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國際化與國內政治》是將比較政治與國際政治經濟學結合起來探討國際經濟力量影響國內政治的一本重要論文集,參與各章寫作的作者都是在國際政治學和比較政治學領域極有建樹的著名學者。

諸學者通過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國際經濟的描述和美國、日本、中國、原蘇聯等國經濟政策的分析,勾勒出世界經濟國際化進程對傳統國內政治的影響概貌,並對世界經濟與國內政治的關系進行了理性反思。

本書堪稱研究國際化與國內政治互動關系的精品論著。
 

目錄

總序
跨國關系與國內政治︰導讀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論框架
第一章 國際化和國內政治︰導論
一、關于世界經濟影響的早期研究
二、國際化的證據
三、關于國際化的政治影響的假設
四、對國際化影響的抵抗
結論
第二章 國際經濟對國家政策的影響︰分析性綜述
一、獨立變量
二、因變量
三、解釋性聯系;相對價格變化的國際經濟趨勢
四、相對價格和國民經濟︰對整體福利的影響
五、國際價格和國民經濟︰對經濟行為體和集團的影響
六、制度的作用
七、外部改善的貿易的預期影響
結論
第三章 國際化、制度和政治變遷
一、國際化、制度和政治變遷
二、國際化條件下的雙部門經濟︰一種假設
三、社會經濟利益的組織
四、正式的政治制度
五、內生制度變遷
結論
第二部分 工業人民主國家
第四章 資本流動、貿易和經濟政策的國內政治
一、國際化和國內政治環境
二、國際化的政策後果
三、對國際化、左派一勞工辦量和經濟政策之間關系的經驗評估
結論
第五章 經濟一體化與美國的貨幣政策政治
一、封閉經濟和開放經濟中的貨幣政治
二、1870-1970年開放經濟和封閉經濟中的貨幣政治
三、1969年至今日益開放經濟中的貨幣政治
四、觀察與影響
結論
第六章 國際化與日本的選舉政治
引言與綜述
一、自民黨長期執政與日本的選舉規則
二、自民黨算計的變化︰日本國際環境和國內人口的變化
三、政策變化例子
四、制度調整的壓力
五、選舉制度真的起作用?政策制定中的政治控制與宮僚控制
……
第三部分 國際化與社會主義
第四部分 國際經濟危機與發展中國家
第五部分 結論
參考文獻
譯後記
 

在知識發展史上,任何學科都有著自己的知識譜系,任何知識譜系又有著連理貫通的思想和理論發展宏線。把握住這一宏線,就可以全面了解一個學科的知識譜系,便利知識的系統積累,推動知識的有意義創新。在學科的知識譜系之中,必有一些閃光的知識結晶,構成譜系的支柱。它們是原創性的學理思想,既能夠啟迪常規性的科學研究,又能夠激發革命性的學理挑戰。正是這些知識結晶的不斷出現編織了學理思想運動的脈絡,形成了知識生成發展的宏線。國際關系學也像其他社會科學學科一樣,從上個世紀初成為一門學科以來,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知識譜系,顯現出一條國際關系理論發展的宏線。僅從戰後西方國際關系學的簡短歷史中就可以發現,這一知識譜系的核心內容是沖突與合作,或日戰爭與和平,發展宏線是從現實主義一統國際關系研究的天地逐漸發展為當今新現實主義、新自由主義和建構主義三足鼎立的局面。

也許是上個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血腥和冷戰的恐怖給人們留下了太深刻、太沉重的印象,所以,戰爭與和平成為國際關系研究的永恆主題,成為無數國際關系學者畢其終生心血所奉獻的事業。作為學者,他們探索沖突與合作的原因,揭示戰爭與和平的規律;作為人,他們希冀國際社會和國際社會中的成員能夠減弱、克服和超越沖突,能夠更加積極地合作,求得共同的安全和人的幸福。國際關系學的不同理論和學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圍繞戰爭與和平的主題展開討論和進行研究的, 它們之間的爭論也大多涉及合作與沖突的原因、內涵和意義。

政治現實主義主導西方國際關系研究三十余年。從1948年摩根索的《國家間的政治︰為權力與和平的斗爭》發表,到1979年華爾茲的《國際政治理論》問世,現實主義一直是國際關系學界公認的理論範式。現實主義認為沖突是國際關系的根本特征,合作是有限的、脆弱的、不可靠的。無論是以摩根索為代表的傳統現實主義還是以華爾茲為代表的新現實主義,都將沖突作為國家間關系的基本事實。雖然摩根索將沖突歸于人追逐權力的本性,華爾茲將沖突歸于國際體系的無政府性,但由于人性和無政府性都是高度穩定的因素,所以,國際沖突從根本上是不可更變的。現實主義在20世紀70年代達到峰巔,標志性著作就是華爾茲的《國際政治理論》。這部著作自1979年問世以來,一直被尊為新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無論是對摩根索傳統現實主義基本理念的發展還是其嚴謹的層次分析方法和高度簡約的科學特征,都被認為是達到了國際關系研究登峰造極的境界。尤其是華爾茲對國際體系無政府性的強調和對權力分配的關注,為新現實主義構建了耀目的結構主義理論大廈。在戰後現實主義的理論框架中產生了許多很有影響的著作,如卡普蘭(M°rton Ka▔plan)的《國際政治中的系統與過程》(1957)、華爾茲的《人、國家與戰爭》(1959)、克拉斯納(Stephen D.Krasner)的《界定國家利益》(1978)、奧根斯基(A.F.K.Organski)和庫格勒(Jacek Kugler)的《戰爭的比價》(1980)、吉爾平(Robert Gilpin)的《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革》(1981)等等。雖然這些現實主義學者強調了國際無政府性的不可改變,但是他們深思的問題,或者說他們的理想,是如何減弱國際無政府性和因之產生的沖突。他們認為,達成和維持和平的關鍵因素是實力,根本機制是大國間的實力分配和力量制衡。主張單極和平的霸權穩定說,主張兩極和平的恐怖均勢說,主張多極和平的勢力均衡說,無一不是將沖突作為國際關系的基本要素,把和平與國際權力分配聯系在一起,認為決定大國命運、決定世界命運的關鍵在于權力結構的天平呈現何種狀態。同時,從這些著作之中,我們雖然可以看到對修昔底德、馬基雅弗利、霍布斯等西方思想家的繼承和發展,但是更加明顯的是二戰的遺產和冷戰的烙印,是對國際沖突的強意識和對實力的高度重視。現實主義和新現實主義是戰後國際關系學知識譜系中的重大結晶,也成為戰後國際關系思想發展宏線上的第一個里程碑。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