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球詩社十週年詩選集:自由時代

風球詩社十週年詩選集:自由時代
定價:270
NT $ 213 ~ 282
  • 作者:廖亮羽
  • 出版社: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2018-12-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266418
  • ISBN13:9789863266419
  • 裝訂:平裝 / 222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漫漫十年,自由時代早已展開,一個詩社的熱帶氣旋訊號,宣告仍然生效。風球詩社十週年詩選集輯錄北、中、南和東部社員,合共一百二十首作品,涵融不同主題和風格之創造,無有標幟特定的美學典範。

  如詩人瘂弦所言:「不管你寫什麼,點的或面的,局部的或全體的,個人的或民族的,只要寫得好,都有社會意義。」這也許正是風球詩社的社會意義,推行著面貌多元的書寫、讀詩會、詩展、文藝營,甚或跨領域藝術結合的試驗。願風球持續懸掛,那股柔和卻勢猛的力量,尚且旋轉迴環。與詩素昧平生的人,與孤獨的詩人,我們或終將在風中謀面。

本書特色

  ★風球詩社集合了眾多十六、七歲到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牢牢掌握住詩之純粹力。
  ★他/她們是一群把詩當作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和感情的黏著劑在生活的愛詩人。
  ★這本詩選不過是他/她們偶然興起留下的一本遊俠手冊而已。當這些網路遊俠向更熟成的青壯年邁進時,當今詩壇的眾將官們、守城人等,可都要當心了!

名人推薦

  |詩壇名家.專序推薦|

  白靈(詩人、台北科技大學及東吳大學兼任副教授)
  楊宗翰(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陳政彥(嘉義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一本詩社詩選的出版豈是易事?風球以「自由時代」標稱此選集,說明了台灣是處在言論自由、行動自由的年代,在詩的書寫領域裡是絕對的百無禁忌。」──詩人 白靈

  「因為校園詩社無論再怎麼跨校,畢竟多屬情感集合體,是友誼團、舒適圈兼青春園。而強者在創作上是不必圍爐取暖的──因為他們自己就能生火,自己便在發光。」──教授 楊宗翰

  「除了能讀到個人詩藝的光彩,也清楚看到台灣詩壇的未來。風球正默默捏塑未來台灣現代詩的臉龐,相信此一難得的努力將會給未來台灣現代詩帶來一副亮麗的模樣。」──教授 陳政彥

 
 

作者介紹

策劃者簡介

廖亮羽


  花蓮人,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華梵大學哲學研究所,風球詩社社長,風球出版社發行人,全國大學巡迴詩展策展人,全國高中巡迴詩展策展人。電影迷、旅行者、哲學人。

  出版詩集:《時間領主》(2018斑馬線文庫出版)、《Dear L,我定然無法再是一隻被迫離開又因你而折返的魚》(花蓮文化局出版、風球出版社)、《羽林》(風球出版社)、《魔法詩精靈族》(新北市文化局出版)。

  主編:《台灣七年級新詩金典》(秀威出版)

  入選:2010、2013、2015、2017《臺灣詩選》、2011《現代女詩人選集》(爾雅出版)、台中文化局《花蜜釀的詩──百花詩集》(2018遠景出版社)、《2018風球詩社十週年詩選集》、《2014創世紀詩刊六十年詩選》、《2016乾坤詩刊二十週年詩選》、《2017野薑花詩刊五週年詩選》、《2017海星詩刊詩選》、香港《2017字花十年選詩歌卷》。

  獲獎:2011優秀青年詩人獎、2013花蓮優秀青年獎、2013真理大學傑出校友獎

編者簡介

曾魂


  本名曾思朗,一九九二年生於香港,畢業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曾獲西子灣散文獎、兩度南風文學獎首獎。致力文學創作,並兼文案策劃、演講、其他創作等。現為自家文創品牌之策劃人,與【孤魂野神】文學沙龍系列之主講人。作品散見於詩刊和報紙副刊,以及各個網路發表平台。著有詩集《剎那如何是神》。
 
 

目錄

【推薦序】世界粗礪時我柔韌──序《自由時代──風球詩社十週年詩選集》/白靈
【推薦序】以詩選瞄準未來詩史/楊宗翰
【推薦序】如何捏塑詩的臉龐?/陳政彥
【主編序】風向球:成為明日的氣象指標/曾貴麟
【總編序】我們或終將在風中謀面/曾魂
【社長序】自由時代,我們寫詩/廖亮羽

