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論人生

讀史論人生
定價:360
NT $ 284 ~ 405
  • 作者:張建雄
  • 出版社:商務
  • 出版日期:2017-06-0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620765893
  • ISBN13:9789620765896
  • 裝訂:平裝 / 19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由歷史取經,檢視人生道路。

  這本書緣起自作者給兒子的一封信,如何給新一代一個忠告呢?

  作者周遊列國,看盡人生滄桑,嘗試從歷史中找尋人生的智慧,特別研讀當代「四大歷史名家」呂思勉、陳寅恪、錢穆、陳垣的著作,覺悟人生無外乎「命與運」的陰陽互動,歷史上的例子府拾即是,譬如歷代君王多數「有命無運」。至於今天,人生到底如何把握天命的運程?首先面對的是教育的大問題,如何用教育裝備自己,如何認識自我。作者斟酌比較西方的「寬鬆教育」、「快樂教育」與「虎媽教育」優劣,對新一代的人生志向寄予殷切期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建雄


  資深銀行家、著名專欄作家。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學士、加拿大約克大學Schullck學院工商管理碩士(MBA)。

  曾任職美國大通銀行及法國里昂銀行達二十八年,長期於歐美加各地工作。近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及EMBA課程講師,亦是香港城市大學協席教授(專業銀行管理課程)和香港理工大學企業經管人才發展中心客席導師。

  專攻跨國企業研究,興趣包括紅酒和美食。並為《信報》專欄作家,以「張總」筆名,撰寫專欄「毋枉管」。

  筆耕不止,著作豐富。著有《讀史觀世》、《讀史觀勢》等書。

 
 

目錄


1. 錢穆論人生和歷史
2. 人生路向和素養
3. 歷代青年和教育
4. 近代人物的見解
5. 歷史的殘酷和公正
6. 歷代君王的功過和命運
7. 美國的另類思維
結語
 


   
  這本書的靈感,來自一封2009年給兩個兒子的信。這封信其實是應招商銀行的《財商雜誌》所寫的。這時候兩個兒子早已成年,並已成家,只欠還未當上父親,我的角色亦從“為父”、“為師”轉到“為友”的階段。我亦脫離了金融界足足七年,在上海置了一個家。每年只在城市大學開講時,才回香港短住。生活亦由“絢爛”轉為“我行我素”,只見想見的人,只說想說的事,是退休人士的專利。周遊列國,看盡人世滄桑。互聯網的急劇發展,2008年的華爾街金融大災難,令人感慨萬千。能給兒子的意見(不敢說忠告),是“聚福緣”──“受得富貴,耐得貧賤”,“受得成功,耐得失敗”。如何發展,確也是看他們的福與緣。
   
  不知不覺間,已退休14年,在上海體驗了中國的“野蠻生長”多年,看着樓價上升和人民幣升值,亦成為“既得利益”的一群。也不必玩甚麼投資,選擇對了地點就夠了。真的有“發達秘方”,誰會公諸於眾?這是常識。所以人生無外乎“命與運”的陰陽互動,歷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這十四年來,讀當代“四大歷史名家”呂思勉、陳寅恪、錢穆、陳垣的書,沒有白讀。將所得公諸同好,亦是理所當然。《信報》“毋枉管”專欄的讀者應有所得。但集之為書,有系統地讀,也不是人人都做得到。歷史是殘酷而公正的,歷代君主大多數是“有命無運”,有貢獻的極少,為害的卻不少,本書舉了不少例子。
   
  過去150年,是中國的亂世,只有最近三十年為小安。我們的前輩又怎麼看?最精彩的是牟宗三《六十年來中國青年精神之發展》的文章,筆者不厭其煩,替老師續了六十年,直到2016年。看來青年期仍是一個“能破不能立”的局面,這是一個教育的大問題。教育本應是教育社會而不是社會反過來教育如何教育。西方的“寬鬆教育”、“快樂教育”與“虎媽教育”孰優孰劣,值得討論。本書包括一些美國人的另類意見,看看能不能東西方互補,亦是本書的目的之一。
   
  筆者在本書編輯後,再給兩個兒子一封信,闡釋“天命”和“運程”的道理,與坊間的迷信無關,人生就是確定自己是甚麼“命”,準備好自己,得“運程”一到,乘機而起。又知道及時下車,能過一些平淡而從容的生活,等待下一個“運”,不必急躁。當然,知道“天命”,而能“天人合一”,那就是最幸福。這個過程不假外求,不是算命就得。是為序。

張建雄
 

內容連載

歷史上秀才教與改革派宿命
   
錢穆在《國史大綱》中提出,宋明學者中有所謂“秀才教”,是范仲淹等人首倡的,流行於一輩以天下為己任的秀才們中的“宗教”。他們以嚴肅的態度,來遵行他們的“純潔高尚而純摯的信仰”,並形成一種合理的教育,可惜的是,不是人人都是“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上有機會讀書以及有資格做官的人,遠遠超過尊崇“秀才教”的人,因此他們空有理想而無法實現,他們對政治悲觀,甚至持反對態度。而一輩盤踞在政府各部門的官僚,亦常敵視他們,甚至屢興黨獄,明代講學的書院,屢遭焚燬,程顥、朱熹皆列黨禁,王陽明亦幾不免。
   
“秀才教”的領頭羊是范仲淹,亦是主持“慶曆新政”的宰相,秀才而為宰相,要得宋仁宗提拔。范仲淹提出“十事疏”,五事澄清吏治,三事來富強,二事主執行,可見澄清吏治是第一要務。“明黜陟,抑僥倖”,讓賢者上,不肖者退,宋仁宗是OK了,但這十事把讀書人的“特有權利”推翻了,這還了得?“暗潮明浪,層叠打來”,范仲淹做了11個月,倉皇辭職,宋仁宗心中明白,亦擋不住舉國洶湧之勢,勉強接受了。北宋第一場改革無疾而終,為時亦短,范仲淹能“先天下之憂而憂”,讀書人不肯“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改革第一個教訓,“秀才教”第一個挫折。但不到三十年,王安石繼之而起,推出熙寧新法,與范仲淹不同,“反對范仲淹的,全是當時的所謂小人;而反對王安石的,則大多是當時的所謂君子”。范仲淹和王安石,都是事業失敗之人,都擁有偉大的理想,但所獲評價不同,范仲淹得高度評價,因能“推獎人才”,王安石則因“為小人所利用”,譭譽參半。而不可否認的是,二人的品格,都是崇高的。所以,中國人幾千年來,都是因無法管理沒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讀書人而失敗的,宋朝的讀書人“不免為做官的立場來反對范仲淹,自亦不免為做官的立場來奉迎王安石。”原因是范仲淹要“先清吏治”,當然只能反對;而王安石只來推行新法,“不問人品”,當然可以奉迎。千年之後的世界,亦未必能有改變。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84
  2. 新書
    79
    $285
  3. 新書
    85
    $306
  4. 新書
    9
    $324
  5. 新書
    9
    $324
  6. 新書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