低價商品,甚至連經典的歷史名曲專輯,也只要百元(日圓)。這樣的時代可說是,連想要努力工作也會被認為奇怪的時代,因此大家順理成章可以過著漫無目的的生活。

  這個以年輕族群為中心的社會,和之前的社會是不同的。即使是同時間進入社會開始工作的人,過了30歲,大家薪水的差距可能變成好幾倍。極端來說,整個社會就是由少數像堀江貴文那樣的人、大量的打工族、失業者,以及無職業者所組成。若是整個社會充滿了向上攀升的積極性,那麼即便是缺乏積極性的人,都可以搭上這個潮流,不知不覺中隨著上升。但是,如果整個社會停止上升,那麼只有具積極性和有能力的人可以往上攀升,不具備這樣能力的人則會往下沉淪。

  以這個時代為主,當下年輕世代的價值觀、生活模式、消費行為的改變,是本書所要討論的最大主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
    $90
  2. 二手書
    37
    $110
  3. 二手書
    52
    $155
  4. 新書
    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