▌北部讀詩會 ▌
廖亮羽
觀海路/無主之地/邪念之地
聶豪
簡譜/博弈/索居/寧日
梁評貴
他在哪裡
王士堅
早夭的戀人日記
蔡維哲
論資訊溝通之流變及影響/認真向上的政治
陳彥融
熬/謊言/孤單天狗/虫
郭昱岑
一一細數
黃橫賓
接觸即興/赦免/候鳥
林海峰
謝謝妳,終於毀掉我
楊上緯
定格/千年之戀
林秀婷
那湖的湖心沒有波紋/之間
陳又慈
北中之湖/練習相愛/紋身.重生/一切終將過去
曾偉軒
意墟/侊/當一切如此平靜
汪曉薔
晚期風格四種
周俊吉
鬼月你說
鄭哲宇
出走/立冬曲
李浩正
煮淚/既然你說是自由/我會害怕
楊祥瑜
水波紋計畫
洪岳寅
罪行/原始衝動
黃宣榕
舊夢/似
張雅薇
X的一生
林澄
在我的墳前吃一顆會微笑的糖/愛的跟蹤狂/草莓特效藥/我所知道的愛並沒有那麼豐盛
盧冠宏
愛情觀/當精神正在溯行/夢囈
黃鈺凱
分隔島上/分享/入秋以前
朱建豪
不能再踏入第二次
王群越
浪子回頭──台語文化之存亡
謝銘
一名中產階級的日常
彭梓華
未來的未來
林琦萱
保存溫度

▌中部讀詩會 ▌
周駿安
鐵與感情/冶煉十三行/黃金語/胃病
黃雅皙
完全自殺手冊
洪國恩
冷語/只對你說/空城
藍羽希
英倫印象/聽說青春曾來過
顏誌君
冰淇淋之歌/倒帶/想靠近一點/微塵
郭逸軒
不遠/大美人/明顯已讀
洪冠諭
雨天/糧食自給率
黃予璿
木偶/預言/瀝青/我們都是這世界的一粒沙
陳冠綸
愚人快樂/療癒系童話/愛上一個人/溫柔鄉
吳昕洳

林德維
長青給的筆記──致李長青
鄭李宣頤
長途

▌南部讀詩會 ▌
曾魂
臥擁煙灰缸未融的浮冰/已是:一個充沛的盆栽
施傑原
瘧疾/難民/如果時間也會老去
范容瑛
失──記2016高雄果菜市場
林宏憲
如果我老了,你是否還安然無恙/__與__之間/寒暄過後
蔡宗家
生之靜物/不散,不見
張蘊華
人魚/有一種想念/倖存者
易采潔
失語症/海棠/漁光/帽子
邱學甫
失眠/未至/夏天的盡頭是海/貓夏的我
王信益
原諒我們的海灘無人能夠真正抵達
陳琳
關於
何品萱
告別Limbo
洪靖翔
純白

▌東部讀詩會 ▌
曾貴麟
貝阿提絲,我中途過的那隻橙貓/一本未拆封的詩集──寫給東海岸線未曾抵達的行旅
葉相君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蘇楷婷
冰心
戴世珏
愛/挖掘夏天的墳墓
賴俊豪
欠妳一封情書/傷心菸民之歌/唯讀信件
陳日瑒
我不要升級win10
蕭宇翔
一邊/出航

▌附錄 ▌
風球詩社簡介
2008~2018風球詩社舉辦文學活動紀錄

 
 

推薦序

世界粗礪時我柔韌──序《自由時代──風球詩社十週年詩選集》

白靈


  詩是從日常語言逃逸的一種方式,有時也可視為想從制式重複的日常生活中尋求鬆脫束縛的一種態度或眼光。從詩的角度來看,一旦決心不被日常語言所綑綁,則語言這個國度根本是「無主之地」,要挖礦或植栽,悉聽尊便。

  若是在語言的「無主之地」植下樹苗,那麼誰寫了詩,誰就好似為語言種下不與人相近的樹種,奇形怪形畸形無奇不有均有可能,但都打不準樹苗會長多大多高或活多長,也無法預知將來能否成蔭供人納涼。但無論如何,那生命之碑既是立下了,運氣好,說不定詩蔭成林;命運再舛,至少還有個腐朽的根留在那裡。寫詩多半是在生命的道路上,沿途為自己留下一系列腐根的過程。那又何妨?千秋萬世或高立殿堂的想法,應非寫詩人的初心。

  在一切都容易被工具化的年代,至少藝術和詩保留了一點點純粹性,可以讓人為之而活、為之清理出一小塊屬於個人的乾淨的領土。尤其是詩,它的非功利性、非實用化、自由性、介於虛與實之間等的永不會改變的特質,使得它的「純粹力」幾乎具有一種「宇宙力」的能量。因此當風球的成員在個人簡介裡坦誠地說:「我有病。我從幻肢的羽毛裡爬梳出自己的真相,並且成為它,成為空無一物」(邱學甫),「他發覺了一些事,現實世界裡沒人來保護。在詩裡,於是他試著去義無反顧」(蕭宇翔)、「在漫漫旅途中尋找,更接近『我』的可能」(張蘊華)、「唯有真正理解有些人、事、物,是完全失去了,惶惶然的心才能安穩地坐下,靜靜地寫一首詩」(周駿安)、「在所有身邊的故事裡,都藏著一段詩句,像是一顆星藏在浩渺的銀河,而發現它就是我的使命」(林淵智/江豫)、「世界從來沒有教會我們如何去死,那就用力地找吧,直到找到原因為止,所以我會繼續地創作,直到擁有心臟為止」(林澄/林靖涵),他/她們說的是透過詩的純粹性所具有的探勘力、透視力、發現力、和推動力,當進入自身的磁場時所誘發出的可觀的自癒力、和彼此互動的共鳴力道,那是一種多麼純粹的生命的自發力量。

