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之後?:臺灣困境、「中國」霸權與全球化

殖民之後?:臺灣困境、「中國」霸權與全球化
定價:360
NT $ 252 ~ 419
  • 作者:阿里夫.德里克
  • 原文作者:Arif Dirlik
  • 譯者:馮奕達
  • 出版社:衛城出版
  • 出版日期:2018-04-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604846
  • ISBN13:9789869604840
  • 裝訂:平裝 / 23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兼治中國近現代史、後殖民研究、全球化理論
  當代重要學者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第一本在臺出版著作

  土耳其裔美國學者阿里夫.德里克,二○一六年五月應成大臺文系之邀,來臺發表系列講座。本書主要內容,即為相關的五篇講稿,以及一篇深入專訪,從中不僅可見德里克快人快語的一面,也能看到他學思歷程的幾番轉折:從六○學運狂飆年代的親身參與者,到七○、八○年代的中國共產革命研究者,九○年代轉而投入後殖民與全球化理論,然後據此進一步分析解釋「後革命」時代的中國。
    
  事實上這位國際知名學者與臺灣頗有淵源,一九六九年曾來臺學習中文,九○年代又多次造訪。但臺灣卻從未出版過他的著作,本書《殖民之後?》是第一本,大致涵蓋了他學術生涯後半場的核心關懷。
    
  面對一個後殖民與全球化的世界,他思索並追問,殖民真的結束了嗎?全球化終將使世界融為一體?德里克的答案並不樂觀。帝國殖民體制雖然崩潰,隨後的國族建構浪潮,卻往往使用殖民手段壓迫少數、消滅差異。而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不但沒有消融隔閡,反倒強化了民族國家之間的競爭與自我意識;況且當資本主義全球化,造就資本可到處流動的跨國企業,深刻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何嘗不是一種殖民形式?

  我們以為殖民已是歷史,但德里克殷殷提醒,殖民處境仍無所不在,在全球化的今日,更徹底的殖民正在發生。

  告別革命重返世界貿易體系的當代中國,正是受益於這樣的全球結構,並挾其經濟成就強勢發聲。德里克對此深表憂心。他指出中共以反擊歐美殖民主義和反抗西方文化霸權為由,一方面雄心勃勃展開「中華」民族復興大業,視解決臺灣問題為終結舊殖民體制的遺害(但對於臺灣來說卻是再添一筆殖民歷史);另一方面動輒強調中國文化特殊性,來合理化自身的威權統治。他疾呼知識分子此時更要勇於批判與分辨,不該輕易接受以文化差異為託辭的主張。

  德里克已在二○一七年十二月一日過世,因此本書也是他的最後遺作,一份給臺灣的臨別贈言。他形容臺灣是「殖民主義製造的土地」,而他對殖民主義的戮力探討,特別是殖民主義、民族主義、歷史認同之間糾葛的關係,今時今日尤其值得我們省思。

本書特色

  ◎本書不僅為當代重要學者德里克(Arif Dirlik)的遺作,也是他在臺出版的第一本著作。
  土耳其裔的美國學者德里克,在學術生涯早期就憑藉對中國共產革命史、中國馬克思主義及無政府主義的研究,在歷史學界奠定重要地位。一九九○年代之後,他的學術關懷擴展至後殖民、全球化與新自由主義。因此,德里克的影響力可說是橫跨人文社科學界。他的高知名度,以及他對當代中國的關注,使中國、香港、臺灣都曾多次邀請他來講學,中國、香港也已出版他的多部著作,但臺灣在這方面尚付之闕如,因而本書的出版可視為是正式向臺灣一般讀者引介這位甫於二○一七年底過世的學者之學說。

  ◎儘管本書是德里克在臺講座的講稿集結,並非專書,但由於在內容上有特別針對臺灣聽眾而設計的部分,反而比較適合做為引導臺灣一般讀者認識德里克學說的可親媒介。

  書中集結的講稿,是他二○一六年五月應成大臺文系之邀,來臺進行數場公開講座的演說內容。德里克是一位有強烈現實關懷的學者,經常對當代中國民主化的問題發表意見、進行批判(可參考:http://www.inmediahk.net/arif-dirlik,這是他為紀念六四事件二十五週年而寫)。他的在臺演講內容,當然也觸及當前臺灣面對中共政權威迫利誘的困境,但絕不僅止於指出現象,而是從歷史脈絡和社科理論深入頗析中國崛起與全球化的關係,以及殖民遺緒對後殖民時代中、港、臺三地國族意識和歷史認同的種種影響。

  ◎德里克擅長由宏大的理論來觀照區域性的現象,他在講座中也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切入臺灣問題,可讓臺灣讀者擁有一個宏觀的視野,來檢視自身的處境。

