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生物學

圖解生物學
定價:260
NT $ 80 ~ 612
  • 作者:大石正道
  • 譯者:洪悅慈
  • 出版社:易博士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8-2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881907
  • ISBN13:9789867881908
  • 裝訂:平裝 / 20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圖解生物學》的作者大石正道有鑒於生物學知識日新月異、發展迅速,一般人於學生時代所習得的生物知識,已很難與平時在報紙或新聞中所見到的生物新知聯結在一起,因此撰寫這本基礎學習書,除了讓讀者能夠輕鬆入門、亦或重新學習基礎,也旨在使讀者能透過這些基礎知識,得以理解目前的生物學新知。

  本書從最基本處講起,先談到何謂生物學、生物學包含哪些內容、有什麼樣基礎且重要的觀念和概念等等,再講到有關生物的最小構成單位「細胞」以及地球生物的演化,繼而提及人體的生理運作機制、遺傳基因的奧祕、以及生物體的構成和發育原理,並帶到與醫療應用有關的生物知識,且當中特別提及目前相當受到矚目、號稱為二十一世紀夢幻先端醫療技術的「基因製藥」、「基因治療」和「再生醫療」,最後則談到與人、生物、地球環境之間息息相關的生態學。

  全書內容由淺入深,由DNA等微觀世界講至生態環境等巨觀世界,由基礎知識連結到生技新知,範圍廣泛且形式有趣,相當適合做為基礎學習或重拾生物學科知識的入門書籍。

作者簡介

大石正道


  1961年生於東京。畢業於筑波大學第二學群生物學組,並取得筑波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所的理學博士學位。1989年至1991年間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擔任助理教授,1991年起在北里大學衛生學系擔任助理研究員一職,1994年轉任至理學系。曾任職財團法人科學教育研究會之評審委員。研究領域為疾病相關之蛋白質體分析,曾改良二維電泳技術,分析有關各種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蛋白質。

  已有《生物的原理》、《荷爾蒙的原理》、《生態系和地球環境的原理》、《人類基因體的原理》(以上均為日本實業社出版)、《圖解荷爾蒙科學》(Ohm社出版)、《圖解雜學基因重組和複製生物》(Natsume社出版)等多本著作,並曾負責《現代用語的基礎知識》(自由國民社出版)一書中生物學用語的解說。

  興趣是收集各種東西。曾經收集過貝殼與化石,最近則是被成山的報紙所掩沒。

譯者簡介

洪悅慈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機電所畢業,2003年開始兼職日文翻譯,現任公職。本書為第一本正式譯作。

推薦者簡介

嚴震東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系學士,美國傑佛遜醫學院生理學博士。自1983年起於國立台灣大學教授「動物生理學」及「神經生物學」,現任動物學研究所教授,並兼任「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專長為神經電生理。

 

推薦序

  
由興趣開始培養閱讀鑽研生物學的動力

  文◎嚴震東(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教授兼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生物學內涵深廣,易學難精

  生物學,或者更時髦一點稱為「生命科學」,可以說是近來最熱門的學門了。眼見生物科技即將改造我們的日常生活,腦科學正在探索我們的思想、意識,基因科學正在進入醫學的每一個角落;不只是這些傳統的農學、醫學、心理學,就連物理、化學、工程、資訊、社會、人文、數學等等,幾乎所有的學門領域都要和生物掛鉤。掌握到這樣的脈動,麻省理工學院規定所有學生不分科系都必修生物學;中研院院士會議也建議各大學應重視這門學科,讓各學院都改為必修科目。生物學的重要性真是不容小覷。

  不過,生物學這門學科可說是易學難精。記得我在初中時有一門「博物學」的課,範圍包含了動物、植物、礦物,還有各式各樣的圖片和專有名稱,念起來很有成就感,但是忘得也很快。生物學也是如此,常常會有學生覺得念了卻好像沒念,因為不容易掌握重點到底在那裡;就像很多人都有逛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的經驗,任何一個小有名氣的館園,都充滿了新鮮、新奇的東西,看得大家眼睛凸出來、下巴掉下來,但是過兩天再回想看看,卻又好像不太記得看了什麼。

  我在大學裡的生物類別學系教課,擔任過很多年書報討論課的指導老師,這門課進行的方式是每個學生都要找一篇自己有興趣的研究論文,輔助相關的內容,輪流上台做二、三十分鐘的口頭報告,再一起討論十分鐘。有一陣子,「細胞內訊息傳遞」(Signal transduction)的研究很熱門,那幾年幾乎一半的同學都在講有關「細胞內訊息傳遞路徑」的論文,但我非常驚訝地發現,一整年下來大家所探討的內容幾乎都沒有什麼重覆。光是細胞訊息傳遞的途徑竟然就有這麼多種,足見生物學的探究可以達到多麼博深廣大的程度!

