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禮儀文明

中國古代禮儀文明
定價:120
NT $ 120
  • 作者:彭林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04-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041345
  • ISBN13:9787101041347
  • 裝訂:298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國是傳承千年的禮儀之邦,聲教播於海外。相傳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際,周公制禮作樂,就提出了禮治的綱領,其後經過孔子和七十子後學,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禮樂文明成為儒家文化的核心。多年中國也延續此傳統,並成為古代文人必讀經典。但因種種因素,禮教文化在今天並沒有受到重視,反而受到種種責難。感於此作者將其多年教學與研究成果修繕成書。

本書介紹了古代禮儀的基本知識,涉及冠禮、婚禮、士相見禮、鄉飲酒禮、聘禮、士喪禮、家禮、書信等多個方面。

我們的前人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燦爛文化,春秋戰國的諸子哲學,韓柳歐蘇的大塊文章,明清之際人生畫卷,無不表現了對社會國家的情情,對宇宙世界的期待。千古風流人物的搏斗,相互輝映、激盪交融,造成了光華燦爛的中國,博大久遠的中華民族傳統,這套文庫力求以歷史的高度,把悠久而燦爛的中華文化放到整個人類文明的背景中審視,向您展示五千年文化的各個方面。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禮是什麽
第二章 禮緣何而作
第三章 禮的分類
一、吉禮
二、凶禮
三、軍禮
四、賓禮
五、嘉禮
第四章 禮的要素
一、禮法
二、禮義
三、禮器
四、辭令
五、禮容
六、等差
第五章 禮與樂
一、德音之謂樂
二、盛德之帝必有盛樂
三、音樂通乎政
四、樂風禮外
五、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第六章 以人法天的理想國綱領——《周禮》
一、聚訟千年的學術公案
二、理想化的國家典制
三、以人法天的思想內核
四、學術與治術兼包
第七章 貫串生死的人生禮儀——《儀禮》
一、《儀禮》的名稱、傳本和今古文問題
二、《儀禮》的分類與作者
三 、《儀禮》的人本主義思想
四、哲理與格言
五、《札記》的流傳與影響
第九章 冠者禮之始也:冠禮
第十章 合二姓之好;婚禮
第十一章 禮尚往來:士相見禮
第十二章 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鄉飲酒禮
第十三章 立德正已之禮:射禮
第十四章 明君臣上下相尊之義:燕禮
第十五章 諸侯相接以敬讓:聘禮
第十六章 稱情而立文:喪服(上)
第十七章 稱情而立文:喪服(下)
第十八章 侍奉逝者的魂魄:士喪禮
第十九章 埋藏親人的遺體:既夕禮
第二十章 安魂之祭:土虞禮
第二十一章 祭祀萬世師表:釋奠禮
第二十二章 詩禮傳家:家禮
第二十三章 不見面的禮儀:書信
 

中國是傳承千年的禮儀之邦,聲教播於海外。相傳於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際,周公制禮作樂,就提出了禮治的綱領。其後經過孔子和七十子後學,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禮樂文明成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漢以後,作為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和上古禮制的淵藪,《儀禮》、《周禮》、《禮記》先後被列入學官,不僅成為古代文人必讀的經典,而且成為歷代王朝制禮的基礎,對於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影響之深遠,自不待言。隨著東亞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禮樂文化自然成為了東方文明的重要特色。毋庸置疑,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就必須了解中國禮儀文化。

不無遺憾的是,近代以來,禮樂文化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反而受到了種種責難,歸結起來,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

一是禮樂文化的性質問題。有人認為,禮樂文化是封建時代的文化,早已過時,誰再提倡,誰就是逆潮流而動。態度最激烈的是「文革」時期的江青等人,他們誣蔑孔子是搞復辟的祖師爺,說孔子「克己復禮」就是要復辟奴隸制。

二是禮樂文化是否還有現代價值。有人認為,當今的時代已經完全不同於先秦、兩漢,社會面貌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三禮》表述的禮儀對我們已經毫無用處。

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是萬世一貫的,而只能與時俱變,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優秀文化的因子,往往歷久彌新,長久地存活在歷史的長河中,持續地影響著民族的精神和面貌。例如,公元前六世紀前後,是世界古文明的軸心時代,出現了諸如孔子、老子、孫子,以及蘇格拉底、柏拉圖、釋迦牟尼等哲人和光耀千古的經典。兩千多年來,他們始終伴隨著歷史的進程,我們幾乎處處可以感覺到他們的存在。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還每每要回到那個時代去尋找智慧。對於孔子倡導的禮樂文化,我們也應該作如是觀。

近代以來,由於國勢衰微,列強入侵,國人激於時變,把落後挨打歸咎於傳統文化,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盡然。試想,一個知書達理的書生挨了強盜的打,人們可以責怪他沒有拳勇,但卻不可以責怪他不該知書達理。如果書生從此丟掉書本,只練武功,變成了沒有文化的「強人」,那才是真正的悲劇。人類社會終將進入一個人人講信修睦、彼此謙敬而遠之禮讓的文明時代。因此,我們既要習武強身,又要弘揚既有的文化,禮樂文化終究會有它新的用武之地。

江清等人批孔、批「克己復禮」,是出於批「周公」的罪惡目的,完全沒有學術依據可言。孔子真是復辟狂嗎只要讀讀《禮記·禮運》就可以知道,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要建立「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它曾經鼓舞了包括孫中山在內的千千萬萬的志士仁人為之奮斗。「克己復禮」就是復辟奴隸制嗎?奴隸制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人殉(用活人殉葬),儒家若是擁護奴隸制,就應該贊成人殉。可是,只要讀讀《禮記·檀弓》,就可以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齊國大夫陳子車客死於衛國,其妻和家宰打算用活人殉葬。子車的弟弟子亢堅決反對,說:「以殉葬,非禮也!還有一位叫陳乾昔的貴族,臨終前要求讓兩個婢子在他身邊殉葬。他兒子拒絕照他的要求辦,理由也是「以殉葬,非禮也!」兩人說殉葬是「非禮」的行為,說明禮是不允許殉葬的。春秋時期,人本主義成為社會思潮的主流,人殉已不多見,一般用木俑殉葬,即便如此,孔子也覺得不能容忍,他憤憤然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孟子·梁惠王上》)不僅如此,儒家還反對一切不人道的做法。魯國大旱,穆公先是要暴曬國中的(尢王)者,後來又要暴曬巫婆,希冀博得上天的憐憫。縣子批評說:因天不下雨而懲罰殘疾人,太過殘忍,有悖人道!類似的例子,《禮記》中不勝枚舉。孔子反對人殉,提倡仁愛;反對苛政,提倡仁政,代表了時代的進步和人類的良知。說孔子提倡禮就是要復辟奴隸制,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