  風球詩社就是一個集合了眾多十六、七歲到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牢牢掌握住詩之純粹力的社團。難得的是,他/她們竟能將之化為超能的行動力,十年之間使自己成為台灣自有詩社以來,活動力最強、幅員最廣、成員最多、最年輕、詩展辦得最頻繁最凶悍(上百個高中和大學)、跨度力(跨媒介/跨地域/跨校區/跨網路/跨國際)也最大的公開性社團,十年過去,很多的界域在廖亮羽熱情到不行的主導及一大群年輕朋友的熱火鼎力支援下,一一輕易跨過。上述這些讚語說得一點也不過火,他/她們是一群把詩當作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和感情的黏著劑在生活的愛詩人,接觸面和彼此的「精神按摩」,使詩更人間也要更庶民一些,更像詩經以前詩的民間性,即使它大部分的活動領域都在不同的校園裡流竄。

  而由這樣一個動態性社團所出版的十年詩選集,與其他詩社詩選極大的不同是,它並不是詩刊(不定期)的詩選,而是由經常性舉辦北中南東的社員讀詩會中的社員作品集,在社團龐大的行動力的背後,其實歷年以來有更多成員、更多的作品以詩展的方式立體呈現過,顯然這只是個抽樣而已。

  這本詩選收了六十位作者的作品,女性占了三分之一強,這在以男性為主的一般詩選中已相當特殊。題材上雖然情詩不少,但也有不少具人生感思、環境關懷、時局批判、諷喻現實、具內省哲思、甚至有現代性實驗前衛的作品。比如廖亮羽的開卷詩〈無主之地〉,說的像是對藝術文學理想等欲以高溫的靈魂深度鑽探挖掘人生或人性礦脈的過程,雖然「只有不敢想像的天賦/才能接近那裡」,但畢竟是「無主之地」,有「心」仍能接近,最重要的是過程比結果重要。寫得迷離奇譎,甚有分析空閒,相對地也鼓勵了後進面對詩或理想時應有的態度。

  她的〈邪念之地〉像是為中東難民發聲,在毫無希望的國度成長,「未曾離鄉,你從小就被擄走/一個被他們綁架的孩子,像月球表面/毫無生機,在盜匪的慾望中成長/在首領的語言中習得欺詐」,沒有度過一天好日,直到「國家將背上的你丟下」,而不得不「讓良善離岸,載著最後的人/渡向腐爛的大陸,船底黏附水草/瘟疫、噩夢以及荒蕪的人性」,成為流離歐美、失了根的難民。此詩語言充滿了諷喻、批判和哀淒。強烈批諷中等於預示了台灣目前所處的困境、也暗喻了未來的可能。但廖亮羽聰明地規避地了現實的政治指涉,只以火和小獸的意象和詩中人物的困窘,戲劇性地演出,使得詩的歧義更大,可解的範疇更廣。廖氏此二詩,等於為此詩選定了調,像是在說,寫詩的初衷無非皆「試著用簡單的文字去述說那些難以表達的情感,用最精煉的筆,去觸及同一時代人的心」(見戴世珏簡介)。

  詩選中即使寫感情的詩都甚有創意,比如周駿安的〈鐵與感情〉:

  鐵是否
  是否像所有堅定的感情
  需要時間,耐性
  無數次磨合方才鎔鑄

  所有感情是否
  是否都帶有鐵的成份
  因時間而容易生鏽

  此詩不落俗套,以知性的鐵暗喻堅定的情感之不易得,卻在未來也有生鏽的可能,前半正寫,後半反寫,表達了人性的缺憾和時間無情的折損。
  林秀婷(筆名神蕪)的〈之間〉一詩寫情更出以現代科學辭彙,呈現完全後現代的人際關係和情感連結方式:

  將感官磨到一個原子的尖銳
  試著掃描你的位置,甚至每一道關係

  縮小自我的存在感
  如果奔跑可以讓自己量子化
  穿隧至遙遠的故鄉或更遙遠的你
  也並非毫無可能

  一道電子流可以打斷你我的連結
  也能將你帶到我的身邊
  而鍵結與否便是你的決定

  真空下,我們的思想已經缺氧
  凍結而瀕臨死亡

  詩中「原子的尖銳」、「掃描」、「量子化」、「穿隧」、「電子流」、「鍵結」、「真空」、「缺氧」等大量物理和化學名詞同時擺在一首詩中,本身即有高難度。第二段使用的「穿隧」一詞,用的是量子力學中量子穿隧效應(Quantum tunnelling effect),本是指如電子等微觀粒子能夠穿入或穿越在古典力學裏不可能發生的量子行為,此處用以指出詩中的我可縮微至量子化,「穿隧」至遙遠的你的身邊。第三段以「電子流」指網路通訊快速,兩人要不要「鍵結」主動權在你,若全無訊息則宛如置身真空,將缺氧而趨向死亡,表現了自我委屈至極、求全而無悔的態度。如此的情詩寫法,十足當下性,完全符合現今交友形式,新鮮、大膽、深具創意。

