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的美麗與哀愁

基因改造的美麗與哀愁
定價:340
NT $ 190 ~ 356
  • 作者:林基興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3-09-3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202991
  • ISBN13:9789863202998
  • 裝訂:平裝 / 29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你知道傳統作物也是基改作物嗎?
  你知道我們每天吃下的食物裡都含有基因嗎?
  到底存不存在「細菌基因」、「番茄基因」?

  基因改造,到底改造了什麼?
  基改產品需不需要標示?
  天然的食材,最好嗎?
  該問「是否有機」,還是問「是否永續」?

  許多抗爭基改食品者,其實不了解自己在抗爭什麼。
  也許最明顯的例子是抗爭黃金米,
  這是第一個為拯救生命而研發成功的基因改造作物。
  本書細說基因改造科技的相關知識、歷史因緣、以及營養保健等。

具名推薦者(依姓氏筆畫順序):
丁詩同(台灣大學生技研究中心主任)
吳成文(中央研究院院士、前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
吳金洌(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化發展方案主持人與中研院特聘研究員)
李家維(清大生命科學系教授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前館長)
汪嘉林(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長)
徐源泰(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
周成功(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講座教授)
翁仲男(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名譽所長)
翁啟惠(中央研究院院長)
馬哲儒(前成大校長與化工系名譽教授)
陳文盛(陽明大學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教授)
陳奕雄(賽亞基因科技公司董事長)
陳樹功(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
賀端華(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華盛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家)
張文昌(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楊泮池(台灣大學校長與細胞及發展生物學家院士)
楊惠郎(慕洋生技公司執行長)
潘子明(衛生署基因改造食品審議委員會召集人與台大生化科技系教授)
蔣本基(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教授)
蔡懷楨(台灣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教授)
鄭登貴(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
蕭介夫(義守大學校長暨生物化學講座教授、前中興大學校長)
賴明詔(前成大校長、中研院院士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鍾邦柱(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戴謙(南台科技大學校長、台灣生技產業聯盟理事長)
魏耀揮(馬偕醫學院校長暨生物化學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基興


  台大化工系學士,美國華盛頓大學工程博士。
  現任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研究員、
  環保署「非游離輻射預警機制風險評估小組」主席、
  公益「科學月刊社」理事長,
  並在台大化工所兼課。
  通曉法、德、俄、日、英語,
  著有《電磁恐慌》、《為何害怕核能與輻射》。
 

 

目錄

序我國第一本基改科普書 余淑美院士006
序曲山重水複疑無路 009

第一章人是過客,環境長存015
生物來去,人類躍升016
人口與農業「相互提拔」021
生物的演化是必然現象025
天擇其實是軍備競賽027
注重環保:皮之不存,毛將焉附038
自然不等於道德041
過客,請善待地球046

第二章絕處逢生——分子生物學來相救049
化約論已展現威力050
基因是什麼?054
生物本來就共用DNA和蛋白質058
沒有所謂「番茄基因」或「細菌基因」061
基因的改變是演化的基礎062
基改的時代背景064
基因改造是什麼?067
老祖宗早就在從事「基改」大業078
所謂基改,其實取之於自然084
分子農場崛起092

第三章基改食物安全嗎?099
擔心DNA作怪100
「實質等同」觀念108
基改產品需不需要標示?112
背上「科學怪食」的辱名115
你聽過食品上噴灑病毒嗎?117
為何過敏?119
基改導致蜜蜂消失?124
專題報導一:台灣的基改現況126

第四章合作代替對抗137
該問「是否永續」,而非「是否有機」138
「天然」的誘惑:當心中毒!145
扯入宗教就吵不完149
民眾不必擔心基改混淆葷素食151
其實要擔心的是食品遭受外來汙染153
專題報導二:衛生福利部的叮嚀158

