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茶事

兩宋茶事
定價:760
NT $ 405 ~ 684
  • 作者:揚之水
  •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
  • 出版日期:2015-11-2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88284754
  • ISBN13:9789888284757
  • 裝訂:精裝 / 216頁 / 17 x 2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茶事只是社會生活之一端,但在《全宋詩》與《全宋詞》的範圍裏檢閱其詳,卻不能不驚訝於它的豐富。茶事中的細微末節,在茶詩中原是有情,有境,有性靈;飲茶方式的選擇,也每每顯示着飲者的氣度和風神。陸羽曾經努力使茶事成為一種藝術,一種境界,兩宋士人則把懸浮着的藝術和境界化為日常,而依然可以用“物”來承載屬於自己的“文”。那麼士人之茶與世人之茶是否有所區別?從考校名物入手,應該可以發現茶詩與茶事相互映襯中若干細節的意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揚之水


  浙江諸暨人,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從事名物研究。著有《詩經名物新證》《先秦詩文史》等。
 

目錄

說“勺藥之和”
兩宋茶事
茶匙
三清茶與三清茶甌
“碗”的定名及其他
  附:“驚喜碗”
摺疊扇底一捻風
說“事兒”
剔牙杖
十八子
油缸
每回拈著長相憶
鳥蝶雙飛入繡衣
  —絲綢圖案講述的故事
領邊秀
索引
後記
附:初刊之篇名以及期刊號
 

內容連載

說“勺藥之和”

“勺藥之和”,語出司馬相如《子虛賦》。其賦云,楚王田獵歸來,“乃登陽雲之台,泊乎無為,澹乎自持,勺藥之和具而後御之”。日人青木正兒曾以此為題寫過一篇很有意思的考證文章。他先列舉了古人的兩種意見:其一,勺藥乃植物之芍藥,為調味品中的一種;其一,此所謂勺藥與植物之芍藥無關,原是調和五味之意,末則認為前說為是。文章勾畫了先秦至於明清的調味品小史,很有些獨到的眼光,不過談調味品不能脫離開烹飪,則我們不妨從烹調史的角度再來看這“勺藥之和”。

一 上古飲食之大概

上古飲食,生冷一類佔了很重要的部分。取新鮮的魚肉細切作膾,食用時佐以醯醢,此生食也。薄切鮮肉,暴乾而為脯;薄切後勻入薑、桂和鹽,暴乾則為有滋味的脩。脩和脯,食用的時候通常都無須再作加工,那麼可以入冷食一類。熟食則烹也,炮也,燔也。烹即煮,肉煮熟了切成大塊,便稱作胾,胾也須醯醢來佐餐。炮即烤製,多取牲之小者,外面整個裹上泥巴,烤熟後剝泥取肉。把肉穿成串架在火上烤,便是燔,細分尚有炙,炙是炙肝。燔和炙的區別在於前者距火近,後者距火遠,肝易熟,肉反之,故有此加工方法的不同。燔炙品的食用多配以鹽和蒜。把肉切成片曬乾,然後細切,入以麴、鹽和酒,放在罐子裏密封,百日成醢。也是釀製而成的酸味的醯,與菹與醢皆可以統稱作醬,這是當日最為重要的佐餐食品,《周禮.天官.膳夫》因此說為王準備的醬百有二十罋。那時候的食,大約很少有撲打眼睛的秀色,時令菜蔬的新綠恐怕難得一見,採集來的野蔬多半要寸切為段,釀製為菹。主食最平常的加工方式是蒸和熬。先秦文獻中的所謂“熬”,後世訓詁家或釋作“即今所謂炒也”,其實二者是很有些區別的。上古之熬,是用慢火去除食品中的水分,“乾煎”,“火乾”,皆其意也,並且多是用作熬五穀,亦即炒米麥。它與後世的小炒鍋佈滾油急火快速翻炒的炒菜之炒,完全不同。熟食中最為普及的一種,是羹。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53
    $405
  2. 電子書
    62
    $472
  3. 二手書
    67
    $509
  4. 新書
    79
    $600
  5. 新書
    85
    $646
  6. 新書
    9
    $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