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與瑪格麗特

大師與瑪格麗特
定價:380
NT $ 342
  • 作者:布爾加科夫
  • 原文作者:Mikhail Bulgakov
  • 譯者:錢誠
  • 出版社:究竟
  • 出版日期:2009-03-3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371095
  • ISBN13:9789861371092
  • 裝訂:平裝 / 49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每個進入俄國的旅人,行囊中不可或缺的一本書

「不是苦澀的諷喻,而是充滿狂野的生命之愛!」 新德國
莫斯科市民票選「最了不起的20世紀俄國作家」No. 1,當代俄羅斯人最喜愛的作家──布爾加科夫

  深刻媲美《浮士德》,偉大啟迪《魔鬼詩篇》,精采堪稱《魔戒》《哈利波特》等奇幻小說之祖!

  人連今晚的事都無法篤定,又如何掌握得了自己的命運?──撒旦

  本書描述魔王捉弄莫斯科人民,富有深厚的警世意味和魔幻哲理,創作過程極其傳奇。

  布爾加科夫以兩年時間完成15章的寫作,但在政治鬥爭氣氛下遭文學界打壓時,卻將手稿付之一炬。之後,在生活困頓、親友疏離、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持續寫作12年,八易其稿,直到身患重病還在努力修改。因為政治壓迫,此書脫稿30年仍不能出版,但在1966年解禁問世後,立即轟動文壇,暢銷20年,議論反響歷久不衰。

  布爾加科夫的想像力及技巧令人嘆為觀止,文學後輩難以望其項背。《大師與瑪格麗特》初看神鬼、歷史、愛情三條主線交叉鋪陳,再看卻有重重伏筆,故事中又有故事。全書一氣呵成,既有推理懸吊人心的快意,又能啟發讀者對精神信念的思考。在宣揚無神論的蘇聯時代,布爾加科夫以此書大膽高呼對宗教信仰的堅持,寓意深長,更犀利透視善惡、愛恨、生死,揭露藝術家的創作本質,涵括多重美學風格與命題。

  本書多次受改編為戲劇、電影與音樂作品,更於2005年底改編為電視影集,播映期間在莫斯科的收視率曾突破50%,令世人驚豔於這部小說的永恆魅力。

作者簡介

布爾加科夫 Mikhail Bulgakov

  莫斯科市民票選「最了不起的20世紀俄國作家」No. 1,當代俄羅斯人最喜愛的作家。

  1891年生於基輔,父親是神學教授,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喜愛文學、音樂、戲劇,曾夢想當歌劇演員。九歲時初讀《死靈魂》,便深深愛上果戈里獨特的諷刺藝術風格。中學畢業後,他考入基輔大學醫學院,十月革命時已在一所國立醫院工作了一年半。行醫之餘,他也為地方報刊寫些文章,為劇院寫些宣傳性劇本,初步顯露出幽默和諷刺的才華。

  1920年他放棄醫生職業,開始文學生涯,以親身經歷寫出一系列發人深思的短篇小說和小品文,揭露並嘲諷當時種種不良的社會現象,以深入而細緻的觀察、風趣辛辣的筆觸贏得讀者的喜愛。

  布爾加科夫經歷二○年代蘇聯政治思想的鬥爭,這段時期所寫的作品都遭到查禁沒收,但他並未被擊垮,仍書寫不輟,於1928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大師與瑪格麗特》。甚至1940年於莫斯科逝世前,仍不忘對這部作品進行口述刪修,以求完美。但此書遲至1966年十二月才由蘇聯大型文學刊物《莫斯科》首次發表,自此成為俄語文學的一大代表作。影響之鉅,八○年代蘇聯太空人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即以「布爾加科夫」命名。轟動歐美與阿拉伯世界的作家魯西迪也曾表示,《魔鬼詩篇》的創作深受《大師與瑪格麗特》所啟發。甚至流行音樂界如「滾石」「珍珠果醬」合唱團的作品亦從小說中取材。

 

目錄

導讀  布爾加科夫的魔幻藝術  歐茵西

第一部
1  永遠別跟陌生人攀談
2  般雀.比拉多
3  第七項論證
4  追捕
5  在格里鮑耶陀夫之家
6  果然是精神分裂
7  凶宅
8  教授與詩人交鋒
9  卡羅維夫的花招
10  雅爾答急電
11  伊凡人格二重化
12  表演魔術,披露內幕
13  主人翁現身
14  光榮歸於雄雞
15  尼卡諾爾的夢
16  行刑
17  惶惶不安的一天
18  碰壁的來訪者

