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光,照見勇氣:24個點亮人心的故事

迎著光,照見勇氣:24個點亮人心的故事
定價:330
NT $ 125 ~ 314
  • 作者:張光斗
  • 出版社:獵海人
  • 出版日期:2016-05-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269362
  • ISBN13:9789869269360
  • 裝訂:平裝 / 24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內容簡介

  「知道感恩的人不會變壞,知道感恩的社會不會變亂。」

  這個單純的想法,支持著「點燈」製作人張光斗整整二十二年。
  讓「點燈」成為台灣最長壽的談話性節目。
 
  它,現在仍持續報導著世界上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
  哪裡有黑暗,那裡的光就最亮。
  讓我們來聆聽這些從生命深處發出的光。
 
  最長壽的談話性節目,述說生命動人的故事
  從一九九四年至今,「點燈」歷經了十任主持人,製作近千集節目,但不說或許很多人不知道,「點燈」的製作預算全都是募款而來!二十幾年來,張光斗為「點燈」賣了房子、咬牙死撐,四處募款……奇妙的是,每次快沒有製作費時,便有往往有神祕的款項湧進。點燈報導了全台灣乃至緬甸、越南、中國等偏遠區域,一個又一個生命動人的奮鬥、為弱勢團體的奔走、為志業努力的故事。
 
  這一切,都源自於一個人的啟發
  就像書中為愛滋孤兒一擲千金的杜聰說,是這些愛滋孤兒給了他人生目標,製作人張光斗也說,收穫最多的人是他。一切最不可思議的是因為得到聖嚴師父的啟發,他從「背光」再次「迎光」,回歸生命本來面貌,儘管歷經生命的橫逆,卻能發自內心感嘆:無論生與滅,生命絕對是值得詠歎的!他自己在這麼多大人物與小人物的故事中,往往淚眼婆娑,因為他看到一道道或晶瑩、或炫目的光,在黑暗的世道中閃耀著。
 
  我們這個時代,最溫暖的光
  「點燈」單靠募款,做了二十二年節目,其中發生了不少奇蹟。張光斗娓娓道來這些奇人奇事:捐了鉅款的無名天使、為葬身異域的國軍奔走的小人物、愛滋孤兒的爸爸、為痲瘋村鞠躬盡瘁的奇女子、罕病子女的爸媽、新加坡國寶藝術家、力挽時代狂瀾的女記者……他們有些人是社會上知名人士如柯一正、陳瑞獻、王鼎鈞、林海峰、張毅、王俠軍……更多是隱身社會的無名天使。會不會,這些天使也就在你身邊呢?或者你就是尚未出現的天使?
 
  本書中的二十幾個奇人,有些人像太陽月亮,有人像燈塔與野火,或許也有人是點燃火種的火柴。太陽永遠無私照拂萬物,溫暖一切,而火柴雖小,只要能發光,就能發揮功效。只要懷著對人、對社會與土地的感恩之心,每個人都能發光,都能成為支持他人的發光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光斗
 

  電視節目「點燈」製作人。
  點燈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畢業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電影編導科、日本大學放送學系,並獲得日本明星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臺灣電視公司節目助理、民生報與自立報系駐日特派員,以及電影與電視劇之編導與製作。
 

目錄

自序
 
第一輯 將火把傳遞下去
天使來敲門
紐約也有我的家
英雄本來就有淚
哥哥爸爸真偉大
迎光中的勇士們
 
第二輯 在世界點燃火苗
看他們父子牽著手
這家的巫婆法力高
無情自閉有情天
愛滋孤兒的好爸爸
不是猛娘不過江
新加坡的狂人大師
漫天飛花一武士
下廚的男人樣樣好
 
第三輯 我記憶中最溫暖的角落
來自前線的本家大兄
情人橋上看見她
今生的第一位老闆
無法忘懷的夢幻騎士
舉手無悔的大丈夫
佳人也是家人
自斬桃花的美男子
他的心裡,住著一個小男孩
奇怪!他為何就是不生氣!
龍兄虎弟在王家
夜半無聲尋無詩
 
 

內容連載

無法忘懷的夢幻騎士
 
要寫已逝的故人非我專長。不過,這麼多年了,我們還是沒有忘記她——楊士琪。
 
前幾天,看完了吳念真的舞台劇「人間條件三」之後,幾位當年服務於報社的老友們心情大好,吃完晚飯後還是無法罷休,臨時決定轉進到一間熱鬧的酒吧。不知不覺地,,話題竟然轉到了楊士琪的身上……。在短暫的沉默中,我告訴自己,嗯,我準備好了,可以來寫她了。
 
一九八二年的三月,我離開台灣。上飛機前,登機卡上必須蓋滿層層關卡的藍色與紅色印章。沒錯,那是個尚未解嚴的年代,機場裡每個拿著圖章面對你的人,眼神中盡是懷疑與不信任的符號,他們每眨一次眼,彷彿都能讓你如壞事幹盡的大盜,幾幾乎要緊張到停止呼吸,休克倒斃。
 
我很幸運,抵達東京三個月之後,聯合報系駐東京辦事處正式成立,當時,民生報的總編輯石敏先生通知我,民生報駐日特派記者的位子是我的了。
 
我像是解掉了腳鐐手銬的犯人,在東京清新舒適的空氣中自由翻滾,飄盪翱翔。我跑到池袋的電影院,半帶好奇興奮,半帶一點罪惡的心態,看完了大陸展映的幾部電影,《牧馬人》是其中之一。我偷偷跟自己說,他們的電影沒有台灣宣傳的那樣「樣板」,那麼無聊啊!
 
每過兩天,我們可以收到國內寄來的航空版報紙。三大張的報紙,讓我捨不得遺漏每一個短行新聞。我逐漸自報上讀出味道,台灣隱隱中有些不安定的因子在聚合分解。電影新浪潮也在那沛然鬱積的狂滔中成形壯大……。然後,出現了「削蘋果事件」。
 
由美國學成歸國的導演萬仁,在一部三段式的電影中執掌一段改編自黃春明的小說,吳念真編劇的《蘋果的滋味》。這對被黨機構掌管的中央電影公司來說,是劃時代的創舉,當時的總經理明驥、製片部經理段鍾沂、企劃吳念真與小野等人都是造勢作浪的重要推手。
 
就在快要上片之前,一位影評人向文工會投訴,認為片子在貧民窟拍攝,暴露台灣的黑暗面不說,還在片中影射美國大兵高高在上,在肇事後以一只蘋果來顛覆台灣淳樸的民風。於是,中影公司面對強大的壓力,必須要導演萬仁刪改劇情。
 
此一挫敗新電影新價值的黑幕,被聯合報記者楊士琪得知,她在獲得報社主管的支持後,以犀利的文筆戳穿了政治干預電影原創的荒謬突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8
    $125
  2. 新書
    57
    $187
  3. 新書
    79
    $261
  4. 新書
    9
    $297
  5. 新書
    9
    $297
  6. 新書
    9
    $297
  7. 新書
    95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