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傘的圓:尹玲散文選

那一傘的圓:尹玲散文選
定價:690
NT $ 342 ~ 621
  • 作者:尹玲
  • 出版社:釀出版
  • 出版日期:2015-01-2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696606
  • ISBN13:9789865696603
  • 裝訂:平裝 / 520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內容簡介

  傘的圓已將眼前的路遮住,幾乎是摸索回到宿舍的寢室,桌上擺著兩封西貢來的信,欣喜再沒有前些時濃,思念離情已麻木,麻木的一如在硝煙的瀰漫下戀愛與生存,砲彈早已失卻原始的意義,儘管開花吧!只要我們的頭顱不開花。

  詩人尹玲歷經越戰,與家人生離死別,一生流轉於西貢、台北、巴黎、威尼斯、伊斯坦堡、敘利亞各地。一次次的離散,是出走,也是回歸;是尋覓,也是遺忘。本書收錄她數十年來累積的文章,留下時代的印記,也留下一部以文字見證大歷史的重量級散文選。對於尹玲,或許最後一如洪淑苓所言:「只有文字是她所屬的國度。」

本書特色

  1.詩人蕭蕭、學者洪淑苓專序推薦

  2.尹玲重量級散文選,以文字見證大歷史,與您分享走過越戰的人生記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尹玲


  本名何尹玲,又名何金蘭,廣東大埔人,出生於越南美拖市(My Tho)。越南西貢文科大學文學學士,國立台灣大學文學碩士及中國文學國家博士、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文學博士。現為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教授、法文研究所及亞洲研究所教授。

  著有詩集《當夜綻放如花》、《一隻白鴿飛過》、《旋轉木馬》、《髮或背叛之河》、《故事故事》;專著《文學社會學》、《法國文學理論與實踐》,中譯法國小說《薩伊在地鐵上》、《法蘭西遺囑》、《不情願的證人》等與法國詩作,以及越南短篇小說、越南詩等。
 

目錄

昔日之惜,風華之華/蕭蕭
時代記憶與青春戀曲―讀尹玲的作品集有感/洪淑苓
因為那時的雨―書寫六○年代南越/尹玲

【卷一 我們怎能無語】
能說的唯有回憶
誰能使時光倒流
結局
藥香
我們怎能無語?
笛音
有一葉雲
祝福
在聖島上
如果成為記憶
聖塔‧露西亞
撕碎的記憶
有一傘的圓
淅瀝‧淅瀝‧淅瀝
我們暫且迷信

【卷二 因為六月的雨】
將成的記憶
因為六月的雨
四月譜的
憶,鑲在瑰夢中
明天以後
假如妳能讀到―寫給三妹,假如妳能讀到
這些日子的編結
此時情
還是春天
待化的繭
你說你十點半來
假如分手
那抹嬌嬌的淺紫
無星無月的晚上
那青春的驕人的
退還的記憶
嘩啦嘩啦
玎璫集
絕音
淡淡的三月天

回到以前
最後一個聖誕
不為憑弔

【卷三 踏在夜的潮上】
踏在夜的潮上
流浪的那雲
寂寞‧寂寞‧寂寞
冷冷
待補
倦言
嗨!海!
年的門檻
那不曾道出的
聖誕花瓣
禮物
束綰
待覆
徒鏤
迎握
揭密
試季

【卷四 故歌】
故歌
迴旋
起步
起誓
焚燒
雨季
繞道
回棹
記憶之鑰
叛誓
叛誓
冰花
卸負
黯別
斷絕
長髮
誕辰在西貢
感情的飄流
陌生
生命的問號
影子
結束
距離
斷情
送情
迷惘
生命的迷惘
私語

【卷五 寄向虛無】
寄向虛無―給三妹
荒落
不眠

飄浮的白雲
無盡的愛
飄忽
黑暗的盡頭
心香―與秋玲亡妹
歸途
落第
烏雲
夜雨
為什麼不呢?
茫然
垂頭
細雨濛濛
嚴冬裏的寒梅

無盡的繫念
夜醒
雨夜寄語

附錄 尹玲散文創作篇目
 



因為那時的雨─書寫六○年代南越

  一、


  那時的雨:浪漫,粗野;細膩,暴虐;柔和,瘋狂。
  就是因為那時的雨,誕生了這冊書寫。

  二、

  一切都已隱入昏亂渾茫的歷史之中,那時:二十世紀六○年代七○年代。

  如何將這漫長歲月裡的時局、政治、烽火、生活、日子,那一點一滴的血和淚「編織」成一冊書,將真正確實「活過」的實際「資料」毫無修飾、沒有遮掩的「真實面貌」呈現在大家面前?