  賴俊豪(峽鷗)則以散文詩形式寫情,可讀性甚高,別具特色,比如〈傷心菸民之歌〉的前四段:

  「我們失去太多,因此把歲月交給天空。」她說。以頹廢的臥姿。
  許多時候我不解她的語意,直指心頭又脫離世界。話音會先飄散在空氣裡,接著慢慢下墜。
  「這城市已經沒有波西米亞了。在失去愛情的時代,我們再沒有四處流浪的理由了。」她模仿卡繆的側臉,除國籍和香水品牌以外所差無幾。
  她總是流離之人。
  我親吻乳房她的微塵揚起,飛入肺中。慎重地吸著她僅有的悲傷。我知道往後的日子裡,又更難再看見她了。

  散文詩形式有別於分行詩,是更自由、可詩可散文可小說,是更浪漫自由的一種詩形(只可惜嘗試者少),與詩中強調的「波希米亞」一詞相呼應。此詞於詩中等同於愛情,象徵灑脫、自由、奔放、熱情,希望打破傳統的一種生活方式。但詩中兩人很像一夜情、或只有短暫性愛交往的男女。詩的第二段說明互解之不易,第四段「慎重地吸著她僅有的悲傷」,有無法了解悲傷以外的心靈狀態的哀淒感。此詩後面猶有三段,說:「我親吻她迷幻的唇」、「她雙眼瞟向明天」、「菸絲裊裊,溢出凌晨四點的夜紫色天窗」,人的離去如同菸的消散般,無法捉摸。將情的失落、男女互動之不易,表現得甚為道地。

  而詩選中對於年輕歲月依然有很多生活的感思和哲意的體悟,如下舉四例:

  拉張凳子看夕陽
  靜靜含著
  不會生根
  也不被嚥下
  (〈早夭的戀人日記〉/王士堅)

  狂放的回憶呼嘯而過
  不屑多做停留。被召回的事物
  總是以另一種方式現身
  (〈索居〉/聶豪)

  站在生命邊界,呼吸稀薄的風景
  秒針晃動間,光陰縫隙
  曾瞥見永恆開啟,而後合起
  (〈晚期風格四種〉/汪曉薔)

  天秤開始了傾斜
  所有人認為對的一邊
  那邊好冷,連凍傷
  都發炎成某種擴散的感傷
  結一顆冰晶的淚
  會被正義的眾人打碎
  (〈一邊〉/蕭宇翔)

  上述詩段均具奇思異想:夕陽可以靜靜含著,秒針晃動間能瞥見永恆開啟,回憶呼嘯而過把事物召回、會再以另一種方式現身,所有人認為對的那邊其實好冷,連淚凍的結晶也會被自以為正義的眾人打碎。文字無不清新可讀,具強烈的自省能量。

  更難得的是,有不少詩作是關心除了自身以外的人事物,尤其是對弱勢族群處境危殆的同理心,展現了年輕人對政經社會環境的焦慮和關懷度。比如梁評貴的〈他在哪裡〉一詩的兩小段落:

  樹木的長髮 被推土機一併切齊飛去
  土黃色的冰淇淋
  變成一球融化的泥泉
  夏天的舌頭
  舔走了三、四個的部落

  他本來不會在這裡的
  小心地把呼吸伏在林間 獵槍瞄向山羌
  「莫那,好的獵人懂得等待。」
  扣下扳機 槍口餘煙響起
  動土大典的聲音

  此詩重複了五次「他本來不會在這裡的」,他所在之處均非他該在之處。他,是原住民的代稱,土地已被破壞殆盡,能用之地均遭侵占,如上舉二段,土石流舔走一個個部落,連要打個獵,都會響起漢人蓋房子時「動土大典的聲音」,幽默兼諷刺,是極佳的關懷弱勢族群的作品。

  其他性質相近的作品如下列數首,舉其片段為例:

  怪手敲碎一夜的流星
  爺爺曾經指著比劃訴說的星空
  老祖母哼著民謠小調
  撫觸過的屋舍在靜坐後被撕扯
  嗅聞市場的吆喝
  索求蒸發無幾的蒼老腥味
  (〈失──記2016高雄果菜市場〉/范容瑛)

  他們將大麥和稻穗煉成
  金銀島,將農舍進階為
  歐式莊園,夢幻的足以鎖國
  自治,以排泄水做經濟
  外交,灌溉虛擬的
  開心農場,不須赤日與
  汗水

  我們被迫挨餓,尋一個未被研磨
  成仙丹的殼,在M型的底部
  生根,循著浮洲合宜住宅的裂縫
  緩緩避開外漏的陰謀
  (〈糧食自給率〉/洪冠諭)

