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知府陳星聚傳奇

臺北知府陳星聚傳奇
定價:420
NT $ 378
  • 作者:馬文
  • 出版社:如是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1-03-1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506572
  • ISBN13:9789865506575
  • 裝訂:平裝 / 398頁 / 17 x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陳星聚任清朝臺北知府期間,施仁政、聚民心,為臺北的建設和發展嘔心瀝血,做了大量艱苦卓絕的工作;法軍侵略臺灣時,他又身先士卒,浴血奮戰,為保衛臺北獻出生命。被海峽兩岸人民稱頌為純儒循吏和民族英雄。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文


  畢業於鄭州大學審計專業。

  出版了一本《幽默故事小品詩歌集》和三部長篇小說,長篇小說《俠女諜戰》獲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小說《審計局長》獲中國作家新論壇創新獎,市優秀作品獎;長篇小說《馬小寶歷險記》獲青天河杯全國文藝大賽金獎。戲劇小品《母愛無私》獲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中華頌──全國小戲小品曲藝作品大展賽二等獎。

  現任漯河市詩詞協會顧問,係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詩詞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協會會員。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目錄

▎序一  一部塑造民族英雄鮮活形象的長篇小說
▎序二  一部高品質的長篇小說
▎主要人物

◇楔 子◇
◇第一章◇ 為求學孜孜不倦 中秀才晨星初露
◇第二章◇ 錯良緣知音何求 廣遊學金榜題名
◇第三章◇ 賑饑民樂善好施 展雄才力保社稷
◇第四章◇ 巧斷案抑強扶弱 險招安逢凶化吉
◇第五章◇ 施妙計智解疑難 破命案懲辦惡霸
◇第六章◇ 無頭案螞蟻破解 拆炮台寧折不彎
◇第七章◇ 除陋俗撥亂反正 樹正氣降妖除魔
◇第八章◇ 滅匪巢出生入死 設陷阱一舉殲敵
◇第九章◇ 建臺北費盡心機 輕稅賦開倉放糧
◇第十章◇ 保臺北浴血奮戰 欲全節名垂千古

▎後記一 緬懷高祖陳星聚
▎後記二 斯人長眠功成名就
▎後記三 讀者來信

 
 

序一

一部塑造民族英雄鮮活形象的長篇小說
臺中科技大學副教授 馬以謹博士


  2017年7月,我因參加河南省漯河市舉辦的海峽兩岸紀念陳星聚二百歲誕辰學術研討會,結識作家馬文先生,他惠贈大作《臺北知府陳星聚傳奇》草稿,徵求意見。我看後,深有感觸。透過他洗鍊的文筆,將陳星聚的個性、行誼描繪得栩栩如生,這雖然是部小說,但情節大致都符合史實,可見先生用功極深,對於這位同鄉先輩的資料蒐羅與研讀,花費相當氣力。先生文筆暢達,情節鋪陳用心,讓冷冰冰的史料和人物在他的筆下頓時鮮活起來,讀之不禁讓人彷彿回到百餘年前的場景,有歷歷在目之感,陳星聚的風範與氣度也躍然紙上。他賦予已逝去的歷史人物人性與血肉,讓人得與之親近,文中不僅是人事的想像,更包含先生對於先輩典範的敬慕與形塑。

  我之所以知道陳星聚,是因為我作為中正大學歷史所博士,準備為撰寫有關陳星聚生平的文章收集資料時,才開始對陳星聚有些粗淺認識,隨著閱讀的史料增多,益發讓我對他肅然起敬。

  陳星聚是河南臨潁縣人,生於嘉慶二十二年(1817)二月十六日,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舉,後因辦理團練參與剿捻,在籍守城,以軍功保舉知縣。陳星聚一生均在福建省為官,與福建結下不解之緣。他在八年中先後歷任順昌、建安、閩縣、仙游、古田五縣縣令,因政績卓異,實心任事,被閩省長官聯袂舉薦擔任臺灣淡水廳同知一職。當時的臺灣尚未獨立建省,仍是福建省下的一道,但因位置孤懸海外,且新附未久,臺民難治,因此一般官員都將到臺灣任官視為畏途。但就海防而論,臺灣實為東南沿海四省屏障,清末西方列強俱從東南海上而來,故臺灣之開發與建設刻不容緩,必得有魄力、能做事之循吏方得勝任,而陳星聚能幹、務實,政績與聲望俱佳,正是不二人選。