第二部
19  瑪格麗特
20  阿扎澤勒的回春脂
21  飛翔
22  燭光熠熠
23  撒旦的盛大晚會
24  喚來大師
25  總督如何拯救猶大
26  掩埋
27  第五十號住宅的末日
28  最後的風波
29  命運抵定
30  時辰到!時辰到!
31  麻雀山上
32  寬恕和永安

尾聲

 

導讀

布爾加科夫的魔幻藝術  歐茵西

  在俄文文壇上,布爾加科夫的形象至為特殊。他的筆下充滿天馬行空的奇幻變化,藝術魅力豐富,思維深刻,堪稱魔幻文學的經典代表。

  布爾加科夫(Michail Afanasevic Bulgakov,1891-1940)出生於烏克蘭神學教授家庭,宗教和聖經的浸潤甚深,是《大師與瑪格麗特》靈感的重要泉源。一九○九至一九一六年就讀基輔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在斯摩連斯克(Smolensk)及基輔鄉間行醫,培養了入微的觀察力,也是早期作品的素材。《一名年輕醫生的筆記》(Zapiski junogo vraca, 1926),記述行醫見聞,對當時俄國社會的頹廢與徬徨,有非常敏銳的觀察。共黨政權建立後,社會遽變,他棄醫從文,遷居莫斯科,在報社和雜誌社工作,並開始投稿,漸有文名。

  一九二四年完成第一部小說《白軍》(Belaja gvardija),以一九一八至一九一九年基輔城為背景,寫一次大戰末期,德軍倉惶撤退,烏克蘭反共白軍與紅軍陣營的激烈戰鬥。白軍堅持信念,卻不能不面對失敗,感情真實動人。但因左派文人群起攻伐,只陸續發表過其中片斷,全書逾四十年後(一九六六年)才獲准出版。寫於一九二五年的《魔鬼行徑》(Djavolijada)、《致命的蛋》(Rokovye jaica)、《齊齊科夫奇遇記》(Rocho zdenija Cicikova)和《狗心》(Sobacje serdce)開始以類似果戈里的怪誕筆法,勾勒畸形的官僚、荒謬的事件、貧窮的小人物、黑暗的社會。《致命的蛋》和《狗心》被視為最佳代表作,是對共黨制度與蘇聯社會的露骨嘲諷。

  《致命的蛋》敘述動物學教授伯希科夫(Persikov)發現一種具有強大生長功能的紅外線,共黨黨員洛克(Rok俄文原意厄運)不顧伯希科夫教授反對,建議政府以此紅外線大量養雞。遂由洛克負責該計畫,向外國訂購雞蛋,卻因某單位疏失,洛克收到的是伯希科夫所需的鴕鳥蛋、蟒蛇蛋和鱷魚蛋,雞蛋則於稍後送至伯希科夫實驗室。數小時後,無數的鴕鳥、蟒蛇和鱷魚到處行走,吞噬了洛克的妻子,瘋狂攻擊居民,然後朝向莫斯科前進。政府出動軍隊、警力和飛機,都無法制服牠們,引起全國恐慌。此時,八月盛暑,強大寒流突然來襲,鴕鳥、蟒蛇和鱷魚立刻停止活動,進入冬眠狀態,才被全數殲滅。《狗心》敘述醫學教授菲利普收容莫斯科街頭一隻瀕死的流浪狗,他將一名流氓的腦下垂體移植到狗身上,成了狗心人腦的變形人。這個「人」竟酗酒、偷竊、穢言、忘恩負義……種種猖狂惡行迫使醫生必須在狗心的善良、忠誠等美好特質未完全消失前再度施行手術,將狗腦移回狗身,讓牠還原。布爾加科夫筆下,這狗心狗腦顯然遠比人心人腦更有正面價值。當時蘇聯政府積極鼓吹新時代,建設新社會,創造新人類,器官移植是熱門的科學研究之一。布爾加科夫書中的諷刺卻遭忌諱,共黨內部贊成與反對雙方幾度爭論,決定禁止刊用。一九六八年,該小說在西歐首度發行。八○年代中期戈巴契夫推動開放,莫斯科劇院將其改編為戲劇,一九八七年首演,轟動一時。

