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知道答案

身體知道答案
定價:340
NT $ 150 ~ 593
  • 作者:武志紅
  • 出版社:今周刊
  • 出版日期:2020-03-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9054274
  • ISBN13:9789579054270
  • 裝訂:平裝 / 336頁 / 15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剖析人性的中國禁書《巨嬰國》作者
  改變兩千萬青年的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
  用30個練習,接納最真實的自己
   
  讀懂內心,從讀懂身體開始
  改變2千萬人的心靈療癒經典
  用30個練習,接納最真實的自己
 
  內心常常會自欺,但身體永遠是誠實的。
 
  .你整天坐在辦公室,沒有粗重的勞動,可是一下班到家,卻非常疲憊。
  ──表面上,你說服自己要努力工作,但在潛意識裡,你知道自己做的是沒什麼意義的事情。重複單調的工作內容,害怕丟了工作,又覺得不能得過且過。
 
  .新的追求者人還不錯,似乎無法挑剔,可是只要一靠近你,就覺得全身不自在。
  ──事實上,如果身體無法接受一個人,表示理性的頭腦說服不了潛意識的敏銳直覺。
 
  人總是受困於頭腦認知,被社會的價值體系綁架,因此很容易與身體的認知產生斷裂,潛意識的抵抗而不自知,而忽略了身體本身。其實,我們的身體就知道內心的答案,歡樂與痛苦,都必然要有身體的參與。
 
  《身體知道答案》從心理學者的角度,結合大量生動的案例,分析了身體與心靈、意識與潛意識的關係。讓我們放下大腦的慣性認知,真正體驗自己的身體,是冷?是熱?是不自在,還是舒服,認知真正情緒和內心,而非表面上的認知。
 
  這不僅是一本關於身體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心理、關於坦然面對自我的書——真誠地對待我們身體的感覺、心中的感受。正視身體反應,直抵我們難以捉摸的內心世界。
 
  當你的情緒被觸動的時候,請重新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觸動了你情緒的那個人身上,這就是累積內在力量的開始。
 
  誠實地覺察和接納,永遠是消融負面情緒的最好方法。
 
  經典文摘
  ․每一種疾病都是一種表達,當我們壓抑一些東西,不允許它在心理和靈性層面表達時,它會通過身體而表達,這就是身體的疾病。可以說,每一種症狀,都是一部分自我在說「不」,但我們不傾聽這種訊息,最終不得不通過破壞性的方式來表達。
 
  ․絕大多數的心理問題都是因為忽視乃至扭曲了自己的內心體驗。內心的力量是最強大的,當我們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時,我們就喪失了自由,自我的力量也就越來越弱,最後變得對外界的變化過於敏感。
 
  ․真誠有兩層含義,一種是所說的和所想的一致,叫不欺人;一種是所想的和所體驗的一致,叫不自欺。前一種很容易做到,後一種就不容易了。之所以有這樣的局面,或許是我們太依賴頭腦,而頭腦容易自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武志紅
 
  資深心理諮詢師兼心理學暢銷作家。師從著名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教授,二○○一年獲得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著有《巨嬰國》一書,在成為二○一七年三月暢銷書後被官方勒令下架。
 
  微博同名帳號「武志紅」現已累積逾二百五十萬粉絲追蹤。
 
  二○一七年開始主持「得到」線上專欄:「武志紅的心理學課──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短短兩周便突破六萬人訂閱,目前訂閱用戶一年超過二十萬人。
 
  現於北京、上海、廣州開辦了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致力於用心理學去深度剖析理解個人、家庭的種種典型現象,讀者遍布世界各地華人區域。
 
  個人著作銷量超過百萬冊,作品包括:《為何你總是會受傷》《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為何家會傷人》《為何愛會傷人》《為何越愛越孤獨》等十餘部。
 

目錄

推薦序  允許自己的感受在身心中自然流動
序 回歸身體,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

Part1 回歸你的身體感覺
1. 身體是心靈的鏡子 
2. 身體呼應的美 
3. 身體知道心靈的答案 
4. 感覺:破除內心藩籬的鑰匙 
5. 哺育你的內在保護空間 
6. 跟著感覺走,成為你自己 
7. 尊重自己的真實存在 
8. 穿越心靈的保護層 

Part2 破解你的思維遊戲
9. 不要成為自己心念的囚徒 
10. 突破思維的心魔 
11. 對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 
12. 撫平你內心的鉤子 
13. 警惕可怕的心想事成 
14. 認識你的生命遊戲 
15. 心理問題是一種選擇 
16. 想要什麼,就先給什麼 

Part 3 深入你的潛意識之井
17. 疼痛鑄就的催眠大師 :艾瑞克森
18. 天才的策略喚醒你的心靈 
19. 問問你的疾病想說什麼 
20. 修練你的第六感 
21. 超越距離的共振: 心靈感應
22. 流產的胎兒還在怨恨嗎? 

