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遊憩概論

休閒遊憩概論
定價:550
NT $ 65 ~ 523
  • 作者:楊建夫//等
  • 出版社:華都文化
  • 出版日期:2007-04-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860086
  • ISBN13:9789866860089
  • 裝訂:平裝 / 471頁 / 16k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第1章 休閒的哲學基礎

前言
  休閒是現代人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舉凡靜態的閱讀,動態的慢跑、登山,又或是維持生命為主的餐飲,以宗教性質為主的上教堂作禮拜,小朋友的遊戲活動,甚至是個人修行的沉思、靈修等等,都是休閒的範疇。然而休閒一詞出現時間不長,與遊憩、觀光或旅遊等較早發展且意涵接近的概念,產生了混淆,很多民眾甚至休閒相關科系的大專院校學生,不清楚休閒、遊憩與觀光的差別。所以本章首重解釋休閒意涵,包括起源、古典與現代休閒學派的觀點、Pieper的休閒觀、休閒的定義與休閒的三大內涵;其次是釐清休閒、遊憩與觀光三者意涵上的差異。

  • 第一節 休閒的起源與發展

    一. 古典休閒學
      休閒學起於何時難以考證,但在西方文獻上談到休閒或將之概念化或模式化者,可追溯至古希臘時代的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因而被推崇為「休閒學之父」。亞里斯多德對同時代人的思想和安寧生活進行整理和分類,並闡述了快樂、幸福、美德和安寧生活等休閒問題(李仲廣、盧昌崇,2004)。他在西元前約300年提出關於休閒的三層架構,這可能是文獻上最早提出休閒內涵的模式。這個模式的三個層面分別是娛樂(amusement)、遊憩(recreation)與沉思(contemplation)。亞里斯多德認為娛樂的層級最低,遊憩居中層,最頂層的休閒內涵則是沉思(圖1-1)。

      亞里斯多德認為休閒是一種深思的狀態,也就是一種不需要考慮生存問題、心無羈絆的狀態,意即古希臘哲學家所推崇的沉思、從容、寧靜和忘我(圖1-2)。因此,休閒是對意識、精神、個性的開發。他把休閒視為「一切事物環繞的中心」,是科學和哲學誕生的基本條件之一;人唯獨在休閒時才有幸福可言,恰當地利用閒暇是一生作自由人的基礎(李仲廣、盧昌崇,2004)。這一思想也成了西方文化傳統很重要的部分。

      13世紀的學者Thomas Aquinas,20世紀的Josef Pieper和Sebastien de Grazia等著名學者,秉承亞里斯多德的觀點並不斷加以發展,使其理論更臻完善,形成所謂的「古典休閒學」。張廣瑞、宋瑞(2001)認為冠之以「古典」,是這個學派發端於希臘文明時期,並貫穿整個基督教時代,而且他們認為人們應由沉思去了解基督的真理,進而得到終極的快樂,天主教更認為休閒是一種心靈即宗教的態度。

 

目錄

壹 基本概念篇
第1章 休閒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 休閒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休閒的定義
第三節 休閒的內涵
第四節 休閒、遊憩與觀光的差異

第2章 休閒、工作與時間
第一節 時間的種類
第二節 時間的價值
第三節 時間的測量與分配
第四節 家事時間

第3章 動機與需求
第一節 休閒動機的意義與重要性
第二節 休閒動機的源起
第三節 休閒動機的種類
第四節 休閒動機的特性
第五節 休閒動機理論
第六節 影響休閒動機之因素

第4章 休閒與社會變遷
第一節 農業與工業時期的轉化
第二節 工業與後工業時期的轉化
第三節 全球化資訊年代與新世紀休閒

第5章 休閒與生命週期
第一節 生命週期
第二節 生命週期與休閒參與活動

第6章 休閒活動與健康體適能
第一節 健康的生活型態
第二節 體適能的意義
第三節 健康體適能評估
第四節 運動處方與訓練原則

貳、休閒資源篇
第7章 休閒資源與地區發展
第一節 觀光事業發展
第二節 全球化下之地區觀光事業發展
第三節 地區觀光事業發展架構

第8章 休閒資源規劃
第一節 為什麼要做休閒資源規劃
第二節 休閒資源規劃範疇的界定
第三節 休閒資源調查
第四節 休閒資源的潛力分析與評估
第五節 社區調查
第六節 休閒需求與預測