  這世界注定運轉的規則
  滿佈悖德的槍管與失序的人心
  親愛的Omran,請原諒我的怯懦無能
  無從拭去你乾涸的臉孔上的灰撲,無從
  將我內心的文明泉湧澆潤你無色的裂膚
  親愛的Omran,世界的表層看似靜物如昔
  卻仍有無數空洞的貪婪與仇恨
  若我是你所思服寤寐的耶路撒冷
  請讓我以病愛與救贖之名
  以愛之名,為你褪盡傷痕
  且用沒有戰火的回答擁你入懷
  (〈生之靜物〉/蔡宗家)

  死去的礁岩矗立水邊
  除了留下戰地的照片
  手機只是能刻字的墓碑
  昨日在後,明日在前
  我們卻僅有今日
  懸於夕陽般的無形之線
  海鳥眸中無名的邊界
  (〈難民〉/施傑原)

  四首中兩首寫本島,兩首筆端伸向海外,從不忍之心看待這世界,正是「用最精煉的筆,去觸及同一時代人的心」,這些詩觸及的關懷層面不正是令人揪心的景象?因此當寫詩人說:「詩便是我最柔韌的心」(曾偉軒)、「對自己的期許是能找出關於這個世界最溫柔的一面」(林淵智)、「凡能走心的作品,其作者所抒寫的必定是無限焦慮與悲傷驅使下的產物」(蔡宗家),當不只是自家身心靈狀態或親情友情愛情而已,既然吾人不能自外於世界,則豈能背對而不勇於面對,以柔韌對抗粗礪,世界粗礪時我柔韌,時時或偶爾將之置於筆端挫之踹之批之諷之嘆之哀之?

  此外,在這本詩選中,個人主觀喜歡的作品至少還有:聶豪〈博弈〉、王士堅〈早夭的戀人日記〉、林海峰〈謝謝妳,終於毀掉我〉、林秀婷〈那湖的湖心沒有波紋〉、陳又慈〈練習相愛〉、曾偉軒〈侊〉、汪曉薔〈晚期風格四種〉、鄭哲宇〈出走〉、張雅薇〈X的一生〉、林澄〈我所知道的愛並沒有那麼豐盛〉、洪國恩〈只對你說〉、郭逸軒〈明顯已讀〉、林淵智〈深夜未眠〉、呂道詠〈放棄行走〉、邱學甫〈失眠〉〈夏天的盡頭是海〉、葉相君〈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曾貴麟〈貝阿提絲,我中途過的那隻橙貓〉、賴俊豪〈欠妳一封情書〉〈唯讀信件〉、陳日瑒〈我不要升級win10〉……等等,或全詩或某個片段、或某幾句,當能觸動你的感受和想像時,這首詩便值得珍惜了,或可提供愛詩人參酌。

  一本詩社詩選的出版豈是易事?風球以「自由時代」標稱此選集,說明了台灣是處在言論自由、行動自由的年代,在詩的書寫領域裡是絕對的百無禁忌,網路及行動裝置使十年來的風球衣裾飄飄,如遊走各地的一群後現代少男少女俠客們,在手機上網路裡風中林中校園中詩壇上縱跳自如,也將詩的跨領域能力發揮至極限,這本詩選不過是他/她們偶然興起留下的一本遊俠手冊而已。若繼續發展下去,當這些網路遊俠向更熟成的青壯年邁進時,當今詩壇的眾將官們、守城人等,可都要當心了!

以詩選瞄準未來詩史

楊宗翰


  在紙本詩集出版愈趨容易、銷售發行卻愈趨困難的此刻,每欲印行一部詩選面市,我以為都要有跟詩史對話的雄心。否則以網路傳播之即時便捷,何需耗上砍樹造紙編排印刷裝訂寄送等一連串功夫,只為了滿足「一書在手,其樂無窮」的自我安慰?既然決定編印詩選,就是真的有話要說;特別是所謂同仁詩選,更不該只圖留個紀念,說給自己人聽。選擇相濡以沫、報團取暖是個人自由,但文學史的通行證從來就沒那麼容易取得,「團體票優待」更是一種毫無根據的幻想。

