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陳寅恪(一八九○——一九六九),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學日本及歐美,先後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和美國哈佛大學。一九二五年受聘清華學校研究院導師,回國任教。後任清華大學中文、歷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第一組主任及故宮博物院理事等,其後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蘆溝橋事變」後挈全家離北平南行,先後任教於西南聯合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和燕京大學。一九三九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通訊院士。一九四二年後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回清華大學任教。一九四八年南遷廣州,任嶺南大學教授,一九五二年後為中山大學教授。一九五五年後並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陳寅恪集十三種十四冊,收入了現在所能找到的作者全部著述。其中寒柳堂集、金明館叢稿初編、金明館叢稿二編、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別傳七種,八十年代曾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次出版以上海古籍版為底本(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二書原據三聯書店一九五七年版重印),內容基本不變。惟寒柳堂集增補了「寒柳堂記夢未定稿(補)」一文。詩集(原名陳寅恪詩集附唐詩存)和讀書札記一集(原名陳寅恪讀書札記舊唐書新唐書之部)八九十年代分別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次出版均有增補。書信集、讀書札記二集、讀書札記三集、講義及雜稿四種均為新輯。全書編輯體例如下:一、所收內容,已發表的均保持發表時的原貌。經作者修改過的論著,則采用最後的修改本。未刊稿主要依據作者手跡錄出。二、本集所收已刊、未刊著述均予校訂,凡體例不一或訛脫倒衍文字皆作改正。引文一般依現行點校本校核,如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等。尚無點校本行世的史籍史料,大多依通行本校核。少量作者批語、論述系針對原版本而來,則引文原貌酌情予以保留。以上改動均不出校記。三、凡已刊論文、序跋、書信等均附初次發表之刊物及時間,未刊文槁盡量注明寫作時間。四、根據作者生前願望,全書采用繁體字發排。人名、地名、書名均不加符號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數體字。引文中凡為閱讀之便而補入被略去的內容時,補入文字加〔〕,凡屬作者說明性文字則加()。原稿不易辨識的文字以□示之。陳寅恪集的出版曾得到季羨林、周一良、李慎之先生的指點,並獲得海內外學術文化界人士的熱情相助。在此,謹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了此項工作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誠懇地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陳寅恪(一八九○——一九六九),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學日本及歐美,先後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和美國哈佛大學。一九二五年受聘清華學校研究院導師,回國任教。後任清華大學中文、歷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第一組主任及故宮博物院理事等,其後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蘆溝橋事變」後挈全家離北平南行,先後任教於西南聯合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和燕京大學。一九三九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通訊院士。一九四二年後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回清華大學任教。一九四八年南遷廣州,任嶺南大學教授,一九五二年後為中山大學教授。一九五五年後並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