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暇與無聊

閒暇與無聊
定價:450
NT $ 356 ~ 410
  • 作者:國分功一郎
  • 譯者:方瑜
  • 出版社:立緒
  • 出版日期:2018-04-3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601063
  • ISBN13:9789863601067
  • 裝訂:平裝 / 416頁 / 15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日本難得登上暢銷書列的哲學書籍,Amazon讀者咸認極高可讀性
  ‧榮獲第二屆紀伊國屋人文大賞首獎
  ‧日本新生代知名哲學家國分功一郎代表作,首度在台出版


  「活得像個人」
  人若沒有麵包活不下去。但是,生活不能沒有玫瑰的妝點。

  羅素的幸福論.海德格的無聊論
  從巴斯卡、史賓諾莎、盧梭、馬克思、尼采、范伯倫、海德格、羅素、阿多諾、漢娜.鄂蘭、高伯瑞、史文德森……談人類自由的本質

  ※

  倫理學大哉問————
  所謂的倫理學,是叩問該如何生存的學問。
  人類大抵是在無聊與消遣的交融混合中生存,因此而完整了生存的「正確意識」。無論如何都會感到無聊的人類生存,該如何面對並與其共處?

  「閒暇與無聊」在哲學、社會學上是經常被討論,且富有「時代意義」的題目。

  隨著資本主義的全面展開,社會變得富足有餘裕——一是經濟上的餘裕,二是時間上的餘裕,亦即閒暇。當代部分發達國家的人們生活富裕、閒暇時間增多,但並沒有使人更能好好享受生活,正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指出的:反而有人因此變得無聊,陷於無事可做的不幸之中。

  豐足的生活反而招致不幸?似乎有哪裡不太對勁?

  當人們陷入因餘裕所產生的無聊中,資本主義便有機可乘。二十世紀的資本主義特徵之一,便是文化產業的巨大化,把文化視為新的經濟活動來看待,將既有的娛樂以及有利產業發展的娛樂,提供給人們填補閒暇。過去,經濟的發展來自搾取生產者的勞動力;今日,搾取閒暇則已成為牽動資本主義發展的莫大力量。為何閒暇會被搾取?為什麼人身在閒暇中會感到無聊?而更基本的問題:所謂的無聊是什麼?

  本書作者國分功一郎是日本新世代代表性的哲學研究者,從閒暇生活的視角對資本主義社會做了深刻的分析。

  全書從基本原理、系譜學、經濟史、異化論、哲學、人類學等不同領域的理論基礎與觀點,對「閒暇」和「無聊」的內涵進行了全面分析,由羅素、海德格、巴斯卡、史賓諾莎、盧梭、馬克思、尼采、范伯倫、霍克海默、阿多諾、漢娜.鄂蘭、高伯瑞、拉斯.史文德森等思想家的相關論述,叩問人類的生存學問,由倫理學的角度總結,如找尋適合自己、展現自我的生活方式,而身處有餘裕社會的我們,除了每日的勞動之外,最終應該將目光投向何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國分功一郎


  一九七四年生。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所博士修畢。博士(學術)。高崎經濟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專攻哲學。

  著作包括《史賓諾莎的方法》(美篶書房)、《哲學的自然》(與中澤新一合著,太田出版)、《德勒茲的哲學原理》(岩波書店)、《該來的民主主義-小平市都道328號線與近代政治哲學的諸問題》(幻冬社新書)、《社會的脫離之道》(與古市憲壽共著,小學館)、《與哲學老師談人生》(朝日新聞出版)、《統治新論-民主主義的管理》(與大竹弘二共著,太田出版)等。譯著包括德希達《馬克思與兒子們》(岩波書店)、科爾布魯克《吉爾‧德勒茲》(青土社)、德勒茲《康德的批判哲學》(筑摩學藝文庫)、翁福雷《尼采》(筑摩學藝文庫)。合譯作品包含德希達《每次獨一無二,世界的終結》(岩波書店)、傅柯《傅柯全集 4》(筑摩學藝文庫)、瓜塔里《反伊底帕斯草稿》(美篶書房)等。

譯者簡介

方瑜


  慶應義塾大學藝術管理碩士。任職於表演藝術領域,兼職譯者,譯有《社會為何對年輕人冷酷無情》(立緒)。
 

目錄

增補新版前言
前言    

序章    什麼是「喜好」?

第一章    閒暇與無聊的原理論

去獵兔子的人們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第二章    閒暇與無聊的系譜學
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無聊的?

第三章    閒暇與無聊的經濟史
為什麼「閒人」向來受到尊敬?

第四章    閒暇與無聊的異化論
何謂奢侈?

第五章    閒暇與無聊的哲學
追根究柢,何謂無聊?

第六章    閒暇與無聊的人類學
窺看蜥蜴的世界是可能的嗎?