  一九二六年起,十餘年間,布爾加科夫寫了約三十部劇本,多是諷刺喜劇,刻畫悲哀的命運、醜惡的人性、不切實際的夢想、人與社會的衝突。因對共產意識和制度多所批判,大部分不准演出。如《土爾賓一家的歲月》(Dni Turbinych,1926)改編自小說《白軍》,經一再修改,強調了布爾雪維克的最後勝利,才終於搬上舞台。《左伊卡的住屋》(Zojkina kvartira,1929)譯為法文,在巴黎首演。《紫色島》(Bagrovyj ostrov,1927)演出數場後即遭禁演;《逃亡》(Beg,1928)首演日前一天取消許可。種種打壓使布爾加科夫的生活陷入困境,不得不向高爾基求助,甚至上書史達林。一九三○年四月,派任莫斯科藝術劇院助理導演。一九三○至三六年間,先後演出他改編果戈里的《死靈魂》、描寫普希金之死的《最後一天》(Poslednije dni)、寫莫里哀的《偽善者的奴隸》(Kabala  svjatos)。一九三六年轉職波修瓦劇院,三八年改編塞萬提斯的《唐吉訶德》,一九四一年該劇在列寧格勒和莫斯科演出。

  布爾加科夫逝世於一九四○年,病榻上完成長篇小說《大師與瑪格麗特》(Master i Margarita, 1929-1940)。此作費時近十二年,可能因預料無法通過審查,布爾加科夫決定為未來的讀者而寫,因此下筆銳利,更大膽、更深刻地嘲弄了當時的莫斯科市儈,並更直接地闡述了自己的哲學、宗教和道德觀。

  《大師與瑪格麗特》寫魔鬼化身外國教授沃藍德來到一九三○年代的莫斯科,發生種種稀奇怪異的事件。內容寓意類似《浮士德》,魔幻筆法可與《魔戒》或《哈利波特》產生聯想。沃藍德遊走三○年代的莫斯科現實時空,他能預知未來,向飛揚跋扈的莫斯科文協主席白遼士和年輕詩人伊凡證明,上帝是存在的。魔鬼原是「惡」的代表,卻一再譴責惡,幫助善良的人。正如列於小說首頁的歌德《浮士德》之言:「我屬於力的一部分,它總想作惡,卻又總施善於人」,布爾加科夫強調了自己對善的信念。因為是魔鬼──惡之神,沃藍德又能遊走不同的歷史時空。他目睹比拉多審判耶穌,聽李斯特彈琴,同時在莫斯科表演魔術,捉弄貪圖錢財俗物的人們。比拉多因為懦弱,背叛了正義和良知,釋放強盜,處死耶穌,從此一千多年以來,靈魂備受痛苦煎熬,不得平安。讀了大師的小說,比拉多才獲得寬恕和解脫。布爾加科夫以此重申對俄羅斯傳統宗教信仰的堅持,在積極宣揚無神論的蘇聯時代,意義特別深長。此外,沃藍德遊走於超自然時空,使瑪格麗特回復青春,將大師從精神病院救出,讓大師與瑪格麗特的靈魂飛越麻雀山,飛向永遠的安寧。布爾加科夫否定世俗,嚮往永恆,對愛恨、善惡、生死的思考十分深刻,讀者需要沉澱回味。回春術及精神病院的描述則再現布爾加科夫的醫學素養:回春術與今日普遍流行的美容醫療有些相似之處,精神病院醫師的病症診斷和用藥,更需專業背景。此外,布爾加科夫書寫人物心境與風景,用筆絢麗,書中處處現實與神話交融的藝術手法,也值得仔細欣賞。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布爾加科夫逝世二十六年,《大師與瑪格麗特》首次在俄國出版,立刻引起轟動。一九六七年一月再版,次年法文版問世,一九六九年譯為德文。布爾加科夫終於以「魔幻大師」之譽走上世界文壇。

 

