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家高貞白

掌故家高貞白
定價:460
NT $ 391 ~ 493
  • 作者:許禮平
  • 出版社:牛津大學
  • 出版日期:2016-10-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0190482761
  • ISBN13:9780190482763
  • 裝訂:平裝 / 300頁 / 15.2 x 22.8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內容簡介

  作者 高貞白又名高伯雨

  中國現代最重要的掌故家之一。祖父楚香、父親舜琴經營名號元發行、元章盛、元得利等南北行生意。家底豐厚,不愁衣食,跟名家習書畫、學篆刻,遊學英國。在上海與唐雲笙(唐大郎)、王辛笛等往來,開始從事寫作。編過報紙副刊,五十年代開始為報紙寫專欄「望海樓雜筆」「聽雨樓隨筆」等,一寫就是五十多年。譯寫有《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紫禁城的黃昏》。一九六六年三月,創辦《大華》半月刊,一九六八年停刊後,一九七○年一月復刊為月刊,《聽雨樓隨筆》十卷已結集出版。

  徐亮之:伯雨為文如其為學,為學如其為人。其為人,溫而毅,直而婉;不信不言,不果不行;用其文其學,博而不雜,精而不執;深而不刻,淺而不薄;大而不無當,泛而不無歸。──友人中吾未見有如伯雨者也。

  瞿兌之:在中國的史書中,往往只看見興亡大事的記載,或者官式的表面記錄,而當時人們實際上是怎樣活動的,只有從其他的來源中才能體會到。這就使得從事掌故學的人要負起相當重的責任了。我翻閱高先生的聽雨樓隨筆,覺得字字精采,至今不厭重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許禮平


  《舊日風雲》正續集的作者,一九五二年生於澳門,廣東揭陽人。少無大志,唯雅好翰墨。早歲在東瀛編纂《貨幣書目知見錄》、《中國語文索引》 ,七十年代為香港中文大學編《中國語文研究》,八十年代創辦問學社、翰墨軒,九十年代創辦《名家翰墨》月刊、叢刊。復嗜鑑賞,以文物蒐羅為養志之需。
 

目錄

楔子
掌故的名實
「讀其書而想見其為人」
鄉賢是遠親
家庭事略
愛國行動
求學生涯
掌故興趣
「電報戰」
涉足官場
人品如西晉,家居愛北平
書畫交遊
筆耕生涯
喪亂歲月
重操筆硯
政治面貌
僅一次的高伯筆戰
《大華》半月刊
廣交名士
聽雨樓隨筆
譯寫《紫禁城的黃昏》
高伯日記
生活小記
高夫人林翠寒身世之謎
高伯的感情世界
往哲風徽

高貞白年譜簡編(稿)
雪泥鴻爪
詞人美影
高畫林詞
翠寒詞
 

內容連載

楔子
 
高貞白(伯雨)先生是鄉賢,又和我帶有遠親,更要緊的他是位掌故家。
 
「鄉賢」是指同鄉,「遠親」是我後來纔知道的,至於「掌故家」那是高先生的實至名歸,是在半世紀前瞿蛻之先生(一八九四—一九七三)曾撰序為之定位的。瞿氏是北方掌故家,名輩比高貞白先生更尊。以一掌故家去評論另一掌故家,內行評譽自足為人信服。瞿序是為高著的《聽雨樓叢談》前序,時維一九六四年。此後在我認識的朋友中,因瞿序而興感引發的文章見有兩篇,第一篇是黃玄同兄在《新晚報》發表《重讀瞿蛻之「聽雨樓叢談」序文》(一九八一年四月二日)。黃兄是持瞿氏之說,批評當時《新晚報》和《文匯報》經常發表常識出錯的掌故文章。第二篇是蔡登山兄的《最後一位掌故大家——高伯雨》。蔡文中對瞿序是多所闡發和推崇。該文蒐在《重看民國人物》,是二○ 一四年臺北出版。黃、蔡兩君的文章都因瞿序而感發興起的,但中間就相距了三十五年。於此,足見瞿序對掌故學的影響是既深且遠了。
 
瞿序說他所熟悉的掌故專家有兩位,一為高先生,另一為徐一士先生。但瞿氏更說及當時徐一士(一八九〇︱一九七一)已無法執筆。也等於說,當世能執筆談掌故的,就只先生一人。瞿序寫於五十二年前(一九六四年),是表達當時掌故人材的零落感慨了。而瞿氏謙抑,在文中沒把自己算進掌故家之列。而瞿氏作序後三年,躬逢「文革」,瞿氏即以言見罪,獄中瘐死。那掌故之學,就更有「人荒」之嘆了。所以蔡登山兄說高先生是「最後一位掌故大家」,這話是說於「瞿序」後的五十年,怕是當真了。「哀莫大於心死,悲莫大於人荒」,展望前途,後五十年的掌故學又將如何?言之也悲從中來了。
 
掌故的名實
 
關於掌故學,在瞿序之前,沒人下過準確定義。那瞿序自有澄清認識的功勞,所以本文談高貞白先生其人其學,謹以瞿序作為切入點。
 
掌故是甚麼?約定俗成的解釋是從《史記.龜策傳》的「因襲掌故」說起。或以是漢代官名,是泛指朝廷典章禮樂和人事,但這些解釋都是很混沌和含糊的。
 
近代龔定庵自稱是「掌故羅胸」。但他對「掌故」的理解卻很狹義,也可說重點在「故」而不在「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5
    $391
  2. 新書
    9
    $414
  3. 新書
    95
    $437
  4. 新書
    95
    $437
  5. 新書
    $474
  6. 新書
    $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