第9章 休閒資源與類型
第一節 休閒資源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遊憩資源分類法
第三節 台灣的山岳遊憩資源與休閒活動

第10章 保護區與國家公園
第一節 保護區的定義、類別與功能
第二節 保護區的發展歷史與現況
第三節 保護區與旅遊
第四節 台灣的保護區體系

第11章 山岳旅遊
第一節 山岳旅遊的起源
第二節 山岳旅遊的定義與內容
第三節 山岳旅遊的永續發展
第四節 全球的山岳分布

第12章 世界遺產與休閒
第一節 世界遺產的意義與起源
第二節 世界遺產公約與指定標準
第三節 世界遺產名錄與分布
第四節 台灣的世界遺產
第五節 世界遺產休閒與管理

第13章 休閒組織
第一節 組織的內涵
第二節 休閒組織
節三節 我國的休閒組織

參    休閒資訊與傳播篇
第14章 休閒資訊流通與管理
第一節 休閒資訊的環境與發展
第二節 資訊科技的休閒新體驗
第三節 休閒資訊通路的整合
第四節 資訊管理於休閒活動之應用
第五節 地理資訊系統於休閒活動之應用

第15章 休閒與傳播
第一節 休閒概念、休閒產業與傳播
第二節 休閒產業與大眾傳播
第三節 休閒產業與行銷傳播

肆、總體休閒篇
第16章 生態旅遊
第一節 生態旅遊的意義與起源
第二節 承載量理論
第三節 國際生態旅遊的議題與建議

第17章 文化觀光
第一節 文化觀光的發展
第二節 文化觀光的類型
第三節 文化觀光的效益與衝擊
第四節 文化觀光的案例

第18章 鄉村旅遊
第一節 鄉村旅遊的意義與範圍
第二節 鄉村旅遊之特性
第三節 台灣鄉村旅遊發展
第四節 鄉村旅遊的社會影響研究

第19章 森林遊樂
第一節 森林遊樂的意義與起源
第二節 森林遊樂區的選擇
第三節 森林遊樂區的調查
第四節 森林遊樂區的規劃
第五節 森林遊樂區的管理與維護

第20章 水域遊憩活動與管理
第一節 水域遊憩活動意義與需求
第二節 水域遊憩活動種類與特性
第三節 水域遊憩活動經營管理

第21章 休閒政策與法規
第一節 休閒政策與法規之意義
第二節 休閒權利與休閒服務傳遞系統
第三節 休閒政策內涵與範疇
第四節 當前重要休閒政策及法規

 

推薦序

  無論從人類文明發展或是從人類基本需求來看,休閒都是人生的重要部分。看看原住民,在滿足了食、衣、住、行之後,他們喜歡做什麼活動?你工作之餘、下班之後,喜歡做什麼活動?從休閒遊憩中,人類發A展出文學、藝術,以及對知識的追求。人類也追求金錢,追求金錢不也常是為了更多、更好的休閒遊憩嗎?在富裕社會裡,休閒遊憩的多元性已經形成,在欲望無限膨脹下,也是正、反問題重重,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議題;需要系統的、科學的處理方式,方能在達成個人休閒遊憩的同時,促進和諧的社會關係和合理的經濟活動。馬斯洛的人類基本需求論、我們熟悉的食、衣、住、行、育、樂,都一再說明休閒遊憩形成學科的意義。

  休閒遊憩作為一門學科,必須發展出具有特色的研究領域、理論、方法等。這些方面在國內外都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也吸引了相關科系部分人才的轉向投入,因此近年來出現大幅成長。休閒遊憩學和觀光、旅遊、運動等的關係可說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相互生生不息。這些又和你我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共同形成了人類生活追求的目標之一。喜悅、健康的人民才能發展出進步的國家,因此休閒遊憩學顯得更加重要了。