  同仁詩選也不是沒有優點。至少第一其資料正確度相對詳實,第二其畢竟替詩社活動與詩刊創作留下刻痕,第三則是向詩史/文學史撰述者集中展示火力,避免被不經意移出討論視域。且容我分述如下:任一部詩選作為公開出版品,維持資料正確度當然是很基本的要求。非同仁性質的詩選,卻有可能因為主編或執編一時誤植漏列,致使全書出現不可挽救的瑕疵。就舉2017年出版的三部詩選為例:由方群、孟樊、須文蔚三位詩人學者主編的揚智版《現代新詩讀本》,是在既有的2004年初版基礎(以詩作誕生時間的編年體來呈現詩史演變)上,再增訂「新世紀台灣詩選」一輯而成。其中廖偉棠以〈窗前樹〉一詩列入此輯,成了唯一一位入選的香港當代詩人。《現代新詩讀本》的各輯名稱,分別為:「五四」~一九四九年大陸詩選、一九二○~四○年代台灣日據時期詩選、一九五○年代台灣詩選、一九六○年代台灣詩選、一九七○年代台灣詩選、一九八○年代台灣詩選、一九九○年代台灣詩選,以及這個新增的「新世紀台灣詩選」。本來的架構裡就沒有納入香港,此時方刻意加入一位,反倒顯得有些突兀──加上香港詩人後,要不要加上澳門?要不要加上「新南向」的新馬泰菲越?要不要過個太平洋,加上幾位北美詩人?就算只列香港,為何沒有崑南或也斯?另一部由張默、蕭蕭主編的九歌版《新詩三百首百年新編(1917~2017)》,是將1995年初版的《新詩三百首》重新分輯增補,無論新、舊版都是備受矚目的重要詩選集。不過全套三冊的百年新版,封底處赫然寫道:「域外篇從一九四九到二○一七年,包含大陸、美加、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諸國等,有大陸的北島、顧城,香港的也斯、黃國彬,美加的藍菱、貝嶺,新加坡的王潤華、和權等,涵蓋全球華文新詩出現的山海天地,呈現遍地開花的風美景象」。「風美」顯然是「豐美」之誤,更離譜的是和權一直都住在菲律賓馬尼拉,何時從千島之國被派到了獅城?要說和權跟新加坡有何淵源,最多就是詩人的千金確實住在新加坡,但恐怕他還沒有從偶爾探親變為長期移居的打算吧?第三本2017年問世的詩選,是楊宗翰主編、允晨出版《淡江詩派的誕生》。這本詩選是全台第一本以「大學詩派」命名的出版品,內容結合了歷屆淡江教師與校友的現代詩創作,書中最資深的洛夫(一九二八年生)跟最青春的曹馭博(一九九四年生)剛好差達六十六歲,恰與學校在淡水創辦扎根滿六十六年相符。也因為限制收錄對象為歷任教師及校友,故編選時尚未畢業的博士班田運良、碩士班洪崇德、大學部林佑霖只能成為遺珠之憾。即便如此,出版後才發覺校友部分至少還漏掉綠蒂、方明、紀少陵(陳旻志)、劉紋豪跟騷夏(黃千芳),終究未及向這幾位分屬不同世代、原來都曾在淡江讀書的詩人遞出邀稿函。

  至於第二點,同仁詩選的功用之一,正是替詩社活動與詩刊創作留下刻痕。詩社不興登記立案、成員鬆散名單凌亂、各期刊物蒐集困難……在在都成為台灣現代詩社/詩刊研究的障礙。詩選於此處的用途大矣,譬如「秋水詩社」走過四十年,其足跡便整理為《盈盈秋水》、《悠悠秋水》、《戀戀秋水》、《泱泱秋水》跟《浩浩秋水》五本選集;由林佛兒經營的林白出版社,1973年6月替「龍族詩社」印行的《龍族詩選》亦十分重要。最老牌的台灣四大現代詩社中,「創世紀」與「笠」一向善於以編輯詩選來自放祝壽煙火,也恰好比「現代詩」跟「藍星」兩家利於研究者辨識追索。

  第三點所謂以詩選向詩史/文學史撰述者集中展示火力,這對於從校園出發的大學詩社/詩刊尤其重要。台灣戰後之校園詩社/詩刊自有其傳統,也應該在台灣文學史上留下深淺不一的印記。唯這類詩刊有幸被「數位化處理」的機率甚低,稍一不慎便散佚不全,導致有許多大學校園詩社/詩刊從未能夠進入台灣詩史/文學史撰述者的討論視域。眾多前輩詩人的青春史,藏在校園詩刊字裡行間及大學詩社活動記錄──就算它們只是台灣文學裡從下而上的「小歷史」(history from below, little history),一旦被發現,就不容成灰。始於東吳大學的「漢廣」、始於台中師專(今台中教育大學)的「後浪」、始於高雄師範學院(今高雄師範大學)的「風燈」……都還欠一部詩選,好重新建構起關於他們自身的「小歷史」。

  以詩選建構這類「小歷史」,對於活躍了十年的「風球詩社」同樣重要。這群跨越了七年級(80後)到九年級(00後)的創作者,或者已是社會新鮮人,或者仍在博碩士、大學、高中階段學習,同仁人數加總起來超過兩百名。這次選了其中六十位同仁、每位自選1到4首詩作並附上個人簡介,遂有《風球詩社十週年詩選集》。就我的觀察,總覺得「風球」各項活動甚多但雜誌出刊不穩──或許他們的重心早移至各地讀詩會或全台巡迴詩展,紙本刊物的重要性自微不足道?這部詩選也是依北、中、南、東四地讀詩會來編排,可謂是他們與其他同仁詩選間顯著的不同。「風球」跟我在1994年籌辦的「植物園」一樣,屬於跨校性大學詩社,但他們後來成功向上(研究所及社會人士)及向下(高級中學)延伸,格局及氣象皆非「植物園」所能及。「風球」由華梵大學哲學所研究生廖亮羽串連8所大學、14位校園詩人共同創辦,其成立起因與2008年5月「大學校園巡迴詩展」有密切關係。彼時另一跨校性團體「然詩社」,也是從2008年9月《聯合文學》「全國巡迴文藝營」後,同在新詩組的謝三進、蔡文哲、郭哲佑、余禮祥等人,希望能延續營隊中與同好一起討論詩的熱情,方才決定籌組創社。2010年我替秀威資訊的新品牌「釀出版」籌畫七年級金典三書,其中《台灣七年級新詩金典》便是邀請謝三進、廖亮羽兩位擔任主編,2011年2月出版後引起不少討論。書中選出的何俊穆、林達陽、廖宏霖、廖啟余、spaceman、羅毓嘉、崔舜華、蔣闊宇、郭哲佑、林禹瑄十位「七年級詩人」,後來的發展允為同世代中佼佼者,足證我當初堅持的「七年級選七年級」並沒有走錯方向。

