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勞績中安居:晚明園林文學與文化

在勞績中安居:晚明園林文學與文化
定價:620
NT $ 277 ~ 589
  • 作者:曹淑娟
  •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2020-04-1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452111
  • ISBN13:9789865452117
  • 裝訂:精裝 / 627頁 / 15 x 21 x 8.7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從嘉靖後期至明清易代百年間,正是明代政治日漸頹唐而社會文化仍蓬勃發展的時期,園林作為綜合性藝術文化的載體,在這段時期有著十分精緻成熟的發展,也因時代變局,更鮮明呈現繁華鼎盛與轉瞬丘墟的雙面性,今日尚能從留存的豐富文獻中訪見。本書作者廣泛蒐集文獻,精讀文本,並從不同角度抉發議題,分為四個單元:園居經驗與話語表述、生活實踐與體道境界、時間流變與意義詮釋、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分別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觀察相關人物興築、居遊園林過程中生動的語文表述與實際行動,深入探索他們的園林技藝、審美理念,以及在人生價值的選擇、存在意義的領會上所作出的真誠努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曹淑娟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人,捷克查理士大學短期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園林文學、明清文學、中國詩學,關懷人的存在境域與感受。著有《華夏之美──詩歌》、《漢賦之寫物言志傳統》、《晚明性靈小品研究》、《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孤光自照──晚明文士的言說與實踐》以及〈江南境物與壺中天地──白居易履道園的收藏美學〉、〈《千載佳句》文本空間的建構及其意義〉、〈杜甫浣花草堂倫理世界的重構〉、〈演繹創傷──〈同谷七歌〉及其擬作的經驗再演與轉化〉等論著多種。
 

目錄

導論
一、走向「文人園林」
二、明代的社會文化轉型
三、社會空間的延伸
四、文本空間的建構
五、隱喻空間的形成
六、本書論述綱領

第一單元 園居經驗與話語表述
小有、吾有與烏有──明人園記中的有無論述
一、論題說明
二、小有──從生活實感到存有論的觀想
三、吾有──園林藝術創造主體的提出
四、烏有──意中之園的紙上虛構
五、餘論──遊園者的觀點

晚明藝文《十六觀》系列的話語唱和與經驗觀想
一、前言
二、話語唱和(一)──《讀書十六觀》的出現與續演
三、話語唱和(二)──藝文《十六觀》的推擴與深化
四、經驗觀想──「十六觀」體的凝塑
五、結論

第二單元 生活實踐與體道境界
退溪陶山居遊的生活實踐與詮釋

一、前言
二、陶山園林的空間建設與意義確立
三、讀書與遊園──山水之境對退溪學問的意義
四、家屋與書堂──退溪的日常居遊與存養工夫
五、格物與物格──物我關係與生化之理
六、結語

退溪山居詩中的時間書寫
一、前言
二、脊梁硬鐵擔千秋──在時間的流變與不可逆性中體認責任
三、直方功力皆由我──在四時與晝夜的循環中安居窮理
四、別有一般光霽處──在時間的間隙體證超時間情境
五、結語

袁宏道的園亭觀及其柳浪體驗
一、前言──歸隱柳浪湖
二、袁宏道的園亭觀
三、袁宏道的柳浪經營
四、舟居、柳浪與水月──柳浪體驗的詮釋
五、結語──過客與歸人

第三單元 時間流變與意義詮釋
《寓山志》文本空間的對話網絡

一、前言──園林文本空間
二、主人以記作注──園林文本化的譯解
三、親友分勝詩注──園名與園記的解讀
四、體類與意旨的眾聲喧譁
五、結語

清初寓山的家族聯吟與志士結盟
一、前言
二、祁彪佳遺願:寓山作為子孫歸農久居之地
三、商景蘭與女媳的寓山吟詠
四、理孫兄弟的寓山詩友/志士結盟
五、結語──寓山就荒

明清滄浪亭重修與歷史文化記憶
一、前言──重修滄浪亭
二、韓世忠──訪尋英雄、表彰忠義的典範認同
三、孫承祐或蘇舜欽──開闢/書寫滄浪亭的典範認同
四、蘇舜欽與王陽明──超越順逆、悠遊自勝的典範認同
五、歐陽修與蘇舜欽──壯士憔悴、文章驚絕的典範認同
六、結語──刮除與重寫

