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的覺悟

神學的覺悟
定價:90
NT $ 78
  • 作者:田童心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3-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1235312
  • ISBN13:9787801235312
  • 裝訂:227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了許多具有重要意義的神學命題,諸如∶因信稱義的古老形式、價值樁、存而不論、循道稱義、上帝引逸、利而不害、非宿命論、基督教人文主義、福音與大同社會等,表達出一個中國基督徒可貴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思索。

有位哲人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但相信上帝發出的是欣慰的笑,愚昧麻木是不能夠令他欣慰的。在中國的今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神學」仍是一個新鮮的詞兒。然而,神學性質的思考在中國思想史上未嘗沒有。可以說,神學絕不只是神學家的事,也絕不只是在教會組織中人的事,它乃是每一個有上下求索之心的仁人志士認真思考時所必然要涉及的內容。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聖經觀問題
一、啟示的對象化
二、人們對終極實體的認識與終極實體本身這兩者之間根本上存在着區別
第二章 歷代賢哲對人之神性的認識
一、吾心似秋月
二、關於靈修
第三章 對耶穌一生的理解(真理見證論)
一、從護教學的角度如何看待無法回避的《耶穌在印度》
二、對非神話化的評估
三、從全息理論角度看基督的啟示
四、道成肉身
第四章 因信稱義
第五章 創造的生活——上帝引逸
一、上帝喜愛人的創造性的生命實踐
二、發揮生命創造性的必要
三、基督信仰與創造性的生活動力
四、《多馬福音》:從創造性的生命視角重新看福音書中耶穌的比喻
五、基督教人文主義與新紀元(New Age)運動觀念的區別
第六章 基督教神學與人類未來
一、基督教人文主義對於中國的國民精神的重造意義
二、基督教的福音實質與整個人類未來的希望
三、從神學角度對於未來人類社會的觀照
四、人文主義宗教徒與共產黨人的合作如何可能
附錄:《多馬福音》中譯
 

有位哲人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但我相信上帝發出的是欣慰的笑,愚昧麻木是不能夠令他欣慰的。在中國的今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神學」仍是一個新鮮的詞兒。然而,神學性質的思考在中國思想史上未嘗沒有。可以說,神學絕不只是神學家的事,也絕不只是在教會組織中人的事,它乃是每一個有上下求索之心的仁人志士認真思考時所必然要涉及的內容。

1998年以來,中國基督教首倡神學思想建設的教會領袖丁光訓主教多次提出,目前中國教會應當注意借鑒那些神學思想水平較高的其他國家的教會,那兒的牧師講道內容里「因信稱義」之說早已淡化,人們較少地糾纏於教內教外、信與不信的問題。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的徐如雷先生談及近年來的中國基督教神學思想建設時說:「當前亟待做的兩件事,一是應該淡化「因信稱義」這個神學觀點,二是對『末世論』應做出全面的詮釋。」①實際上,這些方面的問題一直也真切地困擾著筆者本人的內心思考,因而此書的寫作實際上也是一個理清自己思路的過程。然而筆者個人認為,有意識地僅僅淡化或回避某一個觀念並不一定能達到希望的目的。無論如何,對於面向新世紀的中國基督教會來說,反思教會講壇從而展開活躍的多元的神學思考,主要目的無非是要避免「因信稱義」這個傳統教義觀念所帶來的負面效果。而我覺得對於「因信稱義」此一教義,與其淡化不如適當地給予解釋更有利於解決問題,從而達到上述目的。我在本書的核心部分,就是本著這一思路,同時受到《希伯來書》有關因信稱義的論述的啟發,從「良知良心」觀念和心理分析角度入手對於解釋「因信稱義」這一教義觀念做了我個人的一點嘗試,我盼望著能夠得到教會內外關心此問題的一些人士的鼓勵或者善意的批評。

在本書中,另外還有些觀點可能為教會的某些人士所不喜歡,比如我通過基督教人文主義神學視角在宗教信仰與馬克思主義信仰之間尋找平衡的努力嘗試。我向來厭惡在教會里常常發生的因為思想觀點的不同而導致感情上視教友如同伊敵的不良現象,這現象多少可以見出中世紀基督教不寬容的影子。其實,這種現象又何止教會呢?我希望遇見有風度的神學討論者。

