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的衰亡(經典改版)

大清帝國的衰亡(經典改版)
定價:380
NT $ 300 ~ 342
  • 作者:魏斐德
  • 原文作者:Frederic WakemanJr.
  • 譯者:廖彥博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7-10-2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371335
  • ISBN13:9789571371337
  • 裝訂:平裝 / 35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鴉片戰爭爆發之前,中國社會是停滯不變嗎?
如果中國不受外力干擾,帝制可以永存嗎?

  本書於一九七五年出版,為魏斐德早年的作品,同時是近代中國史研究的經典代表作。出版至今一直被美國多所大學作為中國歷史課程的基本教材,其研究成果不僅公允地提示出大清帝國必走向衰亡的社會脈絡,也超越了當時西方漢學界中盛行之「衝擊-反應」的西方中心論觀點。

  作者認為,在鴉片戰爭之前的中國,絕不是停滯不變。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固然對中國帶來刺激,然而中國本身的各股社會力量,才是促成辛亥革命成功、清廷傾覆、帝制結束的主要因素。

  因此本書一開場,先以農民、仕紳、商人在明清社會的生活型態和社群發展,來定調當時民間普遍存在的矛盾和活力的來源;接著逐步從王朝興衰、民族更迭的角度,推到清盛世的來臨;之後再交錯注入清代民間社會運動發展,和外力入侵的動因,來觀察帝國由盛而衰的轉折,及逐至崩潰的過程,對帝制中國的衰亡作了全方位的剖析。

名人推薦

  葉文心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所前所長 導讀

  呂妙芬 中研院近史所所長
  涂豐恩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創辦人
  ──推薦

  「魏斐德可以被稱為過去三十年中最好的近代中國史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美國著名漢學家

  「魏斐德以本書為十七到二十世紀的中國史,提出一套系統性的詮釋,美國的清史研究因本書而全面改觀。」──羅威廉(William Rowe),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教授

名人談魏斐德及本書 

  在我看來,魏斐德是一個抒情詩人和祕密活動份子的迷人混合體。他寫的最好的書在每個角度都含義深刻,無論在長度上還是在精神上,充滿著意外,承轉著情感。──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美國著名漢學家 

  魏斐德的作品中沒有絕對的「中國中心觀」或「西方中心觀」,在他全球化、大視野的研究中,無論是內部的變化還是外部的因素都是十分重要。──周錫瑞(Joseph Esherick),美國聖地牙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教授,魏斐德大弟子 

  不妨把魏斐德比作那樣一種武功高手:年輕時顯山露水,年齡越大功夫越高反而韜光養晦。──李歐梵,文化評論家

  魏斐德對中國史與中國人物的研究成果,拓展了學界的視野,他對近代中國的群眾運動、祕密結社、外夷入侵、社會混亂、帝制崩潰以至毛澤東思想,都有精湛獨到的看法。──林博文,知名專欄作家 

  魏斐德的分析指向了世界史研究中最迷人的問題,即制度模式與其大環境,特別是國際環境之間的關係。──艾森斯塔特(Shmuel N. Eisenstadt),世界知名社會學家 

  你和中國一起老去,長廊貫穿春秋,大門口的陌生人,正砸響門環。──北島,詩人,獻詩〈青燈〉致魏斐德教授之部分詩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 1937-2006)


  一九五九年畢業於哈佛大學,主修歐洲史及文學;大學畢業後,轉作中國研究,先後於劍橋大學及巴黎高等政治學院進修,並曾到台灣進行研究工作。返美後投入知名漢學家列文森門下,於一九六五年取得柏克萊大學遠東史博士學位。曾任加州柏克萊大學歷史系教授、東亞研究院院長,上海研究中心創始人,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會長等職。
   
  他通曉多國語言,熟悉歐洲年鑑學派、社會史觀,研究中國史時致力觀察世界脈絡,強調著史要有全局性、全球性的大視野,與史景遷、孔復禮並稱「中國史三傑」。主要著作有:《大門口的陌生人》、《洪業:滿清外來政權如何君臨中國》、《歷史與意志》、《特攻教父》等書。

譯者簡介

廖彥博


  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歷史系博士班。曾經參與國史館《二二八事件辭典》條目撰寫,目前同時從事翻譯與著述。

  著有《蔣氏家族生活祕史》(合著)、《三國和你想得不一樣》、《愛新覺羅.玄燁》、《一本就懂中國史》、《止痛療傷》(合著);譯有《中國將稱霸21世紀嗎?》、《謊言的年代:薩拉馬戈雜文集》、《OK正傳》、《驚悚大師希區考克:重返驚魂記》、《鱸鰻變律師》等書。
 

目錄

導讀  漢學家魏斐德的歷史貢獻∕葉文心
致謝
緒論

第一章  農民
第二章  仕紳
第三章  商人
第四章  朝代循環
第五章   滿族興起
第六章  清初與盛清之世
第七章  西方入侵
第八章  外患與內亂
第九章  中興與自強的幻影
第十章  維新與反動
第十一章 天命已盡

譯後記
參考書目
注釋
 

內容連載

第十章 維新與反動
 
學會紛紛建立
 
《馬關條約》於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簽訂,結束了中、日兩國間的戰爭。整個清帝國的公眾輿論,立即因為割讓領土而引起廣大的騷動。雖然官方禁止政治結社,但是學生、胸有大志者、以及功名之士開始組織團體以鼓動公眾輿論。在一八九五年五月初二,來自全國各地的一千兩百名舉人聯名簽署長達萬言的「公車上書」,譴責馬關和約、並籲請政治改革。發動此次上書的,是廣東學者康有為,他同時也創立「強學會」,警告中國人,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東眈……我中國孱臥於群雄之間,鼾寢於火薪之上。
 
他宣稱,除非全國及時覺醒,中國將被帝國主義者當作牛馬般奴役馱重,重蹈印度被亡國的下場。他的強學會預備要在北京發行一份刊物以喚醒大眾,並且在各省設立分會以團結志士,激發他們的儒家澄清天下之志,挽救帝國於危亡。
 
強學會只是甲午戰後中國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的愛國社團之一。這些菁英份子組成的社團,立刻使當時的人回想起晚明諸學社,這些文人結社,暗中涉入抗清運動,引起朝廷在一六五二年後,禁止組織政治團體。事實上,這些一八九○年代的學會,已經與十七世紀那種論文講道的社團大相逕異——無論後者有多麼牽扯現實政治。這些甲午戰後成立的團體,並不僅想要影響皇帝以改革朝廷,他們也誓言要在各省將其主張付諸實現。湖南是在地方上團體最活躍的省分,因為這裡曾經出過曾國藩和左宗棠這樣的領導者的緣故,該地的仕紳於朝廷中的發言特別有份量。一位眼光深遠的湖南學人譚嗣同,也效法康有為,於一八九七年在長沙組織了「南學會」。分會很快就在全省各地成立,倡導地方縣學堂的學制改革、興辦城市經濟事業、以及改良地方行政。上述這些活動,是各省仕紳朝向政治化的第一步。南學會這些急躁、有時顯得激進的領導人們,和二十世紀前十年的清末新政仕紳,並不屬於同一種類型;但是譚嗣同和他的追隨者們,確實為十年後涉入地方政治的仕紳們,留下了可供效法的典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00
  2. 新書
    79
    $300
  3. 新書
    79
    $300
  4. 新書
    79
    $301
  5. 新書
    85
    $323
  6. 新書
    87
    $332
  7. 新書
    88
    $334
  8.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