  你猶豫了許久,決定將眼前能找得到的,已跟隨你五十三年之久,一九六九年九月十七日離南越西貢赴台前的剪報前後時間順序整理好,以最早期的放在書的最後面,一直往回排:共九十一篇;再思考著將抵台後至南越淪陷前後眾多書寫和刊登過的文本中,找了十五篇置於最前面的第一卷,讓大家約略知道,離越後戰火曾經如何隔洋隔海地焚燒煎熬遠在台北讀書的你:那時還是花樣年華的你。

  三、

  一九六○年,你開始摸索練習書寫,慢慢鼓起勇氣嘗試投稿,如此繼續下去:一位女性書寫者的寫作成長過程。住在南越的華人與越南人在接受漢文化、法文化、美文化薰陶影響之下的生活點滴。在戰火焚燒的邊緣僥倖存活下來,絞盡腦汁尋找可以避免被逮補入獄的種種文字縫隙,以謎語般的詞彙(例如:強烈反戰的你,只能用「雨」字來代替「烽火」,「瘋雨」或「瘋狂的雨」比喻或象徵從未停止的戰爭於你才出生即已狠狠地淋濕你滲透你,無處可躲,無法可逃,被迫地「沐浴」在「永恆」的「雨」裡),記錄刻劃二十世紀六○年代及七○年代前半,在南越淪亡之前,那又緩又急、又緊張又焦慮、又恐懼又無奈的絲絲縷縷青春歲月。

  因此,這部書更偏向於觀察、見證和記載六○、七○年代南越曾經歷過的一段歷史:政治的歷史、戰爭的歷史、悲痛的歷史,歡樂的歷史、社會的歷史、文化的歷史;當時在南越華人的生活狀況:觀念、習慣、風俗,用語、寫作時常使用或慣用的詞彙文字,大部分華人或越南人的想法見解等;那時戰火從未間斷,煙硝下小老百姓的萬般苦楚,如何忍受傷痛,如何掙脫困境,朝向一個似乎從未看得見的明天奮力游去,即使可能半路溺水死亡。

  人生的萬般實景,個人的存活命運,書寫與現實的相磨相涉,都盡可能完整地保留在這一冊文字裡,這一冊以淚以血、以泣以笑,以純真以驚慌完成的記載,這一冊最元初、最原始、最認真、最根源的書寫,將它以當時的面貌呈現在對那個時代南越的一切、包括對華文書寫有「興趣」或「好奇」、想探索或想了解的有緣讀者眼前手裡。它是保留原貌的資料,真實的書寫,青澀嫩稚的「少作」,記載了南越數十年戰火之下真實的各種現象和樣貌。與其說這是一冊「少作」散文集,倒不如說是一冊戰爭和文化歷史資料的寫真集。

  四、

  六○年代至一九七五年是南越華文報紙最多的時期。你們練習寫作熱愛文藝的「文青」,起先都會投稿給較小的報社副刊。你最早投到「越華報」(晚報),大夏日報等,後來「作品」被接受,刊登多了,膽量也大些,你開始投向當時三家最大、最有名的報社:亞洲、遠東、成功。那時,你每天都要書寫、都會書寫,儘管你經常會為了上班忙碌(在西貢宗室帖街十六號最大的法國公司COTECO),為了上課奔波(在西貢文科大學修讀「舉人」、即學士學位),為了糾纏不清煩惱不已的感情糾葛、為了每日每夜帶來無限憂慮恐懼從未間斷的戰火威脅;不書寫,你總會覺得當天最重要的事情尚未進行尚未完成。

  你和亞洲日報副刊編輯李永潔、遠東日報編輯羅瑩、成功日報編輯周文忠都非常熟悉,你的稿子也常出現在這些副刊版面上;每位編輯先生都有自己選稿的標準、風格。你寫散文、寫詩,偶爾也來一、兩篇所謂「小說」,篇幅不長,但也要分段刊登四次、五次、甚至六次(例如〈迴旋〉一文,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日起刊於《成功日報》「學生版」第三○七期起共六期)。每一家副刊都登載過你嘗試的各種文體,遠東還登過你較學術的〈拗相公〉之研讀,以及法文散文中譯等不同面貌的文本。不過似乎,你投稿到成功日報的次數稍微多些,尤其是較長篇幅的。

