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嚴以來臺灣教育改革的省思

解嚴以來臺灣教育改革的省思
定價:450
NT $ 428
  • 作者:蘇永明方永泉
  • 出版社:學富文化
  • 出版日期:2008-1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624145
  • ISBN13:9789866624148
  • 裝訂:平裝 / 340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教育研究的角度與途徑甚多,不過近人較習慣於向前看,而忘了回頭看。以為教育只有現在與未來,而忘了教育是個連續歷程,今天的種種是建基在昨天的基礎上,而這些又是明天發展的出發點。透過歷史的角度,回首看看過去教育所走的路,也許又是一番心境。許多教育工作者不知不覺的以為教育事業一定是日新又新,明天會更好,發展一定是一種直線式的進步,但是歷史事實有時會告訴我們,故事並非如此,有時是像鐘擺一樣擺盪於兩種政策選項極端間;有時不僅未進步,甚至可能是倒退。如果用歷史角度去觀察過去二十年的教育變化,可能得到類似的結論。
 

目錄

周序 III
編者序 V
1. 臺灣政治解嚴以來的教育改革論述之評析(李奉儒) 1
2. 臺灣政治解嚴以來國民教育的變革(彭煥勝) 31
3. 臺灣政治解嚴以來高中職教育的變革(林永豐) 75
4. 臺灣政治解嚴以來高等教育的變革(王如哲) 111
5. 臺灣政治解嚴以來中央與地方教育行政制度的變革(林明地) 125
6. 臺灣政治解嚴以來中小學課程的變革(蔡清田) 161
7. 臺灣政治解嚴以來大學入學考試的變革(丘愛鈴) 195
8. 臺灣政治解嚴以來中小學師資培育的變革(黃嘉莉) 241
9. 臺灣政治解嚴以來另類學校的變革(王俊斌) 273
10.臺灣政治解嚴以來的教改趨勢與檢討(蘇永明) 311
附錄:解嚴以來的教改大事記 331

 

周序

  教育研究的角度與途徑甚多,不過近人較習慣於向前看,而忘了回頭看。以為教育只有現在與未來,而忘了教育是個連續歷程,今天的種種是建基在昨天的基礎上,而這些又是明天發展的出發點。透過歷史的角度,回首看看過去教育所走的路,也許又是一番心境。許多教育工作者不知不覺的以為教育事業一定是日新又新,明天會更好,發展一定是一種直線式的進步,但是歷史事實有時會告訴我們,故事並非如此,有時是像鐘擺一樣擺盪於兩種政策選項極端間;有時不僅未進步,甚至可能是倒退。如果用歷史角度去觀察過去二十年的教育變化,可能得到類似的結論。

  今天臺灣教育的種種現象,追究其成因,固然影響因素甚多,但是不可否認是,1987年7月政治解嚴是一個重要因素。1949年12月中央政府遷臺後,頒布戒嚴令,人民的多項權利受到限縮。雖然臺灣的經濟逐漸起飛、人民日益富裕,但是思想言論的自由仍受到很大的限制,直到1987年才有所轉變。當年7月蔣經國總統廢除實施三十八年之久的緊急戒嚴令,其影響像水中的漣漪般,逐漸由政治、社會、經濟等層面擴散到教育領域。在此後二十年中,臺灣政治歷經開放黨禁、大陸探親、報禁,終止動員戡亂,第一次總統直選、精省、政黨輪替、二次政黨輪替等歷史大變局,這些改變不僅衝擊臺灣的社會,教育也無法置身事外。

  在一波波打破過去束縛、禁忌的風潮下,要求教育改革的聲浪四起,最後蔚為1990年代的主流訴求。1949年以來所形成的教育體制,處處受到批評與挑戰。從國民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到師範教育,無一不被批判與檢討,而進行了類似革命的改變。原本以為解嚴後的「鬆綁」,會讓教育的明天會更好,但是才十年多光景,種種的改革措施,從教育鬆綁、九年一貫課程、多元入學方案、廣設高中大學、大學自治等等改革新政策,無一不受到嚴厲的批判與檢討。為了追本溯源,中國教育學會及財團法人賈馥茗教授教育基金會再次合作,特別以「解嚴以來臺灣教育改革的省思」為題,邀請學者以客觀的立場,檢討過去二十年的變革。希望歷史的反省,能使吾人思路更清晰。面對新世紀的變局,主政者能以史為鑑,未來決策時做出更明智的抉擇。

  本書之所以能完成,首先,要感謝中國教育學會全體理監事及財團法人臺北市賈馥茗教授教育基金會全體董事的支持,同意以此主題作為本年年刊的研究課題;其次,要感謝全體撰稿者們的賜稿及審稿者費心審查。復次,要感謝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蘇永明教授的規劃、聯絡、催稿、編輯,及出版組組長方永泉教授的協調審查與出版。最後,要感謝學富公司再度對年刊的支持,其對學術研究支持的熱忱,令人欽佩。

中國教育學會理事長
財團法人臺北市賈馥茗教授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周愚文 謹識

編者序

  解嚴在去年(1997)已滿二十年,解嚴對臺灣的教育政策的影響也是重要的里程碑。一方面,解嚴使得教改成為可能,也使得教改變成是以改革過去的措施為職志。縱觀這二十年來的教育改革,可以說是對過去戒嚴體制的反動。但是,教改一路走來卻也讓人不知要何去何從?在一味反對過去的同時,卻未積極規劃未來,也未反省整個改革是否有充分的配套,其未來的走向是模糊的。因此,在此之際,實在有必要對過去這段時間的教改予以省思和檢討,並做為規劃未來的參考。這是中國教育學會本年的年刊以此一議題為主題之緣由。

  本專題係針對教育本身的反省,不以政黨做區隔。在決定此一專題時,也尚未發生第二次的政黨輪替。本書的主軸係對教育政策的檢討,因此,未以教育部長或教改團體為對象,包括行政院「教改會」都未討論。本書首先從教育改革的主要論述(第一章)做全面性的理解,然後就各級教育—國民教育(第二章)、高中、職教育(第三章)、高等教育(第四章)來對比這二十多年來的變化。接著是中央與地方教育行政機關的演變(第五章)、課程的演變(第六章)、升學考試的演變(第七章)及師資培育與教師地位的演變(第八章)。再者,與解嚴有關的是另類學校從體制外走到體制內(第九章)。最後是從鉅觀的角度來回顧和檢討這些年來的教改走向,並對未來提出一些修正的意見(第十章)。為方便讀者閱讀,也整理出「解嚴以來教改大事記」。

  整體而言,解嚴以來的教育改革在制度上從原先的「中央集權」走向「地方分權」,在臺灣省虛級化後,地方教育行政機關的權限增加、體制外學校納編、師資培育和進用已自由化等等,都是走向地方分權的現象。可是,中央政府卻沒甚麼改變,以致於我們的制度缺乏內部的一致性,已變成不是中央集權也不是地方分權,運作起來也就不可能順遂。本書的各項檢討,一方面是對教育史的回顧,也是給予教育工作者一個對於未來教育方向的參考。

  最後,要感謝各篇撰稿人的辛勞,費盡心力在蒐羅史實,並從教育學者的角度予以歷史的評價。本書仍有不足之處,歡迎各界予以批評指教!

執行主編
蘇永明、方永泉 謹識
九十七年十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5
    $428
  2. 新書
    95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