有學者認為「研究宗教的最佳位置和態度便是在信與不信之間」①,其實,這種中庸路線是過去的意識形態風向長期不斷左右學術研究的結果之一。任何一個人,尤其是創造精神財富的文化人,不可能沒有自己的獨立信仰和價值尺度,比「我思故我在」更加真實的是「我信故我在」,評論者或研究者不可能做到不秉持任何一種信仰卻能夠從他心中流淌出有意義的文字。他不是在真空中去研究。我們也不能僅僅因為研究者的不同信仰角度而輕易斷言哪種研究的結果更有意義。從國外來看,無神論者或者宗教徒都有些很有成就的研究人員,持守無神論信仰或者持守某一種宗教信仰,並不妨礙其研究成果有無價值,因為他只要是一個精神正常者就必然擁有一個無法自欺的真實信仰憑藉,當他從這個憑藉出發講述出他所觀察到的獨特價值存在或價值存在的獨特方式並使相當一部分人引起共鳴時,他的研究就可以被稱為有價值的。所以,我們不必諱言信仰因素在文化研究中的客觀影響,無神論者研究宗教自是一番學術境界,宗教信仰者研究宗教更是另一番境界。信仰者反思自己的信仰,不僅現實地普遍存在,而且也具有相當獨特的價值。因為歷史上任何一種重大信仰觀念的演變和突破無不是以浸心於此信仰者為主要推動力,而旁觀評議者的貢獻畢竟其次。在本書里,我甚至覺得有些神學思考如果不從一個宗教信仰者的語言角度來表述,可能會相當費力和饒舌。所以希望讀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我的研究立場。

回首現實世界,20世紀末開始囂張一時的「法輪功」事件給中國人的教訓夠沉痛的了。否定那騙財害人、剝奪人生尊嚴的邪教,有史以來構成人類文明主體之一的各大傳統宗教所起的作用也應當被我們重視起來。只要我們不把宗教與「過時落後」等同起來,不老盼著宗教何時從地球上消失,那麽理解「宗教是人類文明構成之_」的論斷就比較容易,就會發現宗教給人類提供的神聖價值依據其寶貴恰似空氣一般,看不見摸不著,然而有誰能片刻真正地離開它呢?如果人們還不能夠普遍覺悟到自己現世生命中的神聖價值,就不會有堅強的自信精神和平等意識,就會拼命痴迷地向身外去尋求各式各樣活的死的偶像來膜拜,在少許的困難面前就會輕易放棄努力,在生活中就會輕易交出自己的靈魂,無心在現實世界去發揮個人神聖生命的寶貴創造潛能。人們的懶惰、愚昧、自賤都是造成個人崇拜的極其方便的前提條件。總之,沒有國人個體生命的普遍覺醒,就不可能有整個國家的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放諸全人類,又何嘗不是這個道理呢?

明智的學者會贊成這樣的觀點:中國神學的發展,既不應當嘩眾取寵,一味迎合國外神學界的關注趣味,也不應當演變為「高深莫測」的學人們自己書齋里的孤芳自賞;與「神愛世人」的基本信仰相呼應,中國神學的惟一對象只能是中國的廣大信眾和尋求真理的人們。我憎惡與世無補的空談或叫做枯談,那些羅列嚇人的學術字眼、遠離人生、遠離心靈、故弄玄虛的學術論文我少有耐心讀下去,因為我感受不到作者的心跳。我願意我在本書里的講論能夠在一些真誠尋求人生道路的心靈中引起些許漣漪。前輩魯迅一生的工作都以「立人」為旨歸,然而在中國,全民族「立人」的工作又豈是少數人短時期可以徹底完結的呢?每一個關心民族「立人」話題的人又怎能忽略對其內涵的深入探討呢?真誠的共產黨人方志敏曾經在獄中所寫的《可愛的中國》一文里滿懷信心地說,中華民族一旦得到解放和自由,就會遍地煥發出蓬勃無比的創造力。我想,所謂的解放和自由,不僅應包括政治、經濟的內涵,也不僅應包括教育和文化的內涵,更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內涵卻是自我心靈的解放和自由,也就是「人格的覺悟」。讀者如果能夠從此書中得到一點鼓舞心靈的力量,從而振作自己,展滿生命之帆,那則是我最大的欣慰了。

田童心
2002年冬於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8