  周文忠好幾次將你的兩篇文章同時刊登在同一版面上,有時會以不同筆名,但有時也會以相同的筆名出現:例如一九六六年的〈叛誓〉(謝苓苓)和〈叛誓〉(尹玲),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聖誕專號」的〈聖誕花瓣〉(尹玲)和〈禮物〉(小鈴),一九六七年四月十三日的〈束綰〉(小鈴)與〈待覆〉(小鈴),一九六七年六月三日的〈徒鏤〉(尹玲)與〈迎握〉(尹玲),別的報社好像沒出現過類似畫面。周文忠的編排也較特別些,常會將文章內容的意思,以不同的花樣呈現在題目的面貌上,例如:一九六九年四月五日「學生版」第四六六期的〈這些日子的編結〉(尹玲),一九六九年七月四日「學生版」的〈憶,鑲在瑰夢中〉(尹玲);或者,他也會因當日刊登的文章之作者、大意、節日或特殊的狀況而有一篇編者的〈編餘漫話〉,抒發自己的意見、感想,心得或祝福等,例如:一九六八年七月三十日〈嘩啦嘩啦〉(小乖),「學生版」第四二九期「情人節與雨」專輯。

  南越於一九七五年四月三十日淪亡,痛苦煎熬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你於一九八二年夏天自巴黎赴美,從美東到美西,到許多著名大學的圖書館蒐尋資料,包括華盛頓DC的國會山莊圖書館。於洛杉磯,你再看到李永潔,李永純,李幸兒三姊妹和李伯母,恍如隔世,往事如煙。二十世紀末,你帶著女兒到澳洲流浪,在雪梨找到羅瑩,她陪著你們一整天,除了重溫當年南越華文文壇往事並展望未來之外,她重複最多的一句話是:「妳是我們裡面最聰明的人,一九六九年就離開越南戰火去讀書,一直都在求學、進步當中。而我們,等共產黨來解放,想盡辦法逃難,生不如死」。二十一世紀初,有一次你在巴黎,撥了周文忠在美國的電話,長談一個多小時,往事歷歷,只是戰亂、淪亡、逃難,歷盡滄桑,所有的一切都不堪回首。

  五、

  在這一百○六篇的「散文」或「小說」裡,你共用了十八個筆名,其中「何尹玲」是你的本名,「尹玲」是你離越前大家喊你的名字,也是你常放到作品上面的「筆名」。其實你還有好幾個筆名,「俊強」是在西貢時用過的,只是那篇剪報沒找著,還有好些篇也沒尋到。一九七六到一九八六年間,你拒絕,停止寫作整整十年;一九八六、一九八七年再開始創作後,也用過「蘭若」等之類的筆名。你不知道有幾個人曉得你常換筆名;在南越時,你不喜歡太多人知道你寫了什麼和什麼,就故意換發表時的名字,但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有一次,父親突然問你:「為什麼你寫的文章總帶著憂鬱淒涼的味道?」驚訝惶恐之下,你才一直試換筆名,以免父親擔心。

  一九六八年你取得西貢文科大學學士學位,美拖客幫鄉親希望你能擔任崇正學校的立案校長,以便向政府申請改為崇正中學。在當時大部分的孩子能讀到高中已是很高程度之年代,尤其女孩子大多只讀完小學,就等著十五歲嫁人的觀念之社會,你這「舉人」文憑讓父親的許多朋友覺得不可思議。美拖市的客幫小學立刻成為「崇正中學」。

  一九六八年的「春節大崛起總攻勢」在北越與解放軍的全力攻擊下幾乎將整個南越瓦解,這場慘烈戰役的猛烈攻擊持續了三百多天。

  一九六九年春節,父親一天於晚飯桌上問你是否願意到台灣念碩士。你去申請中華民國政府獎學金,在胡璉大使親切的祝福下,於一九六九年九月十七日,離開永恆戰地南越。

  母親陪著你從西貢飛往台北,兩人在飛機上眼淚沒有停過。你帶著她參加海外僑胞回國慶祝國慶的活動,十月十日總統府前觀賞閱兵遊行,晚上欣賞煙火;中山樓內,蔣中正和宋美齡慈祥優雅地在你們僑胞面前微笑走過,母親和你站在第一排,距離他們是那麼的近;你們也去南部參觀三軍官校。你還帶著母親品嘗中華商場的「點心世界」、「真北平」、「松鶴樓」和一些其他地方的菜,如山西刀削麵,牛肉麵、四川菜、上海菜、湖南菜等等,都是新奇陌生的飲食經歷。你帶她去榮星花園、野柳、烏來、陽明山、日月潭遊玩,起先住各處的旅館,你註冊後,也到你台大第九宿舍二○七室擠了幾夜。她離開台北那日早晨,你和她在台北松山機場說聲「再見」之後,你在二樓淚眼模糊中看著她嬌小身影挽著手提行李慢慢走向機場中間的飛機腳下,一步一步登上扶梯,隱身入機身內。你心絞痛有如永別,從此與雙親家人分開,流浪他鄉。