  時代是屬於他們的,喝采與期待則是我們可以做、也應該做的。「風球」雖然不能代表台灣七年級詩人全體,但其成立之初就是想做「新世代的風向球」,雖然他們承認;「我們的主張,就是沒有主張」(2009年3月《風球詩雜誌》第1期,總編輯林禹瑄執筆的發刊詞題目)。創刊號還提及風球「代表了颱風警報」、「我們希望這本刊物可以成為新世代的風向球,透過公開徵稿與匿名合議的評審制度、還有對外的邀稿和社員的作品,呈現出一個世代詩創作的風貌,同時也反應這個世代的詩觀」。忽忽十年已過,今日「風球」成員已從七年級創作者,延伸擴展到尚在高中就讀的九年級創作者,他們要如何打磨出屬於自己的詩觀?當「風球」從14位創辦人變成200位成員,所謂「風球詩人」間的「差異性」在哪?「風球詩人」間的「世代別」為何?「風球詩人」間誰才是真正的「強者」、「大物」?《風球詩社十週年詩選集》一書,應該要能夠答覆這些問題。因為校園詩社無論再怎麼跨校,畢竟多屬情感集合體,是友誼團、舒適圈兼青春園。而強者在創作上是不必圍爐取暖的──因為他們自己就能生火,自己便在發光。

如何捏塑詩的臉龐?

陳政彥


  詩是否應該大眾化,寫得老嫗能解,流傳到膾炙人口;還是應該堅持菁英知識份子的驕傲,讓詩成為獨具天分的詩人們彼此心領神會的祕密。詩史上這種爭議反覆出現,幾乎伴隨著台灣戰後現代詩的發展一起成長。早在1957年,藍星詩社與現代詩社之間的現代詩論戰中就包含這個議題。八零年代席慕蓉詩集暢銷,詩壇圍繞此議題爆發了「席慕蓉論戰」。到了今日,2018年《遠見》雜誌上刊登〈台灣現代詩迎來「文藝復興」時代〉也惹來詩壇熱議,對於現代詩的菁英化與大眾化傾向,詩人們依舊各有表述、看法不同。

  我們必須先了解,閱讀詩所得到的美感與愉快並沒有一套制式固定的標準,而是一種動態的平衡,必須是詩人所產出的詩作,能夠與讀者的能夠解讀詩作的基本能力,審美品味都達成一致,才能讓讀者領略詩的美感,享受讀詩的愉快。也因此,詩的讀者群體之品味越高,技巧高超思想深刻的詩人才會受到更多關注,相反地,詩的讀者們沒有受過好的訓練,品味通俗,所喜歡的詩自然淺白易讀為主。更有甚者,在一個功利拜金、不注重精神生活的社會裡,詩就沒有容身之處,必須讓位給電影、電視了。

  所以,如何養成詩的讀者,才是上述爭議的根本關鍵。但現代詩在台灣正規語文教育體系中始終都是不受重視聊備一格,根本不足以讓受教育的國民愛上現代詩。所幸,一代又一代台灣詩人不辭辛勞,大量投注心力在現代詩教育推廣的工作上。幾代人以來的努力,終於在台灣打造出一批喜歡現代詩、能欣賞現代詩的讀者群,進而在今日能支持各種詩活動,刷新詩集的銷售量,讓各種分享現代詩的網頁點閱追蹤率屢創新高。這才有前述遠見雜誌文章指出台灣現代詩的榮景。

  之所以必須先從這段歷史分析說起,只因風球詩社正是那前仆後繼地投身現代詩推廣教育的光榮行列當中,最新最晚進的重要存在。

  2008年,在PPT、BBS、無名小站等網路詩載體陸續退場,facebook、Instagram開始佔據人們生活的時代。以廖亮羽為中心,一批新生代詩人結成「風球詩社」。除了《風球詩刊》外,風球選擇以高中詩展、大學詩展作為全力推廣的常態活動,每年詩展參與的高中、大學動輒數十間。要知道長期支持這種活動需耗費的時間、金錢、精力都非常驚人,這種堅持對台灣詩壇來說特別有意義。