第五章基因流布與雜草問題165
基因流布是什麼?166
防止基因流布的策略169
「超級雜草」並沒啥超級171
基改作物沒比非基改作物更傷環境173

第六章反基改的源頭177
預警原則是什麼?178
風險認知:應盡量用機率來表達181
基因科學家的理性約束185
「綠色和平」吹皺一池春水187
不論事實如何,反基改者就是反對191
消費者的態度194
歐洲為何有反基改風潮?195
基因改造食品公民會議198
專題報導三:基改技術的其他妙用200

第七章望風披靡與眾口鑠金207
媒體的威力:風吹草掩208
三代基改作物各有目的209
基改更有利於開發中國家211
反基改者最愛傳播的謠言215
蘇力菌的故事219
大鼠被誰傷到?225
玉米風波,烏龍連連230
肯亞個案的省思:民生科技不敵政治236
醜化基改的例子:基因使用限制技術239
留心智慧財產權問題243
為何弄得只剩跨國大公司從事基改?244
民調的用字遣詞,能操縱民意249
曲終:化作春泥更護花253
不熟基改科技者,請謹慎發言254
誤解科技的悲劇256
漸露曙光:合作產生力量258

濃濃的謝意260
附錄一:與基改相關的世界規範262
附錄二:評估基改安全性的技術細節267
附錄三:發表前再確認269
附錄四:參考文獻271
附錄五:注解273
 

 

內容連載

生物本來就共用DNA和蛋白質

三十多億年前,地球開始出現生物,後來的生物出自同一源頭。你我現在的DNA和基因,有一部分還是三十億年前流傳下來的。人類的DNA序列和黑猩猩的差異度只有1%。(但為何五百萬年前分開演化的人與黑猩猩,長得很不像?因為大多數重要的演化改變,發生在控制基因開啟和關閉的DNA片段,因此一個微小的遺傳變化,就可能造成重大的影響,例如改變了基因表現的時機。大自然可藉由調控相同的基因,以不同的方式運作,而發展出兩種很不同的生物。)和父母親的基因體比較,你我的基因體大約有一百個突變。

人類有兩百種細胞,均來自單一細胞(受精卵)。人類基因數目是大腸桿菌的十倍、果蠅的兩倍、約與玉米相近。我們的基因體和老鼠很相似;人和其他生物的相似性,讓我們更體會生命的統一性,畢竟生物來自同一源頭。

不論何種生物的細胞,均是膠狀長分子的聚合,大部分為蛋白質。細胞都具有共通處,例如,分裂時均複製DNA——大腸桿菌大約在二十分鐘完成複製,人類則需八小時(因為人類的複製機器數目約為大腸桿菌的千倍)。

各種生物基因的運作規則都一樣:都是由基因轉錄成RNA,再轉譯成蛋白質。製造蛋白質的過程也相似,蛋白質的功能區塊(domain)也相近——當我們比較細菌、植物、人等,蛋白質的功能區塊不論在序列或結構上,均很類似。不同生物的蛋白質的相似性,反映出生物細胞執行了許多相同的反應,而且顯示生物之間的演化關係。

生物內的轉錄和轉譯規則均相同,因此,細菌的基因經過適宜的轉換,便可在植物中運作,也可製造出相同的蛋白質。這便是基因改造技術的基礎所在。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1965年得主賈寇布指出,生物均由差不多同樣的分子組成,從人類到酵母均具有類似分子,執行共同的功能(細胞分裂、傳遞訊息等),但是因為控制基因運作調節的差異,就出現了這麼多不同的外形。因此我們說,人類和豌豆(魚和番茄等)的差異主要並非在於基因,而在於基因如何、何時、何地運作和布局蛋白質。魚類與哺乳類的外觀差異大,是因為幾個調節基因系統上有差異,這些調節基因就是決定在何時、以何種基因開始運作的指揮者。生物個體很不同,但胚胎發育時,主導基因很類似,就是這樣,透過演化才得以產生複雜的生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6
    $190
  2. 二手書
    69
    $234
  3. 電子書
    75
    $255
  4. 新書
    79
    $269
  5. 新書
    79
    $269
  6. 新書
    79
    $269
  7. 新書
    9
    $306
  8. 新書
    9
    $306
  9. 新書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