第四單元 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
汪汝謙不繫園的身分轉換與局限

一、舟/庵/園的身分轉換
二、「不繫園」的建制與規約
三、遊湖之舟
四、居園之庵
五、意在之園
六、不繫與隨喜

《春星堂詩集》中的才女群像
一、引言──葛嶺山腳的墓亭
二、汪汝謙的西湖雅會與《春星堂詩集》
三、美麗的邂逅──才女想像之一
四、薄命與高才──才女想像之二
五、虧負與重尋──才女想像之三
六、結語──黃衫客與孫將軍
結論
一、多元豐富的晚明園林文化
二、園林與人生方向的抉擇
三、在勞績中安居

附錄

放逐與回皈──金笠的異鄉書寫
一、前言
二、「放逐」──逃離生命的無根狀態
三、「回皈」──重新建構二度和諧
四、結語

後記
引用書目
索引
 

後記
 
  筆者多年來以園林為窗口,觀察中國文學如何處理人與所在世界的關係,晚明是我特別關注的一段時期。早期聚焦於遺存豐富文本的祁彪佳及其寓山園林展開論述,已於2006年出版《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十餘年來一邊追溯唐宋文人的前行典範,對於晚明園林文學與文化的探索並未停歇,本書正文收錄的十篇論文,在長期的規劃中終於一一完成。
 
  書中論題或者進行文士群體共相的分析,如討論明人園記中的有無論述、陳繼儒等《十六觀》系列的寫作出版;或者選擇個別案例以彰明典型,如袁宏道與柳浪、李滉與陶山書堂、汪汝謙與不繫園、祁氏家族與寓山。他們在不同的地域經營相殊的園林生活,都嘗試通過一個位置,連接起自己與天地乃至於道的整體脈絡,並共同深刻地揭示人在其中的努力,在可能沉淪消散的狀態與自主籌劃的兢兢業業中反覆用功,企圖走向一個簡單和諧的安居情境。
 
  細心的讀者當能發現,個別的園林也往往緊密牽涉著主人的社交網絡與人世經歷,在時間的持續延展中,與所處的地域乃至時局交織出繁複的關係。它們並不能囊括晚明社會園林興蔚的全貌,尤其是被指責為追隨風氣卻未留下文獻的大批造園者,他們在歷史中失聲無從自辯。相對地,我始終努力尋索得以訪見造園、居園者自我覺知的園林經驗及其文本,經過思考揀擇,在四個單元所標出的面向中,探索當時文士以園林為據點回應世局所曾開拓的文學與文化新境。特別要說明的是,對於儒家園林的探討,從宋朝的堯夫、朱子到明朝的陽明、蕺山,反覆琢磨數年;2007年經翰林大學鄭鎔熹先生、高麗大學金彥鍾先生、崔溶澈先生的接引,跨足朝鮮漢詩的研究領域,最後選擇以詩文豐贍的退溪與陶山為例,闡述園林如何作為儒者實踐生命學問的道場,這是向引領我略窺儒家門徑的張亨老師、戴璉璋老師致敬的一份心意。
 
  感謝寫作過程中曾經交會的古今人事,以各種形式和力量砥礪了我的生命強度。科技部和教育部提供的研究補助,海內外各圖書館提供開放的古籍閱覽服務,讓我得以順利地推進各項研究課題。書中部分篇章曾發表於期刊或論文集,加上新增篇章與統整論述後,也承蒙審查先生提供積極建議,這些識或不識的學界朋友助我得以盡力修訂完善論述,我很珍惜。也謝謝妙慈、家家、明和、妤諳、呂泓、陳圓、星瑩、延澤、筠圃、民敬、叡宸、東龍、麗姝、易璇、勝輝、宰亨等年輕朋友,多年來先後參與研究計畫,我們曾經相伴愉快地讀書。親人與好友們長期溫暖的情誼,支持了我簡單溫潤的生活。本書很榮幸通過審查,編入東亞儒學研究叢書,尤要感謝昭瑛的鼓勵與規劃,葉明鼎力幫忙處理相關事宜;叡宸、易璇、澤鈞幫忙製作索引、編輯排版,都是助成的重要推力。最後,感謝我曾經通過文字拜訪的文士們,他們幫助我體認盈虛消長之道,並能彷彿想見臨淵履薄和月白風清並置的境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45
    $277
  2. 新書
    65
    $405
  3. 新書
    79
    $490
  4. 新書
    79
    $490
  5. 新書
    9
    $558
  6. 新書
    9
    $558
  7. 新書
    95
    $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