  六、

  在台大中文系和中研所,你追隨多位名師學習,鄭騫、臺靜農、屈萬里、許世瑛、俞大綱、裴普賢、張敬、葉慶炳……進入中文殿堂深邃奧秘之處。

  母親離開台北後,你很快將詩稿投到《文藝》月刊,之後是散文稿給《青年戰士報》、《幼獅文藝》、《中華日報》、《中央日報》、《新文藝》月刊、《中華文藝》月刊等等其他副刊或雜誌。你最先認識趙琦彬、然後是瘂弦,之後是《創世紀》許多著名詩人,還有經常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三樓喝茶聊天抬槓的文學家和寫作者。你心裡一直感念那時就認識、常鼓勵你的瘂弦、吳東權、姜穆、朱西寧、胡秀、王璞、彭邦楨、羊令野、于還素以及許多文壇詩壇前輩和朋友。

  你在台北文藝雜誌發表的散文、詩和其他稿子,由於當時台灣局勢特殊,很多篇都見到編輯特地於文稿末端註明「本文作者為越南留華學生……」等字樣,尤其是一些與越戰相關的書寫,因為你大部分的作品都在描寫或敘述戰火底下小老百姓的痛苦與反戰想法。

  許多週日上午,鄭國駒這個廣東朋友,都會邀你參加攝影學會的活動,一起去攝影,你當拍照的人,也當所謂被拍的「模特兒」,然後會找地方「飲茶」,以解「飲食鄉愁」。西貢來的小甯也常和你們在一塊兒,與她你還可以聊西貢的戰爭,災難的往事。

  那時越南駐華大使是越南總統阮文紹的哥哥,中越兄弟之邦常有許多交流來往。高雄蜆港結姊妹市時,你去高雄為各種典禮與場合當口譯和筆譯員,那時高雄市長是楊金虎。有一次南越有一些軍官來,你們向台大行政大樓借了一個大廳,舉辦歡迎晚會。除了和陳光輝同學一起當主持人之外,你還假扮男生演出一齣默劇,笑翻大家。大使秘書是中越人,見到她時,你也故意講中越話,讓人誤以為你是中越人。還有一次,許多軍人到「政工幹校」(二○○六年更名為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學習,你替他們翻譯非常多的學習資料成越南文。你念碩士時,陳光輝念博士,他是北越人。他拿了博士學位後回越南去,南越淪亡後再沒有訊息。

  七、

  書中的你,是另一個你,上一世紀六○、七○年代的你。從卷五、卷四、卷三到卷二是一九六○年、一九六一年開始練習摸索書寫,直到一九六九年九月十七日赴台讀書日止。再次閱讀那時的書寫,所有曾被書寫的人物之話語、語氣,笑聲、表情以及當時氛圍情境全都湧回你腦海心上眼前,有的還在、有的已走、有的不知在何處。所有的事和物都全部回來,特別是一九六八年最慘烈的戰役,讓你至今仍每夜須以stilnox幫助才能入睡的驚恐和傷痛。

  卷五是一九六九至一九七六的你,戰火沒有遠離你,即使隔山隔海。南越淪陷淪亡前後,你幾乎無法呼吸。一九七五年四月三十日,你一夜白髮。一九七六之後你已沒有勇氣、沒有能力、沒有膽量再寫任何一個字。你完全拒絕書寫、拒絕回憶、拒絕「想」,即使眼前有一個新的世界在等著你,直到一九八六、一九八七年另一機緣讓你願意再執筆,將苦痛以書寫留存下來。

  八、

  父親在家中只跟母親和你們講他的家鄉話:廣東大埔客家話。一九七一年你從台大取得碩士學位,暑假返越省親,你問父親是否可以繼續念博士。他說非常好。這應該是那個年代在南越唯一願意讓「女兒」念書,而且念到「博士」(越南人稱為「進士」)的父親。

  二○一○年和二○一二年,你特地「回」到大埔尋找父親在兩歲離家之前住的房子,都無法找到,反而吃了許多大埔美食,是父親在你小時候常做給你們吃的菜餚。你的懊惱、惆悵、怨恨充塞胸口,時代!時代!一切都做成無法補償的結局。然而,父親的「真」,你就感受到他真的正在你的面前、他的家鄉,正在呼吸、徘徊,補償他幼時離家萬里遠在異鄉奮鬥無法返家的遺憾。