Part 4 讓你的身心重歸流動
23. 聆聽你內在的聲音 
24. 尋找屬於你自己的真理 
25. 找回失去的自我 
26. 化解之道:不含敵意的堅決 
27. 每天給心靈片刻寧靜 
28. 清空心靈深處的噪音 
29. 讓你的身心重歸流動 
30. 重塑自我意象改變人生
 

推薦序
 
允許自己的感受在身心中自然流動
 
洪仲清
 
  曾經有朋友跟我討論他每周返家看媽媽的心情,相當糾結又揪心。
 
  母親幾乎是以單親媽媽的狀態,養大他們家三個孩子。他是最小的兒子,大哥早早獨立,二姊叛逆,就只有他最貼心,也從小受盡媽媽疼愛。
 
  成年之後,媽媽跟大哥大嫂住在一起,他獨自住公司附近。既然經濟能力有限,那就「每周找一天去陪伴媽媽吧」,這是他的承諾,也是執行了好幾年的習慣。
 
  可是,每次跟媽媽相處,媽媽總是抱怨大哥大嫂都不聽她的話。話題一轉,就是開始給他「善意的教訓」,教導他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要他多賺點錢,以後媽媽可以投靠他。
 
  老話重複N遍,媽媽不太了解他的職場,講出來的話他只能附和,稍有反駁就吵架,這些都讓他壓力很大。想到要回去看媽媽,腳步沉重又感覺疲憊。
 
  我跟他討論:「有沒有什麼時候沒回去看媽媽?」
  「公司忙不過來的時候」,他回想,「有幾次會隔一個禮拜才去看她……」
  「你會期待嗎?」我問他。
  他似乎是裝傻:「期待什麼?」
  「期待可以不用回去啊?!」
 
  他緩緩點頭,但表情凝重。對他來說,這種期待便是不孝,辜負了從小到大媽媽的付出。他的觀念是,如果連陪伴媽媽都做不到,那是忘恩負義!
 
  簡單來說,他一直因為自己的情緒而自責,他的想法不允許他因為不回去看媽媽而感覺輕鬆。他的想法跟情緒在打架,再進入更深的內在,他不捨媽媽人生的艱難,希望自己不要成為像爸爸一樣的負心漢。
 
  套用這本書的說法,這個小兒子是切斷自己跟身體的連結,只想活在頭腦裡面,但靈魂開始枯竭。他把自己卡住了,成了自己的受害者,生命因此越來越不自由。
 
  如果他看過本書,或許能更早重拾自己感受的能力。知道心中對媽媽有愛、有不捨,都是感受。專注感受自己的身體,脫離我們長久習慣的頭腦,或許會有短暫的失控感。有感受不是罪,願意用身體體會,那是跟自己連結。願意把內在的感受誠懇表達出來,那是試著跟對方連結。
 
  他願意跟媽媽連結嗎?他願意從自己開始改變,然後帶著媽媽走出充滿抱怨的生活,一起邁向寧靜喜悅嗎?
 
  這顯然不是很容易,但他找到了方向,放下了過於僵化的道德觀。先從尊重自己的感受練習,然後帶著真誠,溫柔傾聽媽媽的失落,那便重新開始的契機了。
 
  (本文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自序
 
回歸身體,生命真的可以自由
 
  肉麻,這個詞,你知道。平時你也會用到這個詞語。
  可是,你真的知道,什麼是肉麻嗎?
 
  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肉麻,是在一次做心理諮詢時。來訪者是一位中年男士,他講到一件事情,這件事情讓他感覺到煩惱。
 
  煩,是他最常有的情緒,弄明白他的煩惱到底是怎樣的,非常重要。所以,我請他閉上眼睛,躺在一張躺椅上,重新講述一下那件事情,講的時候,盡可能詳細,同時,保持對身體的覺知,而身體則不能動彈。我們做過多次這樣的練習,他駕輕就熟。
 
  然而,閉上眼睛講了約一分鐘,他就打了一個激靈,猛然睜開眼睛說:「武老師,太難受了,我可不可以不談這個?」
 
  「不行。」我少有的強硬地說,「這是極關鍵的時刻,好好去體會它。」
 
  接下來,他一直躺在躺椅上,講那件事情。我們很快發現,煩,其實僅僅是表面的情緒,而深層的情緒是羞恥。
 
  這份羞恥瀰漫在整個諮詢室裡,也傳遞到我身上,我感覺到身體麻得不得了。當這份情緒最強烈時,他停止講述,只是感受它,而我也靜靜地陪著他感受。過了約半個小時,無比強烈的羞恥與肉麻終於消散,整個諮詢室歸於靜謐。
 
  這份靜謐也消失後,我問他,發生了什麼,這個過程中有什麼要和我分享。他說,終於明白了什麼叫肉麻,在講述的過程中,他的身體麻得不得了,非常難受,而他也終於明白,這就是羞恥。
 