親身動手、培養興趣是學習生物學的不二法門

  我的研究室與醫學工程、電機工程經常合作,因此有時也有機會到醫工系或是電機系去教課,多如牛毛的生物專有名詞常是這些數理工程學生的極大障礙。經常聽到有人感慨可以考進醫學系的應該都是聰明學生,但畢業之後卻一輩子就是幫人看看流鼻涕、醫醫感冒什麼的;不過,想一想要背下這麼多的生物醫學知識,並且融會貫通以後才能在診間裡靈活運用,不聰明、不博聞強記,似乎很難應付得來。

  既然生物學的範疇如此地廣泛精細,那麼要怎麼樣才能掌握學習的竅門呢?我大學時念動物系,懵懵懂懂地過了四年,現在回頭再看看以前的上課筆記,都會驚訝當時的幼稚與被動。不過,當年課程設計得非常好的一點是實驗課很多,生態實習、比較解剖、切片染色……等等,幾乎一大半的時間都是學生自己做、自己看、自己學,成效相當紮實。因此依據我的經驗,自己動手、主動學習是培養興趣、培養「Insight」的不二法門,有了動機、有了興趣,才有可能不斷鑽研、痛下苦功。

  不過,入門的讀者還不需要到痛下苦功的程度,而更需要的是能夠提起興趣,對於這樣的一般讀者,我非常樂意推薦《圖解生物學》這本書。這是一本文字精簡並搭配了大量圖解的讀物,有點像牛頓雜誌的合訂版,書中也運用了許多趣味的例子。這本書的內容簡潔有趣,相信無論對於高中生、大專生、甚至社會人士,應該都是開卷有益的。

 

內容連載

學習生物學不可單靠記誦
探索生物知識的原則

生物知識改變頻繁
生物學中經常出現各式各樣的專門術語,因此或許會有人認為,不管課本上寫了什麼,都必須一字不漏地背下來。然而,比起物理學或是化學,生物學常識的變動是非常頻繁迅速的。

例如不久之前,科學家宣稱人類的基因數目大約是十萬個,可是隨著人類基因體(參見一一八頁)解析作業的進展,結果發現人類只有大約三萬個基因,這個數字是蒼蠅基因數目的兩倍,和玉米的基因數量差不多。生物學上還有很多這種例子,所以我們的頭腦要夠靈活,即使目前所知的生物學常識哪一天改變了,也可以馬上應變。

研究方法比結論更重要
如此說來,既然目前已知的生物學常識總有被顛覆的一天,或許又會有人認為記下生物學的知識,並不會有什麼用處。不過,這樣的想法其實忽略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儘管時代再怎麼變化,生物學的研究模式卻幾乎不會改變。所謂的研究模式,就是要先有「想要研究什麼」的「研究目的」,再來是怎麼去研究的「實驗方法」和實驗得到的「結果」,最後是從實驗結果所推導出來的「結論」。

當大家記誦生物學知識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只注意到「結論」的部分,但事實上先了解結論的研究背景,特別是「這個結論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得到結果」,這一點反而比結論本身更重要。

就像之前人類基因數目據說有十萬個的時候,以當時的技術,科學家還無法研究出人類基因體中全部的鹼基序列,因此他們採用的研究方法,只能根據基因所製造出的蛋白質種類來回推基因的數量,並得出「十萬個基因」這個結論。不過,最近科學家已研究出人類基因體的全部鹼基序列,並且利用可以區分基因特殊排列的電腦程式進行分析,最後得到的結果是人類基因數目約為三萬個左右。

就像這樣,只要知道這些研究結果是用什麼方法得到的,就可以判斷出「三萬個基因比十萬個基因的研究結果來得正確」。不過,如果人體中還存在著現在的電腦程式仍無法找到的基因,未來基因數量的研究結果應該會再增加。

生物學上雖然仍有許多像這樣無法確定的事情,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研究方法和結果,判斷這些結論是否正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1
    $80
  2. 二手書
    5
    $130
  3. 二手書
    57
    $149
  4. 新書
    9
    $234
  5. 新書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