  在休閒遊憩這門學科裡,不容易出現專家,因為牽涉的知識範疇太廣。我們最貼切的說法似乎是:「我們是從事休閒遊憩研究的同好,我們一齊作休閒遊憩研究、發展休閒遊憩教學」,這種說法展現在本書的寫作上。楊建夫教授邀集各具專長的同好,就各自的專長撰成本書。本書幫助初學者入門,如果能循序漸進,善用網際網路傳播的知識,那麼能有多大的收獲就全看你自己了。全書二十一章的內容稱得上是豐富,劃分成基本概念、休閒資源、休閒資訊與傳播、總體休閒四篇,分別探討主要議題。若說對本書有什麼改進的建議,那就像是對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建議一樣,難免有重複、不周全的地方。它們畢竟只是眾人智慧的結晶,不是一人能把「休閒遊憩」領域一貫了的。

  本書著作團隊實力強大,內容豐富、編印精良,適合作為進入「休閒遊憩」領域的入門書。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王 鑫  2007年4月
***************************************************************

作者序

  「休閒(leisure)」,自遠古時代就已經有的一種社會現象,可是形成系統研究的學科,卻是非常的晚。從歷史的脈絡來看,明顯受制於文化與經濟的發展。也就是說,在經濟成長與科技的進步下,封建時流行於貴族與皇族甚至是這些尊貴族群專利的休閒活動,隨者地理空間上的擴張、政治制度的民主化、社會制度的去階級化,以及知識教育的普及化,成了現代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舉凡靜態的閱讀、動態的慢跑、登山、維持生命為主的餐飲、宗教為主的上教堂、作禮拜、小朋友的遊戲活動,甚至是個人修行的沉思、靈修等等,都是休閒的範疇。

  然而什麼是「休閒」?涵蓋哪些內容?有哪些經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現階段重要的研究趨向又有哪些?這些都是剛接觸休閒領域的新鮮人必然產生的疑問,這些疑問也成了本書內容擬定時主要考量的依據。尤其是發展較早的遊憩(recreation)和觀光(tourism)兩學科,與休閒在學科範疇上有著相當大的重疊。

  結構上,本書分成休閒概念、休閒資源、休閒資訊與傳播和總體休閒四大主軸。每一篇依其在休閒領域所占研究比重,擬定不同比重的休閒主題。基本概念是本書第一個主軸,哲學內涵是最不能缺少的基礎內容;工作與時間、生命週期、社會變遷則是強調休閒的時間觀;動機與需求是休閒研究最重要的取向;休閒活動與體適能結合健康,是現在社會發展的主流之一。透過資源的面向來看休閒,則成了本書第二個主軸;休閒資源與類型、休閒資源規劃,再應用於地區發展,是探究任何資源面內容至應用的標準學習流程;然而,考量台灣的地理環境與全球最熱門休閒資源的地區發展時,一定得談到保護區與國家公園,以及山岳旅遊能應用於多山環境的台灣;如果將兩者結合,再納入社區改造與文化創新時,世界遺產必定是台灣休閒、旅遊發展必經的道路;而由誰來鋪路,則需要談談休閒組織。

  為了因應資訊時代的來臨、發展的全民化,導引出本書第三個主軸──休閒資訊與傳播篇的產生;談到資訊流通與管理,以及傳播兩項現在社會特徵之一的主題。生態旅遊、文化觀光、鄉村旅遊、森林遊樂、水域活動等是近年來休閒與觀光發展中,相當流行的主題,也是台灣近幾年經濟發展中,重點發展的觀光項目。由於需要全面性的考量內、外環境因素,本書將之整合成了第四個主軸──總體休閒。

  由於休閒的範疇非常之廣,坊間並沒有一本能涵括所有休閒內容的專書。所以本書邀請了國內任教於休閒、觀光科系的15位教授,擬定大綱與架構,並依各人學術專業領域撰寫各章,期能收集思廣益之效,以及最適於剛踏進休閒相關科系學子們的休閒與遊憩概論教材。

楊建夫 謹誌
2006.12.26於台南
立德管理學院A502研究室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2
    $65
  2. 二手書
    12
    $65
  3. 新書
    52
    $288
  4. 二手書
    72
    $395
  5. 新書
    95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