內容連載

1 永遠別跟陌生人攀談


暮春的莫斯科。這一天,太陽已經平西了,卻還熱得出奇。此時,牧首湖畔出現了兩個男人。身材矮小的那個穿一身淺灰色夏季西裝,膘肥體壯,光著禿頭,手裡鄭重其事地托著頂相當昂貴的軟呢紳士帽,鬍子刮得精光,鼻樑上架著一副大得出奇的黑色角框眼鏡。另一個很年輕,寬肩膀,棕黃頭髮亂蓬蓬的,腦後歪戴一頂格紋鴨舌帽,上身穿格紋翻領牛仔衫,下面是一條縐巴巴的白西服褲,腳上穿一雙黑色平底鞋。

這第一位不是別人,正是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白遼士,他是莫斯科幾個主要的文藝工作者聯合會之一「莫文聯」的理事會主席,同時兼任某大型文學刊物的主編。他身旁的年輕人則是常以「流浪漢」的筆名發表作品的詩人伊凡.尼古拉耶維奇.波內列夫。

兩位作家一走進剛披起綠裝的椴樹林蔭中,便朝著漆得花花綠綠的飲料攤快步走去,飲料攤的招牌上寫著:「啤酒.汽水」。

噢,對了,這裡必須先交代一下在這個可怕的五月傍晚發生的頭一樁怪事:這時,不但飲料攤旁邊沒有人,就連與小鎧甲街平行的那條林蔭道上也不見一個人影;太陽把整個莫斯科曬得滾燙,現正裹著乾燥的煙塵向花園環行路西面沉去,熱得似乎連人要喘口氣都費勁,可是卻沒有一個人走進這椴樹蔭下,沒有一個人坐到這張長椅上。整個林蔭道空空蕩蕩。

「請給我們兩瓶納爾贊礦泉水。」白遼士對櫃檯裡面的女店員說。

「沒有納爾贊礦泉水!」店員回答,不知為什麼她好像很生氣。

「有啤酒嗎?」「流浪漢」用嘶啞的聲音問。

「啤酒等一下才能運來。」婦女回答。

「那,有什麼?」白遼士問。

「有杏桃汽水。不過,是溫的。」婦女回答。

「行啊,來兩瓶吧,兩瓶!……」

打開杏桃汽水,冒出很多黃色泡沫,空氣中頓時瀰漫開一股理髮院的氣味。杏桃汽水剛剛下肚,兩位文學家就打起嗝來。他們付清帳,坐到長椅上,面對湖水,背朝著小鎧甲街。

這時又發生了第二樁怪事,不過它只和白遼士一個人有關:忽然,白遼士不再打嗝了,只覺得心臟突然跳了一下,便無影無蹤了;過了一會兒心臟回到原處,上面卻像是插了一根鈍針。不但如此,他還突然感覺到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恨不得馬上不顧一切地逃離這牧首湖畔。他惶惑地回頭望了望,仍不明白自己究竟怕什麼。他的臉變得慘白,掏出手帕擦了擦額頭,暗自想:「我這是怎麼啦?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呀……一定是心臟出了毛病……勞累過度。看來是得放手了,讓一切都見鬼去吧,我呢,先到基斯洛沃德斯克去療養療養……」

忽然,他覺得悶熱的空氣彷彿濃縮起來,奇妙地在他眼前交織成一個透明男人,樣子異常奇特:腦袋很小,卻戴著一頂有帽舌的騎士帽,方格料子外套十分短小,像空氣一樣輕飄飄的……身高足有兩米開外,肩膀卻很窄,瘦得出奇,而且,請注意,他臉上一副要捉弄別人的神態。

白遼士的生活向來一帆風順,所以他很不習慣於看到異常現象。他臉上沒有一絲血色了。他瞪著眼睛,心慌意亂,暗想:「這種事不可能!……」

可是,有什麼辦法呢,這種事確實在他眼前發生了:瞧,那個細高個兒的透明公民雙腳飄離地面,正在他眼前左右搖晃呢!

白遼士嚇得急忙閉上了眼睛。當他再睜開眼時,一切已經過去。幻影消失了,穿方格衣服的傢伙不見了,插在心臟上的那根鈍針也像同時被拔去了。

「咳,真見鬼!」主編大聲說,「你瞧瞧,伊凡,剛才我差一點中暑!甚至出現了幻覺!」雖然他強作笑容,眼神裡卻依然透著恐懼,兩手還在抖著。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