  一九七三年之後你常去香港,香港的文化自幼影響你,你看著香港驚人的變化,纏繞著你的是後來的香港面貌與六○年代的香港書籍、粵劇和音樂、流行歌曲以及電影。你一年去五、六、七、八次香港,看她幻化成無數種樣貌繼續迷惑你。

  一九九四年清明節第一次返回共產越南之後,你每年都前往越南一次或兩次。一九九八年後,整個越南開始改變,沒有高樓大廈的越南改觀,最近數年法國色彩褪去許多。你上班的COTECO前三年已被拆掉,等待興建大樓;那時你常流連看電影的法式EDEN長廊早已不見,TAX行不再是你青春時的時髦和夢幻。最具法國味道的著名CATINAT街,法國餐廳、法國咖啡館也已不存在。你在一半昔日一半現在的所謂故鄉西貢(一九七五年後叫做胡志明市),心房絞痛心中淌血淚流滿面,哀悼不知何處去的一切。

  而法國,每年你都去兩次,有時三次,各待一個月兩個月,在完全沒有住宿地方的情況下飄泊流浪,從這城市到另一城市,從這村莊到另一村莊,聽著有若母語的法語、越語、粵語、潮州語、海南語,天天在耳邊或高或低,若有似無。越南的一切若有似無。

  九、

  你是在尋根嗎?你是為了尋覓那時嗎?你無法遺忘的「那時」?!那時的雨、那時的風、那時的淚、那時的笑、那時的粗野、那時的浪漫、那時至今漫長歲月裡在你絕望時會遇到的傘,瘋雨時傘的圓會為你遮風擋雨,天晴時傘的圓繪出亮麗花朵繽紛色彩給你帶來希望,讓你再站起來,再走下去,不畏艱難。

  哦!那一傘的圓!

尹玲
 

內容連載

【有一傘的圓】

從李商隱纏綿的華貴瀟灑中出來,雨還是十八天來的多情,實在教人有點受不了,想輕輕鬆鬆的旋幾旋手中的傘,卻因失常的寒風衝撞而來,不得不以傘背擋開,十八天來的雨,濕氣已夠重,風一吹,受罪的是周身筋骨。

傘的圓已將眼前的路遮住,幾乎是摸索回到宿舍的寢室,桌上擺著兩封西貢來的信,欣喜再沒有前些時濃,思念離情已麻木,麻木的一如在硝煙的瀰漫下戀愛與生存,砲彈早已失卻原始的意義,儘管開花吧!只要我們的頭顱不開花。

匆匆讀了一遍,匆匆換過衣服,手錶的分針已移到四十分上去,跟他約好六點在中山堂見面,匆匆向她們擺手,拜拜,匆匆走出宿舍。

又是雨那個粗暴的傢伙,差點把手中的傘搶去,緊緊抓著傘柄,左手將圍巾密密綑住頸項,走到校門口坐公共汽車要二十分鐘,加上從校門口到中山堂的二十分鐘,已趕不及,一部計程車拐過男生宿舍,車上人下車,空的車子掉回來,一伸手,車子停下:中山堂。

暮色什麼時候開始塗濃台北?或者根本沒有曙色暮色,早上起床跟晚上上床看見的天空感覺都差不多,沉甸甸的,馱負了幾萬噸的淚,所以嘩啦嘩啦的泣個沒完?也不分白晝黑夜!

中山堂聽說是台北的約會走廊之一,大門外這裏一人那裏一人,管他呢?總不能跟這些男人站在一塊等,先走一圈再說,才跨過大門左側纏著的鐵鏈,他騎著本田呼呼而至。來了多久?剛到。雨的線條下差點認不出他,應該道一個歉的,可是他不。

東龍大飯店。他停車鎖好,血紅的地毯從樓下蓋著梯階拖上二樓,二樓地板覆著黑深的綠,與血紅毫無關連。兩個快餐,座位靠窗但窗外只有黑色,白紗窗帘無謂的靠攏無謂的如同抗拒死亡,黑暗仍然蠻橫的跨進來,誰又辭謝得了死神發出的請帖?

台北的西餐廳不法國也不美國,乏味得像重重的疲倦,疲倦伸展在四肢上,蔓延整個心靈軀體,每天咀嚼著反芻著,直至上天堂或降下地獄的那一剎那。他提到西貢的西餐,有一家是如何的可口,西貢離台北是遠是近?白天在萬重山海之外,晚上在腦海裏泛著小舟旋轉,也不一定是白天是晚上,只要她願意,什麼時候就什麼時候。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5
    $342
  2. 新書
    79
    $545
  3. 新書
    85
    $587
  4. 新書
    88
    $607
  5. 新書
    9
    $621
  6. 新書
    9
    $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