  就大學這端來說,最早就是跨校結成的「風球詩社」,始終保持著大學詩社詩人為主要成員的傳統,來自不同學校的大學詩人,彼此聯誼找尋知音,同時也為艱鉅的詩展任務投注青春打造一閃即逝的文學火花。再從高中端來說,高中詩展提供了良好的觀摩,讓高中生跳脫課本規定的詩閱讀範圍,看到更貼近生活的優秀詩作,同時也吸引有志於詩的青年,加入風球詩社。這十年來,風球長年堅持詩展所觸及的高中生大學生難以計數,在引領青年讀者對現代詩產生興趣這點來說居功厥偉。

  他們的努力是無私的,這種聚焦現代詩扎根教育的活動,並不會直接為風球詩社本身帶來太多光環。高中大學詩展往往不是主流詩壇的焦點,被報紙雜誌關注的機會極少。而從詩人來看,風球引領進門的青年詩人們總會長大,畢業後,脫離了高中生大學生的身分,有自己的生活要奮鬥,難免慢慢離開風球,個人的文學聲譽也不必然轉換成風球的聲望。

  但是風球仍然持續堅持,他們為青年詩人所投注的心力,正在為台灣詩壇養成了更多詩人,也養成了更多品味更好的讀者群。正如我們詳閱此集中的詩作,除了能讀到個人詩藝的光彩,也清楚看到台灣詩壇的未來。風球正默默捏塑未來台灣現代詩的臉龐,相信此一難得的努力將會給未來台灣現代詩帶來一副亮麗的模樣。
 

內容連載

▌廖亮羽 ▌
 
〈觀海路〉
 
從來是燕鷗抵禦淡水處
頡頏引冷鋒出境
夕陽也疏散防風林
在河海交會地上岸、顛躓
修剪漁人的倒影
際遇背過身
黃昏困在寒流中決堤
 
白沙灣再深了一些,並闃寂
如一只遺珠的海隅
失語的細沙離群索居
舊事繞道暗礁而來
海平面又下沈了幾尺
多年你隱隱如一截擱淺的纜繩
牽引沉寂船底的地址
 
陸續有風翻遍碼頭的線索
羅致雨勢纏身的細節
海浪是長堤的演繹,大潮紛沓
目光遠颺燈塔之外
光束遙遙鎖住舟楫的繫念
互許新的身世、未完的語言
河床的意志仍壯遊前行
 
〈無主之地〉
 
雖然的確不安和徒勞
沿礦苗凋萎的路徑,以金屬碰撞
靈魂的高溫,直到火花侵蝕夜景
照映朝陰暗處挖掘的沉鐵
在冰冷鑽岩頑抗下
既不是破碎
也未完整
 
也許幾次後悔
徒然將信物投入洞窟
被棄的恐懼是這樣
從惡夢的祕密開始
荒地的沉睡像掉入蔭影
以蕨類覆蓋的罅隙,絕望地懷疑
穿越這片脈礦的意志
泥濘,危險,難以偽裝
 
最後礦藏如實留下
礦井裡的骨骸闃黑,貧花虛空
因為棄土的荒涼而無法腐爛
只有不敢想像的天賦
才能接近那裡
縱橫交錯的坑道
如心的縫隙──
鞭子和駱駝偶爾遭遇
隨即分離,黃沙動搖的
無主之地
 
〈邪念之地〉
 
是夜,北城一片大火
獸影與異鬼奔竄
夾雜逃了也無法倖存的人
你帶著一隻小獸轉身
後方有萬千鬼魅追趕
前方是諸神的夢魘──
群妖將惡靈放生,你感到惡念
在心底悲涼地竄起
一具絕望的焦屍險些將你絆倒
 
曾經傾軋扭曲的城
此刻,陷落在烈焰的墳場
從成堆陌生的屍骨,恨意
疊在一片空洞的焦土
他們曾經惡鬥,彼此燒灼地怨恨
 
未曾離鄉,你從小就被擄走
一個被他們綁架的孩子,像月球表面
毫無生機,在盜匪的慾望中成長
在首領的語言中習得欺詐
與共犯劫掠的財富
換得官位、權勢,在你的故鄉
只有更多的,不必遮掩的
盜匪與騙徒,沒有減少過的衰敗
與恥辱
 
成群的毒蛇地鼠四散奔逃
那時,國家將背上的你丟下
你攜著負傷的小獸像那場大火
以瘴癘瀰漫的深度
陰鬱地憤怒
尋找庇護的時候,濃煙高溫
已在傾頹的學院裡等候
 
在月光拉扯船隻的河面,黑夜即將斷裂
你不捨切斷纜繩,在崩塌的角落
讓良善離岸,載著最後的人
渡向腐爛的大陸,船底黏附水草
瘟疫、噩夢以及荒蕪的人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13
  2. 新書
    79
    $213
  3. 新書
    79
    $214
  4. 新書
    85
    $230
  5. 新書
    88
    $238
  6. 新書
    9
    $243
  7. 新書
    9
    $243
  8. 新書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