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與文化的姻緣(神叢134):本地化的實質與進程

福音與文化的姻緣(神叢134):本地化的實質與進程
定價:260
NT $ 234 ~ 374
  • 作者:任安道
  • 出版社:光啟文化
  • 出版日期:2018-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5468929
  • ISBN13:9789575468927
  • 裝訂:平裝 / 224頁 / 15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梵二以來,「本地化」已在天主教會內成為理所當然的「信條」,以致人們更多地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實現本地化上,而忽略了何謂「本地化」這個根本的問題。福音和文化到底該有怎樣的關係?二者又如何相遇?假如對此問題理解有偏差,便會導致偏差的信仰實踐。
  
  本書的研究顯示,「inculturation」(進入文化)往往被片面地理解為「福音的文化化」,而沒有表達出本地化的全義。事實上,以福音為核心的基督信仰傳統也是天主子民特有的一種文化,當基督信仰與文化相遇時,不僅福音要文化化,文化也要福音化。因此,本地化更應該用福音與文化的「互化」(interculturation)來表示。
  
  如此之互化的原型,是啟示本身。透過啟示,我們發現,本地化的基礎是詮釋,因為只有藉著詮釋,福音才能被理解。但由於文化中的人已經有其特有的理解方式,我們便需要與影響其理解方式的文化傳統對話。一旦對方理解和接受福音,便會以其特有的方式將之生活和表達出來。這種表達有三個層面:教會性的禮儀層面、社會性的生活層面和個人性的靈修層面。
  
  本書旨在系統地闡述本地化的實質及其進程中的各個層面。期望藉此研究拋磚引玉,激發教會能以更正確的方式處理福音與文化的關係。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任安道


  巴黎天主教大學神學碩士,魯汶大學神學博士候選人,專研信理神學,在教學研究、文化福傳及平信徒培育等牧靈事工上做耶穌的夥伴,曾用筆名「漠道」。著有《划向深處》、《新福傳的理念與實踐——革新教會的整合性力量》;主編《厄法達——當代天主教漢語詩選》、《走向成熟門徒之路》;譯有拉辛格之《耶穌基督的天主》、《真理的合作者——365天與教宗本篤十六世同行》、培裡齊與法國細胞福傳協會編著之《向近人傳福音——堂區細胞福傳介紹暨培訓讀本》。
 

目錄

vi 詹序:今日神學思考的「前線」(詹德隆)
vii 谷序:在追尋真理中產生相互的轉化(谷寒松)
ix 胡序:教會與其所處文化間的關係(胡國楨)
xvii 作者自序(任安道)
 
1 導論 福音新傳與本地化
3 第一節 新世界中的新福傳
6 第二節 福音與文化的互化
12 第三節 新福傳中的本地化
22 結 語

24 第一章 本地化的啟示原型
24 第一節 兩個極端的傾向
27 第二節 當啟示遇到文化
31 第三節 道成文字的實例
34 第四節 道成肉身的實例
39 結 語

41 第二章 本地化的詮釋基礎
43 第一節 如何理解?
51 第二節 如何接受?
55 第三節 如何詮釋?
67 結 語

69 第三章 本地化的對話進路
70 第一節 宗教對話的神學基礎
79 第二節 宗教對話的龐雜情形
86 第三節 大公教會的官方訓導
93 第四節 宗教對話的應守原則
104 結 語

106 第四章 本地化的禮儀原則
108 第一節 禮儀的實質
118 第二節 中介與象徵
124 第三節 互化的原則
133 結 語

135 第五章 本地化的社會幅度
136 第一節 社會福音化的必要性
143 第二節 兩種極端的實踐傾向
152 第三節 使社會福音化的原則
161 結 語

163 第六章 本地化的靈修方向
165 第一節 靈修不是「靈」修
174 第二節 建基於聖三的靈修
179 第三節 本地化靈修的原則
185 結 語
 

導論

福音新傳與本地化


  福傳與本地化已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概念。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這樣解釋二者的關係:「當教會在萬國中執行傳教活動,而面對不同的文化時,她便置身於本地化的進程中。這種投入本地化進程的必要,刻畫出教會在歷史中的旅程,然而此事在今日尤為迫切」(《救主使命》52)。簡言之,福傳是在本地化的進程中具體實現的,本地化因而是福傳的方法。但今天我們也常常聽到「新福傳」的概念,並且人們對「本地化」也有了新的理解,比如拉辛格樞機就認為應該用「文化互動」(interculturality)這個新詞來代替它[1]。那麼,該如何理解「新福傳」與人們對「本地化」的新理解呢?

  我們可從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提到的本地化在今日的迫切性說起。如果說本地化是福傳的方法,那麼它在任何時候都該當是迫切的,因為福傳是針對一切時代、一切文化中的人的恆久性使命。既然如此,為什麼教宗說它在今日尤為迫切呢?迫切是因為缺乏或不足。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以來,各國各族都在努力使信仰本地化,但成效似乎並不顯著,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教會在普遍上缺乏福傳意識和沒有更新福傳模式。沒有福傳,就不會有本地化的實現;沒有本地化,就不會有福傳的成功。

  正是為此,自教宗保祿六世以來的近代教宗們,都在極力呼籲和推動「新福傳」。在「新福傳」的帶動下,本地化自然要相應地快步跟進。不僅如此,在新福傳的進程中,本地化也以新的方式被更深入地理解,正如教宗方濟各在闡述「新福傳」的勸諭中所說的:「當一個民族在傳遞文化的過程中使福音本地化時,他們也以常新的方式傳遞信仰,這就是把福傳理解為本地化的重要性」(《福音的喜樂》122)。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句話裏,教宗方濟各不只是把福傳理解為本地化,而且把二者視為以常新的方式齊頭併進的進程。事實上,當我們在今天談論「新福傳」時,也該當相應地把「本地化」(inculturation)理解為「福音與文化的互化」(interculturation),或簡稱為「文化的互化」,因為以福音為核心的信仰傳統也是一種文化。為什麼在新福傳時代,要如此理解「本地化」?「新福傳」與本地化又有何關係?這就是本書導論將主要回答的問題。

  [1] 參Joseph Ratzinger, “Christ, Faith and the Challenge of Cultures”, Origins 24 (30 March 1993).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34
  2. 新書
    9
    $234
  3. 回頭書
    98
    $255
  4. 二手書
    $300
  5. 二手書
    $350
  6. 二手書
    $360
  7. 二手書
    $371
  8. 二手書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