  原來,我的肉麻是對他的肉麻的呼應。
 
  這次諮詢,使他產生了一個很深的領悟——這完全是他自己領悟的,他覺得自己的心理發生了很大變化,又過了一小段時間後,困擾他多年的前列腺炎竟然不藥而癒了。
 
  前列腺炎、羞恥、煩、肉麻……這些其實都和一件事有關,就是性。
 
  他一直困擾在一個獨特而普遍的性問題裡,從來不敢直面,這次諮詢,我們乾脆而徹底地直面了一次他的性羞恥感,最終導致了身與心的變化。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我們的很多詞彙,並非形容詞,譬如肉麻這個詞,就只是一個很簡單的描述性詞語而已,它沒有修飾或比喻的特徵。肉麻,就是你的肉真的麻,而且情緒上伴隨著的,是強烈的羞恥感。
 
  由這個小小的感悟,我繼而想到,我們的許多詞彙,其實都在強調身體在學習與覺知方面的重要性,譬如體會、體驗、體證、體悟、體察等。
 
  但是,你可以問問你自己,在你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中,有誰告訴過你,學習與覺知必須與你的體驗相結合?若是沒有,你學到的就只是別人的知識,而非你自己的。
 
  譬如,有誰曾如印度哲人葛印卡那樣教誨你說:「別人證悟到的真理,只是他自己的真理,而不是你的真理。」
 
  又有誰曾像美國催眠大師史蒂芬.吉利根那樣教誨你說:「如果沒有身體的佐證,一個道理對你而言就可以說是一個謊言。」
 
  或者說,你能否有股神巴菲特的運氣——他的父親一直在對他說:「尊重你自己的感覺。」
 
或者,你能否如賈伯斯那樣,很早就能領悟到:「最重要的是,擁有跟隨內心和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假若你擁有以上的運氣,那我要祝福你,你真的是太幸運了,你是絕對的幸運兒。
 
  因為,在我們的社會,你最容易聽到的是,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別太把自己當回事,要好好聽大人的話,好好聽權威的話……
 
  本來,我們還有極好的傳承——體驗、體察、體會、體證、體悟等詞彙中所藏著的重視身體的智慧,但近幾十年來,身體也淪為了一個鄙俗的存在,仿佛身體只是用來吃喝拉撒睡的一個所在,而忘記了一個事實——身體是靈魂的居所。
 
  更準確的說法是,你的身體是你的靈魂的居所。
 
  比忘記了這個事實更糟糕的是,我們的社會有一個強烈的傾向:將你的靈魂趕出你的身體,而讓別人的靈魂寄居進來。你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否則,你就白活了。
 
  一位來訪者對我說,他媽媽常講,他們家的人都是,你為我活著,我為你活著,他們都不自私。
 
  這句話的真相是,我的靈魂沒有在我身體的居所裡,我卻試著將我的靈魂放到你身體的居所裡。
 
  這樣的人,都沒有「活」著。
 
  除了社會與家庭的影響,我們自己也容易割裂自己,無形中將自己的靈魂埋葬。推動我們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有時候,太痛苦了。
 
  歡樂與痛苦,都必然要有身體的參與。如果人生有很多歡樂,你不會願意切斷與身體的連結;但如果人生有很多痛苦,你就容易想切斷與身體的連結。
 
  譬如前文提到的那位男士,他之所以要切斷與身體的連結,是因為身體裡有肉麻,有強烈的性羞恥感,這些讓他覺得自己糟糕透頂、罪大惡極,為了躲避這些糟糕的體驗,他讓自己只生活在頭腦中。
 
  一個只生活在頭腦中的人,身體將逐漸乾枯,情感變得簡單而僵硬,難以感染別人,也很難被別人感染……總之,他將生活在一個頭腦所構建的囚籠中,感到無比孤獨。
 
  我們每個人,都程度不一地生活在這樣一個囚籠中,而要走出這個囚籠,我們必須有真正的學習與覺知,即頭腦與身體合一的學習和覺知,意識與潛意識合一的學習和覺知,也即我們老祖宗所說的體驗、體會、體證、體悟與體察等。
 
  這本書的宗旨,就是與大家分享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讓大家看到,我們是如何與身體取得連結的,而那是多麼美的故事。同時,特別重要的是,這本書也寫出我們的心是如何構建了我們自己的世界。
 
  我們絕對是我們生命的創造者。這句話,從積極的角度看,意思是,你可以使你的生命變得豐盛。這句話,從消極的角度看,意思是,如果你人生失敗,那你並非別人的受害者,你是你自己的受害者。
 
  要使你的生命變得豐盛,要破解你生命遊戲的規則,你必須重新與身體建立連結,在頭腦與身體之間打通一個通道。
 
  做到這一點後,你將發現,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4
    $150
  2. 二手書
    44
    $150
  3. 二手書
    56
    $190
  4. 電子書
    7
    $238
  5. 新書
    79
    $269
  6. 新書
    79
    $269
  7. 新書
    79
    $269
  8. 新書
    79
    $269
  9. 新書
    79
    $269
  10. 新書
    79
    $269
  11. 新書
    81
    $277
  12. 新書
    $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