  同治十二年(1873)陳星聚到任履新,成為北臺灣的地方父母官,管轄範圍從臺灣中部大甲溪以北至宜蘭,約占四分之一個臺灣。偌大的地界中,漢番雜處,負山濱海,加上開發程度極低,施政之困難可以想見。光緒元年(1875)臺北設府,淡水廳也升格為淡水縣,淡水同知一職裁撤,陳星聚轉任中路撫民理番同知。擔任臺北知府林達泉於光緒四年(1878)到任視事,因為當時臺北府的府城尚未興建,林達泉只能暫借淡水廳治竹塹(今臺灣新竹)城辦公,實際未去過臺北府。半年後林達泉丁父憂去職,旋即病逝任所,陳星聚便以中路撫民理番同知代理臺北知府職務,同時負責營建臺北城。隨後兩任的臺北知府為向燾與趙均,向燾到任時亦假竹塹城辦公,為時未及一年便去職,談不上什麼建樹;而趙均因為同時身兼臺灣(今臺灣臺南)與臺北兩知府,故而根本未到臺灣北部就職,而是撰擇留在臺南,這期間的空窗期均是由陳星聚代理臺北知府。光緒七年(1881)趙均再度因母喪丁憂去職,前三任臺北知府雖為名義上的臺北知府,但基本未到臺北知府履職。清廷補授陳星聚為第四任臺北知府,此時他已代理知府一職長達三年半,一直在臺北辦公,因此實際陳星聚才是真正的首任臺北知府。光緒八年(1882)臺北城正式營建,二年後在中法戰爭的砲火中竣工,陳星聚也是首位在新建臺北城上任的臺北知府。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爆發,陳星聚以六十八高齡仍督軍補給。光緒十一年(1885)陳星聚因積勞成疾,疽發於背而亡,也成為第一位逝於任上的臺北知府,清廷追封他為「三品道台」,歸葬故里臨潁。光緒十五年(1889)為紀念陳星聚對臺貢獻,將其出生地孝台村改名為台陳村。

  綜觀陳星聚一生,他是將儒士的教養與信念努力實踐在做官與任事上。他出生農家,沒有顯赫的家世與背景,亦非天縱英才般有著傲人的才華與學識。但他憑著苦幹與勇於任事,為自己開創了仕進之路。他的仕途並不輕鬆順遂,任官的縣份也多為窮鄉僻壤,民智未開,經濟蕭條。但他不拘一格的靈活施政和事必躬親的負責態度,為他贏得百姓一致的讚譽。儘管他沒有政治派系,也無強硬的後台,勉強只有一位賞識他的貴人左宗棠,但他的政績有目共睹,不但官長願意提拔他,也成為他們眼中解決偏遠縣份多年沉痾的絕佳人選。他以幹練的行事風格和吃苦耐勞的毅力,得到朝廷和長官的再三肯定,因此三次考核計典均被評為「卓異」,這是無上榮譽之事。

  做人難,做官更難。官場上的人情禮數,陳星聚必須顧及,但又不能違背是非和官箴,要在其中周旋,必得拿捏分寸。他身為臺北知府時面對各派系不同的長官和同僚,既要推動政務達成使命,又要與各方爭取資源,還要上下協力,互相奧援,箇中艱辛,實非外人所能道。饒是如此,陳星聚幾乎在人和上沒有什麼瑕疵,今日可見所有他的長官對他的評語全是正面肯定的,這點在複雜捭闔的官場中,極其少見。他在建設臺北城的這段期間,百廢待舉,然而朝廷卻財政困難,無法撥款,因此各項花費都得藉由民間捐輸方得達成,為此,陳星聚傷透腦筋,當時北臺灣有幾股地方勢力,彼此較勁,這些士紳既是陳星聚的金主,又是搶占各種資源的既得利益者,陳星聚表面上是地方父母官,實際上所有的建設都要仰賴各方的贊助捐獻方得辦理,他夾處在各方勢力之下,任何一方都不能偏袒或得罪,還要同時兼顧他們的利益,並且要再三地協請他們捐資,甚至激起他們多次抗捐,這種難為與為難,都被他逐步克服。

  陳星聚的不凡在於他總能將別人辦不到的事情一一落實,這種善於協調和高效率、高執行率,是做為一位公務員最難得的特質,值得當代每個公務員垂範。因為他的堅毅與負責,讓臺北城在一片水田沼澤地上從無到有巍然聳立。因為陳星聚執行了最困難的開創工作,日後才有臺灣巡撫劉銘傳大刀闊斧地推行新政,把臺灣建設為當時最現代化的省份。一百三十年來,眾人皆知民族英雄劉銘傳,卻未聞民族英雄陳星聚,劉銘傳已享受了百年的榮光,而陳星聚披荊斬棘的開創之功在臺灣卻隱而不彰,這與我們宣傳不夠有關。

  我做為一位臺灣人和史學界的一員,理當為陳星聚爭取更多的關注與探索,但翻閱有關陳星聚的資料,都是歷史史料和理論探討,第一次見到描寫陳星聚事蹟的小說,小說還原了陳星聚的真實而親切的形象,我感到很欣慰。我認為,無論大陸人,還是臺灣人,或海外華人都要利用各種輿論工具大力宣傳鮮為人知的民族英雄陳星聚。現在有幸能推介馬文先生的大作,我感到很高興,期待藉由他的小說讓更多人認識陳星聚。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