第七章    閒暇與無聊的倫理學
下決斷是人之所以為人的證據?

結論    
後記    
注釋    
附錄    傷與命運——《閒暇與無聊》新版寄語
 

增補新版前言

  我們生活在不斷的妥協之中。

  不只是放棄自己想做的事,或對該做的事情視而不見如此而已。

  這是怎麼一回事?何以至此?有哪裡不對,不,沒這回事……。當發生讓我們會這麼想的事情時,「算了,就這樣吧!」對自己這麼說,甚或是,刻意對自己這麼說而生活著。

  這本書,便是在抗頡妥協的狀況下所寫就。將自己所感受到的、曖昧不明的、尚未成形的「什麼」具體化的過程,需要這種對抗。

  當然,對抗妥協並非樂事。不過,也有重大的鼓勵與寬慰。因為在書寫過程中我理解到,把自己當成對手,其實是許多人共通的問題;不僅如此,甚至對人類來說,這是過去這一萬年以來恆常存在的問題。

  我用「閒暇與無聊」此一詞彙來統稱這個問題。本書則是企圖面對與處理這個問題的過程記錄。問題當然不可能解決。而且還有數個提問也就這樣原封不動沒有處理。此次的增補新版,便是針對這些殘留下來的疑問所提出的試論,並收錄〈傷與命運——《閒暇與無聊》新版寄語〉一文。

  本書雖是哲學書籍,但其寫作方式,會讓即便不是學習哲學的人,只要有直視面對自身疑問或是獨立自主思考的想法,也能夠清楚明瞭地讀到最後。實際上,自初版問世以來,已經有許多讀者通讀本書了。

  而所謂本書是一本哲學書籍指的是,這是一本處理特定議題的書籍。所謂的哲學,便是發現問題、並創造發想出應對這個問題的概念的作業與行為。過去的哲學家們,也發現了各式各樣的問題,並發想出應對這些問題的新概念與理論。本書也在試圖創造出新的概念。

  人生確實就只是不斷重複的妥協。但是,有時人們也會起身對抗妥協。而哲學在此抗衡之際,便是重要的根據地。因為理解問題出在哪裡、要解決與面對這些問題具備哪些概念是必要的,能夠讓人遠離「算了,就這樣吧!」的念頭。

  筆者在寫作本書過程中,體驗到哲學就是這樣的一門學問。我也衷心期待各位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能夠經歷相同的體驗。
 

內容連載

序章 什麼是「喜好」?
 
人類的歷史中有著各式各樣的對立,繼而從中產生了無法盡數的悲劇。但是,人類以更豐富的生活為目標不斷努力這一點,我想也可以認為是事實。人們之所以和社會中的不正當或不便利對抗,是為了要讓社會成為一個更好的地方;即便稍微有些漂亮話的成分,這種想法確實是存在的。
 
但是,這裡存在著不可解的反論。人類應該是以更富饒的生活為目標,但若目標達成卻反而會有人因此而不幸的反論。
 
英國的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在一九三○年出版了《幸福的征途》(中文版或譯作《幸福之路》,英文原書名 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一書,其中有以下敘述。現在西歐各國的年輕人得不到發揮自身才能的機會,因此容易陷於不幸。相對於此,東洋諸國並無這個問題。此外,在共產主義革命還是進行式的俄國,其年輕人大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因為那是一個應該被打造出來的新世界……。
 
羅素所說的其實非常簡單。
 
在二十世紀初葉的歐洲,有許多事情已經是完成式了。因此接下來非得需要年輕人花工夫創建的新世界什麼的已經不存在了。繼而年輕人也就無事可做了。因此他們是不幸的。
 
相對於此,在俄國或東洋諸國,在歷史進程上接下來是必須打造新社會的階段,大環境裡還殘留著年輕人必須奮起努力解決的問題。因此在這些地區的年輕人是幸福的。
 
他所說的並非難以理解。在使命感燃燒下埋頭於某項工作是很美好的。若能如此,能夠身在這種美好狀況中的人應該是「幸福」的。反過來說,非身處此種美好狀況、沒有值得獻身的工作的人們,也許可以說是「不幸」的。
 
但,不覺得有哪裡怪怪的嗎?真的是這樣嗎?
 
為了矯正某些社會的不公不義而有人挺身而出,理應是為了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更富饒。若是如此,社會變得更好更富足之後,人們應該會感到欣喜。不過若是根據羅素的說法,則並非如此。藉由人們的努力讓社會變得更好更富有之後,人們反而變得無事可做而陷於不幸之境。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56
  2. 新書
    79
    $356
  3. 新書
    79
    $356
  4. 新書
    8
    $360
  5. 新書
    85
    $383
  6. 新書
    88
    $396
  7. 新書
    9
    $405
  8. 新書
    9
    $405
  9. 二手書
    91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