  ◎本書最後還收錄了成大臺文系楊芳枝教授對德里克所做的長篇訪談。訪談中,德里克娓娓道來自己由一個理工科學生轉入歷史學領域的心路歷程、他的研究關懷及轉折,也快人快語指出他對當前西方學界向中共勢力低頭的憤怒與不屑,毫不保留地展現真性情,德里克其人其事彷彿躍然紙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1940—2017)


  當代著名學者。一九四○年出生於土耳其,一九七三年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一九六九年在美攻讀歷史學博士期間曾來臺學習一年中文,後又於九○年代又多次造訪臺灣。他在美國杜克大學歷史系任教近三十年,二○○一年轉至奧勒岡大學,二○○六年退休後曾受邀到香港中文大學擔任歷史與文化系客座教授。德里克早期致力於中國近現代史、尤其是中國共產革命史的研究,其博士論文《革命與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起源,一九一九─一九三七》(Revolution and History: Origins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1919-1937)一鳴驚人,奠定他在學界的重要地位。接下來他繼續以《中國共產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Chinese Communism)、《中國革命中的無政府主義》(Anarchism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等著作,描繪中國共產革命的思想史圖景。一九九○年代之後,他的學術興趣轉向後殖民研究與全球化理論,寫成《革命之後》(After the Revolution)、《後殖民氛圍》(The Postcolonial Aura)、《全球現代性》(Global Modernit)等一系列論戰著作,但同時也持續關注、批判在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中晉升贏家的當代中國。德里克已於二○一七年底過世。

譯者簡介

馮奕達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組碩士。專職譯者。譯有《消失在索穆河的士兵》、《世界帝國二千年》、《旅人眼中的亞洲千年史》、《大人的地圖學》、《全球史的再思考》、《帝國與料理》等書,以及若干談二戰戰後殖民地戰犯與日本去帝國化的論文。
 
 

目錄

導論一 理論迷宮裡的笑聲:阿里夫.德里克與他的(後)革命時代/林易澄(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
導論二 挑戰文化霸權, 挑戰「中國」: 堅持啟蒙精神的德里克/楊芳枝(成功大學臺文系教授)

第一章 全球現代性與殖民
第二章 臺灣:殖民主義造就的土地
第三章 生於翻譯:「China」之於「中國」的製造
第四章 文化特洛伊木馬:孔子學院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霸權追尋
第五章 全球現代性的文化與政治困境
第六章 德里克訪談錄/成功大學臺文系教授楊芳枝專訪



 
 

內容連載

摘自第二章,〈臺灣:殖民主義製造的土地〉
 
下面我要討論的內容,是由兩個反思而起,其一與我個人有關,其二可以說與理論有關。個人部分是指我過去四十五年來有過的臺灣經驗。我第一次來臺灣,是在一九六九年時以研究生的身分來學中文──情況不得不然,畢竟對美國學生來說,當時「真正的」中國是去不了的。後來隔了很長一段時間,一九九〇年起我又多次短期造訪臺灣。
 
在這段間隔期,臺灣歷經許多重大變遷,可是很奇怪,有個非常關鍵的改變我竟一直沒有意識到,直到兩年前一次來臺,某天早上我看著中研院院區的往來人群,才突然發現臺灣民眾(the people)的變化如斯巨大。對於這座島嶼共和國的人民而言,消失在對岸大陸強權的經濟、文化、可能還有政治勢力範圍內,是生活中時時存在的威脅,他們不免憂心忡忡,儘管如此,他們的行為舉止,以及在面對自己是誰、自己為何在這裡等問題的舉止和應對上,卻顯得一派泰然──不妨就用人類學家沙學漢(David Schak)在文章中的描述,稱之為一種溫暖的「公民心」(civility)吧。正是他們的安然自適使我恍然大悟,原來隨著我在一九九○年以後的幾次造訪,這已不知不覺間累積成為我對絕大多數臺灣民眾的看法。跟我二十年前在臺灣待了一年所得到的印象截然不同,當時,像我們這種外國人最有可能碰到的當地人,仍想像自己僅是這座島嶼的過客,很快就會回到他們在大陸上「真正的」家。這種想望也讓他們與家就在這座島上的大多數人始終有隔閡,而後者跟這些來自大陸的征服者在文化上也有明顯的差異。這座島似乎因為缺乏某種安定感而失重,島上的文化彼此格格不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
    $252
  2. 電子書
    7
    $252
  3. 新書
    79
    $283
  4. 新書
    79
    $284
  5. 新書
    79
    $284
  6. 新書
    79
    $284
  7. 新書
    79
    $284
  8. 新書
    79
    $285
  9. 新書
    79
    $285
  10. 新書
    85
    $306
  11. 新書
    9
    $324
  12. 新書
    $378
  13. 新書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